收藏 分销(赏)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2节生物进化的证据同步测试无答案新版济南版.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42833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2节生物进化的证据同步测试无答案新版济南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节生物进化的证据一、单选题 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第一证据,在越早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A.大多生活在陆地上B.越高等C.越简单、越低等D.越复杂2.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 A.数量越多B.种类越丰富C.越简单、越低等D.越复杂、越高等3.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B.在较浅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一定比在较深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髙等C.同源器官是生物进化在解剖学上的重要证据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4.始祖鸟、孔子鸟、辽西鸟化石的发现,可以说明( ) A.哺乳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鸟类B.哺乳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C

2、.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D.爬行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鸟类5.下列关于生物与人类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山旺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C.人类进化的先后顺序是: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D.从寿光大鸡的人工选择中可以观察到自然选择的效应6.关于人类起源的证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达尔文的进化论能证明人类的声源B.古人类的化石,包括、遗体、遗物、遗迹都是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C.通过模拟古代环境证明人类的声源D.古代的传说和书籍的记载都可以证明人类的起源7.生物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最主要直接证据,其根本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物或

3、生活痕迹B.化石能再现生物的结构和生物环境C.各类不同生物化石在不同地层出现有一定的顺序D.化石里的生物是现在生物的原始祖先8.如图所示,某一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这些地层中的化石按从简单到复杂排列的应该是( )A.丙、甲、乙B.丙、乙、甲C.甲、乙、丙D.乙、甲、丙9.证明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是( ) A.种子蕨化石B.恐龙化石C.始祖马化石D.始祖鸟化石10.比较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从科学家对马的足进化历程的研究中,你不可能获得的信息是( )A.腿骨结构大部分相同B.足趾个数逐渐减少C.中足趾逐渐变得发达D.遗传物质基本相同11.揭示生物进化最重

4、要和最直接的证据是()A.通过对生物化石的研究B.通过对生物体结构的比较C.通过对现存各种生物的大量观察和分析D.通过对生物遗传物质的研究12.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 ) A.比较解剖B.化石C.细胞学D.生物化学13.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在较晚地层中发现,那么()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B.物种A可能是较晚形成的C.物种A由物种B进化而来D.物种B由物种A进化而来1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趋势正确的是()A.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B.根据郑氏始孔子鸟化石推测鸟类可能由两栖类进化而來C.最低等的植物是蕨类植物,它可以进化成种子植物D.生物的进化是由水生到陆生,

5、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15.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B.在越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D.在越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16.以下有关生物化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早期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都很低等B.晚期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都很高等C.化石可看作是记录生物进化历程的无字书D.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性17.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 ) A.化石B.比较解剖、比较胚胎C.分子生物学D.以上三者都是1

6、8.下列有关同源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外形上不同B.在功能上相同C.在结构上相似D.起源相同19.下列不属于化石的是( ) A.距今4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B.我国白垩纪的恐龙蛋C.琥珀中的昆虫D.现代泥沙层中埋葬着的贝壳20.下列不能用化石提供证据的事实是() A.各种生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现代生物是由古代生物进化而来的B.生物由低等向高等发展C.地球上曾经生活过许多生物D.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2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研究的重要证据是化石B.方向是从低等到高等C.普遍认为的原因是自然选择D.结果是都产生有利的变异22. 如图所示为一个从未受到破坏的深积岩层的顺

7、序,图中表明其中一层含有化石A,而另一层含有化石B,据图示说明( ) A.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B.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C.物种A比物种B简单、低等D.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23.郑氏始孔子鸟化石能证明有较近亲缘关系的两类生物是( ) A.鱼类和两栖类B.两栖类和爬行类C.爬行类和鸟类D.鸟类和哺乳类24.如图所示为一个从未受到破坏的深积岩层的顺序,图中表明其中一层含有化石A,而另一层含有化石B。据图示说明 ( ) A.物种A比物种B简单、低等B.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C.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D.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二、非选择题 25._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证据经过科学家们

8、的研究发现,在古老的地层中只有低等生物出现,而高等生物则出现在较晚近的地层中从这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_ 26.通过比较不同地层、不同年代的化石,就可以知道生物是如何进化的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越_,结构越_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_、从_、从_ 27.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_、_或_。 28.比较不同地层中的化石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_、_、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_;而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_,越_,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_这说明,生物是由_、_、_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们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里没有化石的,这说明_ 29

9、.化石是生物的_、_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30.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生命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_的进化过程。_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31.如图为某地质考察队的科研人员在A、B、C三个不同的地层内挖掘出许多化石在A层中有恐龙蛋、始祖鸟、龟等化石;在B层中发现了始祖鸟、马、剑齿虎、犀牛(这四种均属于哺乳动物)等化石;在C层发掘出了三叶虫、乌贼、珊瑚等化石据此回答:(1)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排列,由远到近的排列顺序是_、_、_ (2)这三个地层中进化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_动物 32.下表是7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细胞色素C的组

10、成差异,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已知人的细胞色素C是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生物名称黑猩猩猴马鸡金枪鱼小麦酵母菌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差别011213213544(1)基于这些数据,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_。 (2)从上表中看,人和 _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_。 (3)上述研究采用了分子生物学 法,为生物的 _提供了证据。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的生物之间有些器官虽然外形相似、功能相同,但其内部构造和来源却是不同的,例如,蝴蝶的翅和鸟的翅,这些器官叫同功器官。这些器官适应相同的环境,用于相同的功能,因而在发展中趋向一致,形成相似的

11、形态。同功器官不能说明生物之间具有直接的亲缘关系。 此外,还有一些器官在某些生物中十分发达、有用,但在另一些生物体中却是显著退化和无用的,或者是用途不大,这些器官叫做退化器官,如人的盲肠和阑尾,仙人掌不发达的针状叶等。退化器官的存在,实际上是同源器官的一种表现形式,说明了这些生物是从具有这些器官的生物进化而来的,证明了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存在。 (1)人体内残存哺乳动物体内相当发达的阑尾,这一生物进化的证据属于( ) A.遗传学证据B.胚胎学证据C.解剖学证据D.分子生物学证据(2)蝗虫的翅和家鸽的翼有哪些相同点?根据两者的相同点能说明蝗虫和家鸽有亲缘关系吗?为什么? (3)有人说:“人没有尾,应该是由古代的无尾的动物进化来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