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外教育家都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教育部门历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则应该着重培养以下十五方面的习惯:1.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2.使用字典的习惯。3.把字写正确、端正、整洁、匀称的习惯。4.爱护课本、用具的习惯。5.边听边想、讲究礼貌的听话习惯。6.先想后说、使用普通话和礼貌语言的说话习惯。7.预习、复习的习惯。8.质疑问难的习惯。9.边读边批注、记听课笔记的习惯。10.独立完成作业、检查作业和老师批改后自觉订正的习惯。11
2、.经常看书报、听广播的习惯。12.勤记读书笔记的习惯。1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积极开展想像和联想的习惯。14.勤记日记、常练笔的习惯。15.积极参与各种探究活动的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兴趣培养法兴趣是习惯养成的内驱力。没有对语文浓厚的兴趣,就谈不上语文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师可用祖国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和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让他们沿着“兴趣习惯钻研成材”的道路前进。(二)情境创造法语文特有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条件是习惯养成的物质依托。教师可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条件。(三)学法引路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良好习惯的重要
3、组成部分。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预习的方法:读一读,了解课文的大意;拼一拼,掌握生字的语音,查一查,弄懂新词的意思,做一做,试着解答课后的练习,想一想,总结课文的中心,问一问,还有什么疑难。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去预习一篇又一篇的课文,久而久之,良好的预习习惯就不难养成了。(四)榜样激励法著名的作家、科学家是学生崇拜的对象,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治学精神,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教师可多作介绍,他们成功过程中,习惯所起的巨大作用,借此来启迪激励学生,促使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五)师表熏陶法打铁还得自身硬。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其一言一行是学生最
4、具体的模仿对象。因此,教师要用自身良好的习惯去影响学生,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六)典型示范法同学之间朝夕相处。接触时间长,相互影响也很大,教师应经常在班上树立学生中的典型,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七)规范约束法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制订出具体的学习规范。如读书规范,写字规范等,用切实可行的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还要加强指导,检查,及时反馈,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健康形成。(八)评比督促法广开渠道,突出重点,抓住一阶段中重点培养的某一个(或几个)习惯,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开展竞赛、展览、评比等活动,多鼓励、多引导、多督促,以点带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尽快让全班学生走上习惯养成的快车道。以上只是常规的几点做法,在不同的情境中可能会迸发出不同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帮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