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新生物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生物新生物课程标准修订的情况l增加了有关生物课程性质的相关内容增加了有关生物课程性质的相关内容l加强了基本概念和核心概念的体现加强了基本概念和核心概念的体现l在教学建议中增加了在教学建议中增加了重视核心概念的学习重视核心概念的学习l评价建议中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区分开评价建议中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区分开教材使用的效果教材使用的效果 l教材符合新课程理念,体现了教材符合新课程理念,体现了课标课标精神精神l教材的内容体系科学合理教材的内容体系科学合理(生物圈、科学素养生物圈、科学素养)l教材的知识及过程方法呈现恰当教材的知识及过程方法呈现恰当(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探
2、究”、“实验”、“进一步探究”、“课外实践”、“动手制作”、“技能训练”、“资料分析”、“单元小结”(把握规律、形成概念)l教材中各种探究活动设计合理,可操作性较强教材中各种探究活动设计合理,可操作性较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一、教材的部分内容体现缺少层次性和系统性一、教材的部分内容体现缺少层次性和系统性l实验教材对课程标准的两项要求呈现得不理想l一是“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l二是“概述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的主要特征及
3、与人类的关系”、“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个别实验和探究的可操作性不强个别实验和探究的可操作性不强 l探究活动的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取证据,得探究活动的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取证据,得出结论,进而形成概念。所以每一项学生活动出结论,进而形成概念。所以每一项学生活动都应该立足于学生能够亲力亲为的基础上完成都应该立足于学生能够亲力亲为的基础上完成l操作性较差的实验如:“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动物的绕道取食”等l目标与学生能力不一致的如:“调查当地的生态系统”活动目的中的“了解当地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动态变化”和“分析这些生态系统能否稳定发展”少
4、数概念的表达和传递不到位少数概念的表达和传递不到位 l“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形成l“复杂反射和简短反射复杂反射和简短反射”概念的表达概念的表达l“输导组织输导组织”只表述导管而不表述筛管,输导只表述导管而不表述筛管,输导组织的作用就不完善。组织的作用就不完善。修订的指导思想修订的指导思想l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l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要求,遵循课程标准(2011年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l尊重教育教学规律
5、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反映学科特点,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l借鉴国内外同类教材编制的有益经验,充分考虑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兼顾城市和乡村实际,使教材便于教学修订的基本原则修订的基本原则 l基础性基础性 内容的选择力求为学生打好两个基础:一是作为当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基础;二是个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两个基础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识方面,注重核心概念的呈现,重点落实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来的五十条重要概念。在能力方面,注重科学本质的体现(四基),在方法引领和思维技能训练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社
6、会的责任感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l适切性适切性教学内容的选取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既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又不超越其原有基础。内容的深度力求与相应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注意控制难度,减轻学生负担。l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启迪和训练方面,力求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着力进行形象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的训练。例如,认识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和对立统一,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途径。(适应的相对性)l逻辑性逻辑性教材内容的组织力求既体现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又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逻辑,力求实现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心理逻辑的统一,并且遵循从感性认
7、识到理性认识以及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规律l时效性时效性 力求选择反映学科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的相关内容,同时关注由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简称PISA)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使用知识和技能应对现实生活中挑战的能力。增强教材内容与当今世界和社会的联系,同时针对实验区学生的发展特点,关注教材相关内容的时效性和选择性。l可行性可行性学生活动的总体安排力求具有合理的梯度,活动内容的选取尽量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内容的深度力求与相应学段学生的心智特点特别是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使各项认知活动具有较高的可行性l可读性可读性重新设计版面和栏目,参考国内外优质教材的特色,力求教材生动活
8、泼、形式新颖、简洁明快、美观大方、方便阅读,做到文字叙述通俗生动,简练优美;插图绘制清晰美观,标注规范。新教材的体例新教材的体例 l新修订的教材在体例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内容的表达方式上更突出科学本质与科学知识的高度结合,使学生不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每课的内容根据一定的逻辑体系构建,主干内容安排三个板块:第一是启发板块,即“你想知道什么”;第二是方法板块,即“你怎么知道”;第三是知识板块,即“你知道了什么”。每一个板块都配以各种活动项目。课后安排了拓展板块,包括“练习”、“课后实践”以及多项辅助栏目。“你想知道什么你想知道什么”l学
9、贵有学贵有“疑疑”。每节内容都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开头,创设情景,引入思考,突出了启发式和探究式的学习。为了体现认识的过程性,教材中问题的呈现也充分体现出生成性,即最初在学生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只提出一两个需要探究的问题,随着认识的深入,继而生成的问题与思考以辅助栏目中对话框的形式出现,或直接在正文引起进一步的思考。这些问题的提出都紧扣核心概念,思维性很强,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也是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你怎么知道你怎么知道”l “观察与思考观察与思考”l“实验实验”l“调查调查”l“探究探究”l“资料分析资料分析”l“进一步探究进一步探究”l“课外实践
10、课外实践”l“设计设计”l学贵有学贵有“方方”。新修订的教材更加注重在科学方法上体现“你怎么知道”,专门设置了一个新的栏目“科学方法”。例如,结合“观察生物与非生物”介绍了观察方法,结合“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介绍了探究和对照实验,结合“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种类”介绍了调查方法,另外,还有收集和分析资料等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教材中明确写出这些方法性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注意领悟、总结和应用这些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教条记忆。l新修订的教材还重点强化了“技能训练”栏目。“技能训练”是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而安排的练习性栏目,每个“技能训练”侧重训练一种探究技能。“你知道了什么你知道了
11、什么”l学贵有学贵有“悟悟”。在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认识活动之后,怎样帮助学生把握规律、形成科学概念就是正文的主要内容了。新修订教材中的文字描述更加简洁,图片丰富,直观性强,特别是重要核心概念的呈现用黑体并辅以英文对照,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l辅助栏目充分发挥了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l“单元小结”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了过程和方法的内容,知识的概括更加简练、清晰,便于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性总结。“练习”是教材中的重要作业系统,既有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功能,又有培养能力的功能,还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新修订的初中生物教材特点新修订的初中生物教
12、材特点l更能体现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更能体现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l核心概念用黑体出现并辅以英文核心概念用黑体出现并辅以英文l概念的表达和传递更科学合理概念的表达和传递更科学合理l教材内容呈现更附合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呈现更附合课标的要求l对动植物分类的呈现重新认识对动植物分类的呈现重新认识l调整一些操作性差的实验和活动调整一些操作性差的实验和活动新教材: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新教材: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l增进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事实、概念、原理)增进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事实、概念、原理)l增进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增进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l增进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理解增进对科学、技术、社
13、会三者关系的理解新教材新教材新教材: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新教材: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l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形象、抽象、直觉、经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形象、抽象、直觉、经验)l科学哲学的教育(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科学哲学的教育(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l自然哲学教育(生命的本质、生物的价值、自然界自然哲学教育(生命的本质、生物的价值、自然界的发展)的发展)l技术哲学教育(技术原理、方法、特点)技术哲学教育(技术原理、方法、特点)新教材: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新教材:加强实践能力培养l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l生命教育和生存能力的培养生命教育和生存能力的培养l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酸奶、绿化方案)酸奶、绿化方案)l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培养(大棚)(大棚)新教材:重视人文素质的提高新教材:重视人文素质的提高l追求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追求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l人文精神教育的重点(可持续发展、生物圈)人文精神教育的重点(可持续发展、生物圈)l增强人文精神教育的时代性增强人文精神教育的时代性l美育教育(绿化校园)美育教育(绿化校园)谢谢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