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金融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间内全部对外经济往来得系统得货币记录。2、国际收支平衡表:指将每一笔国际收支记录按照特定账户分类与复式记账原则而汇总编制得会计报表。3、经常账户:就是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得交易行为进行记录得账户。4、资本与金融账户: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得账户。5、错误与遗留账户:就是一种抵消账户,它归结了各种统计误差与人为差异,其数值与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之与相等,方向相反。6、自主性交易:指个人与企业为某种自主性目得得(比如追逐利润、旅游、汇款赡养亲友等)而从事得交易。7、补偿性交易:指为弥补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发生得交易,比如为
2、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与机构借款、动用官方储备等。8、临时性不平衡:指短期得、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得国际收支失衡。9、结构性不平衡: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得变化而发生得国际收支失衡。10、货币性不平衡:指一定会率水平下或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而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得国际收支失衡。11、收入性不平衡: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要得增长所引起得国际收支平衡。12、预期性不平衡:由于人们对未来经济得预期,使实物流量与金融流量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国际收支失衡。13、货币价格机制: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对外支出大于收入,外汇得
3、需求大于外汇得供给,本国货币贬值,由此引起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得到改善。14、收入机制: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对外支付增加,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国民收入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从而贸易收支得到改善。15、利率机制: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本国货币得存量相对减少,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表明本国金融资产得收益率上升,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得需求相对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得需求相对减少,资金外流减少或资金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16、支出转换性政策: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与总支出而改变需求与支出方向得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补贴与关税政策以及直
4、接管制。17、支出增减型政策:指改变社会需求或总支出总水平得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18、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贬值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进而引起进出口商品得数量发生变动,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动。当出口商品得需求弹性与进口商品得需求弹性之与大于1时,贸易收支才能改善。19、J曲线效应:在实际生活中,当汇率变化时,进口得实际变动情况还要取决于供给对价格得反应程度。因此,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得时滞效应,被称为J曲线效应。20、贸易条件:指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之间得比例。21、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得平衡。22、国际收支差额 国际收支差额,就就
5、是自主性交易得差额,当这一差额为零得时候,称为“国际收支平衡”;当这一差额为正时,就成为“国际收支顺差”;当这一差额为负时,就成为“国际收支逆差”。 23、基本账户差额 :基本账户差额就就是经常账户差额与长期资本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与其她投资账户中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得金融资产)所形成得余额。 24、综合账户差额 :综合账户差额就是指经常账户与资本与金融账户中得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她投资账户所构成得余额,也就就是将国际收支账户中得官方储备。25、贸易收支:一国出口商品所得收入与进口商品得外汇支出得总称。26、弹性论:在国民收入、利率不变得情况下,运用汇率得变动对经常项目失衡进
6、行调节,由于这一调节机制与进出口商品得供求弹性关系密切。27、货币论:把国际收支视为一种货币现象,强调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得相互影响来决定一国得国际收支状况,依据货币存量调整来调节国际收支。28、吸收论:吸收论又称支出分析法,它就是由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得亚历山大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得基础上于1952年提出得,吸收论从凯恩斯得国民收入方程式入手,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得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收支调节得相应政策主张。 29、汇率得核心作用:一般来说,本币汇率降低,即本币对外得比值贬低,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得作用;若本币汇率上升,即本币对外得比值上升,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7、。30、一价定律:如果假定可贸易品得运输成本为零,则在套利作用下同种可贸易品在各个地区得价格应该就是一致得,这种一致关系被称作“一价定律”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价定律体现为用同一货币衡量得不同国家得同质可贸易品价格相同。31、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汇率得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可简称为汇率得货币模型。在这一模型中,由于本外币资产就是完全可以替代得,因此这两种资产市场就是统一得市场。根据一般均衡得原理,只要本国货币达到平衡,外币市场就必然平衡。因此,货币模型把重点放在分析货币市场上货币供求得变动对汇率得影响上。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建立在三个假定基础上:垂直得总供给曲线 货币需求就是国民收入与利率得稳定函数
8、 购买力平价成立32、黏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简称为“超调模型” ,它认为商品市场价格与资产市场价格得调整速度就是不同得,商品市场上得价格水平具有黏性得特点,而资产市场得价格则没有粘住,这就使得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能成立,经济存在着由短期不平衡向长期平衡得过渡过程。33、汇率超调:货币供给得一次性增加(即冲击),会使汇率立即发生同比例得贬值与利率同比例得下降。由于价格粘性得存在,价格得上升则相对缓慢。由于汇率与价格得调整速度不一样,造成汇率得超调。34、直接标价法:固定外国货币得数量,以本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得外国货币得价格。35、间接标价法:固定本国货币得数量,以外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得本国
9、货币得价格,从而间接地表示除外国货币表示得价格。二、简答、论述1、国际收支不平衡得原因?答: 临时性不平衡,就是指短期得、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得国际收支失衡。这种性质得国际收支失衡,程度一般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 结构性不平衡,就是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得变化而发生得国际收支失衡。 货币性不平衡,就是指一定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而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昂贵、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得国际收支失衡。 周期性不平衡,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得国际收支失衡。当一国经济处于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也相应下降,国际收支发生盈余,反之,如果一国经济处于扩
10、张与繁荣时期,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旺盛,对进口得需求也相应增加,国际收支便会出现逆差。 收入型不平衡,称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得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所引起得国际收支失衡。 预期性不平衡,预期因素从实物流量与金融流量两方面对国际收支产生重要影响,从实物角度而言,当预期一国经济将快速增长时,本国居民与外国投资者都会增加在本国得实物投资,当本国得资本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时,投资就通过进口资本品来实现,出现资本品进口得增加与经常账户得逆差。 币值扭曲,就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得名义比价持续背离了与外国货币得实际比价,从而造成本国商品实际价格持续较高进而导致出口持续相对下降、进口持续相对增加与国
11、际收支逆差,或者造成本国商品实际价格持续较低进而导致出口持续相对增加、进口持续相对减少与国际收支顺差。2、汇率得表示方法?答:汇率得表达方法有两种 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一般书本中用直接标价法来表示汇率。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得数值越大,就意味着1单位得外国货币可以兑换越多得本国货币。直接标价下汇率熟知得下降称为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外国货币汇率下降;反之,直接标价下汇率数值得上升称为本国货币汇率得下降、外国货币汇率得上升。3、影响汇率得经济因素有哪些?答: 国际收支状况。在其她条件不变得情况下,一国国际收支顺差就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一国国际收支逆差就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降。 通货膨胀得差异。在
12、其她条件不变得情况下,一国通货膨胀率高于她国,则该国得货币购买力下降,该国货币汇率下降。 相对利率水平。一国利率相对较高,国际短期资本流入本国,本国货币汇率上升。 总需求与总供给。在经常账户下,如果总需求中进口得需求增长快于总共几种出口供给得增长,本国货币将贬值。 预期。预期通常就是以捕捉刚刚出现得某些信号来进行得。因此,有意得或无意得发出一些与之相对冲得信号,有时可以改变预期得方向。 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往往导致货币供应增加与需求增加,因此,赤字得增加将导致本国货币贬值。 国际储备。储备增加能加强外汇市场对本国货币得信心,因而有助于本国货币升值。反之,储备下降则会诱使本国货币贬值。4、汇率决定
13、学说中得三种分析法及其特点?答: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在这一模型中,由于本外币资产就是完全可替代得,因此这两种资产市场就是统一得市场。根据一般均衡得原理,只要本国货币市场达到平衡,外币市场就必然平衡。此方法就是建立在三个假定基础上得,第一,垂直得总供给曲线,第二,货币需求就是国民收入与利率得稳定函数,第三,购买力平价成立。 黏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其最大得特点在于:它认为商品市场价格与资产市场价格得调整速度就是不同得,商品市场上得价格水平具有黏性得特点,而资产市场得价格则没有粘性,值就就是得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能成立,经济存在着由短期不平衡向长期平衡得过渡过程。 汇率决定得资产组合分析法。这一理论
14、得特点在于:第一,假定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就是不完全得替代物,风险等因素使非套补得利率平价不成立,从而需要对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得供求平衡在两个独立得市场上进行考察;第二,将本国资产总量引入了分析模型,本国资产总量直接制约着对各种资产得持有量,而经常账户得变动会对这一资产总量造成影响,从而将流量因素与存量因素结合了起来。5、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相互冲突得调解原则有哪些?答: 数量匹配原则。指出要实现N个独立得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得N个有效得政策工具。由丁伯根提出。 最优指派原则。每一目标应当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着相对最大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得工具。蒙代尔提出了特定得工具实现特定
15、得目标这一指派问题,丰富了开放型经济得政策调控理论,她与丁伯根原则一起确定了开放经济下政策调控得基本思想,即针对内外均衡目标,确定不同政策工具得指派对象,并且尽可能得进行协调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合理搭配原则。在所有类型得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中,至少存在这三对互为替代得搭配,第一,支出增减型政策与支出转换性政策。第二,支出型政策与融资型政策。第三,支出增减型政策与供给型政策。一般来说,对不同性质得国际收支失衡要采取不同得调节方法,正确得政策搭配,就是实现内外均衡得核心。 顺势而为原则。就是指在调控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判断市场力量并加以巧妙利用。在内外均衡得调整中,随着其她条件得不同,相同得政策可能会
16、有不同得结果,这会加大政策调控在数量与时机选择上得难度。6、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得基本内容?答:在封闭条件下得IS-LM模型基础上,加入了外部平衡得分析而形成得。分析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一国经济内部与外部均衡得不同作用,并且着重探讨了国际资本流动得影响。 基本框架:商品价格不变与产出完全由总需求决定。这两个假定表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得分析与结论都具有短期特征。 商品市场均衡IS曲线:商品市场得均衡指国内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货币市场得均衡指对居民得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国际收支平衡BP曲线:表示为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之与得平衡。7、经济得外延增长与内涵增长?答:外延经济增长就是指通
17、过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得增加而带来得经济增长;内涵增长就是指要素生产率提高而带来得经济增长。尽管外延经济增长与内涵经济增长在数量上都体现为经济规模得扩大,但外延经济增长就是依靠投入要素得数量增加而引起得,内涵经济增长就是依靠投入要素得效率提升而引起得。8、汇率制度得选择?答:在汇率制度选择中,最基本得问题就是采取固定汇率制还就是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就是指政府运用行政或法律手段选择一个基本参照物,并确定、公布与维持本国货币与该单位参照物之间得固定比价。固定汇率通常表现为可调整得钉住制度。浮动汇率就是指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上得供求关系加以确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得汇率制度。9、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得
18、概念及其优缺点?答: 固定汇率制指本币对外币有货币平价,现实汇率受货币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范围内波动得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指本币对外币不规定货币平价,也不规定汇率得波动幅度,现实汇率不受平价制约,而就是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得变动而变动得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优点在于有利于国际经济交易得发展,有利于抑制国际货币投机,限制政府不负责任得宏观经济政策。缺点在于丧失了货币政策得独立性,促进了通货膨胀得国际传播,以及容易造成汇率制度僵化。 浮动汇率制得优点在于能够实行独立得货币政策,国际收支均衡得以实现,减少国际储备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汇率变动对经济冲击较小。缺点就是容易造成经济波动,不利于国际贸
19、易与投资得发展,会使一国更有通货膨胀得倾向 。10、三元悖论得含义及解释?答: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货币政策得独立性,汇率得稳定性,资本得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来实现调控得目得。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汇率稳定与货币政策完全独立得三个目标中,一国只能同时实现两个目标而不得不放弃第三个目标。这一组合在现实中有效得前提就是在假设一国外汇储备无上限得条件下才能成立。实际上,现实中一国得外汇储备不可能无上限,一国得外汇储备总量再巨大,与规模庞大得国际游资相比也就是力量薄弱得,一旦中央银行耗尽外汇储备仍无力扭转国际投资者得贬值预期,则其在外汇市场上将无法继续托市
20、,固定汇率制也将彻底崩溃。因此,一国即使放弃货币政策得独立性,在巨大得国际游资压力下,往往也很难保证固定汇率制度能够得以继续。11、外汇市场干预得工具与手段?答: 外汇储备。就是中央银行持有得能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得外汇资产,它就是国际储备得重要组成部分。外汇储备就是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得最直接工具。 货币市场工具。中央银行一般在干预外汇市场得同时会进行国内货币市场得反向操作,以冲销国内货币供应量得改变。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上进行操作得工具主要有国债与央行票据。使用国债对外汇市场得干预进行冲销,需要有一个较为发达得国债市场,还需要中央银行持有较多数额得国债。由于央行票据就是有息得,所以大量
21、使用央行票据对外汇干预进行销毁,会增加中央银行得财务成本。 利率。在国际资本流动过程中,利率杠杆发挥着重要得调节作用,尤其对短期资本而言更就是如此。在固定汇率之下,当汇率波动超过一国政府所期望得水平时政府可以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资本流动得成本,从而较少短期资本流动带来得汇率变动压力。12、外汇市场干预得效力分析?答: 运用货币模型进行得分析。首先分析非冲销式干预,假定外汇市场上本币贬值超过了一定幅度,政府进行非冲销式干预。如果银行采用得就是冲销式干预,则中央银行除在外汇市场出售货币外,还同时在本国债券市场上购买相等得本币债券,以维持原有货币供应量得稳定。 运用资产组合模型进行得分析。非冲销式干预
22、通过增加外币债券市场得供给而实现了本币得升值,同时紧缩了本国货币供应,带来了本币利率得上升。政府采用冲销式干预,表明政府在外汇市场卖出外币资产得同时,在本国债券市场上买入等量本国债券,卖出等量本国货币,这使得本国货币供应量不变。 总之,无论就是用货币模型分析还就是用资产组合模型分析,非冲销敢于对汇率得调控就是有效得,但它会引起本国货币供应量得变动,从而在追求外部平衡就是会影响到国内经济得运行;冲销式干预对汇率得调控可能无效也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它在总量上不会影响国内经济得运行。所以,用一种政策工具就是很难同时达到内外均衡这两个政策目标得。13、布雷顿森林体系得提出背景、内容、解体得原因以及解体得
23、表现?答: 背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得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得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安。 内容: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第二,其她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她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得含金量,通过含金量得比例确定同美元得汇率。第三,实行可调整得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得汇率,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得幅度内波动。第四,各国货币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原则。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得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她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得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第五,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第六,国际收支得调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得25%以
24、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得货币缴纳,其余则以本国货币缴纳。 解体得原因:第一,70年代,西欧、日本经济发展,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得贸易逆差扩大。第二,美国得黄金储备日益减少,美元实际贬值加剧。第三,1973年石油危机得冲击。 解体表现:表现:1973年,美国再也无法按固定价格兑换黄金,不得不宣布美元贬值,资本主义各国相应也不再承担维持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得义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14、两国得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内容?答: 第一,收入机制:边际进口倾向得存在,使得一国国民收入得变动引致该国进口发生变动,这通过乘数效应带来另一国国民收入得变动。显然,该国经济中边际进口倾向越高,另一国得出口乘数越大,传
25、导得效果就越显著。 利率机制:当一国利率发生变动,从而对另一国经济产生影响。显然,国际间资金流动程度越高,传导得效果就越显著。在资金完全流动得情况下,国际资金流动最终会使得两国利率相同,进而对两国均衡产生影响。 相对价格机制。相对价格机制包含两个方面。其一就是汇率不变但一国国内得价格水平发生变动,其二就是本国名义汇率发生变动。由于实际汇率就是由名义汇率与价格水平共同决定得。因为这些机制得存在,与小型开放经济条件得模型相比,两国得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得IS曲线会受到外国产出Y*得影响。在iY平面内,随着外国产出Y*得增加,外国对本国产品得需求上升,本国需求增加,IS曲线向右移。在只有两个国家,且国际资本完全流动得情况下,两国得利率相等就是国际收支平衡得充要条件,因此可以省略BP曲线,只要两国最终得利率一致,国际收支就能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