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说新语练习题及答案世说新语练习题及答案【篇一:世说新语两则习题精选附答案】t一、基础知识 (一)、给加粗字注音。 谢太傅( ) 雪骤( ) 柳絮( ) 无奕( )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俄而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尊君在不: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待君久不至,已去: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四)、填空: 1.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都选自_,它是由_朝人_组织人编写的。这两篇讲述的都是_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
2、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地点“_”人物_事件“_”等要素。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5. 从咏雪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6.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7.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
3、个更好?为什么? 8.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友人。 b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以(表示好感)。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
4、)一眼。 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 2请指出以下称呼所指代的对象。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尊君: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 家君: 3对这段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 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由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4解释句中画线的字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 行: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 乃: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去: 友人惭,下车引
5、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 引: 顾: 5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2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13. 陈太丘之友、元方是怎样的人?你怎样看待他们?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为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解释加粗字。 (1)窃入学舍: (2)听已: (3)冕因去:
6、 (4)恬若不见: 2翻译下列句子: (1)王冕者,诸暨人。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划出本文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世说新语两则习题精选 参考答案 一、 (二)、1急 2差不多 相比 3乘 4“不”通“否”,在问句尾表示询问。 (三)、1(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我父亲)等了你好久(你)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3.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四)1南朝 宋 刘义庆 2.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 人物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 3b 4答:此题答案为开放性的。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笑”前喻,“乐”后喻 为
7、“柳絮”一喻而“笑乐”。 5.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6.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7.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三、1c 2即“令尊”
8、,指代陈太丘“君”即“您”指代友人“家君”即“家父”指代陈太丘 3c 4a约定时间 外出 b超过 才 c舍弃 离开 d惭愧 拉 回头看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6略。 7元方,语言和行为 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1略 8守信用、讲礼貌。 9意识到自己错了,10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12.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13.陈
9、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 文章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道理: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1).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2).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3).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三、1(1)私下 (2)毕,完 (3)离开 (4)安详的样子
10、2(1)王冕是诸暨人。 (2)(王冕)傍晚回家,忘记了他放牧的牛,父亲非常生气地打了他一顿。 (3)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神,何不由着他呢? 3第一层(第1句):交代故事主人公王冕的基本情况。 第二层(“七八岁时父怒挞之”):记叙王冕因为学习而丢了牛的趣事,表现王冕的聪颖和好学。 第三层(“母曰恬若不见”):记叙王冕在“恐怖”的寺庙中坚持读书,表现王冕的勤奋好学。【篇二:世说新语练习及答案】txt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 () 二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寒雪日内集 俄而 雪骤 公欣然曰撒盐空中差 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 元方入门不顾 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
11、句子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6、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7、友人惭,下车引之 四、填空: 世说新语是 朝宋人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咏雪中用了两个比喻句:一个是,一个 是。相比之下,更好的 是,理由是 。 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
12、,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 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六,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不少于四个)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 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地点“_”人物_事件“_” 等要素。 3“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4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 6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 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
13、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 、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时期 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 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 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不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 则殆( ) 一箪食( )曲肱而枕( )( )( ) 好之者() 笃志( )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14、) 3.人不知而不愠( )( ) 4.不亦君子乎( ) 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 19.曲肱而枕之( )( )20.不义而富且贵( ) 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 )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
15、可夺帅也( )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 29.博学而笃志( ) 30.切问而近思( )( )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今义: 。习,古义: ; 今义: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三,古义: , 今义: ) 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 ; 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 )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3.知: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温故而知新( )
16、4.乐:不亦乐乎( )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 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5.饭疏食饮水( )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温故而知新( ) ( )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
17、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 中孔子的话: 。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 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 矩。” 4. 子曰:“饭 疏食 饮 水,曲 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 贵,于 我如浮云。” 5. 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子曰:“温 故 而知新,可
18、以 为 师 矣。” 11、子曰:“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贤哉,回也! ” 13、子 曰:“知 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14、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师 焉 ;择 其 善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15、子在 川 上曰:“逝 者如斯 夫,不 舍 昼夜。” 虽有嘉肴练习题一 一、基础巩固 (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2 3 4 5 6也 7也 8 9 (二)解释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19、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二、能力提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旨也:(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学学半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3、本文的中心句是【篇三:世说新语 5篇文言文试题 (答案)】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 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
20、式商容之 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为士则( 准则,标准) (2)登车揽辔(拿,提) (3)为豫章太守(担任)(4)主薄白(报告,禀报) 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2)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三、从本文可以看出陈仲举是一个怎样的人? 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且有独特的施政方针,就是敬贤礼士。 投舒丧命 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 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
21、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沉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 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为(担任) 荆州守文( 谨守成法) 意表行事 ( 意料之外)从(听从) 二、翻译下列文言文。 1.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 大将军平时和江州关系如何,你却要投奔他? 2.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江州在别人强大的时候,能坚持自己的主张,和别人强制他的想法抗争,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三、从短文来分析,王应是个怎样的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怎
22、样的启发? 王应是个有敏锐的洞察力,但是却不能坚持主见的人。启发:为人处世要善于分析自己身处的环境、背景,在关键时刻要,能够权衡利弊,善于抉择。 许允丑妻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 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 许便回 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 “妇有 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 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23、 一、解释加点字词。 奇丑(容貌特别丑陋)允无复入理(意愿) 故当有意(必定,自然) 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料想) 二、翻译文言文。 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阮家既然嫁丑女于你,必有原因,你得考察考察她。 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 百行德为首,您好色不好德(你看重容貌而不看重品德),怎能说俱备呢? 三、你认为许允是个怎样的人?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
24、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王右军:王羲之。减:不足。大将军:王敦。钱凤:人名,字世仪。孰:熟。从:纵。 一、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屏人论事 (c ) 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 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d)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 二、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 三、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 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
25、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 四、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 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 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注】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信:传信的人。朝士:朝廷官员。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阳时始总角( 才 )(2)再遣信令还( 派 ) (3)而太傅留之( 他,代东阳(或谢朗) ) (4)谢公语同坐曰(告诉或“对?说” ) 二、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 新 妇 少 遭 家 难 一 生 所 寄 唯 在 此 儿 新 妇 少 遭 家 难/ 一生 所 寄/ 唯 在 此 儿 。 三、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用原文回答) 新病起;一生所寄,唯在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