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2022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23977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2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本文档共4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 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选择题 1.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  ) A.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 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解析:从五四学生游行过程看,支持者有人民、西洋人还有巡警等各方面的力量,故选B项。 答案:B 2.毛泽东说:“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由此可知,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五四运动以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自五四运动开始转变,故A项错误;此时中国的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非无产阶级革命,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C项正确;此时中国的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非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C 3.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A项错误,中共一大中明确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B项出现于国民大革命失败后。C项为中共三大的内容,可排除,所以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4.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 A.人民的迫切愿望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知识分子的共识 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解析:本题从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的角度考查国民革命运动。首先明确时间条件“1922年”,充分挖掘题干有效信息,其指出了军阀割据是战乱的主要原因;再结合国民革命运动的任务判定正确选项为A项。 答案:A 5.“是你拉着俺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网络诗歌,诗中反映的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目的是(  ) A.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 B.推翻列强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C.同北洋军阀抢夺地盘 D.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解析:根据题中材料来看,描写的是北伐战争,属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判断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6.1926年,国民党二大通过的《工人运动决议案》指出:“受压迫最深、革命性最强之工人群众,一方面宜加以深切的援助,使其本身力量与组织日臻强大;一方面须用种种方法取得其同情,与之发生密切的关系。使本党在工人群众中树立伟大的革命基础。”材料表明当时国民党(  ) A.继续执行三大政策 B.独立领导工人运动 C.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D.关心农民工人生计 解析:根据材料“深切的援助”“与之发生密切的关系”可知国民党对工人和农民采取扶助政策,有利于团结共产党,这与三大政策是一致的,故A项正确;领导工人运动的是共产党,故B项错误;国民党扶助农工,有利于国共合作,故C项错误;国民党扶助农工是为了“在工人群众中树立伟大的革命基础”,而不是关心农民工人生计,故D项错误。 答案:A 7.如图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据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整理而成)。这一现象是(  ) A.奠定了国民党改组基础 B.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 C.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 D.说明土地革命成果显著 解析: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是在国民大革命之前,材料发生在国民党改组后,故A项错误;在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中,农民占大多数不足以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故B项错误;据材料“1926年12月”可得国民革命,在国共合作推动下,广泛发动工人、农民等,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故C项正确;土地革命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的革命,与学生和商人的关系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8.在民主革命时期,国民政府各部机关如外交、财政、交通等都迁往新建政府,该地一度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宋子文、毛泽东、董必武、林伯渠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这个政府”是指(  ) A.南京临时政府 B.武汉国民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重庆国民政府 解析:武汉国民政府是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昌,国民革命重心由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同年12月,一批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到武汉,此时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故B项正确。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9.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近年来对五四运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取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不少新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观点一 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 观点二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批判与选择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既是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又是新旧时代接触后的结果。(张宝明、欧阳哲生、刘雨等学者) 观点三 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关于救国方略有三种观点:一是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二是走俄国式革命道路;三是走政治改良道路。(叶青等学者) (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试以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2)道路抉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最终选择了哪一条道路?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3)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五四运动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解析:第(1)问围绕着五四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用史实来论证史论,考查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思维能力。第(2)问的解题关键是以俄为师。第(3)问在回答“启示”类题目时,主要从我们应该怎么做(从五四运动中应借鉴什么)的角度回答。 答案:(1)反对巴黎和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签和约等。 (2)俄国式革命道路。理由: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实践证明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3)发扬爱国(民主、科学)精神;继承传统文化,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学习先进理论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