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年苏教化学选修 化学反响原理 检测试题 专题1第一单元课时1知能优化训练
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B.物理变化过程中,也可能有热量的变化
C.ΔH的大小与反响时的温度、反响物的多少无关
D.放热反响中,任何一种反响物的能量一定大于任何一种生成物的能量
解析:选B。A项,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有热能,也可能有光能、电能等其他形式;B项,物理变化也有可能伴随能量变化,如物质的液化、汽化等;C项,ΔH的大小与反响温度有关,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反响物的量)有关;D项,放热反响是指反响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但具体到某一物质,反响物的能量不一定大于生成物的能量。
2.(2022年临沂高二检测)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双选)( )
A.干冰蒸发需要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响中的吸热反响
B.酒精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响
C.木炭常温下不燃烧,加热才能燃烧,说明木炭燃烧是吸热反响
D.人们用氢氧焰焊接或切割金属,主要利用了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
解析:选BD。干冰升华要吸热,这是物理变化,A不正确;酒精之所以能作燃料,是因为它燃烧放热,B正确;木炭燃烧需加热引发反响,但反响开始后,反响放出的热可使木炭继续燃烧,说明反响放热,C不正确;D正确。
3.方程式2H2(g)+O2(g)===2H2O(l) ΔH1=-571.6 kJ/mol,那么关于方程式2H2O(l)===2H2(g)+O2(g)ΔH2=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此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表示分子数
B.该反响ΔH2大于零
C.该反响ΔH2=571.6 kJ
D.该反响可表示36 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
解析:选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而不能表示分子数,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假设把反响物与生成物相调换,那么ΔH数值不变,而符号相反,但C中ΔH单位不对,D中又未指明状态。
4.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l)+O2(g)===SO2(g) ΔH=
-293.23 kJ/mol,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S(s)+O2(g)===SO2(g),反响放出的热量大于293.23 kJ/mol
B.S(g)+O2(g)===SO2(g),反响放出的热量小于293.23 kJ/mol
C.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大于1 mol硫和1 mol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和
D.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小于1 mol硫和1 mol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和
解析:选C。由S(s)→S(l)→S(g)间转化时内能增大知,等量的S(s)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少,S(g)放出的热量最多,所以A、B均不对;再由S燃烧生成SO2是放热反响,所以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大,故D错。
5.破坏1 mol键、H—H键和N—H键分别需吸收的能量为946 kJ、436 kJ、391 kJ。计算1 mol N2(g)和3 mol H2(g)完全转化为NH3(g)时反响热的理论值。
解析:N2(g)与H2(g)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Q,使1 mol键断裂吸收946 kJ的能量,使3 mol H—H键断裂共需吸收436 kJ/mol×3 mol=1308 kJ的能量,因此使1 mol N2(g)和3 mol H2(g)中的化学键断裂共需吸收的能量为946 kJ+1308 kJ=2254 kJ。而2 mol NH3(g)中含6 mol N—H键,形成6 mol N—H键时放出的能量为391 kJ/mol×6 mol=2346 kJ。因此反响热的值应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2346 kJ)与反响物分子的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即放出了92 kJ的能量,即ΔH=-92 kJ/mol。
答案:ΔH=-92 kJ/mol
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化学变化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B.化学反响可分为吸热反响和放热反响
C.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多少与其反响量有关
D.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的
解析:选D。化学反响中能量变化除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以外,还常以电能、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化学反响过程就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即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2.以下各图所表示的反响是吸热反响的是( )
解析:选A。当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响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响为吸热反响,反之为放热反响。
3.
(2022年江苏启东中学高二检测)以下变化为放热的化学反响的是( )
A.H2O(g)===H2O(l)
ΔH=-44.0 kJ/mol
B.2HI(g)===H2(g)+I2(g) ΔH=+14.9 kJ/mol
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的化学反响
D.能量变化如下列图的化学反响
解析:选D。H2O(g)===H2O(l)不是化学反响,A错误;2HI(g)===H2(g)+I2(g) ΔH>0为吸热反响,B错误;由于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未知,故不能确定该反响是吸热反响还是放热反响,C错误;反响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响为放热反响,D正确。
4.
分析图中的能量变化情况,以下正确的选项是( )
A.2A+B===2C ΔH<0
B.2C===2A+B ΔH<0
C.2A(g)+B(g)===2C(g) ΔH>0
D.2A(g)+B(g)===2C(g) ΔH<0
解析:选C。表示化学反响的能量变化,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应选项A、B错误,从物质储存的能量上下来看,假设A和B为反响物,C为生成物,那么该反响是吸热反响,ΔH>0,故C正确。
5.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响过程中,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以下关系式中,正确的选项是( )
A.Q2>Q3B.Q1+Q2>2Q3
C.Q1+Q2<Q3D.Q1+Q2<2Q3
解析:选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放出能量,所以形成2 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和破坏1 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
6.2022年第十六届广东亚运会的火炬(潮流)使用的燃料为丙烷(C3H8),其完全燃烧后只有CO2和H2O,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有以下四个热化学反响方程式:
①C3H8(g)+5O2(g)===3CO2(g)+4H2O(g)
ΔH=-a kJ·mol-1
②C3H8(g)+5O2(g)===3CO2(g)+4H2O(l)
ΔH=-b kJ·mol-1
③2C3H8(g)+9O2(g)===4CO2(g)+2CO(g)+8H2O(l)
ΔH=-c kJ·mol-1
④C3H8(g)+O2(g)===CO2(g)+2H2O(g)
ΔH=-d kJ·mol-1
其中a、b、c、d最大的是( )
A.aB.b
C.cD.d
解析:选C。①与②相比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b>a,④中各物质的量均为①中的一半,所以d=a,③中与②相比,2 mol C3H8燃烧生成4 mol CO2和2 mol CO,相当于此反响中的2 mol C3H8有1 mol完全燃烧,1 mol不完全燃烧。故放出的热量c大于b,所以c最大,选C。
7.: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②1 mol I2蒸气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151 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I原子形成1 mol HI分子时释放299 kJ的能量。以下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 )
A.2HI(g)===H2(g)+I2(g) ΔH=+11 kJ/mol
B.H2(g)+I2(g)===HI(g) ΔH=-11 kJ/mol
C.H2(g)+I2(g)===2HI(g) ΔH=+288 kJ/mol
D.H2(g)+I2(g)===HI(g) ΔH=-144 kJ/mol
解析:选A。设反响为:H2(g)+I2(g)===2HI(g),那么ΔH=E(H-H)+E(I-I)-2E(H-I)=436 kJ/mol+151 kJ/mol-2×299 kJ/mol=-11 kJ/mol。对照题目选项只有选项A正确。
8.0.3 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的热量,又知:H2O(l)===H2O(g) ΔH=+44 kJ·mol-1,以下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双选)( )
A.B2H6(g)+O2(g)===B2O3(s)+H2O(g)
ΔH=-677.7 kJ·mol-1
B.B2H6(g)+3O2(g)===B2O3(s)+3H2O(g)
ΔH=-2165 kJ·mol-1
C.B2H6(g)+3O2(g)===B2O3(s)+3H2O(g)
ΔH=-2033 kJ·mol-1
D.B2H6(g)+3O2(g)===B2O3(s)+3H2O(l)
ΔH=-2033 kJ·mol-1
解析:选AC。此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题干中所给的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水为液态,三氧化二硼为固态。假设写成水为气态,那么需考虑水汽化时的吸热。
9.(2022年高考上海卷改编题)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1、Q2均为正值):
H2(g)+Cl2(g)===2HCl(g) ΔH=-Q1 kJ/mol
H2(g)+Br2(g)===2HBr(g) ΔH=-Q2 kJ/mol
有关上述反响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Q1<Q2
B.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响物总能量
C.生成1 mol HCl气体时放出Q1热量
D.1 mol 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1 mol HBr(l)具有的能量
解析:选D。Cl2比Br2活泼,等量的Cl2、Br2与H2反响,生成HCl的稳定性大于HBr,放出的热量多,即Q1>Q2,A错误;因为X2与H2的反响为放热反响,所以生成物总能量小于反响物总能量,B错误;Q1是生成2 mol HCl(g)时放出的热量,C错误;1 mol HBr(l)要吸收热量才能变成1 mol HBr(g),D正确。
10.(2022年启东高二检测)同温同压下,以下各反响为放热反响,以下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数值最小的是( )
A.2A(l)+B(l)===2C(g) ΔH1
B.2A(g)+B(g)===2C(g) ΔH2
C.2A(g)+B(g)===2C(l) ΔH3
D.2A(l)+B(l)===2C(l) ΔH4
解析:选A。放热反响中,反响物的能量总和大于生成物的能量总和。差值越小,放出的热量越少。而物质的状态与能量的关系是:气>液>固。所以反响物为液态,生成物为气态时,放出的热量最少,应选A。
11.:在热力学标准态(298 K、1.01×105 Pa)下,由稳定的单质发生反响生成1 mol化合物的反响热叫该化合物的生成热(ΔH)。以下列图为氧族元素氢化物a、b、c、d的生成热数据示意图。
试答复以下问题:
(1)请你归纳: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与氢化物的生成热ΔH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硒化氢在热力学标准态下,发生分解反响的热化学反响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涉及氢化物的稳定性问题。从非金属性角度看,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就越稳定。在氧族元素中,O的非金属性最强,故水最稳定。从能量角度看:能量越低对应的物质越稳定,即反响过程中放热最多(或ΔH越小)氢化物越稳定。由此可以判断出a、b、c、d分别为H2Te、H2Se、H2S、H2O。
答案:(1)非金属元素氢化物越稳定,ΔH越小,反之那么相反
(2)H2Se(g)===Se(s)+H2(g);ΔH=-81 kJ·mol-1
12.根据事实,写出以下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
(1)甲硅烷(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液态水。室温下1 g甲硅烷自燃放出热量44.6 kJ,其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 g C2H2(g)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659 kJ的热量,该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3 g某液态有机物和一定量的氧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燃烧,生成2.7 g水和 2.24 L CO2(标准状况),并放出68.35 kJ热量,那么该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明状态,注意ΔH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及“+〞、“-〞号,注意计算和转换。
答案:(1)SiH4(g)+2O2(g)===SiO2(s)+2H2O(l)
ΔH=-1427.2 kJ/mol
(2)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636 kJ/mol
(3)C2H6O(l)+3O2(g)===2CO2(g)+3H2O(l)
ΔH=-1367 kJ/mol
13.如下列图,把试管小心地放入盛有20 ℃的碳酸饮料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参加约5 mL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然后往试管中参加1 g Na2O2粉末。试答复以下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上述过程所涉及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推知,NaOH和O2的总焓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响物的总焓。
解析:Na2O2与水的反响属放热反响,那么H(反响物)>H(生成物),描述固体粉末与液体反响的现象时,主要从溶液颜色、气体变化等考虑分析。
答案:(1)试管内剧烈反响,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颜色先变红后褪色,烧杯中(试管外)也有大量气泡冒出
(2)Na2O2与水反响放热,产生O2和NaOH,NaOH可使酚酞试液变红,同时Na2O2的强氧化性使颜色褪去,烧杯中碳酸受热分解产生CO2气体
(3)2Na2O2+2H2O===4Na++4OH-+O2↑
(4)小于
14.(2022年高考江苏卷)废旧印刷电路板的回收利用可实现资源再生,并减少污染。废旧印刷电路板经粉碎别离,能得到非金属粉末和金属粉末。
(1)以下处理印刷电路板非金属粉末的方法中,不符合环境保护理念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热裂解形成燃油
B.露天燃烧
C.作为有机复合建筑材料的原料
D.直接填埋
(2)用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印刷电路板金属粉末中的铜。:
Cu(s)+2H+(aq)===Cu2+(aq)+H2(g)
ΔH=+64.39 kJ·mol-1
2H2O2(l)===2H2O(l)+O2(g)
ΔH=-196.46 kJ·mol-1
H2(g)+O2(g)===H2O(l)
ΔH=-285.84 kJ·mol-1
在H2SO4溶液中Cu与H2O2反响生成Cu2+和H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B会引起大气污染,D会造成土壤、水体重金属污染。
(2)总方程式为Cu+H2O2+2H+===Cu2++2H2O,它可由题目提供的3个方程式得到,
故ΔH=+64.39 kJ·mol-1+(-196.46 kJ·mol-1)×+(-285.84 kJ·mol-1)=-319.68 kJ·mol-1
故Cu(s)+H2O2(l)+2H+(aq)===Cu2+(aq)+2H2O(l);
ΔH=-319.68 kJ·mol-1。
答案:(1)BD
(2)Cu(s)+H2O2(l)+2H+(aq)===
Cu2+(aq)+2H2O(l) ΔH=-319.68 kJ·mol-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