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1-专题一-3-1-高考命题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23849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1-专题一-3-1-高考命题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命题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是指在运用中出现频率较高,属常用词或次常用词;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五类。综观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本考点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文言实词主要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几种情况,但考查比较多的是“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2)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一般要求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其中“不正确的”一项。对实词的理解在文言翻译中也有考查。一、掌握五类常考的文言实词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很多文

2、言词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义项,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以“引”为例:意义例句本义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引申义牵、拉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拉长引吭高歌(成语)抽、拔出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本纪伸着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拿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援引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引导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掉转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即时小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人穷则反本,故劳苦

3、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复前行,欲穷其林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子子孙孙,无穷匮也A/B/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穷”的多种义项。寻求到尽头/动词;穷尽/动词;处境困难/形容词。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3分)大树将军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选自后汉书冯异传)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冯异为人谦退不伐伐:自夸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

4、:讨伐,征伐B进止皆有表识 识:赏识天下谁人不识君 识:认识C每所止舍 舍:宿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舍:舍弃D光武以此多之 多:赏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多:大多解析:选A。B项,应解释为“标志”;C项,应解释为“停息”;D项,应解释为“赞扬”。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自夸,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就把马车驶开避让。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志,在各军队中号称最有纪律。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攻克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每人都有被分配的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为这个而赞扬他。所谓“古今异义”,主要是指那些古

5、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尤其是差别细微、容易被忽略的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变化情况示例词义扩大范围扩大色(古:脸色;今:颜色)皮(古:兽皮;今:皮肤)病(古:重病;今:病)江(古:长江;今:江河)义项增多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词义缩小范围缩小臭(古:气味;今:坏气味)金(古:金属;今:金子)丈人(古:老人;今:岳父)义项减少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怜(古:爱,怜悯;今:怜悯)词义转移涕(古:眼泪;今:鼻涕)偷(古:苟且;今:偷窃)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走(古:跑;今:步行,行走)狱(古:案件;今:监狱)感情色彩变化讽(古:委

6、婉地劝告;今:讽刺)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恨(古:遗憾;今:仇恨)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锻炼(古:罗织罪名陷害别人;今:锤炼)即时小练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古今异义词。A项古义为“先例”,今义为“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B项古义为“窘迫,走投无路”,今义为“生活贫穷,经济困难”;C项古义为“英明睿智”,今义为“懂事理,有远见,想得周到”。4下列文段中加点的

7、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A不能复分别B乃厌倦不堪C对面取人物 D对面取人物解析:选B。A项“分别”在文中是“分辨”的意思,而现在多是“各自”“分离”的意思;C项“对面”在文中是“当面”的意思,而现在多是“正前方”“对过”的意思;D项“人物”在文中是“别人的物品”,而现在多是“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

8、有突出特点的人”的意思。有一个楚国人生活贫困,读淮南方,读到“螳螂窥伺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这样可以隐藏起身体”,于是到树下仰头摘取树叶螳螂捕蝉时借以隐形的那片树叶,把它摘下来。树叶落到树下,树下原先有落叶,他不能够再分辨出来了。他就扫了几斗回去,一片一片地拿树叶遮蔽自己,问他的妻子说:“你看见我没有?”妻子开始时一直回答“看见”,楚人整天这样问,妻子于是厌倦到不能忍受,就骗他说“看不见”。楚人沉默不出声,心中大喜,带着树叶来到市场,当面拿人家的物品。吏卒于是绑着他去县衙。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的一种语言现象。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常见的通假的情况

9、如下:解说举例注意点通假字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用的字叫通假字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鸿门宴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通“无”)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通“暮”)石钟山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师说中学教材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异体字音同义同,形不同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通“遍”)曹刿论战教材亦按

10、通假字方式注释异体字即时小练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迷涂知返,往哲是也涂:通“途”,道路B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解:通“懈”,松懈C秦舞阳色变振恐振:通“震”,震惊D张良出,要项伯要:同“邀”,邀请解析:选B。解:解除包围。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3分)(沈周)奉亲至孝。父没,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父没,或劝之仕B卒供役而还C故患有所不辟也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解析:选

11、B。本题重点考查辨析文中的通假字。A.联系下文沈周不离开母亲、赡养母亲的决心可知,“父没”指父亲去世,所以,此处“没”是通假用法,通“殁”。B.“卒供役而还”,是沈周被征劳役的结果,“卒”是“最后”“终了”的意思,没有通假用法。C、D两项均选自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设法躲开;“辩”通“辨”,分别,辨别。(沈周)对父母很孝顺。父亲死后,有人劝他入仕途,他回答说:“你不知道我的母亲拿我当命根子吗?我怎么能离开她呢。”有个郡守想征召画工在屋墙上作壁画。乡里有嫉恨沈周的人,将他的姓名告诉郡守,于是沈周被征召去画壁画。有人劝他去拜见权贵通过游说来免去劳役,沈周说:“去做役工是百姓的义务,去拜见

12、权贵游说不就变成了耻辱吗!”最后做完役工才回去。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作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常见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等。提示:本知识点在高考命题点四“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含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将做详细讲解。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词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现象。类型例句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存亡:偏义复词,此处只有“亡”的意义,“存”为

13、衬字。)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并序(公姥:偏义复词,婆婆。)即时小练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3分)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偏义复词。A项偏在“异”;B项偏在“国”;C项偏在“死”。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3分)A伶俜萦苦辛B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C昼夜勤作息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解析:选C。刘兰芝应该是昼夜勤奋地“作”,这里是偏义复词,偏指“作”。A项“伶俜”是合成词,不能单独解释某个词素;B

14、项“怨望”是同义词连用,“怨”“望”都是“怨恨”的意思;D项“死生”指“死亡”“活着”,亦无偏指。二、练中寻法,“七法”巧解文言实词代入推断法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2018全国卷)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每食辄弦歌而荐之荐:举荐、推荐正误:错误。推断过程:可用代入推断法,将题中的解释放在原文的语境中推断是否正确。“荐”字结合“立祠”一词,译为

15、“举荐、推荐”不当,意思应是“祭祀”。王涣的灵柩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子、桌子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都说平常带粮食到洛阳,被士卒和官吏所掠夺,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再没有被官吏侵夺冤枉,所以前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延熹年间,桓帝喜好黄老之术,将各种祭祀的祠堂全部毁掉,只特别下诏让密县保存已故太傅卓茂的祠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庙。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疏通文意,解释正确而无滞碍

16、之处者即为正确解释,反之即为错误解释。 因文定义法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2015安徽卷)“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必合古人矩度矩度:气度正误:错误。推断过程:运用因文定义法。“矩度”的意思是“规矩,法则”,“合矩度”即符合规矩,从上下文看这里是说先生作文规范,而不是说他有气度,故错误。“听说宋仲温写的兰亭十三跋在松江府亭被临摹了,赵子昂写的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如果您能够各惠赠一篇给我,我要感谢您的恩赐。”他高雅的情操就像这样。

17、先生在古文方面创作不多,但只要有作品,就一定符合古人创作的规矩,而他尤其擅长表达修禅得到喜悦的文字。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联想推断法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2019全国卷)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令行于民期年期年:一整年正误:正确。推断过程:运用课本联想推断法。“期年”,联想课

18、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中的“期年”,便可知是“一整年”的意思。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丢失的东西,山中没有蟊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富足。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2017江苏卷)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

19、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助书贾鬻书于市 鬻:卖正误:正确。推断过程:“鬻”可用联想推断法来判断,在成语“卖官鬻爵”中“鬻”就是“卖”的意思。先生名中,字容甫,是江都人。年少时父亲去世,爱好学习。家贫没有能力购买书籍,帮助书商在集市上卖书,趁机通读了经史百家书籍,看一遍就能背诵出来。二十岁时,参加院试考试,应试文章射雁赋被列为第一,补为附学生员,诗词古文每天更加有长进。1课本联想法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我们要善于联系课内学过的实词,举一反三,找出对应文句,进行相应迁移。2双音联想法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

20、音节词为主。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节词,可以通过联想双音节词来推断。3成语联想法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文言实词含义,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句式推断法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2019全国卷)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21、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法:效法正误:正确。推断过程:运用句式推断法。“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是一个对偶句,“法”与“循”意思相近,先运用成语联想法,由“循序渐进”推出“循”为“遵循;遵守”之意,进而判断“法”是“效法,遵守”之意。孝公与他交谈,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你用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国君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卫鞅回答说:“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劝说他,他特别高兴。”孝公任用卫鞅后,卫鞅想要变更法度,孝公担心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名声,做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效果。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

22、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孝公说:“好。”“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必效仿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称王天下,夏、殷不更改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度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制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法度的命令。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偶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 语法推断法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2016江苏卷)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病

23、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病目眚 病:疲惫正误:错误。推断过程:运用语法推断法。“病目眚”中“眚”的意思是“眼病”,结合语法推断法可知“病”应翻译为动词“患病”,故题目中的“疲惫”错误。甲午年正月初一,祖父就进入南都,在鸡鸣山读书,日夜不止,患了眼病,在帏下安静地打坐了三个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

24、充当等。 通假代入法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2016山东卷)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说:同“悦”,高兴正误:正确。推断过程:运用通假代入法。据上文“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国君做得好,百姓才感念他们,国君“衣服节俭”,当然老百姓一定会高兴,“说”本身没有“高兴”之意,只能看作通假字“悦”,代入,上下文通顺,因此正确。 效法古代圣贤之王的节俭就可以;效法他们穿的衣服,居住在他们的宫室,没有益处。夏商周三代的明君穿不同的衣服而都能

25、统一天下,不是凭借衣服使诸侯归附的。诚心地爱护百姓,坚决地推行善政,天下百姓都感念他们的德行而归附于他们的道义,就像他们衣服节俭老百姓一定会高兴那样。文言实词中当遇到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 常识识记法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2015浙江卷)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摇。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侯下车下车:初到任正误:正确。推断过程:运用常识识记法。“侯

26、下车”中“下车”涉及文化常识,解释为“初到任”,正确。甲申年秋天,直秘阁王秬来担任太守,正赶上发生水灾,把堤防都冲坏了,百姓没有一粒粮食吃。到了冬天,边境地区又发生战事,当涂是军事要地,上下震动。王秬初到任,救灾的措施,防备敌人的方略,都安排得井然有序。饥饿的人能吃饱,倒塌的堤防进行了修筑。紧急情报日夜送到,王秬都平静地对待。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束发成年)等。例:“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题目解释为“凭感情做事”,也是不明文化常识之故,古文中“用事”专指“掌权”。 一

27、、一词多义(每小题1分)1属(10年12考)(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_(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_(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并诗)_(4)衡少善属文(张衡传)_(5)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_(6)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_(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_(8)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_答案:(1)动词,这里指劝人饮酒(2)动词,隶属(3)动词,属于(4)动词,连缀(5)动词,通“嘱”,嘱托(6)名词,等辈、类(7)名词,等,辈(8)动词,接连2鄙(10年5考)(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_(

28、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_(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_(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_(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_(6)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_(7)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并诗)_(8)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_答案:(1)名词,边疆地区,边远的地方(2)形容词,庸俗,浅陋,鄙俗(3)形容词,见识浅薄(4)动词,当作边境(边疆)(5)形容词,见识浅陋(6)动词,鄙薄,轻视(7)名词,自称的谦辞(8)名词,村野之处,乡下3辞(10年2考)(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_(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29、)_(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_(4)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并序)_(5)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_(6)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_(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_(8)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_答案:(1)名词,言词,言语(2)名词,文辞,文学(3)动词,推辞(4)动词,告别,辞别(5)动词,讲究,计较(6)名词,辞令,应酬的言辞(7)动词,辞谢,婉言道歉(8)动词,推托、推辞4见(10年3考)(1)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_(2)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_(3)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荆轲刺秦王)_(4)项伯即入

30、见沛公(鸿门宴)_(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_(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_(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8)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_(9)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并序)_(10)慈父见背(陈情表)_答案:(1)介词,表被动(2)动词,显露(3)动词,接见(4)动词,拜见(5)介词,表被动(6)名词,见到的景象(7)动词,出现(8)动词,看见(9)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10)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5卒(10年4考)(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_(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_(3)庶刘侥幸

31、,保卒余年(陈情表)_(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_(5)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_(6)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游褒禅山记)_(7)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_(8)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张衡传)_(9)卒惶急不知所为(荆轲刺秦王)_(10)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孔雀东南飞并序)_答案:(1)副词,终究,究竟(2)副词,终于(3)动词,终,善终(4)副词,终于(5)名词,士兵(6)名词,死亡(7)名词,士兵(8)动词,死(9)副词,突然,仓促(10)动词,终、尽6谢(10年4考)(1)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史记)_(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32、_(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_(4)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并序)_(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并序)_(6)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_(7)及花之既谢(芙蕖)_答案:(1)动词,谢绝(2)动词,道歉(3)动词,请罪(4)动词,辞别(5)动词,告诉,告诫(6)动词,感谢,谢恩(7)动词,凋谢7间(10年3考)(1)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_(2)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_(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_(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_(5)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信陵君窃符救赵)_(6)道芷阳间行(鸿门宴)_(7)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

33、丁解牛)_(8)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_(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_(10)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_答案:(1)名词,中间(2)名词,期间(3)名词,一会儿(4)副词,暗中(5)副词,偷偷地(6)副词,从小路(7)名词,缝隙,空隙(8)动词,参与(9)动词,交杂,夹杂(10)动词,隔离,间隔8延(10年4考)(1)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过秦论)_(2)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赤壁之战)_(3)秦人开关延敌(过秦论)_(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_(5)延伫乎吾将反(离骚)_答案:(1)动词,延长、延续(2)动词,蔓延、扩展(3)动词,迎击(4)动词,邀请(5)副

34、词,久久9质(10年4考)(1)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触龙说赵太后)_(2)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_(3)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_(4)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廉颇蔺相如列传)_(5)狱中成法,质明启钥(狱中杂记)_(6)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_(7)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_(8)唯昭质其犹未亏(离骚)_答案:(1)名词,人质(2)名词,通“贽”,信物(3)名词,底子,质地(4)名词,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5)副词,正,刚刚(6)名词,资质、禀赋(7)动词,质问、质疑(8)名词,本质、品质二、古今异义(每小题3分)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35、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约为婚姻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项伯许诺所以遣将守关者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臣战河南君王为人不忍ABC D解析:选D。“婚姻”,古义为“儿女亲家”,今义为“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无主”,古义为“没有人主持”,今义为“没有主人”。“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为“属性词,异乎寻常的,特殊的”。“所以”,古义为“的缘故”,今义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河南”,古义为“黄河以南”,今义为省名。均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B燕、赵之收藏,韩、

36、魏之经营(阿房宫赋)C歌台暖响,春光融融(阿房宫赋)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并序)解析:选C。A项,“气候”,古义为“天气”,今义为“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B项,“经营”,古义为“统治”,文中为“统治者搜刮的金玉珠宝等物”,今义为“筹划并管理(企业等)”。C项,“融融”,古今意义均为“暖和”。D项,“因为”,古义为“于是写”,今义为“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过秦论)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C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解析:选D。

37、“山东”,古义为“崤山以东”,今义为省名。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B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并序)C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陈情表)解析:选A。A项,“可以”,古今意义均为“能够”。B项,“生人”,古义为“活着的人”,今义为“陌生人”。C项,“颜色”,古义为“容貌”,今义为“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等。D项,“成立”,古义为“成人自立”,今义为“(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等有根据,站得住”。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38、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B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荀子劝学)D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解析:选D。A项,“养生”,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为“保养身体”。B项,“众人”,古义为“一般人,普通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C项,“寄托”,古义为“托身,安身”,今义为“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D项,“无穷”,古今意义均为“没有穷尽,没有限度”。三、通假字(每小题3分)1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经氓)B令将军与臣有郤(鸿门宴)C今

39、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并序)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解析:选A。B项,“郤”通“隙”,隔阂,嫌怨。C项,“取”通“娶”,娶亲。D项,“颁”通“斑”,须发花白。1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荀子劝学)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解析:选A。B项,“有”通“又”;“暴”通“曝”,晒;“”通“煣”,使弯曲。C项,“知”通“智”,智慧。D项,“生”通“性”,资质、禀赋。1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

40、景从(过秦论)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D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解析:选A。B项,“景”通“影”,影子。C项,“从”通“纵”。D项,“要”通“邀”,邀请。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晒B距关,毋内诸侯 距:距离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识:记住D小知不及大知 知:智慧解析:选B。B项,“距”通“拒”,把守。四、偏义复词(每小题3分)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属于偏义复词的一组是()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A BC D解析:选C。句的“弟兄”偏于“兄”;句“否泰”为反义词连用,均无偏义;句“扶将”为同义词连用,均无偏义;句的“存亡”偏于“亡”。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属于偏义复词的一组是()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偃仰啸歌,冥然兀坐把酒临风,宠辱偕忘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孰与君少长A BC D解析:选C。句的“出入”偏于“入”,句的“父兄”偏于“兄”,句的“浅深”偏于“深”,句的“少长”偏于“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