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讲:申娅莉试卷结构一、单选(20*2)二、简答(3*10)三、材料分析(2*20)四、教学设计(2选1*40)试卷结构模块比例题型教育基础20%单项选择题 简答题学生指导 班级管理30%单项选择题 简答题 材料分析题学科知识 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 教学评价50%单项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教学设计题合计100%单项选择题:约27%非选择题:约73%教育与教育学第一模块教育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II教育的概念点教育的属性;;教育活动的基木要素|“一-”.T+,教育的产牛.与发展bB教育的起源少D教向发展的历史形态.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Q小学教育的基木
2、特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J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 O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Y: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与对象千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学校教育科研的层次。教育科学研究方式不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1+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考情:(2013 下)“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后,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 是()。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C.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2013 下)“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A.殷商 B.西周 C.春秋战国 D.夏朝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 次
3、以法律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词源学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 作善也”。考点突破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乐事的是()o C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广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 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考点突破1、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A.学校、家庭、
4、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2、狭义的教育一般是指()AA.学校教育B.思想道德教育C.社会教育D.家庭教育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BA.到电影院看电影B.幼蜂学筑巢C.师傅带徒弟二、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实践活动(2013 下)“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后,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C.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BB.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阶级性3.教育的历史性
5、考点突破教育是()o A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D.人类与其它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三、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考点突破1、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AA.教育者 B.受教育者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 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四、教育的起源(
6、一)神话起源说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二)生物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三)心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 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代表人物:【美】孟禄。生物起源和心理起源这两种学说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 育的社会属性。(四)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苏联】凯洛夫。考点突破1、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A.孟禄 B.恩格斯C.勒图尔诺 D.沛西能2、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
7、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A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3、在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中比较科学的观点是()。DA.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B.教育的神话起源说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4、在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观点是()。DA.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B.教育的神话起源说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五、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一)原始形态的教育教育没有独立的形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无专门人员从事教育教育目的:生产和生活教育无阶级性考点突破1、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DA.古代教育 B.近代
8、教育C.教学方法 D.原始教育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B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发展形态:学校教育六艺 奴隶社会古代教育斯巴达雅典(二)古代教育1.奴隶社会的教育(1)中国夏: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孟子里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学校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西周以后: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国学”与“乡学”六艺教育(以礼乐为中心)(奴隶
9、社会的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2013 下)“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DA.殷商 B.西周 C.春秋战国 D.夏朝考点突破1、“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B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我国的小学产生于()AA.殷周时代B.秦代C.战国时期D.唐代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AA.“六艺 B.“七艺”C.四书五经 D.论语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奴隶社会四书、五经 封建社会(2)欧洲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人和武士的培养,教育内容几乎全是军事体育训练,其教育目的就 是培养骁勇的
10、军人与武士。雅典教育: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教育内容包括政治、哲学、文学、艺 术、体操等。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o BA.艺术教育B.军事体操教育C.读写算的教育D.文化知识教育3、近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全 民多现身考点突破1、“活到老学到老”是()的特点。DA.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C.原始教育 D.现代教育“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化六、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
11、状(-)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孟子滕文公上说:“夏日校,殷曰序,周日庠。学则三 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据推测,校、序、庠都是当时的小学。西周时期,周天子建立了 小学,这种小学设在官府。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办私学形成了一种风气,其中,又以 孔子办的私学规模为最大。此后,各朝代不但有官办的小学,也有私办的小学。(二)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近代小学教育的开端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 立小学堂。2.清末的小学教育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
12、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入学对象为7岁儿 童,修业年限为5年。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3.中华民国的小学教育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初等小学校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4年。1919年,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6年,前4 年为初级,后2年为高级,这一学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义务教育年限为4年,但各地 方视实际情况适当延长。(三)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1.普及小学教育从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2.学制改革试验建国以后,我国便对小学原来的六年制(4-2制)的学制进行压缩,开始五年一贯制的试 行与推广,以后又形成了五年制与六年制并存的局面。3.教
13、学改革试验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 担。七、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三)小学教育的义务性(四)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八、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1.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包括机构与 组织;一整套规则)2.学校教育制度(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 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系统+规则)3.学校教育制度与教育制度的关系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历史上
14、曾经历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非正规教育,再从正式非正规教育到正规教育的演 变过程。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以制 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1.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教育实体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属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态。它的形成或多或少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主体确定;(2)教育 对象相对稳定;(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
15、形态。当这些形式化的教育实体的特点比较稳定并 形成教育的简单要素时,教育初步定型。因此,教育实体化的过程是形式化的教育从不定型 发展为定型的过程。2.制度化教育(1)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各资 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近代学校教育系统,大致说来,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世纪 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教育实体从简单到复杂、从游离状态到形成系统的过程,正是教育“制 度化”的过程,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 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
16、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 机构。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2)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 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 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3)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包括全日制和半工半读等多种形式。1995年颁布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 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
17、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 力。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针对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对制度化 教育的全盘否定。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 是教育理念。库姆斯等人陈述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所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 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考点突破1、“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围墙之内”体现了一一教育理念()CA.前制度化 B.制度化C.非制度化 D.前三项兼有(三)欧洲现代学制有三种类型:1、西欧双轨制 法国、前西
18、德、英国2、美国单轨制3、前苏联Y型学制(四)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完整体系的学制是以现代学制的出现为标志的,我国现代学制建立于清朝末期。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冲击下,清政府不得不改良 封建教育制度,“废科举,兴学堂”。1902年,清政府首次制定了现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虽然该学制未能实行,但从此形成了旧中国现代学制。2.1904年“癸卯学制”一一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实 施的学制。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体现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维
19、新时期的学制形式,但学 习年限长,从21年到26年。3.辛亥革命后,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对学制进行了修订,成为“壬子癸丑学 制”,次年又陆续颁布了一些学校令,但该学制对旧学制的改动不大。4.1922年“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制。1922年当时留美派主持的教育联合会,以 美国学制为蓝本,制定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从小学到大学在癸卯学制的基础上 缩短了 5年,总共为16年,并在小学实行四二分段。这一学制的改革对当时社会发展十分有 利,后虽几经更改,但未有大的改动,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2014 上)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
20、次以法律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B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5)我国现行的学制(1)幼儿教育:幼儿园,招收3-6岁的幼儿,进行启蒙教育,为接受小学教育打下基础。(2)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入学年龄为6岁,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 7周岁。修业年限为6年(有的地区为5年)。实施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为接受中等教育打 下基础。(3)中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各类中等技术学校 和业余中学,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一方面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一方面为高一 级学校输送合格的学生。全日制普通高中学制为3年,中等专业学校的修业年限多为
21、3-4年,技工学校为2-3年。(4)高等教育:大学、专门学院。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为社会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6)义务教育和终生教育(一)义务教育的涵义和特征义务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 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强制性。义务教育是以法律的形式强制实施保证适龄儿童入学、用法律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 义务,以保证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和要求。所以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2.普遍性。义务教育施行的对象是全社会范围内的所有适龄儿童,不论种族、性别、贫富、智愚,只要是适龄儿童,都有权利和义务接受
22、义务教育。3.免费性。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并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二)终身教育概述1.“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 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i Lengrand)正式提出。2.国际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作的定义:“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 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非终身而非割 裂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换而言之,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 全面的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3
23、.对于终身教育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 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 动。即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 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 会生活的质量”。(二)终身教育的特点:终身性、全面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考点突破1、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 民教育是()DA.中等教育 B.幼儿教育C.高等教育 D.义务教育2、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
24、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 为()A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 D.义务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育资源的均衡,这反映了教育的什么特点()。CA.多元化 B.全民化C.民主化 D.终身化4.“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 和完善自己J体现出()的发展观。A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D.注重学生的技能发展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就是描述和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
25、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 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反映了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所具有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须趋势的是()o AA.教育规律 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 D.教育经验(2011 下)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卢梭的爱弥儿B.斯宾塞的教育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2012 上)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A.裴期泰洛奇 B.洛克 C.卢梭 D.杜威(2012 下)“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学相长也”,这话出自于()。
26、A.论语 B.大学 C.孟子 D.学记(2013 下)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教育学家是()。A.杜威 B.布鲁姆 C.奥苏贝尔 D.布鲁纳(2014)以布鲁姆为首的教育家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其中不包括()。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C.意志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哲学命题,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观点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孔子致力于培养一批“士
27、”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孔子关于教育内容的观点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观点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朱熹提出)。启发诱导的原则。孔子在论语.述而说:“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 反,则不复也。”孔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学思结合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谦虚笃实的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立志有恒“三军可以多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J“志于仁”。自省自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身体力行。“
28、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改过迁善。“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教师观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从学记我国的学记(收入礼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 为“教育学的雏形”。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年,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教育的作用学记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十六个字:“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 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提出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
29、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分大成和小成,考核学生在学业知识 学习和品德修养两方面的表现。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原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预时孙(xfm)摩原则一一“禁于未发谓之预,当其可谓之时,不陵节而施谓之孙,相观 而善谓之摩。此四者,教之所由也”。这包括四条原则: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循序渐 进性原则、集体教育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启发诱导原则。一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论教师提出了“师道尊严”的思想;高度评价老师的作用;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考点突破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是()AA.论语
30、B.大学C.学记D.世界图解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B.礼记C.史记D.左传3.战国后期,礼记中的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 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 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C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2012 下)“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学相长也”,这话出自于()。DA.论语 B.大学 C.孟子 D.学记5.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文献,以下观点哪些出自于学记?()E
31、A.有教无类B.不俳不启,不怫不发C.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D.博之以文,约之以礼E.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6.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 向。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观点体现在()BA.性相近,习相远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长善救失7.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B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困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于中国古代的()CA.论语B.礼记C.学记D.孟子9.“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
32、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句话出自()DA.论语 B.大学C.孟子 D.学记10.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 性和教育与()的关系。DA、宗教B、经济C、生产力D、政治2.西方(1)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产婆术”。后人将这种方法概括为四个部分,即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考点突破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不一致的是()。DA.不愤不启,不俳不发B.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叫人发现真理C.产婆术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3、(2)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99)创办了一所学园,名字叫Academy”(阿卡德米)它是希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欧 洲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理想国:哲学家、军人、劳动者(3)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点主要体现在他的政治学中。(4)昆体良(公元3596)昆体良是古罗马的著名教育家,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 家。其代表作论演说家的教育(The Education of Anorator,原本应为雄辩术原理),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年)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
34、立 下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1.夸美纽斯(15921670)大教学论(1632年出版),此书被认为是独立教育学开端的标志,被认为是近代第一 本教育学著作。(1)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2)他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2.洛克(16321704)(1)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2)提出“绅士教育思想”洛克在白板上画漫画3.卢梭(17121778)爱弥儿(1)主张自然主义教育(2)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和青春期四个阶段,主张根据儿 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2012)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CA.裴期泰洛奇
35、B.洛克 C.卢梭 D.杜威考点突破1.卢梭的爱弥尔反应了()思想。DA.和谐思想 B.自由思想C.个性思想 D.自然思想2.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CA.卢梭B.裴斯泰洛齐C.洛克D.康德3.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 教育家是()。B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4.赫尔巴特(17761841)一、二、三、四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 志着规范、独立教育学的诞生。(1)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2)
36、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3)教育性教学原则。(4)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5)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2011,下)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CA.卢梭的爱弥儿B.斯宾塞的教育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考点突破1.()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A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尔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5.杜威(18591952)(1)论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2)论教育
37、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生长下去(3)论课程与教学活动课程(4)提出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5)提出了儿童中心论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考点突破1.实用主义的教育家及代表作品()。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C.赞科夫教育与发展 D.凯洛夫教育学2.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教育家是:()。C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3、强调“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CA.凯洛夫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4.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
38、)CA.儿童、教材、活动B.教师、活动、经验C.儿童、活动、经验D.教师、经验、教材5.针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教育家是BA.中国得陶行知 B.美国的杜威C.英国的培根 D.俄国的加里宁“直接经验”、“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6.20世纪20年代,抱着教育救国思想,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实践生活教育理论,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的教育家是()。CA.鲁迅 B.徐特立C.陶行知 D.梁启超陶行知:乡村教育,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诞生1.苏联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和主要思想马卡
39、连柯核心教育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2.我国教育家及主要思想杨贤江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2014上)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建立起强大的舆论力量,成为 支配儿童行为,并使他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BA.加里宁B.马卡连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四)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著作,提出了掌握 学习理论。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美)布鲁纳一一教育过程(1963)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发现法教育)(2013 下
40、)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教育学家是()。BA.杜威 B.布鲁姆 C.奥苏贝尔 D.布鲁纳(2014 上)以布鲁姆为首的教育家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其中不包括()。C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C.意志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考点突破1.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在做中学”观点的教育家是()D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杜威2.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AA.赫尔巴特B.杜威C.福禄倍尔D.裴斯泰洛齐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的教育家是()B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
41、威D.洛克4.在近代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的教育家是()AA.卢梭B.裴斯泰洛齐C.洛克D.夸美纽斯5.理想国一书的作者是()C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卢梭6.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开始的是()BA.民本主义与教育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漫话杨贤江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是(A.新编教育学C.新教育大纲)0B.教育学D.实用教育学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简答、单选)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与对象(一)教育科研的含义学校教育科研是指为了改进学校教育工作,围绕有计划、系统的钻研和探究活动。(二)学校教育科研的对象在学校教育科研活动中,所研究的对象为问题。问题性是教育科研
42、的主要特征,提出问 题是教育科研的第一个环节。二、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2011下简答)(一)课题选择(二)查找文献资料(三)设计研究,撰写研究方案(四)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五)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六)研究报告的撰写(七)课题结题(2014,上)在教育研究文献中,各位文物,教育史专著,名师教育实录等属于()。AA.事实性文献 B.工具性文献C.理论性文献 D.经验性文献考点突破L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o BA.研究方案的设计 B.研究课题的选择C.研究方案的实施 D.论文的报告的撰写2.教学研究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o AA.研究方案的设计 B.研究课题的选择C.研究方案的实施 D.论文的报告的
43、撰写课题选择的来源主要有如下几种(1)教育实践(2)教育理论(3)科研规划课题选择选题的原则(1)教育性(2)实践性(3)可行性(4)适宜性(5)伦理性三、学校教育科研的层次1.方法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2.研究方式: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实验研究及个案研究等3.具体方法与技术: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四、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式(一)调查研究(二)行动研究(三)经验研究(四)个案研究(五)叙事研究(六)实验研究可能考简答历年真题(2012 下)研究者关注事件揭示教育现象,采用“课描”写作手法,以讲故事方式呈现研究结果。这种教育研究方法被称为()CA实验研究 B.调查研究C.叙事研究 D.
44、行动研究(2011下)按学生的年龄、性别随机抽取调查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属于()A.系统抽样B.分层抽样C.目的抽样D.有意抽样(2013 下)通过对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是()。CA.行为分析 B.文献分析C.作品分析 D.调查分析(2013 上)简述教育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四、教育科学研究方式(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作品分析、测量等方式,有目 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一)调查研究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某一事物和现象的全面情况重点调查: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抽样
45、调查:从总体所包含的全部个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个案调查:对一个单位、一个事件或一个学生的情况考点突破1.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的方法,属于教育调查中的()cA、全面调查B、个案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2.在教育调查研究中,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调查属于()D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主要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2011下)按学生的年龄、性别随机抽取调查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属于()BA.系统抽样B.分层抽样C.目的抽样D.有意抽样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包括:1.题目一一介绍调查主题与对象2.引言一一阐述调查目的、
46、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取样等3.正文一一主体部分,把调查获得的大量材料,分析统计整理后,归纳出若干项目进行 叙述。4.讨论与建议一一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对调查的结果进行进一步阐述,亮出自己的观 点,针对调查结果写出对教育教学工作改进的意见和措施。5.结论一一通过逻辑推理,归纳出结论。即简单交代调查研究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二)行动研究1.行动研究的含义教育实践工作者为改善教育教学实践而开展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行动研究重点在于解 决“怎么办”的问题。行动研究的步骤(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设计研究方案(4)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5)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
47、步研究问题。(6)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三)经验研究1.经验研究的含义经验研究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回顾和反思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类型。(四)个案研究个案研究的含义个案研究是指对某一现象、事件或某个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教育领域中的个案研 究是指个案研究应用于教育情境解决教育问题或建立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五)叙事研究叙事即叙述故事,即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讲故事。因此叙事研究是指通过口头或书面讲 故事的方式开展的研究。(六)实验研究1.实验研究的含义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 研究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
48、律的一种研究。2.实验研究中几个常用概念变量:随着条件或情境的变化而在数量或性质方面发展变化的人、事物或现象的某方面 特性。自变量:能引起被研究的特性发生变化的变量。因变量:指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五、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一)实物分析法实物分析法是指通过收集相关的实物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二)观察法 最常用的方法。(三)问卷法(四)访谈法 调查研究(五)测验法测验法是借助测验工具,通过测试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考点突破1.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改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 研究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研究方法是()BA.
49、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C.个案研究 D.经验研究2.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DA、观察法 B、实验法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简答小学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简述行动研究的含义及具体实施步骤。简述叙事研究的含义及具体实施步骤。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9鼾力碉物蜓作也教育与社会发展然育Lj生产力Bg教官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1少人力资本理论,一 I*d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p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文化对教的制约与影响教育的文化功能-ifii力攵忆9 w学校文化、一学生文
50、化一-1d教育与科会人口 H教同人II再生产的作用(2013上)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AAo制约与促进 B.共性与个性C.影响与干涉 D.培养与推动(2014上)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说明教育文化具 有()DAo传递功能B.创造功能C.更新功能D.传播功能第一节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一)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二)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三、人力资本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