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共54页)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汇总(打包下载).pdf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01705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PDF 页数:58 大小:2.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54页)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汇总(打包下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共(共 5454 页)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页)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全册)单元测试题汇总单元测试题汇总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在以下各项内容中,山顶洞人与北京人最明显的区别是()A.会 直 立 行 走B.手 脚 分工C.过群居生活D.懂得人工取火【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的知识点。在火的利用方面,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故选D。【点评】本题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比较能力。2.在周口店遗址文化节的活动现场,小明很

2、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当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工具应该为()A.石制工铁 制 工棍具B.具C.棒D.硬质土块【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 万年,处于旧石器时代,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如果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选择的工具应该为石制工具,A 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我国古代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本题难度不大。3.从生活地域划分来看,元谋人生活在()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C.辽河流域D.珠江流域【答案】A【解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从生活地域划分来看,云南省元谋县属于长江流域。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元谋人的历史地位与生活地区。本题考查了元谋人。4.某考古兴趣小组为了探寻原始人类的遗迹,在专家指导下发掘出一些远古遗物,你认为最能说明这是原始人类遗迹的应该是()A.屑两颗门齿化石B.古鱼大类量碳化C.石D.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我国远古时期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的工具是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可以说明属于原始人类遗迹,两颗门齿化石、大量碳屑、古鱼类化石不一定就是远古时期的原始人类时期,

4、故选 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始人类遗迹。5.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C.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氏族社会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因为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适于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使男子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同时,婚姻制度的进步使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父系氏族最终取代了母系氏族。只有选项D 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

5、查氏族社会相关的知识点。6.2016 年 2 月 25 日,房山区人民政府网发了一则招聘信息:2016 北京周口店某原始人遗址博物馆招聘 11 人公告。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是()A.B.C.元 谋 人北 京 人半 坡 人D.河姆渡人【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周口店”,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居住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距今71 万23 万年,保留了猿的特征,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懂得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处于旧石器时代。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北京人的识记能力。7.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元谋人已经知道

6、使用火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D.北京人已会建造房屋,种植粮食【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耕生活时代的居民,才开始定居,学会建造房屋,北京人居住的是洞穴,不会建造房屋,也不会种植粮食,D 说法不正确,ABC 说法都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本题难度适中,还可以考查远古人类生活的时间。8.我国是世界上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A.神话 B.史书 C.传说 D.化石【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远古人类没有文字,没有史书记载人类的起源;神话和传说依靠口口相传,许多不可信;研究人类起

7、源的主要证据是化石。由此分析ABC 不合题意。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化石是研究研究人类起源的第一手资料。史书、传说都是二手资料。9.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能制造工具的原始人类应当是()A.B.北 京 人蓝 田 人C.山 顶 洞 人D.元谋人【答案】D【解析】【分析】在元谋人遗址,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牙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了元谋人。10.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B.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

8、作骨针C.集体居住在山洞里D.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山顶洞人的史实。山顶洞人的面貌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集体居住在山洞里,已经懂得人工取火。故答案为 A。【点评】学生要掌握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在面貌特征的变化。北京人的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而山顶洞人的面貌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11.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中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榛子、胡、桃、榆等植物大量存在另外,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证明北京人()A.

9、会使用火 B.依靠采集生活 C.会人工取火 D.会制造石器工具【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题目要求应选择“不能证明”北京人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开始使用人工取火,因此 C 项“会人工取火”是北京人考古发现不能证明的。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北京人生活的年代、使用的工具,由于北京人的工具太简单,为了生存,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12.已经会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A.B.元 谋 人北 京 人C.山 顶 洞 人D.蓝田人【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元谋人和北京人都只会使用天然

10、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综合以上分析,C 正确。【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3.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远古传说完全不可信B.我们可以完全相信远古传说C.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D.远古传说有夸张,但不少传说含有极高价值的内容【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 项和 B 项“完全”两个字表述错误。C 项历史事实是经考古挖掘、历史资料证实的历史,不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所以说法错误;D 项远古传说有夸张,但有些传说里面蕴藏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说法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4.“我来自元

11、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要去()A.陕 西 省B.云 南 省C.浙 江 省D.北京市【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 项,半坡人居住在陕西,所以 A 错误。B 项,元谋人居住在云南。C 项,河姆渡人居住在浙江。依据材料“来自周口”且能“直立行走”可知材料描述的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北京人。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了北京人的有关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北京人生活的年代、使用的工具,由于北京人的工具太简单,为了生存,

12、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15.下列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烧骨石器洞穴中的灰烬骨针A.B.C.D.【答案】C【解析】【分析】大约距今 7020 万年之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保留了猿类的一些特征,会制造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木棒),使用天然火。烧骨反映了北京人用火的状况,符合题意。石器不能反映北京人用火的状况,不符合题意。洞穴中的灰烬反映了北京人用火的状况,符合题意。骨针不能反映北京人用火的状况,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京人用火的证据。16.根据媒体报道,元谋人以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十大名片”之首。元谋人

13、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元谋人()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生活在中国云南省元谋县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170 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这是元谋人区别于其他古人类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元谋人还不会种植水稻,直立行走和打制石器不是元谋人所独有的,排除 B、C、D。故选 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谋人的知识。17.“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A.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B.他们依然保留着某

14、些猿的特征C.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D.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答案】A【解析】【分析】题干直接设问考查远古北京人叙述错误的选项,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主要靠采集和狩猎为生,会使用天然火;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与生产生活状况。18.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因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

15、约七干年前的今天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属于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用来耙耕地,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制造陶器。住干栏式的房屋,开挖水井,过着定居生活。故答案选B。二、材料分析题二、材料分析题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 6 米。”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

16、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答案】(1)群居生活。(2)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3)从使用自然到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可知,上古时期,环境险恶,依靠一己之力不能生存,北京人只能过群居生活;(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灰烬堆积很厚可知,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3)依据材料信息:钻燧取火可知,古人类从使

17、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18000 年的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故答案为:(1)群居生活。(2)北京人已知道用火,用火可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3)从使用自然到人工取火。山顶洞人。【点评】学生要对比记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的年代、生活特征。本题难度适中。20.下面两幅图生动的展现了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场景。识图后 请你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人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他们就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材料二:山

18、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按照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一个氏族一般只有几十个人,有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起。(1)假如你是图一中的一位北京人,你平时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得到“火”?(2)图二中的山顶洞人在用火方面与北京人有何不同?练习所学知识,你认为图二右边的那个人应该在干什么?(3)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与北京人的原始群居有何根本区别?(4)根据材料,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5)人们常说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说明理由。【答案】(1)大自然雷电生活、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

19、、偶尔摩擦起火等。(2)山顶洞人使用人工取火,北京人使用天然火。用骨针缝制衣服。(3)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北京人过着原始群居生活。(4)相同点:都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不同点: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经进入氏族公社阶段。(5)同意;因为山顶洞人处于氏族公社时期,社会生产力比北京人发达,并懂得人工取火、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骨针,懂得爱美等等。【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他们通过大自然雷电生活、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尔摩擦起火等得到火。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山顶洞人使用人工取火,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20、;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图二右边的人用骨针缝制衣服。依据所学可知,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北京人过着原始群居生活。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不同点是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经进入氏族公社阶段。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同意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观点;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因为山顶洞人处于氏族公社时期,社会生产力比北京人发达,并懂得人工取火、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骨针,懂得爱美等。故答案为:(1)大自然雷电生活、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尔摩擦起火等。(2)山顶洞人使用人工取火,北京人使用天然火。用骨针缝

21、制衣服。(3)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北京人过着原始群居生活。(4)相同点:都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不同点: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经进入氏族公社阶段。(5)同意;因为山顶洞人处于氏族公社时期,社会生产力比北京人发达,并懂得人工取火、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骨针,懂得爱美等等。【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周易(原文大意: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居住环境,人们住进去躲避风雨。)材

22、料二:(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两例“穴居而野处”的远古人类。(2)材料二中图一与图二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为何他们建造不同类型的房屋?(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人类从“穴居而野处”到“居于宫室,以待风雨”有什么重大意义?【答案】(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2)图一是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图二是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因为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气候)不一样,半坡人居住的地方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河姆渡人居住的地方温暖潮湿。(3)使人们的迁移更加自由,领地得以扩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说明人类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提高,驾驭自然的技术水平提高了)。【解析】【分析】

23、(1)依据所学可知,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比如元谋人、北京人;(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一是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图二是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栏式房屋;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因为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不一样,半坡人居住的地方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河姆渡人居住的地方温暖潮湿。(3)依据所学可知,原始人类由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到过定居生活,说明了人类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提高,驾驭自然的技术水平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点评】本题考查了从北京人到氏族聚落时期居住房屋的变化。学生还需掌握我国古代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可用列表法进行归纳活他们生活的年代、使用工

24、具、使用的陶器等。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创立了分封制以求长治久安,却仍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导致西周灭亡的事件是()A.国人暴动 B.犬戎族攻破镐京 C.城濮之战 D.牧野大战【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周厉王与民争利,公元前841 年,终于发生了国人暴动。从西周衰落下去,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数十年后,公元前 771 年,西周灭亡。A 项符合题意。犬戎族攻破镐京是西周灭亡的标志,B 不合题意;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的战争,C 项不合题意;牧

25、野大战中周军打败了商军,商朝灭亡,建立西周,D 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 三项不合题。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了国人暴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国人暴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影响。2.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B.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配给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做诸侯C.西周通过分封,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D.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下的一员【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去作诸侯;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奴隶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不是平

26、民,因此只有选项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以西周分封制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本题难度适中。3.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A.炎 帝 和 黄 帝 部 落 联 盟B.禹 建 立 夏朝C.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D.原始农耕的出现【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夏朝的建立。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标志是约公元前2070 年,大禹建立夏朝。故答案为 B。【点评】除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灭亡的时间。本题难度适中。4.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获得了成功,其

27、主要原因是()A.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B.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C.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商鞅变法提出改革土地制度,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才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内迁北方民族的融合,促进了鲜卑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和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C 项符合题意;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是改革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ABD 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分析 A

28、BD三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学生要对比学习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从改革时间、原因、内容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比。5.歌曲 龙文 中唱到“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碟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A.戏曲艺术B.诗歌艺术C.绘画艺术D.书法艺术【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碟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横,一竖;一画,一撇;一勾,一点”,体现出中国汉字书写的艺术特点,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书法艺术,选项 D 符合题意;而其余ABC

29、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历史常识类,考察学生对古代书法艺术特点,考生通过题干“一横,一竖;一画,一撇;一勾,一点”即可判断选择书法艺术。6.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美誉得益于战国时期哪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A.开凿灵渠B.开凿大运河C.治理黄河D.修建都江堰【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灵渠是秦朝时为开发岭南地区下令开凿的运河;大运河是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运河;黄河在我国北方,成都平原在西南的四川;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一项综合性水利工程,D 项符合题意;ABC 项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都江堰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主体工

30、程:分水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泄洪排沙工程;宝瓶口:灌溉工程;用途:都江堰是用于防洪和灌溉的水利工程。7.成语“桀犬吠尧”“助纣为虐”中的“桀”和“纣”分别是哪一朝代的暴君()A.夏、商B.商、西周C.春秋战国D.夏、西周【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统治残暴;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国君,统治荒淫无道,A 项符合题意;BCD 项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点评】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末代国君的暴政,属于常考知识点,学生要牢记。本题难度适中。8.夏商两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三朝的灭亡,给后任君主的主要启示()A.提倡改革B.

31、重视教育C.发展经济D.以民为本【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约公元前1600 年,商汤战胜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商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他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都各安其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导致了商朝灭亡,夏商两朝的兴亡给后世君主的主要启示应是任用贤才,勤政爱民。

32、由此得出,君主必须考虑人民利益,D 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 ABC 三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 D。【点评】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暴政,因此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9.追求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B.“兼爱”、“非攻”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答案】B【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要求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坚决反对以大欺下、以强凌弱的战争。体现了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故墨子思想中体

33、现题干这一特点的主张是“兼爱”、“非攻”。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10.史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宗室贵戚多怨望”的原因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去政治支持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D.建立县制【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意思是商鞅辅佐秦孝公的十年,旧奴隶主贵族大多怨声载道。原因是商鞅变法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剥夺了旧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故答案为 C。【点评】商鞅变法属于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学生

34、要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人物、内容和意义。学生不但要识记变法内容还要回分析其影响。本题难度适中。11.“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国 家 繁 荣,社 会 稳 定B.统 治 暴 虐,人 民 抱怨C.人民安家乐业D.社会急剧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社会急剧变化,D 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与社会状况。本题难度适中。12.考古发

35、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考古发现的实物是在殷墟发现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不恰当的是()A.它是古代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B.它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C.它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D.它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所给信息“下列考古发现的实物是在殷墟发现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不恰当”和图片信息可知,该文字是甲骨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对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它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B 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该说法不准

36、确,研究商周的历史甲骨文不是唯一途径,出土文物也是研究途径之一,符合题意;ACD 三项都是对甲骨文的正确描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需知道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使用了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13.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牧野之战马陵之战桂陵之战长平之战A.B.C.D.【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题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 1046 年,武王伐纣时,因此项不是“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排除含有的 BCD 三项。A 选项正确

37、。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以战国争雄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14.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A.齐国 B.晋国 C.宋国 D.吴国【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出现了争霸的局面,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军,建立田氏齐国,就此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由此可知齐国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A 项符合题意。由此

38、可知BCD 三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有关知识。学生要结合地图识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位置,本题属于常考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15.巨大的商代司母大戊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A.现畜 牧 业 发 达C.铁B.器原 始 农 耕 出开始使用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高133 米,长 11 米,重 83284 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说明了当时青铜工艺水平高超。A 项畜牧业和司母戊大方鼎无必然联系;B 项原始农耕文明出现是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

39、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时期;C 项铁农具的出现是在春秋时期。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青铜文明的代表司母戊鼎。本题难度不大。16.下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A.奖励军功B.统一度量衡C.奖励生产D.推行县制【答案】B【解析】【分析】“商鞅方升”属于战国中期的量器。斗呈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方升外侧有铭文三十二字,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 年),“大良造鞅”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寸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大良造鞅”就是商鞅。故而这件器物被命名为商鞅方升。从铭文可知此器具是商鞅统一秦国度量衡所规定的一升容积

40、的标准器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图片反映了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故答案为 B。【点评】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17.下列器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青铜器陶器石器铁器A.B.C.D.【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远古人类使用石器,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会制作陶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青铜器;春秋时期出现铁器。这些器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C 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器具出现的时间。本题难度适中。18.牛耕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的关键词

41、“最早”,结合课本所学,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开始使用铁农具耕种土地,出现了牛耕。这是我国最早的铁农具的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C 项符合题意;商朝、西周时期还有没有铁农具和牛耕,AB 两项不合题意;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D 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 三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 C。【点评】学生要掌握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春秋时期,出现牛耕,战国时期,牛耕得到推广。19.“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A.春 秋 和 战 国秋C.战B.

42、秦 和 春国和三国D.秦初和汉初【答案】B【解析】【分析】据“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可知,其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指项羽领导的巨鹿之战。公元前 207 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一战,大破秦军。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军取得大败秦军主力的决定性战役。据“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可知,其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指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争霸的史实。春秋争霸中,越国曾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不忘战败之耻,发奋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舔尝,以激励自己。勾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吴国,称霸一时。故题干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

43、生在秦朝和春秋。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20.“天子是上天派来管理人间万事万物的,享有神一般的威望。”春秋时期“天子”的处境为()A.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B.昏庸无能,实行暴政C.至高无上,独揽大权D.天子地位下降,依赖诸侯国的支持【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771 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次年,周平王迁至洛邑,东周开始;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出现了春秋五霸,反映了天子地位下降,依赖诸

44、侯国的支持。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本题难度适中。21.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A.夏 王 桀B.商 王 纣C.周 厉 王D.周幽王【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后期政治混乱,最后一个国君是商纣王,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使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所以材料描述的商王纣。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以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对商朝灭亡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2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

45、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A.秦孝公重用商鞅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答案】B【解析】【分析】通过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秦孝公重用商鞅;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对于B 选项所述内容,没有描述。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本题难度适中。二、材料分析题二、材料分析题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

46、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中的“卫鞅”指的是谁?这次变法发生在什么时候?(2)如果你是平民,你要怎么做才能得到奖励?反之如果你是旧贵族,你最不满的是变法中的哪一项?(3)这场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答案】(1)商鞅,公元前 356 年。(2)平民:生产粮食、布帛多和有军功的人;旧贵族: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这场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在为增强,提高

47、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卫鞅”指的是商鞅;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时期。(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如果你是平民,就要多生产粮食,多织布帛或者参军立军功,就可以得到奖励;商鞅变法的内容还规定:军功以在前线斩得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是旧贵族最不满的变法内容。(3

48、)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点评】商鞅变法属于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学生要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人物、内容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2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二:“战国”因战争频繁、争

49、夺激烈而得名。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战火纷飞、色彩斑斓的时代(1)材料一中“繁荣局面”具体指什么?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局面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2)依据材料二,指出战国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此时的战争在客观上有哪些积极的作用?【答案】(1)文化教育大力发展,兴办私学。影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特点:战争频繁,争夺激烈。(3)作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民族的融合,加快了国家统一的步伐。【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的是孔子,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

50、的学生有三千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上的繁荣局面”反映的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结合课本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书,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依据材料二的内容“战国”因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由此可知,战国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战争频繁,争夺激烈。(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诸侯国联系不断加强,诸侯国不断减少。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融,在争过程中,促进了社会改革,有利于促进局部的統一等。【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学生要掌握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