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401291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第二单元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一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青铜铸造业(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铜器。相关链接我国在新石器晚期已发明了铜器,铜是人类历史上认识的第一种金属。自然界的铜通常呈赤红色,所以又称为红铜。如果在红铜中加入少量铅或锡,制造的工具则更加锋利和适用。这种锡或铅与铜的合金本来是金黄色,生锈后则多呈青绿色,所以叫青铜。青铜的熔点低,硬度大,远比红铜优越,很快就代替了红铜。(2)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

2、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相关链接根据人们使用工具的不同,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可划分为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是指主要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思维拓展青铜时代与青铜文明的关系是一回事吗?为什么?此观点错误。要想弄清青铜时代与青铜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先了解“青铜时代”的内涵,青铜时代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

3、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为“青铜文明”。2.青铜器的制作工艺(1)成分组成:商周时期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2)铸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3)典型代表:司母戊鼎,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相关链接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重的青铜器,是1939年在安阳武官村田地中掘获的。因为在鼎腹内壁上铸有“司母戊”铭文,故而得名。鼎腹为

4、长方形,上有两只直耳,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鼎高1.33米,长1.1米,宽0.78米,重832.84千克。据推算,该鼎需要250人左右同时行动,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司母戊鼎的铸造不仅代表了商代冶铸技术的高度发展,也说明商代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它是商代青铜冶铸工艺的杰作,也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思维拓展我国青铜器的用途及成就取得的重大意义或作用。1.用途中国青铜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经历夏、商、周几个朝代,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领域,被当时封建礼制视为显示身份、地位的器物,当时祭神享祖,礼仪交往、宴请宾客等活动中的青铜器称为礼器,不同身份的贵族拥有与他们地位相称的

5、礼器。2.意义或作用(1)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标志,青铜铭文记载了三四千年前的中华历史,青铜器文化蕴含了时代的理想、追求和信念。(2)中国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和铸造技术,将绘画、雕塑、造型艺术和工艺美术融于一体,大量的记事花纹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知识点二 甲骨文记事1.含义: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2.记载内容:包括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内容。3.意义: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相关链接文

6、字产生之前,古人曾采用结绳记事。传说黄帝时期的仓颉创造了文字,但至今没有任何出土文物可以证明。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半坡人在陶器上刻画的一些符号,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文字的萌芽,但对这些符号的定性、识别和解读,至今仍存在异议。直到发现甲骨文,人们认为它与今天的汉字是一脉相承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思维拓展甲骨文发现的意义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由于商王几乎每事必卜,故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商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阶级关系,记录了商朝后期大量的史实,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

7、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演变而来的。知识点三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甲骨文的造字方法(1)象形,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2)指事: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3)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4)形声: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2.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思维拓展对甲骨文的评价以及它的发现有何重大历史意义?评价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已发现

8、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意义(1)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研究汉字的形成和演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甲骨文所使用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至今仍是汉字的重要造字方式,甲骨文中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2)甲骨文中的信息为我们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实的商朝的时事与生活,为中国商文化史提供了最好的佐证,为我们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最宝贵、最真实的资料。例1 下面对我国古代青铜器成就的介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早出现在夏朝 B.被广泛用于生产、生活C.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 D.青铜器为研究商周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点拨 此题为否定型选择题,意在考查青铜器的相

9、关知识点,是识记和辨析能力的考查。结合教材逐一分析选项,可知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故选A。答案 A例2 21世纪来临之时,我国政府将司母戊鼎的复制品命名为“中华世纪鼎”,把它作为中国人民迎接21世纪到来的珍贵礼物送给了联合国。你知道司母戊鼎是什么时期的青铜器吗( )A.夏朝 B.商朝C.西汉 D.唐朝点拨 本题考查识图能力。图中所示为司母戊鼎,它是商代最大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不仅代表了商代冶铸技术的高度发展,也说明了商代的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它是商代青铜冶铸工艺的杰作,同时也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故本题选B。答案 B例3 文字是一种文化

10、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点拨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甲骨文,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故选择B项。答案 B例4 见下图,下列对图片的介绍正确的一项是( )A.体系不完整的文字 B.铸刻在青铜器上C.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D.夏朝的文字点拨 此题为图片型选择题,意在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点,为识图以及识记能力的考查。从图片来看,是一块兽骨,上面刻写着文字,由此可联想到是甲骨文,再逐一分析选项可知,这一文字体系

11、较完整,铸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是商朝的文字,所以只有C项是正确答案,故选C。答案 C司母戊鼎的发现2009年3月19日,庆祝司母戊鼎出土70周年纪念活动在安阳武官村吴家大院举行。1939年3月的一天上午,吴希增在吴培文的田地上用探杆探找文物,当探杆钻到地下十多米深的时候,触及到一个硬物,吴希增将探杆取上来一看,发现坚硬的探头卷了刃,上面还留有绿色的铜锈,他意识到探到宝物了。按当地规定,探宝不分地界,但探出宝来,宝物所在地的主人要分得宝物售款的一半。吴希增和吴培文商定之后,当晚便破土挖宝了。挖掘工作是秘密进行的,到半夜时分,挖地约10米深,宝物被发现了,先挖到的是器物的柱足,接着整个器物显露出来。

12、当时,大方鼎的口朝东北,柱足朝西南,横斜在泥土里,大如马槽,但只有一个鼎耳,另一个鼎耳不知去向,人们在泥土中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估计,它在埋入地下之前,便被击断失落了。第二天夜里,吴希增组织了四十多人往上提,他们在洞口上搭了一个架子,用两条粗约五厘米的麻绳,一条拴住鼎耳,一条拴住柱足,一部分人在上面用力拉,一部分人在洞下用杠杆撬起一头并将土填入底部,然后再撬另一头,再用土填起来,用这种办法一点一点地往上抬,当提到六七米时,粗实的绳子突然断裂了。此时,天将放亮,为防别人发现,又将洞口堵了起来。到了第三天夜里,终于将这个特大方鼎弄出了地面。方鼎出土的消息传到日伪宪兵队耳中,宪兵队多次前来搜寻。村民为了防止宝物被日本人抢去,便采取了迷惑敌人的办法将方鼎转移到较远的地方埋藏起来,而在原来埋藏方鼎的地方,埋藏了别的出土文物。日本宪兵找到这一埋藏地点,将这批文物抢劫而去,而方鼎得以保存下来。1946年6月,司母戊鼎被重新掘出,原物先存于县政府处。同年十月底,为庆祝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60岁寿辰,驻军用专车把它运抵南京作寿礼,蒋介石指示拨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1948年夏,该鼎在南京首次公开展出,蒋介石亲临参观并在鼎前留影。而国民政府终究因重量问题没有把其运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转交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今。13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