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川省攀枝花市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六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 阅读理解。 (共5题;共54分)
1. (1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漂着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象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伏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 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2) 短文按_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3) 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2. (18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老师的用意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 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 并告诉他说 老师就在岛上 你自己去找吧 十天以后 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地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发出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地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以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的大海 ________的山峰 ________的琴师 ________的松涛声
(2) 给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 填空。
①俞伯牙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________。
②“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这里的“老师”指________。
③俞伯牙面对大海弹起琴来,他琴声的内容是________。
3. (14分) (2019五下·尖草坪期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在山那边的县城工作,把我送到了住在山里的奶奶家。
小村的春天是可爱的、活跌的。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田埂上,闻着清香的泥土气息,那种融化在大自然里的感觉,是在城里永远体会不到的。这时候要是有乡亲经过,就会亲切温柔地呼唤:“琳琳,这儿是你的老家,你要好好看个够,回到城里别忘了呀!
“一日之计在于晨”,随着声声鸡呜,各家各户陆续打开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男的下田去了,女的做好了家务,便挎着一大篮衣服相邀来到小河边。这时,搓衣声、说笑声,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欢乐。
奶奶浇菜的时候,我便蹲在菜地里,用稚气而好奇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劳。奶奶到小河边择菜,我便在河边跑来跑去捡石子,和在河边洗衣服的大人玩。玩累了,奶奶把我抱在木桶里挑着走。这时候,一头是菜一头是我,奶奶脸上放射着爱的光芒,我们喜洋洋地回了家。遇到乡亲们我就有了“玩具”,我会得到一些小动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泥鳅,或者我叫不出名的小鱼;经常得到的是一些野花成一些菜花,我用小手捏着,鼻子闻着,真舒服!
有时,邻居家的大婶见我在屋外玩,便塞给我一个刚煮熟的红薯,因为我个子矮,小狗、小鸡经常跟我抢食,我东躲西藏,急得哇哇叫。这时大婶吆喝着给我解围,赶跑了小狗、小鸡。我舒心地笑了,捧着温热的红薯,心里更是温暖无比。
上小学的时候,我高开了小村庄,我的心似乎落在村里了。我忘不了家乡,更忘不了那一份浓浓的乡情。
(1) 给文章分段。
(2) 给短文加题目:________
(3) “渲染”是什么意思?在这儿用得好吗?为什么?
(4) “浓浓的乡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4. (7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媼?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的是________。这首词中描写江南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最能表现童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词下阕写的是________。大儿子在________,二儿子在________,小儿子在________。一个“________”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劲儿写得淋漓尽致。
5. (5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 文中“芒芒然归”中“归”的意思是( )
A . 归还
B . 逃跑
C . 回家
D . 归类
(2) 宋人疲倦的原因是什么? ( )
A . 没睡好觉
B . 拔苗累的
C . 生病
D . 锄草累的
(3) 通过这个故事,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 ( )
A . 禾苗要长得快,就得往上拔一下。
B . 要“尊重自然规律,违背规律,欲速则反为害”。
C . 拔禾苗一次不能太多,否则太累。
第 8 页 共 8 页
参考答案
一、 阅读理解。 (共5题;共54分)
答案:1-1、
答案:1-2、
答案:1-3、
考点:
解析:
答案:2-1、
答案:2-2、
答案:2-3、
考点:
解析:
答案:3-1、
答案:3-2、
答案:3-3、
答案:3-4、
考点:
解析:
答案:4-1、
答案:4-2、
考点:
解析:
答案:5-1、
答案:5-2、
答案:5-3、
考点: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