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十三天
(建议用时:60分钟)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庄子》如浩瀚江河,气势壮阔,其________的文思对后代文学创作影响很大。唐代,李白的诗歌文笔横肆,感情逸荡,与《庄子》________。宋代,苏轼的作品豪迈奔放,随缘旷达,深得《庄子》________。
A. 天马行空 异曲同工 神妙 B. 异想天开 异曲同工 神韵
C. 异想天开 一脉相承 神妙 D. 天马行空 一脉相承 神韵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也装饰了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里披着银色的薄纱 ② 夜空像无边无际的透明的大海,安静、广阔而又神秘 ③ 山,隐隐约约像云,又像海上的岛屿 ④ 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 ⑤ 仿佛为了召唤夜航的船只,不时地闪亮起一点两点嫣红的火光 ⑥ 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A. ②④①③⑥⑤ B. ①③⑥⑤②④
C. ②④⑥①③⑤ D. ①③⑤②④⑥
3. 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藏蓝的深渊里,地球孤独地转动,布满褐色的古怪斑纹。
B. 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C. 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
D.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4.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 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 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 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 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5. 对下列诗句适合悬挂场所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 ② 世无孔孟乾坤熄,学到周程日月明 ③ 商彝夏鼎传千古,汉瓦秦砖萃一堂 ④ 竹叶杯中春有色,杏花村里客多情
A. 酒店 学校 博物馆 理发馆
B. 理发馆 学校 博物馆 酒店
C. 博物馆 酒店 学校 理发馆
D. 学校 博物馆 理发馆 酒店
6.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地县委县政府向媒体表态,目前排放红色污水的源头已经找到,后续整改工作正在落实,水环境质量攻坚战一定会取得胜利。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真心期待,新时代的中拉合作交流之船能破浪前行,造福于太平洋两岸中国与拉美的近20亿人民,续写历史的新辉煌。
C.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与少年班代表座谈时,老校长深情勉励同学们珍惜伟大时代,以立志成才和不懈奋斗奏响民族复兴的雄浑乐章。
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确是这样,如果劳动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而不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孩子自我服务、服务他人的能力就无法得到真正的提升。
二、 名篇名句默写
7.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少焉,_________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2) 东隅已逝,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3)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4)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5) __________________,隰则有泮。(《诗经·氓》)
(6) 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7) 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8) ___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三、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彦仙传
李彦仙,字少严,初名孝忠,宁州彭原人。有大志,所交皆豪侠士。闲骑射。家极边,每出必阴察山川形势,或敌人纵牧,取其善马以归。靖康元年,金人犯境,郡县募兵勤王,遂率士应募,补承节郎。李纲宣抚两河,上书言纲不知兵,恐误国。书闻,下有司追捕,乃亡去,易名彦仙。
河东陷,彦仙拔归,道出陕,以兵事见守臣李弥大,弥大与语,壮之,留为裨将,戍淆、渑间。金人再犯汴,时彦仙为石壕尉,坚守三觜,民争依之。下令曰:“尉异县人,非如汝室墓于是。今尉为汝守,若不悉力,金人将尸汝于市。”众皆奋。金人攻三觜,彦仙战佯北,金人追之,伏发,掩杀千计,分兵四出,下五十余壁。
初,金人得陕,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彦仙阴遣士厕其间,金人不觉。乃引兵攻其南郭,夜潜师薄东北隅,所纳士内应,噪而入,复陕州。乘胜渡河,列栅中条诸山,旁郡邑皆响附,分遣邵云等下绛、解诸邑。事闻,上谓辅臣曰:“近知彦仙与金人战,再三获捷,朕喜而不寐。”即命知陕州兼安抚使,迁武节郎。彦仙搜军实,增陴浚湟,益为战守备,尽取家属以来,曰:“吾以家徇国,与城俱存亡。”闻者感服。
三年,娄宿悉兵自蒲、解大入,彦仙伏兵中条山击之,金兵大溃,娄宿仅以身免。授右武大夫。娄宿率叛将折可求众号十万来攻,期以三旬必拔。彦仙意气如平常,登谯门,大作技乐,潜使人缒而出,焚其攻具,金人愕而却。食尽,煮豆以啖其下。
彦仙日与金人战,将士未尝解甲。娄宿雅奇彦仙才,尝啖以河南兵马元帅,彦仙斩其使。彦仙曰:“吾宁为宋鬼,安用汝富贵为!”城陷,彦仙率众巷战,矢集身如猬,战愈力。金人惜其才,以重赏募人生致之。遂投河死,年三十六。乾道八年,易谥忠威。
彦仙以信义治陕,犯令者虽贵不贷。与其下同甘苦,故士乐为用。有筹略,善应变。尝略地至青涧,猝遇金人,众愕眙,彦仙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金人疑有伏,引去,彦仙追袭于隘,躏死相枕。关以东皆下,陕独存。彦仙以孤城扼其冲再逾年,大小二百战,金人不得西。
(节选自《宋史·李彦仙传》,有删改)
8.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东陷,彦仙拔归 拔:攻取
B. 彦仙阴遣士厕其间 厕:参与,混杂
C. 尝啖以河南兵马元帅 啖:引诱,诱惑
D. 躏死相枕 躏:踩踏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彦仙有技艺,懂军事。他平常结交豪侠之士,闲时骑马射箭,利用家近边地观察山川形势;因上书被朝廷追捕,也因兵事获得任用。
B. 李彦仙与金人交战非常忠勇,多次获胜。守卫陕州时把将士家属全部接来,表明自己以家殉国、与城共存亡的决心,众人都很佩服他。
C. 李彦仙作战很有谋略。他假装战败,伏兵掩杀追击的金人,面对娄宿大兵围攻,他装作宴乐,暗中派人焚烧金人攻城的器具退敌。
D. 关东都被金人攻下,唯独陕州保全,李彦仙以孤城控扼要冲之处又一年多,大大小小战斗二百次,金人不能西进。
1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夜潜师薄东北隅,所纳士内应,噪而入,复陕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众愕眙,彦仙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请概括本文传主李彦仙的品性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素材指南针
传说,每年春暖花开的四五月份都会让一批杭城家长为之色变……杭州2万多名小学生被要求养蚕体验生命,家长满城找桑叶。
杭州小学生的这一“规定动作”,缘于科学教材中有《动物的生命周期》的课程。这个课程以蚕宝宝的一生为例进行教学,包括“孵出的新生命、生长变化、蛹变成了什么、生命周期”,从而体验生命的可贵。这本是教育孩子尊重生命的良好初衷,然而,2万多名小学生被要求养蚕体验生命,以每人十条计算,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悲哀的是,当今城市里桑叶稀少,于是乎为了桑叶“拼命”的家长不少,在杭城四处侦查桑叶下落,有去公园里偷摘的,有辗转找在农业科研单位的朋友要的,有驱车四五十公里去农村找的,有在网上购买的,五花八门。老师的一句话,彻底难倒了数万名家长。
12. 素材解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话题:教育的真谛;改变方式;接地气……
五、 微作文
13. 这几天,题为《一个北大毕业生决定去送外卖》的文章毫无意外地刷屏了。名校毕业生、外卖配送员,两种身份叠加造成的错位感,轻易捕获了人们的注意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
第十三天
1. D【解析】 “天马行空”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约束。“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异曲同工”意思是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一脉相承”指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神妙”指非常高明、巧妙。“神韵”指精神韵致。
2. C【解析】 ②④写夜空,①③写大地,②中的“夜空”衔接照应前文的“装饰了春天的夜空,也装饰了大地”。⑥“闪闪烁烁”只能照应④中的“繁密的星”,不能衔接③中的“山”,故②④⑥排在一起且在前面,根据排除法,可知选C。
3. B【解析】 A项是拟人;C项是排比;D项是比喻。B项无修辞格。
4. D【解析】 先认真审读语段,找出关键语句进行理解。语段出自钱钟书先生的《论偏见》,重点在最后一句话,“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那就像……,又好比……”,这是通过比喻反面强调偏见存在的价值。A、B、C三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能全面地概括文段的主旨。所以选D项。
5. B【解析】 解答本题应到诗句中圈出与该场所相关的内容。如第一句中的“弹冠”“搔首”,第二句中的“孔孟”“周程”,第三句中的“商彝夏鼎”“汉瓦秦砖”,第四句中的“竹叶杯”“杏花村”。
6. A【解析】 A项,该语境强调的是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应及时弥补和改进;不符合诗词“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再出发”的意思。
7. (1) 月出于东山之上 (2) 桑榆非晚(3)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4) 勇者不惧(5) 淇则有岸(6) 蓝田日暖玉生烟(7) 官盛则近谀(8) 我劝天公重抖擞
8. A【解析】 拔:解救、脱身。
9. B【解析】 “把将士家属全部接来”有误,应为“李彦仙把家属全部接来”。
10. (1) (李彦仙)晚上派军队暗中迫近东北角,金人招纳的士兵做内应,喧哗而进,收复了陕州。
(2) 众人惊愕失措地望着,李彦仙依傍山势树立疑兵旗帜,安闲地占据柳林,解下盔甲轻松自如。
11. 英勇无畏,与士兵同甘共苦,忠诚爱国,严正无私,有信义。
【参考译文】
李彦仙字少严,初名孝忠,宁州彭原人。心有大志,所结交的都是豪侠之士。闲时骑马射箭。他家住在近边地的地方,每次出来必定暗地观察山川形势,或者窥视敌人放牧,抢取敌人的好马回去。靖康元年(1126),金人进犯边境,郡县召募军队起兵救护朝廷,彦仙于是率领士兵应募,补承节郎。李纲宣抚两河,彦仙上书说李纲不懂得用兵,恐怕误国。奏书传到朝廷,下令官吏追捕彦仙,于是彦仙逃走,改名彦仙。
河东陷落,彦仙脱身归来,道出陕西,以兵事拜见守臣李弥大,李弥大与他谈话,认为他雄壮,留他担任副将,戍守淆、渑二州之间。金人再次进犯汴京,当时彦仙任石壕县尉,坚守三觜,百姓争相依附于他。他下令说:“县尉与本县人不同,不像你们家室、祖坟都在这里,今天县尉替你们守卫,如果不尽力,那么金人将会在街市上把你们的尸体示众。”大家都奋勇争先。金人攻打三觜,彦仙假装战败,金人追击,彦仙埋伏出击,掩杀金人数以千计,分兵四面出击,攻下五十多座营垒。
开始,金人得到陕州,任用投降的人守卫,使他召集流亡,彦仙暗地派士兵置身其间,金人没有觉察。于是引兵攻打金人的南外城,晚上派军队暗中迫近东北角,金人招纳的士兵做内应,喧哗而进,收复陕州。彦仙乘胜渡过黄河,在中条诸山列栏栅,近旁的郡县都响应附和,分派邵云等人攻下绛、解等县。事情传到朝廷,皇帝对辅佐大臣说:“近来得知彦仙与金人交战,多次取得胜利,我高兴得睡不着觉。”马上命令彦仙为知陕州兼安抚使,升任武节郎。彦仙搜集军用器械,增筑城墙,疏浚低洼积水的地方,愈加做战守的准备,他把家属全部接来,说:“我以家殉国,与城共存亡。”听说的人感动佩服。
建炎三年(1129),娄宿尽其所有军队从蒲、解二地大举进入,彦仙在中条山伏兵阻击,金兵大败溃散,仅娄宿一人未死。彦仙被授予右武大夫。娄宿率领叛将折可求所部号称十万人来攻打陕州,期望用三十天时间一定攻克。彦仙意态像平常一样,登上望楼,大肆作技宴乐,暗中使人系绳而出,焚烧金人攻城的器具,金人惊愕而退却。粮食尽,彦仙煮豆来给部下吃。
彦仙每天与金人战斗,将士们未曾解甲。娄宿很惊奇彦仙的才能,曾经用河南兵马元帅的官职引诱他,彦仙斩杀了金人使者。彦仙说:“我宁可做宋朝的鬼,也不需要你的富贵!”州城陷落,彦仙率领大家展开巷战,箭头像刺猬一样集中在他身上,战斗愈加努力。金人爱惜他的才能,重赏招募人生擒他。于是投黄河而死,终年三十六岁。乾道八年(1172),易谥号“忠威”。
彦仙以信义治理陕州,违犯命令者即使贵要也严惩不贷。与部下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乐意为其所用。他具有运筹谋略,善于应变。曾经强取土地到青涧一带,突然遇见金人,众人惊愕失措地望着,李彦仙依傍山势树立疑兵旗帜,安闲地占据柳林,解下盔甲轻松自如(毫不紧张)。金人怀疑有埋伏,引兵而去,彦仙追袭金人于险要之处,金人践踏伤害纵横相枕。关东都被金人攻下,唯独陕州保全。彦仙以孤城控扼要冲之处又一年多,大大小小战斗二百次,金人不能西进。
12. 脱离教学实际的施教方式,再好的出发点都会因为不接地气而沦为折腾。满城找桑叶,表面看来是为难了家长和学生,实际上反映的是各种高大上教学理由掩盖着的教条主义,是素质教育被单一化了的形式主义。
13. 示例:在全民焦虑的时代,很多人都提溜着无处安放的自我,在人群中游荡,都会遭遇人生迷惘时的左右冲突。隐忍或者妥协,戏谑一句“人间不值得”,安慰自己“逃避可耻却有用”,成了大多数人的最终选择。在世俗意义的框架内安稳度日是常规操作。而跳出这个囚笼,注定成为异类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