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_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专题一认识生物知识梳理及过关检测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395292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6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专题一认识生物知识梳理及过关检测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本文档共5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专题01 认识生物 知识点梳理: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生物的分类: ①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②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③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过关检测 考试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 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 共60分) (   )1.同学们,喜欢地球吗?地球因生物的存在而美丽。下面是在某小水塘中发现的物体,其中全部 是生物的一组是 ①水②泥沙③小鱼④水草⑤青蛙⑥石块⑦微生物⑧贝壳 A. ①②⑥⑧ B.①③④⑦ C.③④⑤⑧ D.③④⑤⑦ 【答案】D 【解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①水、②泥沙、⑥石块、⑧贝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③小鱼、④水草、⑤青蛙、⑦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   )2.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答案】D 【解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A正确;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B正确;花落知多少,体现了生物的新陈代谢现象;C正确;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自然现象,不是生命现象,D错误。 (   )3.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点是 A. 能生长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繁殖 D.要呼吸 【答案】B 【解析】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  ) 4.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 A. 雨后春笋              B.蛇的冬眠 C.溶洞中的石笋逐渐长高       D.种子萌发,长出幼苗 【答案】C 【解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溶洞中的石笋逐渐长高,是石灰岩逐渐堆积的结果,不是生物意义上的生长。不属于生命现象。 (  )5.下列词句中,描写生物遗传现象的是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答案】A 【解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亲代与子代具有相同的性状,属于遗传。 考点:生物遗传现象。 (  )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 A. 遗传和变异       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活需要营养      D.生长和繁殖 【答案】D 【解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周期.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草并没有死,只烧了枯萎的草叶,没有烧掉它的根部,根还活着,所以新的一年只要春风一吹,在适宜的环境下,这片地上还会生长出新的草.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这属于生长现象.草籽发芽.新生的小草.属于生殖现象,它的成长又是生长现象. (  )7.李时珍是我国16世纪卓越的医学家、药学家,为了纠正古书中关于穿山甲捕食蚂蚁的错误说法,特地 跑到山里,认真察看和记录穿山甲的生活习性。主要采用下列哪种方法进行研究 A. 实验法      B.观察法      C.文献法      D.比较法 【答案】B 【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李时珍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察看和记录穿山甲的生活习性的. (  )8.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龙生龙,凤生凤”描述的现象中,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都有遗传特性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变异和变异 A. ①② B.③① C.③④ D.③② 【答案】D 【解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捕食关系,螳螂捕蝉,是为了获取营养,维持生存;黄雀捕食螳螂也是为了获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龙生龙,凤生凤”体现了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  )9.生物都有其相应特征。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是 A.钟乳石和含羞草 B.生石花和珊瑚虫 C.珊瑚礁和病毒 D.克隆羊多莉和机器人 【答案】B 【解析】生石花和珊瑚虫分分别是植物和腔肠动物,所以是生物。 (  )10.为了探究草履虫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某同学在载玻片两端分别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 解剖针把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在草履虫培养液左侧放少许食盐。用放大镜观察,大多数草履虫 A.停止运动 B.从左向右运动 C.向食盐方向运动 D.从右向左运动 【答案】B 【解析】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草履虫具有应激性,即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在草履虫培养液左侧放少许食盐,会使培养液的浓度增大,草履虫失水,甚至会把草履虫杀死,因此食盐对草履虫来说是不利刺激,故草履虫从左向右运动. (  )11.下列关于“生物体一般都由细胞构成”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A.所有的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B 除病毒外的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C.很多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D有些生物体由细胞构成 【答案】B 【解析】“生物体一般都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 (  )12.某学习合作小组在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时 A.生物都需要从外界获取食物 B.除病毒外的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C.同种的生物都是完全一样的 D.有些生物体由细胞构成 【答案】B 【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淀粉等营养物质,并不需要从外界获取食物.错误;“生物体一般都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 (  )13. 下列有关调查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调查要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 C.抽样调查的结果比普查更准确 D.调查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 【答案】C 【解析】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普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调查的范围很大的,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  )14.在调查农田生物种类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为了使观察范围更大些,爬到树上用望远镜观察 B.一边认真观察,一边如实记录 C.因为熟悉农田环境,所以观察时没有做记录 D.看到自己喜欢的花就摘下来 【答案】B 【解析】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普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调查的范围很大的,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  )15.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将金鱼、水草、虾、螃蟹归为一类,将松鼠、樱花、蚂 蚁、蝴蝶、喜鹊归为另一类。他们的归类标准是 A.形态结构特点 B.用途 C.生活环境 D.数量 【答案】B 【解析】金鱼、水草、虾、蟹等生物都生活在水中,而松鼠、樱花、蚂蚁、蝴蝶、喜鹊等生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可见它们的分类依据是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不同. 二、 综合题(共2小题,满分40分,每空4分) 1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著名诗 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一枝红杏出墙来”现象。 (1)“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分析,“红杏 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的特征。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杏树具有繁殖的特征。 (3)杏树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从这个意义上分析,杏树的生活需要营养 (4)由种子发育成的小树再长成参天大树,说明杏树具有生长的特征。 (5))从杏树反映的以上各个特征来看,杏树属于生物(填“生物”或“非生物”)。 17、目前我国人口的近视发病率仅次于“近视大国’旧本,排名世界第二。在不知不觉中,你是不是也觉得身边越来越多同学加人了近视行列? 为了解某校初中部学生的近视情况,某同学打算做个调查。现有两种方案: ①抽样调查法:每个年级抽10名同学进行调查; ②普查法:对该校初中部3 000多名同学进行调查。 (1) 普查法获得的数据更准确。当调查对象特别多发病率时,常采 用抽样调查法 (2)据调查,该校初中部七、八、 由图可知,近视发病率随年级提升而增长。趋势,预计该校高一 年级的近视发病率将比九年级的发病率更高 。 (3)若该校初中部七、八、九年级近视发病率分别为10%,15%,20%,则该校初中部近视发病率为1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