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课时 能层与能级 构造原理
课时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
1.(2018·长沙高二检测)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的是( )
A.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
B.恒星正在不断地合成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元素
C.氢、氦等轻核元素是宇宙中天然元素之母
D.宇宙的所有原子中,最多的是氢元素的原子
解析:选B 根据现代爆炸理论,我们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A项正确;恒星正在不断合成的元素是我们已知的元素,而不是新元素,B项错误;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融合反应合成了其他元素,因此氢、氦等轻核元素是宇宙中天然元素之母,C项正确;宇宙的所有原子中,氢元素约占88.6%,D项正确。
2.(2018·厦门高二检测)下列有关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在同一能层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其能量肯定不同
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
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1
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
解析:选A 在多电子原子中,不同能级具有的能量不同,A项正确;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但不都是至f能级结束,如L能层只有2s、2p两个能级,M能层只有3s、3p、3d三个能级,B项错误;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与能层序数一致,C项错误;各能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D项错误。
3.(2019·德州高二月考)下列能层(电子层)中,包含有f能级的是( )
A.K能层 B.L能层
C.M能层 D.N能层
解析:选D 能级数目等于能层序数,K、L、M、N的能层序数依次为1、2、3、4,则分别为1(s)、2(s、p)、3(s、p、d)、4(s、p、d、f)个能级,即K、L、M能层不包含f能级。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
B.在离核最远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高
C.p能级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能级电子能量
D.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
解析:选C 电子能量最高,最活泼,最易失去,A项正确;在离核最远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高,而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B、D项正确;如3s能级电子能量高于2p能级电子能量,C项错误。
5.若以E表示某能级的能量,以下各式中正确的是( )
A.E(5s)>E(4f)>E(4s)>E(3d)
B.E(3d)>E(4s)>E(3p)>E(3s)
C.E(4s)<E(3s)<E(2s)<E(1s)
D.E(5s)>E(4s)>E(4f)>E(3d)
解析:选B 根据构造原理,各能级能量的大小顺序:1s<2s<2p<3s<3p<4s<3d<4p<5s……A项和D项正确顺序为E(4f)>E(5s)>E(3d)>E(4s);对于不同能层的相同能级,能层序数越大,能量越高,故C错。
6.下列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正确的是( )
A.9F: 1s22s22p6
B.15P: 1s22s22p63s33p2
C.21Sc:1s22s22p63s23p64s23d1
D.35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解析:选D 氟原子2p能级应排5个电子;磷原子的3s能级应排2个电子,3p能级应排3个电子;写电子排布式时,应将同能层的能级移到一起。
7.R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等于所有的能层s能级电子总数,则R可能是( )
A.Li B.Be
C.S D.Ar
解析:选D 若只有1个能层,不存在p能级;若有2个能层,则有两个s能级,则电子排布为1s22s22p4,为O元素;若有3个能层,则有三个s能级,则电子排布为1s22s22p6 3s23p6,则为Ar元素;由此可以看出应选D。
8.下列粒子中,各层电子数均达到2n2的是( )
A.Ne、Ar B.F-、Mg2+
C.Al、O2- D.Cl-、Ar
解析:选B A中Ar,C中Al,D中Cl-、Ar M层都未填满,均不符合题意。
9.基态原子的第5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则该原子的第4电子层中的电子个数肯定为( )
A.8 B.18
C.8~18 D.8~32
解析:选C 根据构造原理,第5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则该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0~105s2。
10.对于第n能层,若它作原子的最外层,则容纳的电子数量最多与n-1层相同,当它作次外层,则其容纳的电子数量比n+1层上电子最多能多10个,则第n层为( )
A.K B.L
C.M D.N
解析:选C M层作原子的最外层,容纳的电子数量最多为8个,与L层相同,当它作次外层,其容纳的电子数量最多为18个,比N层作最外层时最多能多10个,故选C。
11.已知三种微粒(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
11X:1s22s22p6 19Y:1s22s22p63s23p6
20Z:1s22s22p63s23p6
若将上述三种微粒归为同一类,下列微粒中也可归为此类的是( )
解析:选C 11X、19Y、20Z均为金属阳离子,A、D为原子,C为Mg2+,B为S2-。
12.主族元素A和B可形成组成为AB2的离子化合物,则A、B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分别为( )
A.ns2和ns2np4 B.ns1和ns2np4
C.ns2和ns2np5 D.ns1和ns2
解析:选C 由于AB2为离子化合物,故A为+2价,B为-1价,A、B均为主族元素,因此A为第ⅡA族元素,其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2;B为第ⅦA族元素,其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2np5。
二、非选择题
13.(2019·武汉高二检测)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化学逐渐成为一门科学。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末,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________。
A.法国的拉瓦锡 B.瑞典的舍勒
C.英国的道尔顿 D.英国的汤姆生
(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________。
A.只有③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3)化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是________。
A.火药的发现 B.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
C.原子—分子论的提出 D.氧化还原理论的建立
解析:(1)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英国的汤姆生。(2)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的质量不同,故其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是相同的。(3)原子—分子论是国际化学界于1860年承认的使化学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
答案:(1)D (2)D (3)C
14.(1)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3,则:
①此元素原子的电子总数是________;
②有________个能层,________个能级;
③它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Si、Ca2+、Cl-的电子排布式:
①S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a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此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3;依据构造原理,则此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答案:(1)①33 ②4 8 ③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2)①1s22s22p63s23p2 ②1s22s22p63s23p6
③1s22s22p63s23p6
15.按要求填空:
(1)根据构造原理写出下列基态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A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___________。
②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5倍:________________。
③基态Ni2+、Fe3+、S2-的电子排布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4s24p5,则其元素符号为________。
(3)基态Ti2+中,电子占据的最高的能层符号________,该能层有________个能级。
(4)写出基态砷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砷位于元素周期中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
答案:(1)①1s22s22p63s23p2 ②1s22s22p1 ③[Ar]3d8 [Ar]3d5 1s22s22p63s23p6 (2)Br (3)M 3
(4)[Ar]3d104s24p3 四 ⅤA
16.有A、B、C、D四种微粒,A得到一个电子后,其电子层结构与Ar相同。B有三个电子层,其失去2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中第一、三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第二层电子数。C呈电中性,在空气中的含量仅次于氮气。D的符号为D2+。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物质: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A微粒和D微粒的电子排布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B和C所属元素的原子结合时可形成分子或离子,各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l S2- O2 Ca2+
(2)1s22s22p63s23p5 1s22s22p63s23p6
(3)SO2、SO3 SO、SO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