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同名10091)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
人的由来:
1、四种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3、人类和类人猿的主要区别:(1)运动方式不同即直立行走;(2)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3)会使用火,脑的发育程度不同;(4)产生语言,并用语言进行交流和合作。
3、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常见于选择和连线题。)
(2)生殖过程。
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体突增;(2)神经系统以及内脏功能的完善; (3)性器官的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
5、青春期的心理变化:(1)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 怀;(2)内心世界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3)性意识开始萌动;。
6、计划生育:(1)为什么实施计划生育?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2)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人体的营养 :
1.食物中有那些营养成分?其中含量比较多的是那些?****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共有六种分别为:蛋白质、糖类、脂肪(前述上述三种可相互转化)、维生素、无机盐、水共六种,每一种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
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其中含量比较多的是:含量较多有三种,分别是糖类(葡萄糖、蔗糖、淀粉)、蛋白质、脂肪(备用能源)。均为人体需求量最多的有机物质,极其重要,被称为“三大营养物质”或。“三大供能物质”
2.您能说出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分别有什么作用吗?****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含20种氨基酸。
糖类: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
脂肪:重要的储能物质,起保温、缓冲作用;
维生素:含量少,种类多,缺乏时影响正常生命活动甚至患病。且只能从食物中获得。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作用大。
水:----生命之源。
3.不同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是那些?****
答:糖、蛋白质和脂肪即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供能--脂肪供能(备用能源)--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基本物质。
糖类:含多糖、二糖、单糖3种。含糖多的食物:谷类和根茎类等食物中含丰富的糖。
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含蛋白质多的食物:瘦肉、鱼、奶、蛋和豆类等食物中含较多蛋白质。
脂肪:分为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都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含脂肪多的食物:蛋黄、花生、豆类和硬果类食物中含丰富的脂肪。
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快,需大量蛋白质;要多吃奶、蛋、鱼、肉。
食物中还有一种“第七营养元素”叫膳食纤维。课本28页
4、无机盐有那些种类、来源(食物中)及缺乏症(水和无机盐)
钙:来源于奶类、绿叶蔬菜、豆类、虾类等。儿童得佝偻病,中老年得骨质疏松
铁:来源于血液、肝脏、菠菜 。缺铁性贫血
碘:来源于海生生物食品。 成人造成甲状腺肿大,儿童造成智力的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锌:来源于肉类、鱼类、蛋类等。生长发育不良,食欲下降)。
5.维生素有那些种类、来源(食物中)及缺乏症?****
维生素种类多,含量少,只能从食物中获得。
维生素A:来源于动物肝、鱼肝油、玉米、胡萝卜。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粗粮如麦片、烧牛肉。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生长迟缓。
维生素C:蔬菜及瓜果。如番茄、青椒、黄瓜。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牙龈出血。
维生素D:动物肝、鱼肝油、蛋。缺乏时,儿童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
6.试验题型:那些蔬菜水果中含维C最多呢?
用新鲜蔬菜或水果汁分别滴入体积分数为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来比较。----测试时应用同一支滴管,使用前要清洗干净。
7.水和无机盐的作用是什么?****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人体缺水20%以上,就有生命危险!人每天需摄入2升左右的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中老年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长期缺铁患贫血症,幼年缺碘易患呆小症,缺锌影响食欲。****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能直接吸收,但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必须经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消化和吸收是由消化系统完成的。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能直接吸收,但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必须经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消化和吸收是由消化系统完成的。
1.消化系统由那些组成?****
答: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七种)和消化腺(两类)组成如下:
消化道是一条长管道:由口腔、咽、食道、胃(暂时容纳)、小肠(消化和吸收)、大肠、肛门七种构成。
消化腺:一类由最大的消化腺如:唾液腺、胰腺和肝脏构成;一类由消化壁内的小腺体如:胃壁内的肠腺和胃腺构成。
1)口腔中有唾液腺能够分泌唾液对淀粉进行初步的消化。
2)胃中有胃腺能够分泌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
3)肝脏中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有乳化油脂肪的作用,没有消化的作用。由于注入小肠中因此脂肪的初步消化是在小肠中。
4)小肠能够分泌肠液,胰脏能够分泌胰液加上注入的胃液和胆汁全部进入小肠中对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进行彻底的分解。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加上环形皱襞使小肠长度增加了三倍。
5)吸收的部位:胃中对少量的水和酒精有吸收作用;小肠对水、无机盐、酒精、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有吸收作用;大肠对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有吸收作用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的原因:(1)小肠比较长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内部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2)胃中分泌的胃液、胰脏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胆汁小肠分泌的肠液都注入到小肠中能够对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彻底的消化。(注重课本34页的曲线图)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
3.试验题型:(吃馒头)见书P30****
1)实验为什么用37度温水?
答:因37度接近口腔温度,酶的活性最强。
2)馒头消化过程中,牙、舌、唾液的作用和联系?****
食物在消化道内将被分解成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牙充分磨碎,舌搅拌属物理消化,是形态改变。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因唾液中含淀粉酶,能将食物中少量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属化学成份改变是化学消化。
4.细嚼慢咽和狼吞虎咽那种更科学?***
答:细嚼慢咽可充分磨碎,利于消化。
5.食物是如何在胃中消化的呢?*****
胃壁内有很多胃腺,胃腺可分泌大量胃液,胃液呈强酸性,其中的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消化作用。同时胃的蠕动研磨搅拌食物形成粥状食糜分批送入小肠消化吸收。
6.小肠如何消化食物?*****
小肠盘绕人体腹腔长6米,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流入小肠共同将食物进一步消化。
7.胆汁对脂肪的作用是什么?****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大脂肪接触面,利于消化。
8.试说明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淀粉消化是在口腔和小肠:淀粉(通过消化酶)--麦芽糖(通过消化酶)--葡萄糖
蛋白质消化是在胃和小肠:蛋白质(通过消化酶)--氨基酸
脂肪消化在小肠:脂肪(通过胆汁)--脂肪微粒(通过消化酶)--甘油+脂肪酸。
如下图:
分泌消化液的:唾液淀粉酶 、酶(胃液、胰液、肠液)、胆汁(肝脏)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肠腺
胰腺
肝脏
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肠液
胰液
胆汁
消化液排出入的器官
口腔
胃
小肠
消化液所含的消化酶
唾液淀粉酶
蛋白酶
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不含消化酶
9.小肠的构造和特点是什么? ****
构造: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最长; 6米。
2)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有各种消化液。
10.营养物质的吸收是由那些器官完成的?****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
口腔、咽、食道不能吸收,由胃、小肠和大肠吸收营养物质。
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甘油、脂肪酸)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11.图形题(重要,见书P32):****
12.患肝病的人为什么不能多吃油腻食物?(了解)
因油腻食物富含脂肪。而肝病人分泌胆汁少,脂肪消化不良故不多吃油腻。
第三节 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1.设计一份合理营养和保证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早、中、晚餐的能量撮入应分别占30%、40%、30%。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3)一日三餐的食谱:见书(P37)****
第三章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由那些器官组成(参阅书中P24)?****
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份。
1)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鼻毛和粘膜(内有毛细血管)对吸入空气有清洁、湿润和温暖作用。
2)肺是最主要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为什么说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
是由以下三点决定:1)肺的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肺的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肺的功能:气体交换
3、吞咽与呼吸的关系(如右图)
呼吸:会厌软骨抬起,让空气畅通无阻。
吞咽:会厌软骨放下,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4、呼吸道的作用
1)具有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有骨和软骨作支架)
2)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3)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5、鼻腔中的鼻毛是为了过滤空气,丰富的毛细血管是为了湿润和温暖空气。
6、痰来自气管和支气管内壁有纤毛将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就形成痰。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有节奏地吸气和呼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肺部叶数左边二叶右边三叶。
2、肺部有利于气体交换的原因:1.)肺泡数目多,面积大;2.)肺泡壁薄;3.)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紧贴着;
3、肺泡如何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
1)通过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来完成的。
2)肺泡气体交换原理:吸气时,肋间肌和隔肌缩小,胸廓扩大;反之,呼气时肋间肌和隔肌扩大,胸廓缩小,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和呼气,这就是呼吸运动。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5、呼吸时膈肌胸廓肺内外压强的变化(弄懂书上P48吸气呼气图及P49两个图形题,要做!)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1、空气质量与健康:
大气中的污染物既可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
2、空气质量指标包括:1)空气污染指数 2)空气质量级别 3)可吸入颗粒物
3、常见的大气污染源:1)工业生产的排放 2)车辆船舶的尾气 3)秸秆焚烧 4)地面扬尘
4、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 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P55中的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5吸烟的危害:吸烟会损害呼吸系统,致癌、并对人多种器官(如神经系统)严重损害。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加了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的现象。
血液可分为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为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0%),主要作用为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数量
功能
相关病症
红细胞
男:5.0ⅹ1012个/L(血红蛋白120-160g /L)
女:4.2ⅹ1012个/L(血红蛋白110-150g/L)
运输氧和
部分二氧化碳
过少:贫血病
白细胞
(4—10)ⅹ109个/L
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
过多:炎症
血小板
(1—3)ⅹ1011个/L
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过少:流血不止
2)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3)血型: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
种血型.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4)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
核,富含血红蛋白。
5)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得炎症的
时候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加。
6)血小板是最小的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
则。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1、动脉:将血液有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等特点。
2、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管比较薄、弹性少,管内血流速度慢。
3、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血与静脉血之间的血管。管壁非常薄,管内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4、血流的管道—血管 (看此表了解吧)****
血管种类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止血方法
动脉
离心输血
分布较深
壁厚弹性大
小
最快
喷射状、鲜红色
近心端止血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
分布广
最薄(只由一层细胞扁平细胞构成)
最小
最慢
渗出、鲜红色
消毒后包扎
静脉
向心输血
有的分布较浅,
有的分布较深
壁薄弹性小
大
较慢
(暗红色)
远心端止血
毛细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广4)数量最多5)管腔最小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左右两肺之间。
有四个腔:左心室--主动脉(壁最薄—主动脉(流动脉血) 右心室--肺动脉(流静脉血)
左心房--肺静脉(流动脉血)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流静脉血)
2、瓣膜----分房室瓣和动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3、心脏的功能: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4、心房、心室与瓣膜的活动关系:心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周而复始跳动。
5、成年人正常心率----60-100次/每分钟。
6、有人上臂损伤出血,但出血较慢。(此种情况是毛细血管出血);
7、婴儿出生时左右两个心室之间未完全封闭。(此种情况是动脉血和静脉血不能完全张开,导致机体供氧不足)
8、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的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的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于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血液循环理论是由英国医生哈维提出的。
小结: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
2) 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
3)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4) 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6)红色是动脉血,蓝色是静脉血。
8、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
9、心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心脏跳动的次数。
10. 血压与脉搏
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脉搏:既指动脉的搏动。
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它的表示方式:收缩压/舒张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其数值通常用千帕(千帕斯卡)来表示。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低数值,叫舒张压。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是:12~18.7千帕,舒张压为8~12千帕。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手上的“青筋”指的是静脉。
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次数与心率相同,人体患病时,常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变化,并在脉搏上表现出来。切脉----测量的部位在桡动脉(于左手腕部外侧)。
有人说动脉血管流动的是动脉血,静脉血管流动的是静脉血。(不对,因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示意图所示….)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输血与血型:血型的发现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的。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这四种类型,这就是ABO血型。
2、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失血达1200ML以上会有生命危险。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不会影响健康。提倡无偿献血。一次献血200---300ML。
3、输血的原则:同型输血(如:右表)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与排出
1)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
膀胱 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尿道
2、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
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3、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3)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等物质,形成尿液.
4、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同化学肥料相比,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够改良土壤和成本低等优点。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a、建立沼气池 b、高温堆肥 c、建立生态厕所
5、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
第六章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1、 把眼球比喻为照相机:瞳孔相当于光圈、晶状体相当于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卷、脉络膜相当于暗室的壁;外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
2、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眼球壁 中膜 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房水
内容物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
玻璃体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经折光 沿着视神经传导
外界光线 在视网膜上成像 产生神经冲动 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近视的形成原理:(课本91页)主要造成晶状体过凸、眼球前后径过长。矫正:戴凹透镜;远视刚好相反
4、近视眼的预防:“三要” 和“四不看”(课本91页和92页)
5、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6、耳和听觉:
1)耳朵的结构: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
2)耳的结构和功能:
(1)外耳 耳郭 收集、传导声波
(2)外耳道
(3)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4)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5)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6)半规管
(7)内耳 前庭
(8)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沿外耳道 沿着听小 沿着与听觉
声波 鼓膜 产生振动 耳蜗 产生神经冲动 听觉中枢 骨传导 有关的神经 (形成听觉)
7、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8、身体的各部分之所以如此协调,主要是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9、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10、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神经元是由细胞体和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
11、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 细胞体
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轴突 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
髓鞘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 神经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区别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叫神经中枢。
1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区别于:应激性
反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81)
膝跳反射的过程: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
效应器:(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3)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 、复杂的反射
13、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
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4)、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记住破坏环境的实例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和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