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讲学)
课标定位
1、 在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知识梳理
核心知识归纳
1.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之比即为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与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一般为:①设未知量;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③列出比例式,求解;④简明地写出答案。
知识点一、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
知识在线
1、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和反应后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从量的角度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相关知识的延续。其计算依据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原理:
在物质化学反应体系中是按固定的质量比例关系进行反应的。这个质量比例关系即是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物质间的质量比(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
在实验反应过程中,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又有一个实际质量比。
两种方式所表示的质量比具有相等的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利用这个等式来求出未知的某物质的质量等求知量。
知识拓展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审题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要正确地找出三项内容:
一是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是已知量和未知量;
三是反应中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电解54 g水,可得到氢气( )
A.6 g B.3 g C.1.5 g D.8 g
【答案】A
【解析】: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可知:2H2O= 2H2↑+ O2↑;由于物质间的质量比即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所以参加反应的水与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2×18):(2×2)=36:4=9:1。所以可得到氢气的质量为6 g 。A项正确。
知识点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格式要求
知识在线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①根据题意设出未知量。
②根据题意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题目中相关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
④根据标出的物质的量列出比例式,并求解未知量。
⑤写出简明的答案。
2、解题格式必须规范。
(1)设未知量x时,要说清未知量是哪种物质的质量。未知量x的后面不要带单位;
(2)书写化学方程式要规范、正确、完整。
(3)标出质量关系时,切记将它们都写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
(4)列比例式时,要保证是对应比相等。计算过程中有单位的要带单位运算。
(5)答案要简明。
拓展延伸
1、在化学方程式中只能计算出物质的质量。如需要计算物质的其它量,还需要进行单位转换。
2、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单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先换算成一致的再进行计算。
3、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标明反应条件、气体、沉淀符号,注意化学方程式的完整性。
4、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的化学式下,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5、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又得不到整数时,一般保留一位小数。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工业上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取单质铝的反应式为:2Al2O3通电4Al+3O2↑。请计算电解10 t氧化铝可得铝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5.3t
【解析】解:设电解10 t氧化铝可得铝的质量为x。
2Al2O3 通电4Al+3O2↑
2×102 4×27
10 t x
=
解得x=5.3 t
答:略。
知识点三、有关混合物质量的计算
知识在线
1、在化学反应中,有很多时候用的是含某种物质的混合物。在计算时,要先将混合物的质量转化为参加反应的纯净物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不纯物质和纯物质质量间的换算。
纯物质的质量 = 不纯物质的质量 ×纯度(质量分数)
拓展延伸
化学反应方程式中不管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代入的都是纯物质的质量。
1、已知量是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将不纯物质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再代和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计算方法:纯物质的质量 = 不纯物质的质量 ×纯度(质量分数)
2、未知量是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先求出纯净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再将纯净物质的质量换算成不纯物质的质量再代。计算方法:不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 ÷纯度(质量分数
考题再现
【考题示例】
过氧化氢溶液长期存放会因分解而使溶液质量减轻。实验室有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共减少8 g,则该过程共有多少过氧化氢分解( )
A. 17 g B. 8 g C. 64 g D. 32 g
【答案】A
【解析】解:设该过程共有xg过氧化氢分解
2H2O2 =2H2O+O2 ↑
68 32
Xg 8g
= ,x=17g.
走进中考
1、【2017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8g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8.4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解析】
跟踪训练
1、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在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 )
A.27:32:102 B.27:16:43 C.4:3:2 D.9:8:17
【答案】D
【解析】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点燃2Al2O3。根据物质间的质量比即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可知:铝、氧气和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为:(4×27):(3×32): [2×(27×2+16×3)]=108:96:204=9:8:17。
2、3克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氧化镁( )克
A.10 B.6 C.5 D.12
【答案】C
【解析】: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 +O2 点燃 2MgO;可计算出镁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48:80=3:5。因此当有3g镁反应时,会生成5g质量的氧化镁。所以应选择C项
3.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往往可利用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粉末作用来获得所需的氧气,并合理处理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假如某宇航员在某次太空飞行中预计消耗氧气480 kg,请计算该宇航员在太空舱中至少应准备的过氧化钠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至少应准备2340 kg过氧化钠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已知量为消耗氧气480 kg;未知量为参与反应的过氧化钠的质量。可利用二者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具体过程为:
解:设至少准备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
2Na2O2+2CO2===2Na2CO3+O2
156 32
x 480 kg
=
解得x=2340 kg
答:该宇航员在太空舱中至少应准备2340 kg过氧化钠。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