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同步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一“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2、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下列实例中与它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3、下列估测中正确的是()A水芯笔的长度约30cmB做完整套眼保健操用时约50sC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25m/sD淋浴用热水的温度约424、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
3、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5、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第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如图1所示,这是利用了水在 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时,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桔子不被
4、冻伤;如图2所示,果农家中使用的液化气是用 _方法使气体液化的。2、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时刻用摄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如甲图所示,则读数为_;乙图为A、B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判断_(选填“A”或“B”)物质为非晶体。3、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 对釜的铸造有 “铁化如水, 以泥固针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 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_。 4、秋天的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冬天,草叶上常挂有霜,霜在形成时需要_(选填“吸热”“放热”)。5、如图,烧杯里盛有足够的水,把盛着水的试管放
5、在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_(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_。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35分)1、75%酒精湿巾可以有效杀菌,对疫情防控起一点作用。(1)当我们用其擦手杀菌时,为什么手会感到凉爽?(2)如图的酒精湿巾说明书中要求揭开贴纸抽取湿巾后要及时合上,要置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要求这样做的原因。2、夏天,小明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不一会儿鸡蛋上便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请你解释一下整个过程先后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3、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
6、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防冻液含量/%30405060708090混合液的凝固点/-17-28-37-49-48-46-28混合液的沸点/103104107111117124141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否则会影响散热效果。(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
7、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A30%B40%C60%D90%(3)根据表格中数据用“。”标出数据点,画出沸点随防冻液含量变化的图像。_(4)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4、电视上播放的大型舞台表演,有一些节目为了表演效果经常喷洒干冰产生白色的雾,请问这个雾的形成是什么现象?它形成的原理是什么?5、把酒精擦在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四、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1、某同学对科学探究
8、活动非常感兴趣,他经常在课后完成一些实验,下面是他进行的两次尝试:(1)在学完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后,他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实验时,他使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原理来测量温度的;水沸腾后,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一直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总结出水沸腾的特点为_,水的沸点为_;如图丙、丁所示的两杯水被加热时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形,其中图_是水沸腾前的情形;(2)他接下来又完成了如图戊所示的实验。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烧杯A内的水_沸腾(选填“会”或“不会”)。2、物理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装置如图-
9、1所示。(1)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2)在水温升高到85后,每隔1 min读取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所得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需要_,但温度_;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温度/85868890929496989898989898(3)在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由此可知当地大气压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4)初步得出结论后,等水温降至85以下后,另一位同学继续利用该装置再次进行实验,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从两次实验的图像中
10、可看出,水从85加热至刚沸腾时,所用_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_不同。3、如图甲是婷婷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是_;婷婷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该固体温度随时问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第7min物质处于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善于观察的婷婷同学发现加热过程中烧杯壁上出现水珠,小组其他成员解释是由于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水珠会出现在烧杯杯壁的_(选填“内侧”或“外侧”)。-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详解】A当气温在零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凝华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草叶等物体上就形成了霜,故A错误;B雨的形成包括空气中
11、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以及高空中的小冰晶在下落时熔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当空气中含有较多的小颗粒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附着在小颗粒上漂浮在空中就形成了雾,故C正确;D冰是由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2、B【详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B符合题意;C霜是气态变成固态的凝华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D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D【详解】A水芯笔的长度约15cm,故A错误;B做完整套眼保健操用时约5min,故B错误;C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5m/
12、s,故C错误;D淋浴用热水略高于正常体温,约42,故D正确。故选D。4、B【详解】造雪机在工作时,将液态的水以小水滴的形式喷出形成“白雾”,这些小水滴由液态的“白雾”变成固态“白雪”的过程叫凝固,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5、C【详解】A“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错误;B“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正确;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
13、热,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 凝固 放出 压缩体积【详解】1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是放热过程。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如图1所示,这是利用了水在凝固成冰时,放出热量,使桔子不被冻伤。3使气态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果农家中使用的液化气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2、 56 B【详解】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56。2如图乙所示,A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B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3、熔化【详解】“铁化如水”的意思是把固态的铁通过加热变成液体的“铁水”,这个过程是熔化。4、 液化 放热【详解】1秋天,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雾
14、。2冬天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骤降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过程要放热。5、 不能 到达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详解】12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而小试管中的水要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不能发生热传递,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即原因是到达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三、简答题1、 (1)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1)用酒精湿巾擦手杀菌,酒精易蒸发,蒸发时需要吸收手的热量,使手的温度降低,手会感到凉爽。(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自身的温度,环境的温度,液体表面
15、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流动的快慢等因素。酒精湿巾说明书要求揭开贴纸抽取后及时合上,是为了减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置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是为了降低液体的温度,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慢酒精的蒸发。2、见详解【详解】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温度较低,空气中水蒸气在鸡蛋周围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一会小水珠由于空气直接接触,小水珠吸热会发生汽化现象,又变成水蒸气,就消失在空气中了。故先后发生了液化和汽化。3、 B B 120【详解】1 观察表中数据得出,当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故选B。2 因为在给汽车水箱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
16、-15,而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结合图表可知,混合液凝固点-28即可满足条件,所以选择防冻液含量为40%。3 横坐标为防冻液含量,纵坐标为沸点,先描点,再画线,如图所示.4 由图像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为120。4、见解析【详解】雾的形成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形成的原理是:固态二氧化碳为干冰,在常温下就可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而升华要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形成白雾。5、见详解【详解】手背上擦上酒精后,随着酒精的蒸发,擦酒精的位置会感觉凉。这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所以手背会感觉凉。四、实验探究1、
17、热胀冷缩 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98 丁 不会【详解】(1)1如图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来测量温度,将温度变化转换为液柱的长度变化,采用了转换法。2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一直如图乙所示,即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中,需要一直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所以可总结出水沸腾的特点为,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由乙图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水的沸点为4水沸腾时,容器中水温一致,气泡上升时受到的压强变小,气泡不断变大;水沸腾前,底部水受热汽化形成水蒸气的气泡,水的上部温度小于底部温度,在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不断液化体积不断减小,所以图丁是水沸腾前的情形。(2)5水沸腾条件是温度达
18、到沸点继续吸热。由于大烧杯中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在沸点温度,所以小烧杯中的水的温度可以达到沸点,但是不能继续从大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小烧杯中的水不会沸腾。2、 自下而上 吸热 不变 98 低于 时间 质量【详解】(1)1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实验器材应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2)23水沸腾时不断用酒精灯加热,所以水沸腾时需要不断加热,由表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不变。(3)45由表可知,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此时水的沸点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所以此地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4)67由图可知,两次实验水沸腾的时间不同,第一次实验水沸腾所需时间大于第二次实验所需时间,两次实验水的初始温度相同,所以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3、 25 固液共存 内侧【详解】1如图甲所示,是温度计,从下到上,刻度逐渐变大,故是零上,分度值为1,故读数为25。2从6min开始熔化,到12min结束熔化,故在第7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3是烧杯中的水汽化,烧杯内聚集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故在烧杯的内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