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文言文检测题七年级下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一)一、古诗文积累与运用(14分,1-5题每空一分,6、7题各2分,书写1分)1、 ,山岛竦峙。2、岱宗夫如何, 。3、 ,去年天气旧亭台。4、三峡中描写秋季景色特点的句子是: , 。5、观沧海这首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 , 。6、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下面这副对联的上联,请你结合西游记或水浒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上联: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下联: 7、快期末考试了,你正在看世界杯球赛直播时,妈妈发现了,告诉你现在不能看,你会怎样和妈妈沟通呢?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文)阅读伯牙与钟子期回答问题(10分)伯牙与
2、钟子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 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 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子何逃声哉?”8、本文选自 ,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2分)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伯牙所念 (2)伯牙善鼓琴 (3)卒逢暴雨 (4)伯牙乃舍琴而叹曰10、“峨峨兮若泰山”中的“若”,文中与它意思相近的一个词是(1分)11、(3分)这个典故流传了一个成语是 ,这
3、个成语意思是 。12、(2).这篇故事反应怎样的主题?(乙文)阅读回答问题(5分)夜 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13、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3分)14、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七年级下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二)一、古诗文积累与运用(14分,1-5题每空一分,6、7题各2分,书写1分)1、 ,以观沧海。2、造化钟神秀,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4、万里赴戎(机, 。5、 ,波涛如怒。6、卖炭翁中写出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7、三峡一文中山势高峻的句子是: , 。8、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拜祭黄帝
4、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念之情。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集出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 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 下联:9、有一天,王明在马路上发现一个学生在草坪里玩耍,他去劝那个学生,那个学生却说:“踩得人多了,少我一个不少,多我一个不多,有什么关系?”王明该怎么说?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文)阅读湖心亭看雪回答问题(10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5、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0、本文选自_,作者是明末清初的_。(1分)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湖中人鸟声俱绝 (2)上下一白 1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1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14、结尾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3分)(乙文)阅读回答问题(5分)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o,船桨,这里作动词,划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
6、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15、 文中句子“已不觉目酣神醉”中的“酣”的意思是 (1分)16、哪些语句写出了西湖全景?(2分)17、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情?(2分)七年级下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三)一、古诗文积累与运用(14分,1-5题每空一分,6、7题各2分,书写1分)1、荡胸生曾云, 。2、 ,断肠人在天涯。3、无可奈何花落去, 。 4、 ,提携玉龙为君死!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6、杜甫望岳一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 , 。7、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触发作者怀古忧思之情的句子是 , 。8、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
7、记等任意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_9、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_; _。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文)阅读湖心亭看雪回答问题(10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
8、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0、本文作者张岱, (朝代人。有著名著作_。(1分)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余拿一小船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2、“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2分)1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2分)14、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阅读乙文,回答问题。(分)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
9、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意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15、翻译“月景尤不可言”一句: (1分)16从文中找出原句,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2分)17、作者为什么用“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结尾?(2分)七年级下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四)一、古诗文积累与运用(14分,1-5题每空一分,6、7题各
10、2分,书写1分)1、树木丛生, 。2、 ,决眦入归鸟。3、角声满天秋色里, 。4、 ,寒光照铁衣。5、望西都, 。6、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 , 。7、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李贺用色彩描绘悲壮惨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8、不久前,我省推广“吉林八景”(净月神秀、寒江雪柳、向海舞鹤、冰湖腾鱼、鸡鸣三疆、王城遗韵、深宫尘史、长白仰雪)宣传活动,请你选择一景,根据上联的内容对出下联。上联:舞鹤向海吉祥景 下联: 9、假如你获得了全国小学生新世纪杯作文比赛一等奖,有人向你祝贺,你应该如何回答?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文)阅读三峡回答问题(10分)三 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
11、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本文的作者是_时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_ 。 (1分)11、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属引凄异( )12、文章写三峡的四是风光,为什么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2分
12、)13、文章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其作用是什么?(2分)1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游客介绍三峡的风光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乙文)阅读苏轼的东栏梨花,回答问题。(分)东 栏 梨 花苏 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注解】 雪:指梨花。15、诗歌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1分)16、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2分)1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七年级下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五)一、古诗
13、文积累与运用(14分,1-5题每空一分,6、7题各2分,书写1分)1、夕阳西下, 。 2、 ,一览众山小。3、莫说相公痴, 。4、 ,山岛竦峙。5、当窗理云鬓, 。6、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写将士们报效朝廷决心的诗句是: , 。7、马说一文中描写千里马惨遭埋没的句子是 , 。8、结合学习和积累古诗文,如湖心亭看雪、登岳阳楼、钱塘湖春行等,根据上联写出下联,宽对即可。上联:赏月承天寺月明如水 下联: 9、人们都说,“开卷有益”,即:只要翻开书卷读书,就一定有收获。你觉得这一说法对吗?请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文)阅读三峡回答问题(10分)三 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
14、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本文的作者郦道元,是北魏时期的_ 和 _。(1分) 11、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2分) 夏水襄陵( ) 飞漱其间( )12、第一段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2分) 13、本文写到“三峡”夏季水势时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
15、以疾也。”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中与之相似的是哪些两句?(2分)14、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请从本文找出理由,并写出印证理由的原句。(3分)(乙文)阅读并回答问题。(分)黄牛滩郦道元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注: 信宿:连宿两夜15、解释“加以江湍纡回”一句中的“纡”: (1分) 16、歌谣中的三个“黄牛”分别指代什么? (2分)17、作者写水抓住了什么特点?从描写角度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6、(3分)七年级下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六)一、古诗文积累与运用(14分,1-5题每空一分,6、7题各2分,书写1分)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2、 ,阴阳割昏晓。3、夕阳西下, 。4、伤心秦汉经行处, 。 5、 ,霜重鼓寒声不起。6、晏殊的浣溪沙一诗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两句诗是: , 。7、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两句诗是: , 。8、下面是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上联是“三尺讲台迎冬夏”,横批为“润物无声”,请拟出下联。下联:9、假若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请你写几句话劝说你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字数不超过100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文)阅读马说回答问题(10分)马
17、 说韩 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0、本文作者韩愈是唐代 。(1分)11、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2分)骈死于槽枥之间( ) 不以千里称也( )12、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说说“伯乐”“千里马”分别比喻什么?1
18、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3分)(乙文)阅读并回答问题。(分) 古之君王,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以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15、解释“死马且市之五百金”一句中的“市”: (1分)16、涓人“马以死,买其首五百金”的原因是什么?(2分)17、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3分)七年级下文言文阅读训
19、练题(七)一、古诗文积累与运用(14分,1-5题每空一分,6、7题各2分,书写1分)1、伤心秦汉经行处, 。2、水何澹澹, 。3、 ,甲光向日金鳞开。4、一曲新词酒一杯, 。5、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6、论语十二章中揭示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7、诗中集眼中之景、心中之情于一体的诗句是: , 。8、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文学社开展以“我爱校园”为主题的对联征集活动。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上联:四季美景养性灵 下联: 9、假若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请你写几句话劝说你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字数不超过100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文)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20、(10分)马 说韩 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0、本文作者韩愈,是“ ”之一。(1分)11、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2分)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策之不以其道( )1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2分
21、)13、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本文阐述的观点是否相矛盾?谈谈你的看法。(2分)14、本文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试举例分析。(3分)(乙文)阅读并回答问题。(分) 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 迁延负棘而不能上。 伯乐遇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幕之。 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何也?见伯乐之知己也。注:湛:(chn)同“沉”。 胕:(f)指皮肤。 漉汁:口水 中阪:半山腰纻(zh):麻布 15、解释“夫骥之齿至矣”一句中的“齿”: (1分)16、“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17、这个故事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