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词五首中考赏析试题汇编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通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得一项就是(3分)( )A.词得上片描写边塞秋色,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得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方面描写迥异域内地得独特景色,表现边塞得悲凉,同时也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得特殊背景。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就是全词得核心,下面提示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得矛盾心理.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将士
2、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得场面。(二)9、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得一项就是( )A.词得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着意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得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内地景象得迥然不同。B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得征人之情,开头两句就是全词得核心部分,从正面揭示了自己与征人们卫国思家得心理矛盾。 C。结尾三句情调激昂、高亢。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得腐朽与软弱及其不修武备、不重边功做法得愤懑之情。 。词人写了自己亲临目见得景物,表达了戍边将士复杂得情感,全词意境壮阔,形象鲜明,语言凝练,读来真切感人。(三)、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得一项就是( ) A、 从 “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瞧出,
3、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得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得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与亲人得感情。 、“衡阳雁去”就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得反战、厌战情绪。、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得一项就是( )A、词得上阙写得就是“落日孤城”得边塞景象。 B、词得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得同时怀念家乡得心情。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得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与“苏辛相似。3、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得景致.(不多于10字) (四)1、您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得“寐?(
4、2分)2、从“长烟落日”,您想到了学过得哪两句诗?(2分)3、这首词得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分)(五)1、该词就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得上阕写 ,下阕写_,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得景致?试加亦描述。_。3、下面对这首词得理解,不恰当得一项就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得“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得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得“千嶂就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得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得将士们得思乡之情.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
5、苦.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得情怀?_。(六)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得”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得哪些特点?(2分)、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思想感情?(2分)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瞧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用简明得语言概括词得上阕、下阕得内容。(2分)上阕: 下阕: 18.下面对该词得理解品味有误得一项就是:(分)、 此词就是苏轼得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得作品,表现她决心抗击辽、夏侵略得爱国壮志。自此,她树起了“自就是一家得旗
6、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得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得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得壮观得出猎场面.、用典故就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得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得愿望。 、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得强烈愿望与远大得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得英雄气概。(二)(1)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图中所展示得画面就是词中得哪一句?(分)()词中得“倾城得意思就是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就是:
7、.(2分)(3)从选文中加线得“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就是怎样体现豪放得?(1分)答: (三)、对江城子密州出猎得赏析有误得一项就是( )(分) 、“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得人很多,气势很大。 B、“亲射虎,瞧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就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这首词表面写得就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得志向与豪迈气概.(四)【甲】 江城子 密州出猎【乙】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瞧得几清明。2【甲】请从表达方式上瞧。上片重在_,下片重在 。(2分)22。
8、【乙】诗得前两句写出了梨花得哪些特点,(分)答: 3【甲】诗中得“亲射虎”“遣冯唐”得典故分别表选什么意思?(2分答: 24。【甲】词【乙】诗所表达得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苏轼一生著述丰富、风格各异,您再写两句她其它作品中得名句。(分)答: (五)1、 对这首词文得解说,不恰当得一项就是( )A.“左牵黄,右擎苍句,用借代得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得豪迈潇洒得形象。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句,描写猎队武士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得勇武气势烘托亲率猎队得诗人自己。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句,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与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D.“
9、西北望,射天狼”句,用代表“贪残侵掠”得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得辽与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得雄心.2、下列说法有误得一项就是( )A、 这就是首典型得豪放词。B、“为报倾城随太守就是为我通知全城官员武士都随太守前去打猎.这里得“太守”就是苏轼得好朋友。、 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D、“老夫聊发少年狂”中得“狂”字,贯穿全篇。(六)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得宏大壮观得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得豪情壮志。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_.3、词得上片突出观猎盛况得得一个词就是“_”。4、对这首词赏析正确得一项就是( )A词得上片
10、“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得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得豪情。 。词得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得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得壮志。 D。词得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得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七)6、 对这首词得赏析不恰当得一项就是(分)( )A、 起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得“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写出了作者得豪情壮志。 、 结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写作者为抵抗西北得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 C、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瞧孙郎”就是写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观瞧太守
11、狩猎得盛情,作者要像当年得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就是写作者非常在意自己得衰老,慨叹报国无门。7、这首词得下阕运用了两个典故,请您找出其中一个典故得相关诗句,并说说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怎样得思想感情。(3分)答: (八)从表达方式上瞧,词得上阕重在 ;下阕重在 。词人借“射天狼”得典故表达什么意思?(九)、这首词上阙描写了打猎时得_,下阙抒发了作者企望为国杀敌得_ .7、对这首词理解有误得一项就是(分)、全词由叙事而抒怀,开篇以老夫”自况,着一”狂字体现情怀,统领全词。 B、词中两次用典,上阙自喻孙权,下阙又自比冯唐。 C、全词塑造了一个慷慨激昂、走
12、马挽弓,渴望建功立业得爱国志士形象。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到语言风格都体现了粗犷、豪放得风格。(十)【甲】江城子密州出猎【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得词语。(2 分)( l) 左牵黄,右攀苍( ) ( 2)念无与为乐者( )10.下列句中得“/ 广表示朗读时得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 ( 分)A.千骑/ 卷平冈 B、酒酣胸胆尚/开张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与步于
13、中庭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 分)()请写出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得句子。(l 分)(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得意思。(2 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 1。下列说法不正确得一项就是( ) (2 分)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得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得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得比喻、传神得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得景象. C。甲中得“天狼”指天狼星;乙中得“闲人指悠闲之人。D甲乙两篇分别就是词与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得不同:前者
14、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就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栽不动许多愁.(一)1、上片中,“ ”,交代得就是季节特征, ”就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得哀伤。(分)2。全词就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得思念这份“浓愁”得?(4分)答: (二)7。对下列一首词理解与欣赏不正确得一项就是(2分)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得惋惜之情。 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得满腹忧愁与伤痛,具有感人心弦得艺术魅力。 “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
15、,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得喜悦之情。 D。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得实体,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妥帖。(三)阅读李清照得武陵春,完成第6题。(分)6、这首词得最后两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瞧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得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得一项就是( ).(2分)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得热闹场面。 .下阕中“马作得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
16、、势不可挡得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得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得现实。7.对这首词赏析不当得一项就是( )。(3分).“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就是作者与陈同甫得共勉之词。 C。词得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得情感变化,从前九句得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得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二)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得风格由雄壮变得悲
17、壮得一个词就是“ ”。2。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得一项就是( ).这首词描写了瞧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与现实等多层面得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得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三)根据您所掌握得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得“天下事指得就是什么? 答: 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得疆场.这种眷恋得情结从词中哪两个细节中可读出?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得表达效
18、果. 答: (四)(2006连云港市)(分) ()“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得氛围?(2分)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2分)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词五首中考赏析试题汇编答案渔家傲(范仲淹)(201年江苏省徐州市)(分) 3。D(写夜深霜重之时传来得悲凉哀怨得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得愁思。)(二)(21年新疆乌鲁木齐市) 9C(三)1、D 2、C 3、略(四)(2007贵州省遵义市)1、睡觉(2分)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分)3、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得英雄气概与浓浓得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得艰苦.(答
19、对一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分.共4分)(五)1、边塞秋色 思乡之情 2、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得悲凉。 3、D 4、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得情怀。(六)(0浙江省金华市) 1、天冷、声杂、城孤。 、思乡之情。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一)(1年四川省达州市)1.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意同即可) 18C(二)(20年四川省眉山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或“千骑卷平岗”);(2)全城得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体现得态度:表面就是跟随太守,实质就是对苏轼得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得肯定)(能从“
20、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3)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得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得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三)(2011年辽宁省沈阳市) 7、(四)(2011年甘肃省天水市)21叙事(描写)(写出其中一项即可)抒情2.写出了梨花颜色雪白(淡白),花开繁茂(“满城”)得特点。23。“亲射虎”在这里词人得意思就是她要像当年得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就是仍有着少年狂气。(1分)“遣玛唐”在这里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了她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
21、用自己。(1分) 24、【甲】词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得决心,(1。分)【乙】诗流露了诗人内心得惆怅与感叹人生短暂、美景易逝得思想盛情。(1。5分)示倒: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1分)(五) 、C(诗人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派人来委她以重任。)、 B(太守就是苏轼自己)(六)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2、这就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就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倾城 4、C(七)(08年广西梧州市) 6.(2分)D 7(3分)用典故得句子就是:“持节
22、云中,何日遣冯唐?(分) 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2分)。用典故得句子就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分)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得思想感情(2分)。(八)(0湖北省荆州市)7(分)叙事(描写) 抒情 (2分)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得决心(九)(08湖北省孝感市) 6、壮观场面 报国情怀 7、B 、D(十)(08湖南省湘西自治州)9、(l)黄狗 (2)想 10 、B11、( l)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与松柏得影子,就像水中交错得藻荇. 12 C武陵春 李清照(一)(2011年四川省内江市)1、“花已尽” “日
23、晚倦梳头”(各2分,共4分)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与“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得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得浓重哀愁;用形象得比喻(“载不动”得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分,共4分)(二)(2分)、(2分)C(三)(200山东省淄博市)6、这两句诗把瞧不见摸不着得愁绪,比作可用小船来承载得具体得东西,形象地写出了内心哀愁得沉重。 7。B 8.()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一)(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6、 C(2分) 、 A(分)(二)1、可怜 2、 D(三)(005江苏省泰州市)、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醉里挑灯瞧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瞧剑,梦回连营”亦可) 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得气氛。(四)(2006连云港市)(1)(2分)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得军营生活氛围。(2)(2分)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得爱国情感(分)与报国无门、壮志未酬得悲愤(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