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作用于血液系统和内脏的药物习题
第五篇 作用于血液系统和内脏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
(一)选择题
【A1型题】
1.对抗肝素过量引起的自发性出血,可选用的药物是:( )
A 氨甲苯酸 B 鱼精蛋白 C 维生素K D 垂体后叶素
2.下列有关华法林的正确项是:( )
A 口服不吸收 B 体内外均有效
C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D 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起作用
3 氨甲苯酸的作用机制是:( )
A 对抗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B 激活血浆中的凝血因子
C 诱导血小板聚集 D 抑制抗凝血酶III的活性
4.关于铁剂的吸收,下列错误项是:( )
A 与维生素 C 合用有利于吸收 B 与四环素合用不利于吸收
C 植物中铁吸收较好,而动物血红素中铁吸收较差
D 饭后服用可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
5.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的抗凝血药是:( )
A 链激酶 B 华法林 C 肝素 D 尿激酶
6.维生素K的作用机制是:( )
A 抑制抗凝血酶III B 促进血小板聚集
C 抑制纤溶酶 D 作为羧化酶的辅酶参与凝血因子的
7.口服铁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
A 过敏反应 B 高血压 C 胃肠道刺激症状 D 嗜睡
8.影响维生素B12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
A 浓茶 B 内因子缺乏 C 合用叶酸 D 铁剂同服
9.对于甲氨蝶吟所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应选用:( )
A 铁剂 B 甲酰四氢叶酸钙 C 叶酸 D 红细胞生成素
10.可减弱香豆素类抗凝作用的药物是;( )
A 水杨酸钠 B 苯巴比妥 C 广谱抗生素 D 血小板抑制剂
【A2型题】
11、与肝素的抗凝作用无关的是( )
A 分子中大量负电荷 B 分子中大量的正电荷 C 凝血因子Ⅹ
D 抗凝血酶Ⅲ E 凝血因子Ⅺ
12、肝素的临床用途错误的是 ( )
A 脑栓塞 B 心肌梗死 C DIC晚期 D 体外抗凝 E 体内抗凝
13、肝素口服不被吸收的原因错误的是 ( )
A 分子量大 B 易被胃酸破坏
C 分子中带有大量的阴电荷 D 极性大 E 不易透过生物
14、不属于肝素使用禁忌症的疾病是 ( )
A 出血素质 B 严重高血压 C消化性溃疡 D 妊娠 E 深静脉血栓形成
15、不属于抗凝血药物的是 ( )
A 肝素 B 华法林 C 维生素K D 链激酶 E 尿激酶
16、合用不增强双香豆素抗凝作用的药物是:( )
A 苯妥英钠 B 阿司匹林 C 甲磺丁脲 D 保泰松 E 奎尼丁
【B型题】
A 维生素K B 肝素 C 华法林 D 凝血因子制剂 E 尿激酶
17.体外循环应选用( )
18.新生儿出血应选用( )
A 铁剂 B 叶酸 C 维生素B12 D 氨甲苯酸 E 链激酶
19.治疗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应选用( )
20.治疗恶性贫血应选用( )
【C型题】
A 改善低色素小细胞贫血症状 B 改善神经损害症状
C 是A是B D 非A非B
21.叶酸用于( )
22.维生素B12用于( )
A 肝素 B 双香豆素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23.体外循环抗凝可选用( )
24.防治静脉血栓形成可选用( )
【X型题】
25.下列有关肝素的正确描述是:( )
A 促使抗凝血酶III(ATIII)与凝血酶的结合 B 带大量负(阴)电荷
C.肝素分子越大对抗凝血酶III的作用越强 D 降血脂作用 E 口服有效
26.有关香豆素类的描述正确项是:( )
A 维生素K拮抗剂 B 对已形成的凝血因子无抑制作用
C 起效快 D 持续时间短 E 口服可吸收
27.维生素K可用于:( )
A 新生儿出血 B 香豆素类过量所致的出血
C 阻塞性黄疽所致的出血 D 肝素过量所致的出血
E 肝硬化及晚期肝癌的出血
28.维生素B12可用于:( )
A 恶性贫血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 慢性失血性贫血
E 神经炎及神经萎缩
29.右旋糖酐的特点是:( )
A 分子量较大 B 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
C 渗透性利尿作用 D 易渗出血管
E 防治休克后期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0. 硫酸亚铁的不良反应有:( )
A 胃肠道刺激 B 腹痛 C 腹泻 D 便秘 E 出血
(二)填空题
1、在体内具有抗凝作用而体外无效的药物是___________ ,其抗凝原理_________________. 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如过量发生出血,可用 对抗,苯巴比妥与双香豆素合用,后者抗凝___________ ,其机制是__________。
2、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的药物是___________ ,其抗凝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 。
3、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用的药物是___________ ,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最常用药物为___________ ,误服铁剂1g以上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可用 ____________灌胃或肌注。
4、缺铁性贫血选___________ 。
药物所致巨幼细胞性贫血首选______________。
5右旋糖酐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 简述肝素与香豆素类药物的异同点。
2.简述右旋糖酐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1型题】1—5:BCACC;6—10:DCBBB
【A2型题】11—16:BCBEC
【B型题】17—20:BABC
【C型题】21—24:DBAC
【X型题】25:ABD;26:ABE;27: ABC ;28: ACE ;29: ABCE;30:ABC
(二)填空题
1.香豆素类、拮抗维生素K、口服有效、维生素K、作用减弱
2.肝素、与抗凝血酶Ⅲ结合、灭活凝血因子Ⅸ、Ⅹ、Ⅺ、Ⅻ
3.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去铁胺
4.铁剂、叶酸
5.扩充血容量、渗透性利尿
(三)简答题
1.肝素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 ,灭活凝血因子Ⅸ、Ⅹ、Ⅺ、Ⅻ ,产生强大的抗凝作用,体内和体外均有效,起效快,但由于分子量大,故口服和直肠给药不被吸收,在临床上常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DIC早期应用、体外抗凝等,过量可引起自发性出血,可用碱性鱼精蛋白对抗;香豆素类为人工合成的口服抗凝血药,通过拮抗维生素K,影响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从而影响凝血过程,对已经形成的凝血因子无效,起效慢,作用时间长,用途与肝素相同,主要口服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过量亦可引起自发性出血,可用维生素K对抗;
2.右旋糖酐是高分子葡萄糖聚合物,临床应用的有中右、低右和小右
作用:①扩充血容量:分子量大,不易渗出血管,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②抗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环:减少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凝血因子Ⅱ激活;③渗透性利尿:小右和低右易从肾脏排出,产生强大的渗透性利尿作用;
用途:①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②防治休克后期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心肌梗死、脑血栓等 ③防治脑水肿。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一)选择题
【A1型题】
1.预防过敏性哮喘的发作宜选用:( )
A 异丙肾上腺素 B 麻黄碱 C 肾上腺素
D 色甘酸钠 E 丙酸倍氯米松
2.肾功不良患者合并急性支气管炎干咳,应选用:( )
A 青霉素+氯化铵 B 磺胺嘧啶+咳必清 C 青霉素+咳必清
D 可待因 E 咳必清
3.可待因适用治疗:( )
A 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 B大叶性肺炎的咳嗽
C 多痰,稠痰的剧咳 D 胸膜炎引起的干咳 E 长期慢性咳嗽
4.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最重要的特点为:( )
A 平喘作用强大 B 体内不易灭活,作用时间持久 C 可口服
D 心脏不良反应少见 E 起效慢,只宜预防哮喘
5.心源性哮喘宜选用:( )
A 倍氯米松 B 异丙肾上腺素 C 麻黄碱
D 氨茶碱 E 氢化可的松
6.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机制是:( )
A 激动α1受体 B 激动α2受体 C 激动β1受体
D 激动β2受体 E 激动α、β受体
7.对于多痰的咳嗽,应选用:( )
A 可待因 B 乙酰半胱氨酸 C 氯化铵
D 苯佐那酯 E 喷托维林
8.具有高血压病史的哮喘病人,支气管哮喘突然发作选用:( )
A 肾上腺素 B 麻黄碱 C 普萘洛尔
D 舒喘宁(沙丁胺醇) E 异丙肾上腺素
9.哮喘持续状态或危重发作,宜选:( )
A 肾上腺素 B 麻黄碱 C 糖皮质激素
D 沙丁胺醇 E 异丙阿托品
10.色甘酸钠预防哮喘发作的机制是:( )
A 扩张支气管 B 直接对抗组织胺等过敏介质 C 抑制磷酸二酯酶
D 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其释放过敏介质 E 激动β2-受体
【A2型题】
11.平喘药的作用机制,错误的是:( )
A M-受体激动 B β-受体激动 C 抑制磷酸二酯酶
D 肥大细胞膜稳定 E 促进内源性肾上腺素释放,使细胞内cAMP增高
12.不宜与乙酰半胱氨酸混和应用的药是:( )
A 青霉素 B 氨茶碱 C 肾上腺素 D 氯化铵 E 氟哌酸
(二)填空题
1.心源性哮喘可选用的药物是 、 、 等。
2.氨茶碱的不良反应是 、 和 。
3.沙丁胺醇(舒喘宁)与异丙肾上腺素比较,其主要优点是 。
4.苯佐那酯有较强的 作用,能选择性抑制 ,阻止 。
5.色甘酸钠是 药,主要用于 。
可待因是治疗 的首选药。
6.祛痰药包括 和 。麻黄碱作为平喘药时主要用于 。
7.氯化铵服用后局部刺激 、反射性增加 分泌。使痰液稀释易咳出。
8.丙酸倍氯米松因起效慢、故不宜用于 ,可作为
的首选。
(三)简答题
简述平喘药的分类、各类的代表药及主要作用机制。
(四)论述题
论述氨茶碱的抗喘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1型题】
1-5:DCDDD ;6-10:DBDCD;
【A2型题】11-12: AA
(二)填空题
1.氨茶碱、西地兰、吗啡等;
2.惊厥、血压骤降 、心律失常;
3.很少引起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4.局麻作用,肺牵张感受器、咳嗽作用;
5.抗炎平喘、预防哮喘发作、胸膜炎干咳;
6.黏液分泌促进药、黏液溶解药、轻症或预防哮喘发作;
7.胃黏膜、呼吸道腺体;
8.急性哮喘发作、控制病情;
(三)简述题
平喘药可分为:1、支气管扩张药:代表药为沙丁胺醇,其可以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2受体,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2、抗性炎平喘药:倍氯米松,能抑制或消除呼吸道的炎性病变。3、抗过敏平喘药:色甘酸钠,具有炎症细胞膜稳定作用,抑制变态反应炎症介质释放,或阻断炎症介质作用的产生。
(四)论述题
氨茶碱抗喘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①非特异性抑制磷酸二酯酶(PDEs)。PDEs催化cAMP降解为5ˊ-AMP。抑制PDEs将导致cAMP水平升高,激活蛋白激酶A(PKA)等,从而导致支气管平滑肌舒张。②茶碱还是腺苷受体的竞争性拮抗剂,可对抗内源性腺苷引起的支气管收缩。③增加内源性儿茶酚胺的释放,间接导致支气管扩张。在急性哮喘的治疗中,本类药物虽不为首选,但与β2受体激动药合用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采用缓释制剂可改善夜间哮喘。还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心源性哮喘喘息症状的缓解。
不良反应:早期可见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不安、失眠等中枢兴奋症状。静注过快或浓度过高时,可引起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骤降、谵妄、惊厥、昏迷等,甚至死亡。故静注时应充分稀释,且缓慢注射。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一)选择题
【A1型题】
1.抑制胃酸分泌最强的药物是:( )
A 阿托品 B 甲氰咪胍 C 东莨菪碱 D 普鲁苯辛 E 奥美拉唑
2.三硅酸镁和氢氧化铝合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目的是:( )
A 加强止痛效果 B 相互纠正腹泻和便秘的副作用
C 减少磷酸盐丢失 D 中和胃酸而降低胃内容物酸度
E 减少溃疡出血
3.下列药物中对胃酸分泌无抑制作用的药是:( )
A 丙谷胺 B 哌仑西平 C 氢氧化铝
D 雷尼替丁 E 以上都不是
4.中枢抑制药过量中毒应选用哪种导泻剂:( )
A 硫酸镁 B 大黄 C 硫酸钠 D 甘油 E 液状石蜡
5.西咪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机制为:( )
A 中和胃酸 B 阻断胃壁细胞上H2受体 C 阻断胃壁细胞上M受体
D 阻断胃壁细胞上胃泌素受体 E 中和胃酸
6.米索前列醇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制是:( )
A 中和胃酸 B 阻断胃壁细胞上H2受体
C 阻断胃壁细胞上胃泌素受体 D 阻断胃壁细胞上M受体
E 促进胃粘液.碳酸氢盐分泌保护胃粘膜
7.奥美拉唑是:( )
A 胃酸质子泵抑制剂 B H2受体阻断药 C 胃粘膜保护药
D 止吐药 E 抗酸药
8.丙谷胺的作用机制是:( )
A 阻断胃酸质子泵 B 阻断胃腺细胞H2受体 C 阻断中枢5-HT3受体
D 阻断胃泌素受体 E 阻断M受体
9.多潘立酮的作用机制是:( )
A 阻断中枢5-HT3受体 B 阻断外周M受体 C 阻断外周多巴胺受体
D 阻断中枢多巴胺受体 E 激动中枢多巴胺受体
10.适用于老人、幼儿便秘的泻药是:( )
A 液体石蜡 B 酚酞 C 硫酸镁 D 甲基纤维素 E 大黄
(二)填空题
1.西咪替丁是 受体阻断剂,用于 的治疗。
2.常用泻药有 、 和 。
3.米索前列醇是 衍生物,能抑制 分泌,同时有很强的 保护作用,所以对 引起的消化性溃疡、胃出血有特效。
4.抗酸药是一类 物质,能中和 ,解除其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腐蚀及刺激,常用药物有 和 。
5.昂丹司琼能阻断 和 受体,发挥止吐作用,且无
锥体外系反应,广泛用于除 和 以外的各种呕吐。
6.鞣酸蛋白口服后在肠中释出 ,后者可与肠粘膜表面的 蛋白形成沉淀,附着在肠粘膜上,减轻刺激和渗出,起 作用。
(三)问答题
试述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代表药物、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1型题】1-5:EDCEB ;6-10: EADCA;
(二)填空题
1.H2、 十二指肠溃疡
2.阿片制剂、地芬诺酯、洛哌丁胺
3.PGE1、胃酸、胃粘膜、化学刺激
4.弱碱性、胃酸、氢氧化铝和三硅酸镁
5.阻断中枢及迷走神经传入纤维5-HT3受体、晕动病及多巴胺激动剂去水吗啡
6.鞣酸、收敛止泻
(三)问答题 略(详见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