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子宫内膜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标准化分期.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366554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宫内膜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标准化分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子宫内膜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标准化分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宫内膜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标准化分期 子宫内膜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标准化分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朱颖   一、子宫正常解剖及影像表现 (一)子宫正常解剖及影像表现 子宫正常解剖是带状分层,在 T2 影像学表现也是一个清晰的带状解剖结构。如 PPT2 图示:一般宫腔在正常状态下是闭合的,最内层蓝色线条勾勒出的是子宫内膜层,均匀明亮的高信号,并且它的厚度随着生理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它在组织学上对应的是子宫内膜。在子宫内膜外面是结合带,这一部分内肌层在组织学上是比较致密的平滑肌纤维,在 T2 表现特征性的低信号,结构比较清晰(绿色线条)。外肌层的平滑肌组织相对比较疏松,在 T2 上表现中等信号,不均匀,随着生理周期变化而变化。 (二)正常子宫 MR 表现 正常子宫 MR 表现除了随着生理周期变化而变化,还会随着年龄发生改变,绝经后的子宫相对于育龄期的子宫,如 PPT3 图示:它的体积变小,宫颈相对固定,变化不大,宫体变化比较大,所以宫体和宫颈的比例相对减小,绝经后内膜变薄,结合带变模糊。 子宫在 MR 上也可见带状解剖结构,子宫内膜层低强化。在动态早期,内膜和肌层的交界处,可见有均匀明亮的线样高强化,称为内膜下强化。通过内膜下强化可观察肿瘤是否侵入到肌层,在动态增强的早期和中期,它的强化是不同步、不均匀,中间结合带和外肌层强化不一致,到了延迟期之后,内肌层和外肌层的强化基本一致。 二、 MR 扫描 进行 MR 扫描之前患者的准备,经期不宜行 MR 检查,一般内膜癌发生年龄比较晚;禁食 6 小时;使用肠蠕动抑制剂,减少盆腔伪影,有利于对子宫和盆腔结构的观察;膀胱尽量保持在半充盈的状态。 (一) MR 序列 - 基本序列 矢状位显示子宫分带解剖结构及肿瘤浸润深度,是 子宫内膜癌最经典的一个方向 。斜轴位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斜冠状位显示子宫分带解剖结构及肿瘤浸润深度;显示淋巴结。 1. 斜轴位 vs. 轴位 如 PPT7 图示,矢状位定位,红色线标志的地方垂直于宫腔。右图是 斜轴位,宫腔局部的横截面,有利于评价肿瘤的浸润深度,也可见盆腔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 如 PPT8 图示,矢状位定位,右图相对于子宫结构是斜轴位,可以更清楚得观察 盆腔解剖 / 淋巴结。 2. 斜轴位和斜冠状位 当定位斜冠状和斜轴位时 , 要求平行于宫体的斜冠状(绿线)和垂直于宫体的斜轴位(红线)。 斜轴位和斜冠状位:个体化定位。矢状位:显示子宫分带解剖结构及肿瘤浸润深度。斜轴位: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斜冠状位:显示子宫分带解剖结构及肿瘤浸润深度;显示淋巴结。 (二) MR 序列 - 3D T2WI 如 PPT10 图示,矢状位 T2 图像,由于有过剖宫产史,产生粘连,所以它的形状比较迂曲,如果斜轴位定位,需要在各个方向如右侧所标进行垂直于子宫宫体和宫颈纯轴位扫描,增加扫描时间。 3D T2WI 做一个薄层图像之后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平面重组,既可以扫除纯轴位的图像,也可以任一方向重建斜轴位和斜冠状,有利于病变细节的观察,现在比较推荐用 3D T2WI 一站式代替三个方向的 T2 序列。 (三) MR 序列 - 矢状位 DCE MR 的基本序列,除 T2 之外,还有矢状位增强扫描,动态矢状位的增强扫描至少做满 2-3min 比较好,因为肌层一般到 3min 时延迟强化比较均匀,适合子宫内膜癌和肿瘤的对比。弥散一般选择做高b 值,同时可以腹盆腔同时扫描,对于淋巴结转移和腹膜转移进行有效的解除。如 PPT12 图是矢状位动态增强序列,最右图是延迟期子宫肌层强化均匀,这时和肿瘤达到最好对比的时效。 (四) MR 序列 -DWI 弥散序列,肿瘤在弥散上表现显著高信号,有利于病灶清除。如 PPT13 图示,肿瘤长在左侧的宫角上,弥散是一个显著的高信号。 T2 肿瘤和正常内膜对比,弥散不显著,弥散除了病灶检出之外,还可以辅助分期,如果能够做高分辨率和小 FOV 的弥散更有效的评价病灶的浸润程度,还可以做盆腔淋巴结转移、卵巢转移以及腹膜转移等远处转移的检出和定性。 (五)大范围扫描 在指南上推荐了两个方向的大范围扫描,平时可能很难做到,两个方向分别是冠状 T1 和轴位 T2 ,主要目的是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辅助分期诊断。 三、子宫内膜癌流行病学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多见于老年妇女,好发年龄 60 岁左右。发病率有地区性差异,绝经后出血、阴道分泌物过多、下腹痛。妇科检查子宫可以增大。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在我国发病率也明显上升。子宫内膜癌为激素依赖型疾病,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均同其发病相关。子宫内膜癌的确诊主要依靠诊断性刮宫, 目前比较常用的是诊断性刮宫。 影像学检查的意义在于提供准确的术前分期及随访。 四、子宫内膜癌的 MR 表现 如 PPT17 图示,蓝色箭头所标是宫腔内多发的结节样子宫内膜癌, T2WI 肿瘤信号低于内膜,高于肌层。 如 PPT18 图示,子宫内膜癌在不同序列上的表现,可见肿瘤位于宫腔右侧,左侧有残存的少量正常的内膜,均匀明亮的高信号,肿瘤在 T2WI 上低于正常的子宫内膜癌,在 T1WI 上呈相对等信号改变,同肌层的分界不清楚,没有办法直接在 T1 上评价肿瘤的浸润范围。弥散上可见显著的高信号,aDC 值减低。 如 PPT19 图示,增强扫描肿瘤是一个低强化,在动态增强的早期、中期、晚期都是持续的低强化。 如 PPT20 图示,绿色圈是肿瘤的地方,粉色圈是子宫肌层。子宫内膜癌的肿瘤时间信号曲线图,肿瘤是一个持续的低强化状态,而肌层是一个间接性持续强化。 如 PPT21 图示,子宫内膜癌在 DWI 上是高信号,弥散彩图aDC 值减低。 五、子宫内膜癌 FIGO 分期 (一)子宫内膜癌 FIGO 分期 (2009) 临床现在使用的是子宫内膜癌的 FIGO 分期 2009 版,Ⅰ期肿瘤局限于子宫宫体,以肌层的 1/2 深度分为Ⅰa 期和Ⅰb 期,肿瘤浸润深度 <1/2 肌层是Ⅰa 期,肿瘤浸润深度 ≥1/2 肌层是Ⅰb 期。Ⅱ期是肿瘤侵犯到宫颈的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Ⅲ期肿瘤局部和(或)区域扩散,Ⅲa 期是肿瘤累及到浆膜层或附件,Ⅲb 期是肿瘤到达阴道和宫旁受累,Ⅲ c 期是指淋巴结转移,Ⅲ c1 是盆腔淋巴结转移,Ⅲ c2 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Ⅳ期是进一步直接侵犯和远处转移,当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是Ⅳa ,如果发生远处转移是Ⅳb。 (二)分期要素 子宫内膜癌横向浸润,肿瘤到达 1/2 肌层是Ⅰa 和Ⅰb 的分界点,进一步到达浆膜层或累积附件是 Ⅲa 的分界标准,突破浆膜层到达宫旁是Ⅲb ,前方侵犯膀胱,后方侵犯直肠,为Ⅳa 期。纵向上,向下到达宫颈间质是Ⅱ期,侵润到阴道是 Ⅲb 。淋巴结转移,主要分成 Ⅲc1 盆腔淋巴结转移, Ⅲc2 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 IVb 期。 (三)病例分析 1. 横向 - 肌层浸润 是否存在肌层浸润,在 T2WI 上观察结合带的结构是否连续完整,如 PPT24 图示,左图结合带清晰连续没有侵犯,肿瘤局限于内膜层,没有肌层的浸润,而右图可见前壁的结合带中断,肿瘤突破内膜层到达肌层。 从 DCE 注意内膜下强化 ,在动态早期有一个内膜下强化的线样结构。如 PPT25 图示,左图内膜下强化的线清晰连续完整,肿瘤局限于内膜层,而右图可见内膜下强化中断了局部的结构,出现肌层的浸润。 评价浸润肌层的深度,只要观察是否到达肌层的 1/2 ,但有时局部有炎性反应和水肿,在 T2 上的边界不清楚,所以在 T2 上观察到的肿瘤范围并不准确。如 PPT26 图示,从冠状位和矢状位上 T2 可见肿瘤的高信号,边界模糊,很难评价深度。增强扫描上,可见肿瘤病灶本身比较局限,没有到达深肌层,所以用增强可以更有效的评价肌层的浸润情况。 2. 横向 - 浆膜浸润 侵犯到肌层的 1/2 后,肿瘤进一步横向浸润,可以达到浆膜层,如 PPT27 图示, T2 和增强都显示肿瘤到达浆膜层,存在浆膜层浸润,这是 Ⅲa 的分界。 3. 横向 - 附件浸润 当出现卵巢的直接侵犯或转移时,即 Ⅲa 期,如 PPT28 图示,可见双附件稍高的肿块信号。同时可见盆腔内有大量的腹水。 4. 横向 - 膀胱直肠浸润 当发生膀胱和直肠浸润时,即 IVa 期,如 PPT29 图示, 肿瘤 (T) 侵犯乙状结肠( sc )。 5. 纵向 - 宫颈浸润 在新版分期中到达宫颈间质侵犯为Ⅱ期,如 PPT30 图示,在宫颈内口后壁有明显的肿瘤浸入。 6. 纵向 - 阴道浸润 当肿瘤向下累积阴道时即Ⅲb 期,如 PPT31 图示,白色箭头所指 侵犯阴道上段,矢状位aDC 图及 DWI 显示清楚。 (四)关于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是一个形态学的评价,子宫内膜癌的盆腔淋巴结转移 <1cm 时,转移率会达到 15.3% ,这是一些病理对照的研究。但是无法从影像学上把小淋巴结转移和非转移进行鉴别,所以现在还是沿用 形态学诊断标准,即比较经典的短径为 1.0cm 为界。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的有效方法是弥散,淋巴结转移时淋巴结为圆形,非转移时淋巴结是椭圆形,所以当圆形的淋巴结 短径 ≥ 1.0cm 时,弥散呈高信号,要高度怀疑是盆腔淋巴结转移。 短径不足 1cm , 形态是类圆形,弥散信号比较高, 诊断中可提示 - 盆腔(小)淋巴结。 对于主动脉旁淋巴结,可通过大范围的扫描来进行观察,可在斜冠状位及矢状位进行有效的观察。 如 PPT33 图示,箭头所指淋巴结在髂外地方。 如 PPT34 图示,可见子宫内膜癌宫腔内充满肿瘤信号,在右侧髂血管旁有一个 ≥ 1.0cm 的淋巴结,淋巴结形态是圆形,考虑淋巴结转移。 如 PPT35 图示,肿瘤淋巴结,短径为 5.49 毫米,形态为长条形,一般不会计入淋巴结转移的标准,但实际上也是一个转移的淋巴结,所以对于 <1cm 的淋巴结的评价有局限性。 如 PPT36 图示,远处转移, 腹腔种植转移,脐部种植转移。 (五)病例回顾 1. 如 PPT38 图示,肿瘤局限在宫腔内,动态增强扫描内膜下限完整,浸润深度小于 1/2 肌层,为 FIGOⅠa 期。 2. 如 PPT39 图示, 局部结合带和内膜下强化中断,病灶累及肌层,但深度小于 1/2 肌层,所以依然是 Ⅰa 期。 3. 如 PPT40、41 图示, 局部结合带中断,肿瘤浸润深度≥1/2 肌层 , FIGOⅠb 期。 4. 如 PPT42 图示, 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宫颈管增宽,为肿瘤信号占据,宫颈间质受累。为 Ⅱ期的子宫内膜癌。 5. 如 PPT43 图示,蓝色箭头所指左侧卵巢,可见肿瘤信号样结节,在弥散上是显著的高信号,提示发生卵巢浸润,是 Ⅲa 期。 6. 如 PPT44 图示,是子宫内膜癌同时伴有宫腔积血,宫腔显著扩张,最右图所指的宫颈 基质 层的轮廓毛糙,边界不清楚,提示肿瘤侵犯右侧宫旁组织,为Ⅲb 期。 7. 如 PPT45 图示,短径≥ 1.0cm 类圆形淋巴结, 盆腔淋巴结转移,为Ⅲ c1。如 PPT46 图示,在右侧的盆带肌上可见一个肿瘤样结节,在弥散上很清晰,盆腔有强化,提示发生了远处转移,为Ⅳb 期。 六、子宫内膜癌诊断报告 病理证实子宫内膜癌,然后 MR 分期。 但是有些情况 未经病理证实,可通过临床 症状 、影像学典型表现进行分期。不典型(病理类型鉴别诊断困难)。 对于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 均应 FIGO 分期。 诊断:如病理提示子宫内膜癌, 符合子宫内膜癌Ⅰa 期( 2009 FIGO )。 不同情况诊断结论:肿瘤可见;肿瘤未见;无肿瘤残留;肿瘤非常微小,可视度有一定限度,看不见肿瘤的直接征象,这种情况下可以结论符合子宫内膜癌Ⅰa 期。 如 PPT49图示,诊刮: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 MR 诊断:(诊刮示子宫内膜癌),符合子宫内膜癌Ⅰa 期。子宫切除手术病理:全部内膜取材,未见肿瘤残留。最终诊断:子宫内膜癌Ⅰa 期。 如 PPT50图示,6 张图都是宫腔占位。第一张是子宫内膜癌的增生,增生比较厚,细胞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第二张是葡萄胎,水泡样;第三张是内膜癌;第四张是肉瘤;第五张是内膜间质肉瘤;第六张是息肉。 无病理结果情况下,不宜定性及分期, 不用于定性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