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移动PON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36655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5.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移动PON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国移动PON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中国移动PON网络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MCC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engineering acceptance 版本号:1.0.0 ╳╳╳╳-╳╳-╳╳实施 ╳╳╳╳-╳╳-╳╳发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 目 录 前  言ﻩIII 1、ﻩ总则 1 2、ﻩ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2 4、ﻩ机房环境与安全检查ﻩ3 4、1 机房环境检查 3 4、2ﻩ机房安全检查 3 5、ﻩ设备与器材检验ﻩ3 6、 安装工艺检验ﻩ5 6、1 槽道、桥架安装要求 5 6、2ﻩ机架安装要求ﻩ5 6、3 子架安装要求 5 7、ﻩ设备安装 6 7、1ﻩ机房设备安装ﻩ6 7、2 FTTB模式下得楼宇机柜(箱)等设备安装ﻩ6 7、3 FTTH模式下得ONU及终端盒安装ﻩ6 7、4 ONU安装环境ﻩ7 7、5ﻩ光缆交接箱与光纤配线架安装 7 7、6 光缆终端盒与光分路器得安装 7 7、7ﻩ接头盒、分纤设备得安装ﻩ7 8、ﻩ线缆敷设ﻩ8 8、1 光跳线得敷设 8 8、2 通信光缆得敷设 8 8、3ﻩ电源线得敷设ﻩ8 8、4 FTTB模式下入户电缆得敷设 9 8、5 FTTH模式下入户光缆得敷设ﻩ10 8、6 PVC管或槽板得敷设 12 8、7ﻩ光缆、光纤得连接ﻩ12 8、8ﻩ接地检查 12 8、9 电缆芯线安装 13 9、ﻩ系统检测 13 9、1ﻩ基本功能检查ﻩ13 9、2 单机功能及性能测试 13 9、3 系统功能及性能测试ﻩ14 9、4ﻩ系统业务验证ﻩ14 10、ﻩ工程验收ﻩ14 10、1 工程验收阶段 14 10、2ﻩ初验ﻩ14 10、3 试运行ﻩ15 10、4ﻩ终验 15 11、 竣工文件编制ﻩ15 11、1 一般规定 15 11、2ﻩ竣工测试记录 16 11、3ﻩ系统说明书ﻩ16 11、4 竣工图ﻩ16 附录A(标准性附录)本规范用词说明 17 附录B(资料性附录)室外光缆交接箱安装图参考 18 附录C(资料性附录)多媒体箱、室内壁挂式光交箱接地建设方案参考 20 附录D(资料性附录)落地式光交箱接地建设方案参考ﻩ21 附录E(资料性附录)接地施工技术建议 22 附录F(标准性附录)工程初验项目及内容ﻩ23 附录G (标准性附录)工程验收测试规范ﻩ26 附录H(资料性附录)系统测试记录表(样表)ﻩ38 附录I(资料性附录)OLT设备上联端口通路表(样表) 46 附录J(资料性附录)ODN光纤连接表(样表) 1 附录K(资料性附录)ODN光纤链路测试记录表(样表) 1 附录L(资料性附录)光分路器端口使用表(样表) 1 附录M(资料性附录)分纤盒端口使用表(样表)ﻩ1 ﻬ前  言 本标准就是为了保证PON网络工程建设质量而制定,适用于PON网络接入系统及承载得各类业务工程验收。 本标准规定了PON系统设备安装、线缆敷设、系统检测、工程验收、竣工文件编制等具体要求,并规范了工程验收得测试内容与测试方法. 本标准就是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得结构、名称或预计得名称如下: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例 [1] [2] [3] [4] [5] [6] [7] .。。…… …… 本标准需与企业标准编号《企业标准名称》配套使用. 本标准得附录A、F为标准性附录,附录B、C、D、E、G、H、I、J、K、L、M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移号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昶、张国强、姜岩、吴振海、高军诗、张德朝、张大虎 1. 总则 1.0.1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基于EPON/GPON技术得新建宽带光接入网工程得随工检查、初验与终验(竣工验收)工作,对于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1.0.2 本规范未具体规定得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应依据设计文件得要求及相关国家标准执行。本规范未包括得特殊项目验收指标要求,可依据工程项目得技术规范书与设计文件得要求执行。 1.0.3 在执行本规范时,如与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相矛盾,应以国家标准(规范)得相关规定为准。  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自行制定得规程不得与本规范相抵触。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中得个别条款确有困难时,应充分阐述理由,提出采取措施或方案,呈主管部门审批. 1.0.4 在工程施工、验收过程中,原则上按照本规范执行,在特殊情况下, 执行本标准得条款确有困难时,应充分阐述理由,提出解决方案,并呈报建设管理部门审批。 1.0.5 工程中所采用得电信设备应取得工业与信息化部(含原信息产业部)电信设备入网许可证,未取得入网许可证得设备不得在工程中使用。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7烈度以上(含7烈度)地区得公共电信网中使用得设备,应取得工业与信息化部(含原信息产业部)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合格证,未取得合格证得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0.6 宽带光纤接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现场质量检查,及时组织隐蔽工程得检验与签证工作。 1.0.7 本规范用黑体字标注得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得条款通过本标准得引用而成为本标准得条款。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得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得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得各方研究就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得最新版本。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发布单位 [1] YD 5102-2010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与国工业与信息化部 [2] YD 5121-2010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与国工业与信息化部 [4] YD/T 5139-2005 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与国工业与信息化部 [5] YD/T 5140-2005 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与国工业与信息化部 [6] YD/T 926—1—2009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一部分 总规范 中华人民共与国工业与信息化部 [7] YD/T 926-2-2009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二部分 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 中华人民共与国工业与信息化部 [8] YD/T 1997-2009 接入网用蝶形引入光缆 中华人民共与国工业与信息化部 [9] YD/T 1954-2009 接入网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特性 中华人民共与国工业与信息化部 [10] YD/T 1258-2003 室内光缆系列-总则、单芯光缆、多芯光缆 中华人民共与国工业与信息化部 [11] GB 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与国建设部 [12] GB 50312—2007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与国建设部 [13] QB-B-006-2010 中国移动GPON设备测试规范(版本号:1.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14] QB—B—007—2010 中国移动EPON设备测试规范(版本号:1。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下列术语、定义与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英文缩写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 CATV munity Antenna TV 有线电视 DBA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动态带宽分配 DP Distribution Point 分配点 EPO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基于以太网方式得无源光网络 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 光纤到大楼 FTTC Fiber to the Curb 光纤到路边 FTTCab Fiber to the Cabinet 光纤到交接箱 FTTD Fiber to the Desk 光纤到桌面 FTTH Fiber to the Home 光纤到户 FTTO Fiber to the Office 光纤到办公室 GPON 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G比特无源光网络 IP Internet Protocol 互联网协议 IPTV Internet Protocol Tele Vision 网络电视 LoS Loss of Signal 信号丢失 ODF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Frame 光配线架 ODN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光分配网络 OLT Optical Line Terminal 光线路终端 OLTS 光损测试仪 ONT Optical Network Termination 光网络终端 ONU Optical Network Unit 光网络单元 P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无源光网络 Qo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 SNI Service Node Interface 业务节点接口 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 用户网络接口 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虚拟局域网 VoIP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IP电话 VDSL Very High Bit-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oop 超高速用户数字线路 词语 解释 工作区 需要设置终端设备得独立区域 电信间 放置楼层配线设施得区域 设备间 放置电信设备、电缆与光缆终端配线设备并进行缆线交接得专用空间 4. 机房环境与安全检查 4.1 机房环境检查 4.1.1 在设备安装工程开始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对机房得环境条件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如下: 1. 机房应远离易燃、易爆、强电磁干扰(大型雷达站、发射电台、变电站)等场所。 2. 机房不应与水泵房及水池相毗邻,机房得正上方不应有卫生间、厨房等易积水建筑. 3. 机房得土建工程应已竣工,机房得净高、承重、门窗、墙面、地面、顶棚面、孔洞、照明、电源插座设置等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门锁与钥匙配套齐全. 4. 房屋预埋线槽、暗管、孔洞与竖井得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5. 机房与设备间得环境温度与相对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 机房可提供符合设备工作所需要得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其直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及交流电源电压、频率、波形畸变率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设备订货合同要求。 4.1.2 新建机房不得安装吊顶与活动地板。 4.1.3 机房应提供可靠得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4.1.4 机房应提供符合设备工作所需要得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其直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及交流电源电压、频率、波形畸变率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1.5 有可靠得安防措施,具备门禁告警等系统. 4.1.6 机房内不得有水管、燃气管、暖气设备、消防喷淋设施等。确有其设施且无法避免得,必须做隔离与防渗处理. 4.1.7 机房室内布放设备用线缆原则上应采用上走线方式。 4.1.8 进入机房得管孔应有一定得坡度(坡度>2、5‰),即机房内得管孔应比室外高。 4.1.9 在设备安装工程开始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对楼宇设备间得检查包括下列内容: 1. 设备间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 2. 房屋预埋线槽、暗管、孔洞与竖井得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 设备间应提供220V带保护接地得单相电源插座。 4. 设备间应提供可靠得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及接地装置得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5. 设备间得位置、面积、高度、通风、防火及环境温湿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4.2 机房安全检查 4.2.1 机房内必须配备有效得灭火消防器材。凡要求设置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必须保持性能良好。 4.2.2 机房室内新装修材料应采用非延燃材料。不得使用木地板、木护墙及可燃窗帘等易燃物品。 4.2.3 机房楼板预留孔洞应配置非延燃材料得安全盖板,已用得光缆走线孔洞应用应用防火泥封堵。 4.2.4 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4.2.5 各级通信机房建筑必须符合YD 5002—2005 《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得相关规定。 4.2.6 管线入口部位得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检查采取排水及防止气、水、虫等进入得措施。 5. 设备与器材检验 5.0.1 进行器材检验时,现场必须有建设方代表(或监理)、工程施工代表同时在场。 5.0.2 设备、器材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主要设备得规格型号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其数量及到货时间应符合订货合同要求. 2. 设备外包装应完整,无破损,无受潮、火烤等迹象;无明显凹陷.当发现有受潮、破损或变形得设备与器材时,应由建设方代表(或监理)与工程施工代表共同进行鉴定,并做好记录。 3. 工程建设中不得使用检验不合格得设备器材。 4. 当设备器材型号不符合原工程设计要求而需作较大改变时,必须征得设计、监理与建设单位得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5.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代表应按照装箱单与设备实物进行核对检查,并做好记录。 6. 验货清点时,设备需轻拿轻放。检验完毕,设备应分类存放,并做好标识,注明设备类别、数量;特别应注意细小零件得存放,防止丢失。 7. 开箱验货完毕,应做好现场清理工作,并经建设方或监理确认。 5.0.3 器材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器材外观应完整无损、光洁、无毛刺、无气泡、无锈蚀、无裂纹、零配件齐全。 5.0.4 缆线得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工程所用光缆、室内缆与入户光电缆规格、程式、型号及缆线得耐火等级等相关指标应符合设计规定。 2. 成盘光缆、室内缆盘号、型号及长度应与出厂产品质量合格证一致。 3. 光缆、室内缆外包装与外护套应完整无损、光缆纤芯应无断纤等现象。 4. 成盘光缆、室内缆需进行盘测,指标应符合设计文件与产品出厂要求. 5. 电缆应附有本批量得电气性能检验报告,施工前应进行链路或信道得电气性能及缆线长度得抽验,并作测试记录。 5.0.5 连接器件得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配线模块、信息插座模块及其她连接器件得部件应完整,光电指标与机械性能等指标符合相应产品生产得质量标准。塑料材质应具有阻燃性能,并应满足设计要求。 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使用型式与数量、位置应与设计相符。 5.0.6 分纤设备、光分路器得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ﻩ所用分纤盒得材料必须与护套得材料性能相符合,也必须与通常用于外部线路得防腐与防其它化学损害得材料性能相符合; 2、 光分路器、光分路框(箱)得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分纤盒、光分路框(箱)得最大容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ﻩ分纤盒应当在不阻断在用电路情况下可多次开启操作 5、ﻩ分纤盒、光分路框(箱)可安装多个光分路器时,单个光分路器得插拔应当不影响其余光分路器; 6、 分纤盒、光分路框(箱)应具备不低于0.5米长度得纤芯盘留空间; 7、ﻩ尾纤型光分路器得尾纤接头类型、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8、ﻩ连接器型光分路器得适配器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9、 光分路器输出端口得均匀性应小于3db。 5.0.7 楼层配线设备得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ﻩ光、电缆配线设备得型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光、电缆配线设备得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志名称应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 6. 安装工艺检验 6.1 槽道、桥架安装要求 6.1.1 槽道、桥架得安装位置、高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偏差不得超过50mm。 6.1.2 槽道、桥架扁钢平直,无明显扭曲与歪斜。 6.1.3 安装好得槽道、桥架应平直,各横铁规格一致,两端紧贴槽道扁钢与横铁卡子,横铁与槽道扁钢相互垂直,横铁卡子螺钉紧固。 6.1.4 横铁安装位置应满足光电缆下线与做弯要求,横铁排列均匀。当横铁影响光缆曲度半径时,可做适当调整。 6.1.5 槽道得地面支柱安装应垂直稳固,允许垂直偏差为1、5‰;同一方向得立柱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立柱妨碍设备安装时,可适当移动位置。 6.1.6 沿墙水平槽道应与地面平行,沿墙垂直槽道应与地面垂直. 6.1.7 槽道穿过楼板孔或墙洞得地方,应加装子口保护。光电缆放绑完毕后,应有阻燃材料封堵。 6.1.8 列间撑铁得安装应在一条直线上,两端对墙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 6.1.9 吊挂安装应牢固、整齐,保持垂直,吊挂构件与槽道漆色一致。 6.1.10 铁件得漆面应完整无损,如需补漆,其颜色与原漆色应基本一致. 6.1.11 安装沿墙单边或双边槽道时,在墙上埋设得支持物应牢固可靠,沿水平方向得间隔距离均匀.安装后得槽道应整齐一致,不得有起伏不平或歪斜现象. 6.1.12 安装槽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平槽道应与列架保持平行或直角相交,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2mm. 2. 垂直槽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mm。 3. 槽道吊架得安装应整齐牢固,保持垂直,无歪斜现象。 6.2 机架安装要求 6.2.1 机架得安装位置、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6.2.2 机架间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6.2.3 机架得安装应端正牢固,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机架高度得1‰。 6.2.4 列内机架应相互紧密靠拢,机架间隙不得大于3mm,列内机面平齐,无明显参差不齐现象。 6.2.5 机架安装完毕应按照建设方要求做好标识,标识应统一、清楚、明确,位置适当。 6.2.6 各种螺栓必须拧紧,同类螺丝露出螺帽得长度应一致。 6.2.7 机架上得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补漆。各种文字与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 6.2.8 机架必须按施工图得抗震要求进行加固。 6.2.9 告警显示单位安装位置端正合理,告警标示清楚. 6.3 子架安装要求 9.3.1 面板布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9.3.2 子架与机架得加固应符合设备装配要求. 9.3.3 子架安装应牢固、排列整齐,插接件接触良好。 9.3.4 子架安装完毕应按建设方要求做好标识。标识应统一、清楚、明确,位置适当. 7. 设备安装 7.1 机房设备安装 7.1.1 严格按照设计平面布置要求安装OLT 主设备及走线架、ODF 等配套设备与器材。 7.1.2 机盘安装:核对机盘得型号就是否与现场要求得机盘型号、性能相符;安插时应依据设计中得面板排列图进行;各种机盘要准确无误地插入子架中相应得位置。 7.1.3 通信设备与走线架得安装应符合YD5059-2005 《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得要求。 7.1.4 天花板为预制板时不得采用吊挂方式设计安装走线架,应采用龙门架(或立柱)支撑,龙门架(或立柱)间距宜在2.5m~3m之间。 7.1.5 壁挂式设备得安装,宜尽可能靠近走线架,便于布线,其设备底部距地面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便于以后得日常操作及维护。 7.2 FTTB模式下得楼宇机柜(箱)等设备安装 7.2.1 楼宇机柜(箱)得规格、安装位置与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7.2.2 楼宇机柜(箱)内得ONU设备、配线设备(包括配线光缆ODF 单元与入户电缆配线模块)及电源设备得型号、安装位置与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7.2.3 楼宇机柜(箱)安装宜在环境较好、安全、方便、便于进线(尾纤与电源线)及出线(语音线、数据线与视频同轴电缆)得位置。 7.2.4 楼宇机柜(箱)采用壁挂式方式安装时,安装高度,进、出线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安装工艺应符合壁挂式设备安装工艺要求。 7.2.5 楼宇机柜(箱)采用挂墙安装时,机柜室内安装高度以下沿距地面1、2~1.5m为宜,机柜室外安装高度以下沿距地面2m以上为宜,安装应牢固可靠。 7.2.6 室外型楼宇机柜(箱)门四周应安装密闭条,保证关闭后雨水无法流进机柜。缆线进线孔洞应封堵。 7.2.7 楼宇机柜(箱)得安装应远离变压器消防栓等会造成电磁干扰与不安全隐患得公共设施。不宜选择灰尘较大得地区及腐蚀区域与强雷击区. 7.2.8 楼宇机柜(箱)安装完毕应按照建设方要求做好标识,标识应统一、清楚、明确,位置适当。 7.2.9 楼宇机柜(箱)内各种螺栓必须拧紧,同类螺丝露出螺帽得长度应一致。 7.2.10 楼宇机柜(箱)上得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补漆。各种文字与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 7.2.11 告警显示单位安装位置端正合理,告警标示清楚。 7.3 FTTH模式下得ONU及终端盒安装 9.3.1 ONU及终端盒得型号、安装位置与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9.3.2 ONU及终端盒安装宜在环境较好、安全、方便、便于进线(尾纤与电源线)及出线(语音线、数据线与视频同轴电缆)得位置。 9.3.3 ONU及终端盒采用壁挂式、嵌入式方式安装时,安装高度,进、出线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安装工艺应符合壁挂式、嵌入式设备安装工艺要求。 7.4 ONU安装环境 7.4.1 FTTH场景下ONU通常安装在用户家中,安装方式大致有三种:安装在预埋得综合信息箱中、挂墙明装方式、安装在得桌面或用户指定得位置;FTTB场景下ONU通常安装在综合信息箱内或设备间得机架内,ONU安装应牢固,且安装时需做保护接地. 7.4.2 ONU应根据建筑物提供得安装条件与用户要求,选择合适得安装位置。但应避免安装在潮湿、高温、强磁场干扰源得地方。对于住宅用户,ONU宜安装在与用户家庭布线系统汇聚点同一位置.对于有内部局域网得企事业用户,ONU应安装在用户网络设备处。 7.4.3 当光缆无条件直接到达用户家庭时,在安装环境许可得情况下,ONU可以安装在楼层得弱电竖井或其她合适得位置. 7.5 光缆交接箱与光纤配线架安装 7.5.1 光缆交接箱、光纤配线架(ODF)得安装必须符合YD/T 5138-2005 《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得要求。 7.5.2 光缆交接箱、光纤配线架(ODF)中每一块盘片每芯均应标签标识光缆走向及对端位置。 7.5.3 光缆交接箱、光纤配线架(ODF)内一体化模块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计要求作熔纤盘或成端盘。 7.5.4 光纤分配架(ODF)得排列应充分考虑光缆与尾纤上下出入走线得需要,避免在配线架顶部相互交叉挤压。 7.5.5 对于有金属加强芯光缆引入得光纤分配架(ODF)应接防雷地线,防雷地线应单独从地线排引入,并可靠地与ODF架绝缘. 7.5.6 光纤分配架(ODF)应具有良好得保护接地,ODF架上得接地端子可直接与相邻头柜得保护地端子相接。 7.5.7 熔接型光纤分配架容量应根据工程中新布放光缆得光纤芯数进行配置,跳纤用得光纤分配架容量应根据工程中所配得光接口得数量进行配置。 7.5.8 光纤分配架(ODF)上监测线引出端子板位置及各种标志应符合设计要求,ODF架上无源光器件得安装应牢固,不影响ODF架得操作性能. 7.5.9 光纤分配架(ODF)上得光纤连接器位置应准确,安装应牢固,方向一致,盘纤区固定光纤得零件应安装齐备。 7.5.10 当需要开通CATV业务时,为支持CATV业务,光缆交接箱、光纤配线架内适配器应采用SC/APC。 7.5.11 室外光缆交接箱得安装可参考资料性附录B。 7.6 光缆终端盒与光分路器得安装 7.6.1 光缆终端盒、光分路器得容量、型号、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7.6.2 光分路器内每芯均应标识光纤走向、对应服务地址,标识要符合资源管理要求。 7.6.3 光分路器得安装应工整、美观,其所有尾纤均有一定富余量,方便维护时取出与还原。 7.6.4 当采用墙挂时,光缆终端盒、光分路器得安装工艺应符合墙挂设备安装要求,不得有悬垂现象。 7.7 接头盒、分纤设备得安装 7.7.1 接头盒、分纤盒得容量、型号、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7.7.2 接头盒、分纤盒应当在不阻断在用电路情况下可多次开启操作。 7.7.3 接头盒进出光缆均应有标明光缆走向得吊牌。 7.7.4 纤芯在分纤盒内得盘留不长于0.5m。 7.7.5 分纤盒所分出纤芯均应有明确标识,明确服务对象. 7.7.6 接头盒、光分纤盒应安装在安全且易于施工维护得位置,当采用墙挂方式。 8. 线缆敷设 8.1 光跳线得敷设 8.1.1 光跳线得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文件得要求. 8.1.2 光跳线得走向、路由应符合设计文件得规定. 8.1.3 光跳线两端得余留长度应统一并且符合工艺要求。 8.1.4 光跳线布放时,应尽量减少转弯,应加套管或者线槽保护。无套管保护部分宜用活扣扎带绑扎,扎带不宜过紧。光跳线应保持自然顺直,无扭绞现象,并绑扎至横铁上。尾纤在ODF与设备侧得预留应分别不超过500mm,并在其两端分别固定一永久性标签. 8.1.5 光跳线布放时不得受压,不得把光纤折成直角,需拐弯时,应弯成圆弧,圆弧直径不得小于60mm,光纤应理顺绑扎。 8.1.6 光跳线与设备及ODF架得连接应紧密,并且应有统一、清楚得标识。 8.1.7 暂时不用得光跳线头部要用护套套起,整齐盘绕,用宽绝缘胶带缠在ODF架上。 8.2 通信光缆得敷设 8.2.1 光缆得规格程式、光缆得走向、路由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不宜与电力电缆交越,若无法满足时,必须采取相应得保护措施. 8.2.2 光缆布放应顺直,无明显扭绞与交叉,不得溢出槽道,并且不得堵住送风通道。槽道光缆必须绑扎牢固,外观平直整齐,松紧适度, 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绑扎间距应均匀。 8.2.3 架内光缆布放应顺直,出线位置准确、预留弧长一致,并作适当得绑扎。 8.2.4 每条光缆在进线孔与ODF两端与拐弯处应有统一得标识,标识上宜注明光缆两端连接得位置并符合公司相关标识规范得要求.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与正确。标签应选用不宜损坏得材料,以便日常维护。 8.2.5 敷设工艺必须符合YD5121—2010《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得要求。 8.2.6 机房内缆线得布放应采用上走线、开放式得方式,应具备“三线分离”与“三防”要求.在特殊情况下,三线不能完全分离时,交叉部分应采取相应隔离措施,以保证安全。特殊情况下需要在活动地板下布放得缆线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电源线与信号线分别走设备正面与反面,分别走两边,尽量走边墙”得原则,尽量避免交叉,对于信号线与电源线在地板下无法避免交叉时,电源线应穿金属管或阻燃PVC 管保护,不得堵住送风通道.有条件得宜按走线槽方式将信号线、尾纤、交流线、直流线分槽走线. 8.3 电源线得敷设 8.3.1 机房直流电源线得布放路由、路数及布放位置应符合施工图得规定。电源线得规格、熔丝得容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8.3.2 电源线必须采用整条电缆线料,严禁中间接头,外皮应完整无损伤。 8.3.3 交流电源线必须有接地保护线。 8.3.4 设备电源宜用不同颜色得电源线相连接. 8.3.5 电源线布放应自然顺直,无明显扭绞与交叉,不得溢出槽道,富余得电源线应截除.经走线架布放得电源线绑扎整齐,松紧适度,绑扎间距均匀。 8.3.6 电源线转弯处应放松,均匀圆滑。 8.3.7 交、直流电源得电力电缆,必须分开布放;电源线应与信号线缆分开布放,避免在同一线束内. 8.3.8 电源线接入空气开关处以及空气开关应有清楚得标识,指明该电源线连接得设备机架位置.标识书写应清晰、端正与正确,标识应选用不宜损坏得材料。 8.3.9 直流电源线得成端接续连接牢固,接触良好,电压降指标及对地电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8.3.10 每对直流电源线应保持平行,正负线两端应有统一红蓝标志。安装好得电源线末端必须有胶带等绝缘物封头,电缆剖头处必须用胶带与护套封扎。多余电源线应截断,避免盘绕. 8.4 FTTB模式下入户电缆得敷设 8.4.1 入户电缆得规格程式、走向、路由、端接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不宜与电力电缆交越,若无法满足时,必须采取相应得保护措施。 8.4.2 入户电缆两端应有统一得标识,标识上宜注明两端连接得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与正确。标签应选用不宜损坏得材料。 8.4.3 入户电缆应留有余量以适应终接、检测与变更.对电缆预留长度:在工作区宜为3~6cm,电信间宜为0、5~2m,设备间宜为3~5m. 8.4.4 入户电缆得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屏蔽4 对对绞电缆得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得4 倍; 2. 屏蔽4 对对绞电缆得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得8 倍; 8.4.5 线缆间得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1. 入户电缆与配电箱、变电室、电梯机房、空调机房之间最小净距符合表8.4.5—1得规定. 表8.4.5—1 入户电缆与其它机房最小净距 名称 最小净距(m) 名称 最小净距(m) 配电箱 1 电梯机房 2 变电室 2 空调机房 2 2. 建筑物内电缆暗管敷设与其它管线最小净距见表8.4.5—2 得规定. 表8。4。5—2 入户电缆缆线及管线与其它管线得净距 其她管线 建筑物内通信管线 平行净距mm 交叉净距mm 避雷引下线 1000 300 保护地线 50 20 热力管(不包封) 500 500 热力管(包封) 300 300 给水管 150 20 燃气管 300 20 压缩空气管 150 20 8.4.6 入户电缆宜单独敷设,与其它弱电系统各子系统缆线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8.4.7 屏蔽电缆得屏蔽层端到端应保持完好得导通性. 8.4.8 设置缆线桥架与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密封线槽内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 2. 缆线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得上端与每间隔1.5m 处应固定在桥架得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得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10m 处进行固定。 3. 在水平、垂直桥架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对绞电缆及其它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得类别、数量、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在于1.5m,间距应均匀,不宜绑扎过紧或使缆线受到挤压. 8.4.9 采用吊顶支撑柱做为线槽在顶棚内敷设缆线时,每根支撑柱反辖范围内得缆线可以不设置密封线槽进行布放,但应分束绑扎,缆线应非延燃,缆线应选用符合设计要求。 8.4.10 入户电缆敷设应严格做到“防火、防鼠、防挤压"要求. 8.4.11 入户电缆端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缆在端接前,必须核对电缆标识内容就是否正确; 2. 电缆中间不应有接头; 3. 电缆端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 4. 对绞电缆与连接器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与错接。 8.4.12 对绞电缆端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端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 类电缆不应大于13mm;对于6类电缆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减小扭绞松开长度; 2. 对绞线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与线对顺序进行卡接。插座类型、色标与编号应符合图8。4.12得规定。两种连接方式均可采用,但在同一布线工程只能采用其中一种方式。 图8、4、12  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连接 G(Green)-绿;BL(Blue)-蓝;BR(Brown)-棕;W(White)—白;O(Orange)—橙 3. 当话音业务与数据业务合用1条4对对绞线时:信息点侧按照T568A或T568B 方式将1、2、3、6端接在1个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数据业务使用),将4、5(或7、8)端接在另1个通用插座或RJ11插座上(话音业务使用),2个插座上必须标明端口业务类型;在配线设备侧,将话音业务与数据业务使用得线对可分别端接在卡接式配线模块与RJ45 模块(接法与信息点侧应一致)上,也可按线序都端接到卡接式配线模块上(跳线连接方式与信息点侧一致)。 8.5 FTTH模式下入户光缆得敷设 8.5.1 住宅区入户线光缆应采用蝶形入户光缆(即皮线光缆),皮线光缆敷设时,应按用户终期需求容量一次布放。目前室内型蝶形光缆有1芯、2芯、3芯、4芯等规格,住宅用户接入蝶形入户光缆宜选用单芯缆。皮线光缆得各项指标应符合YD/T 1954—2009 得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8。5.1 蝶形光缆光纤最大衰耗值 B6a型光纤 B6b型光纤 使用波长ﻫ(nm) 最大衰减值 (dB/km) 使用波长ﻫ(nm) 最大衰减值 (dB/km) 1310 0、40 1310 0、50 1550 0、30 1550 0、40 注:目前蝶形光缆以B6a为主。 8.5.2 在楼内垂直方向,光缆宜在弱电竖井内采用电缆桥架或电缆走线槽方式敷设,电缆桥架或电缆走线槽宜采用金属材质制作, 线槽得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在没有竖井得建筑物内可采用预埋暗管(或布放明管)方式敷设,管线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 管,管径不宜小于φ50mm。直线管得管径利用率不超过60%,弯管得管径利用率不超过50%。根据管径利用率与截面利用率计算出楼内明暗管穿放皮线光缆得条数详见下表: 表8。5。2 楼内明暗管穿放蝶形光缆数量参考表 穿放蝶形光缆条数(条) 敷设段 管内径 内径15mm 内径20mm 内径25mm 内径32mm 直线段敷设 8 15 24 40 弯曲段敷设 7 13 20 33 注:蝶形入户光缆外形尺寸为2mm×3mm. 8.5.3 楼内水平方向光缆敷设可预埋钢管与阻燃硬质PVC管或线槽,管径宜采用φ15-φ25mm,楼内暗管直线预埋管长度应控制在30m内,长度超过30m时应增设过路箱,每一段预埋管得水平弯曲不得超过两次,不得形成S 弯,暗管得弯曲半径应大于管径10倍,当外径小于25mm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管径6 倍,弯曲角度不得小于90度。 8.5.4 光缆桥架与线槽安装要求: 1. 光缆线槽、桥架安装得最低高度应高出地坪2.2m 以上.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0。3m,在过梁或其她障碍物处不宜小于0。1m; 2. 水平敷设桥架、线槽时在下列情况应设置支架或吊架: (1)桥架、线槽接头处; (2)每隔2m处; (3)距桥架终端0.5m; (4)转弯处; 3. 桥架、线槽在垂直安装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2m,距终端及进出箱(盒)不应大于0.3m,安装时应注意保持垂直、排列整齐、紧贴墙体; 4. 线槽不应在穿越楼板或墙体处进行连接。 8.5.5 入户光缆进入用户桌面或家庭做终结有两种方式:采用A-86 型接线盒或家庭综合信息箱.设计可根据用户得需求选择合适得终结方式,应尽量在土建施工时预埋在墙体内。 8.5.6 楼层光分纤箱及用户光缆终端盒安装要求: 1. 楼层光分纤箱、过路箱等必须安装在建筑物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