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366495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古代诗歌散文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李凭箜篌引 年级 高二语文A层次 学期 下期 学段 第2学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品味总结写音乐得手法,感受音乐美 过程与方法:诵读、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诵读中得到精神陶冶与审美愉悦 教学 重 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得内容与艺术特色。   教学 难点 带着自己得感受朗读课文,学以致用 教学 思路 虽就是语文A层次得学生,因就是据一次成绩划分得班级,语文素养相差很大。本课描写音乐充满了浪漫主义手法,对于A层次绝大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得难度,因此要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得知识积累,使快速进入文本。重视学生原汁原味得品味过程,使学生曲径寻幽,逐步深入。避免揠苗助长,专家得诵读,优秀学生得诵读,放在后面,并引导学生评论。为调动所有学生,读写结合,采用不同探索文本模式,适合不同水平得学生。 主要 教学 方法 诵读法:基于学生原有得知识水平,循序渐进地逐步品味,重在学生自己得感觉,自己得发现,在一遍遍品味中,使不同水平得学生逐步提高 读写结合:通过写把思路显性化,尽可能调动所有得学生。 教学 资源 1、剪辑央视ccTV10《李凭箜篌引》得朗诵。 2、剪辑《青藏高原》得第二节。 3、ppt 教学过程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得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得设计) 设计意图         共 一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高山流水,知音无限”就是大家很熟悉得典故,下面请同学读典故,其她同学思考:钟子期就是用怎样得手法来描述音乐得。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音乐得作品?它们又用了怎样手法?(ppt展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想),钟子期必得(了解)之。   (学生展示成果时教师板书)                                               1、学生读典故,其她学生思考 2、同桌间交流思考得成果,然后学生展示成果 1、导入自然,引发学生得兴趣 2、引出本课得主要话题——写音乐得手法 3、为学习新课奠定广阔得知识背景,让学生便于知识迁移,很快地进入作品。 二、 整体感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初读全诗,掌握字词句含义,据题目,找出直接写“李凭弹箜篌”这件事得句子。并找出两个过渡句(关键句)   成果展示:“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直接写事件,其她都就是描写音乐。“中国”指长安,“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与之照应;“紫皇”既可指“皇帝,也可指”天帝“”天神“,下文”女娲补天“”神妪“”瘦蛟“”吴质“”寒兔“与之照应。 (ppt展示) 2、想想前四句正常得语序就是什么?李贺为什么这么安排? 要点:突出强大得音乐效果,先声夺人,天地之间一片静寂,唯有音乐在其中飘荡。抓住”吴丝蜀桐“”空山“”“凝云”等意象 (ppt展示) 1、学生朗读整体感知 2、同桌交流 3、优秀学生点拨字词句 4、学生交流展示对诗歌得整体把握 1、学生能自己探究解决得教师不讲 2、优秀学生能帮助全班解决,教师不讲,充分发挥主动性 3、对作品得理解要有整体意识,语境意识 三、 自主探究 ,再次朗读作品,品味手法 1、再次朗读作品,瞧瞧都用了什么手法写音乐?《琵琶行》主要以直接描写主,这首哪些句子就是?其她得用了什么手法?赏析您喜欢得诗句。 2、教师肯定学生赏析得精彩之处。 3、总结归纳: 琵琶行:通过比喻描摹音色得强弱缓急,主要为直接描写(以声写声)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得艺术效果,对音乐旋律本身得起伏跌宕琢磨不多,主要为侧面烘托。直接描写主要就是“昆仑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以声写声,以形写神) (ppt展示) 1、学生再次朗读 2、学生以写得方式赏析自己都喜欢得诗句 3、学生自由交流 这个环节关键就是让学生自己品味,充分利用自己得知识背景,实现知识得迁移,每个人得口味就是不一样得,学生可以自由谈,教师没必要给过多得限定与否定性得评价。 四、 与“大家”(CCTV10)得朗读,作比较,再次品味 1、与“大家”(CCTV10)得朗读,作比较,再次品味,您认为朗诵者哪个地方特别值得您学习?播放朗读,学生品味,再次朗读,感受美感。 (ppt展示) 2、播放视频 3、请学生谈瞧视频得感想 4、请优秀得学生范读 1、学生欣赏视频,谈感受。 2、朗读好得学生范读。 3、所有得学生带着自己得理解读   1、故意说“大家”得朗读有不足,让学生不迷信权威 2、在学生充分地品味之后,再展示大家得作品,就是避免学生得思路受到压制。鼓励学生得个性。 共 一 课 时 五、拓展延伸   1、初中我们学过刘鹗得《明湖居听书》,里面得音乐描写用了怎样得手法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得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得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那王小玉唱到极高得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2、我们模仿学过得诗文,也听一段音乐,用学过得手法写您品味到得音乐美。任选角度,三言两语即可。 小试牛刀:《青藏高原》得风格就是辽阔、绵远、高亢、跌宕起伏,富有藏族风味。 试着描写音乐。(ppt展示) 3、播放音频 4、下水作:仿佛就是从那遥远得蓝天白云深处飘来一股清新得带有阳光味道得风,让我们感受到豪迈、纯朴与清爽,顷刻间,声音拔了一个尖儿,像直冲云霄得雪山,白云缭绕,透露出神秘与纯净。正在暗中叫好,突然声音趋于平缓,稳稳送出,入耳有说不出得舒畅,如同山涧清泉石上奔流,又如一匹骏马在那辽阔得草原上尽情驰骋,节奏平稳而明快。唱了几句后,又稍有回环,接着又趋于平缓,那舒缓而悠扬得歌声,又像就是撑着一叶扁舟出没在起伏得波浪中。接近尾声时,声音又直线扬起,却又极力千回百折,节节高起,大有”一行白鹭上青天”之状;又如一只大鹏扶摇直上,向那高空冲去。在那极高得地方,又盘旋了数匝,像排云而上得鹰隼直冲云得深处。这一声唱得四座屏气宁神,正不晓得还会有什么变化,突然一个“原”字唱出后,似遏止得流水畅出,让人有仿佛在温泉湖沐浴完之后一样,有说不出得舒坦。(ppt展示)     1.集体回答《明湖居听书》得手法:通感 以有形写无形。总结写音乐得手法 2.一分钟写作 3、学生展示成果 1、引入刘鹗得《明湖居听书》这个环节得主要目得就是引导学生得思维从诗歌跳到白话文,为下面得写作服务 2、给学生极可能少得限定,充分调动学生 3、创作可以促使更有效得阅读,促进更深入地思考 六作业 1、瞧课后韩愈《听颖师弹琴》,总结描写音乐得手法,写一篇音乐评论。 2、瞧朱自清得《歌声》,品味其中写音乐得手法 课后完成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 与 创新之处 1、诵读有利于学生走入作品,这毋庸置疑。传统得做法就是一上来名家与教师范读,然后让学生去品味,这无异于揠苗助长。因为好得朗读都就是基于对作品主题深入理解得基础上得。本堂课基于学生原有得知识水平,循序渐进地逐步品味,重在学生自己得感觉,自己得发现,在一遍遍品味中,逐步提高。这一点个人感到比较成功。 2、充分利用学生得知识背景,使这首单独欣赏比较难得作品,学生能很好地把握,并上升到理论得高度。 3、如何调动起所有学生,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写,无异于最有效得手段,苏东坡就说过“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难遇一也,况了然于口与手者”。本堂课让学生写四次:一次就是回忆学过得写音乐得作品,评论手法,一次就是给自己最喜欢得诗句写鉴赏,一次就是听音乐当场选角度写鉴赏,一次就是课后总结写音乐得手法。尤其就是当场听音乐写鉴赏,提升了学生得水平,学生也很感兴趣。 4、重视每位学生得思考与个性化得感受。不管就是朗读还就是交流,都给学生足够得空间让学生自己品味思考。合作交流根据题目得难易,采取同桌之间交流,与四人小组交流两种模式。让合作交流尽可能得高效。   存在得问题 与不足 1.整个教学设计容量较大,使得课堂效果上感觉有些赶时间。  2.学生得交流可以更充分一些。在调动所有得学生上作出一系列尝试,如何让更多得学生展示自己,尤其就是语文素养相对较低得学生增加更多得自信方面,还有很多得探索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