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宋代吏治制度简述.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366207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108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吏治制度简述.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宋代吏治制度简述.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1 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周 清 湘2011年年10月月30日日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2 提提 纲纲l宋代概况宋代概况l人事条制人事条制l机构编制机构编制l科举制度科举制度l任用制度任用制度l任免差遣任免差遣l武职管理武职管理l考核制度考核制度l监察制度监察制度l奖惩制度奖惩制度l培养教育培养教育l俸禄福利俸禄福利l政治待遇政治待遇l致仕制度致仕制度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3 宋代概述宋代概述p基本概况基本概况p历史事件历史事件p宋代宋代世系世系p年号纪年年号纪年p文学名人文学名人p政治名人政治名人p史学哲学史学哲学p文化艺术文化艺术p权臣佞臣权臣佞臣p创新协同创新协同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4 宋代概述宋代概述-基本概况基本概况宋朝宋朝(960年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五代十国、下启、下启元朝元朝的时代,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北宋与与南宋南宋,合称,合称两宋两宋。宋太祖宋太祖建国时为避免唐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悲剧,遂采取建国时为避免唐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悲剧,遂采取重内轻外和重文抑武的国家政策。影响所及长远,一方面宋朝内部重内轻外和重文抑武的国家政策。影响所及长远,一方面宋朝内部安定而少有内乱,有利于经济发展与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因此安定而少有内乱,有利于经济发展与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因此导致武力积弱不敌北方外敌。相对而言,导致武力积弱不敌北方外敌。相对而言,宋朝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赵宋时代,民族文化之盛世!其文化特赵宋时代,民族文化之盛世!其文化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企业作为经营团体,必须有自己的文化企业作为经营团体,必须有自己的文化体系,以此来凝结团队,创造财富!体系,以此来凝结团队,创造财富!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5 宋代概述宋代概述-历史事件历史事件960年年02月,太祖发动月,太祖发动“陈桥驿兵变陈桥驿兵变”,建国号,建国号“宋宋”1120年年8月,月,宋、金联合灭辽,用宋、金联合灭辽,用“岁币岁币”赎买燕云十六州赎买燕云十六州1123年年7月,辽国旧将张觉月,辽国旧将张觉(平州)(平州)投降宋,随后被投降宋,随后被宋所宋所杀杀1125年年8月,金月,金国国以张觉事件为由,出兵以张觉事件为由,出兵进进攻宋攻宋(太原、燕京)(太原、燕京)11251127年,金两次南下攻宋,史称年,金两次南下攻宋,史称“靖康之难靖康之难”。北宋亡。北宋亡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商丘)称帝,南宋建立年,徽宗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商丘)称帝,南宋建立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于蔡州,金哀宗自杀,金亡年,宋蒙联合灭金于蔡州,金哀宗自杀,金亡1273年,蒙古军队占领襄阳年,蒙古军队占领襄阳(吕氏集团)(吕氏集团)、鄂州,宋危、鄂州,宋危1276年,年,蒙古大军兵临临安,蒙古大军兵临临安,恭宗献临安,降元恭宗献临安,降元12761279年,年,宋残余势力宋残余势力先后立赵昰、赵昺为帝先后立赵昰、赵昺为帝1279年,帝昺与陆秀夫在海南跳海溺水,南宋亡年,帝昺与陆秀夫在海南跳海溺水,南宋亡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6 宋代概述宋代概述-宋代世系宋代世系皇皇 帝帝庙庙 号号谥号谥号皇皇 帝帝庙庙 号号谥号谥号赵匡胤赵匡胤太祖太祖大皇帝大皇帝赵赵 构构高宗高宗宪皇帝宪皇帝赵匡义赵匡义太宗太宗广皇帝广皇帝赵赵 昚昚孝宗孝宗成皇帝成皇帝赵赵 恒恒真宗真宗元皇帝元皇帝赵赵 敦敦光宗光宗慈皇帝慈皇帝赵赵 祯祯仁宗仁宗明皇帝明皇帝赵赵 扩扩宁宗宁宗睿皇帝睿皇帝赵赵 曙曙英宗英宗宣皇帝宣皇帝赵赵 昀昀理宗理宗安皇帝安皇帝赵赵 顼顼神宗神宗圣皇帝圣皇帝赵赵 禥禥度宗度宗景皇帝景皇帝赵赵 煦煦哲宗哲宗昭皇帝昭皇帝赵赵 隰隰恭皇帝恭皇帝赵佶赵佶徽宗徽宗显皇帝显皇帝赵赵昰昰端宗端宗愍皇帝愍皇帝赵桓赵桓钦宗钦宗仁皇帝仁皇帝赵赵 昺昺怀宗怀宗少皇帝少皇帝在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衍在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衍生出新的文明音符,不断的提高组生出新的文明音符,不断的提高组织绩效和管理能力。织绩效和管理能力。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7 宋代概述宋代概述-年号纪年年号纪年庙号庙号年号年号纪年纪年庙号庙号年号年号纪年纪年太祖太祖建隆、乾德、开宝建隆、乾德、开宝960-975960-975高宗高宗建炎、绍兴建炎、绍兴1127-11621127-1162太宗太宗太平兴国、雍熙、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端拱、淳化、至道976-997976-997孝宗孝宗隆兴、乾道、淳熙隆兴、乾道、淳熙1163-11891163-1189真宗真宗咸平、景德、大中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祥符、天禧、乾兴998-1022998-1022光宗光宗绍熙绍熙1190-11941190-1194仁宗仁宗天圣、明道、景祐、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皇祐、至和、嘉祐1023-10631023-1063宁宗宁宗庆元、嘉泰、庆元、嘉泰、开禧、嘉定开禧、嘉定1195-12241195-1224英宗英宗治平治平1064-10671064-1067理宗理宗宝庆、绍定、端平、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开庆、景定1225-12641225-1264神宗神宗熙宁、元丰熙宁、元丰1068-10851068-1085度宗度宗咸淳咸淳1265-12741265-1274哲宗哲宗元祐、绍圣、元符元祐、绍圣、元符1086-11001086-1100恭宗恭宗德祐德祐1275-12761275-1276徽宗徽宗 建中靖国、崇宁、大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观、政和、重和、宣和1101-11251101-1125端宗端宗景炎景炎1276-12771276-1277钦宗钦宗靖康靖康1126-11271126-1127少帝少帝祥兴祥兴1278-12791278-1279把战略作为组织绩效的指引,忠实的贯把战略作为组织绩效的指引,忠实的贯彻组织文化,进而达成组织的战略目标。彻组织文化,进而达成组织的战略目标。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8 宋代概述宋代概述-文化名人文化名人晏殊晏殊(浣溪沙浣溪沙)、)、宋祁宋祁(玉楼春玉楼春)、范仲淹、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渔渔家傲家傲)、)、欧阳修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亭记)、)、王安石王安石(伤仲永伤仲永,元日元日,泊船瓜洲泊船瓜洲)、)、司马光司马光、王观王观(卜算子卜算子)、)、苏洵苏洵(六国论六国论)、)、苏苏轼轼(赤壁怀古赤壁怀古,江城子江城子,蝶恋花蝶恋花,赤壁赋赤壁赋)、)、苏辙苏辙(六国论六国论)、岳飞、(岳飞、(满江红满江红,小重山小重山)、)、陆游陆游(金错刀金错刀行行,书愤书愤,钗头凤钗头凤)、)、杨万里杨万里(小池小池)、朱熹、辛弃疾)、朱熹、辛弃疾(永遇乐永遇乐,破阵子破阵子,清玉案清玉案,南乡子南乡子,丑奴儿丑奴儿,九议九议,美芹十论美芹十论)、)、尹洙、石介、梅尧臣、程颐、程颢、范纯仁、尹洙、石介、梅尧臣、程颐、程颢、范纯仁、韩绛、韩缜、曾巩韩绛、韩缜、曾巩(墨池记墨池记)、李清照、李清照(醉花阴醉花阴)、)、文天祥文天祥(过过零丁洋零丁洋)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9 宋代概述宋代概述-政治名人政治名人p北宋北宋薛居正、赵普、卢多逊、张齐贤、薛居正、赵普、卢多逊、张齐贤、杨亿、杨亿、李眆、王禹撰、吕蒙正、李眆、王禹撰、吕蒙正、李沆、李沆、寇准、寇准、王旦、张咏、王旦、张咏、晏殊晏殊、张方平、张方平、包拯、庞籍包拯、庞籍、吕夷简、吕夷简、曾公亮曾公亮、宋祁、范仲淹、文彦博、唐介、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宋祁、范仲淹、文彦博、唐介、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吕公著吕公著、杜衍杜衍、韩琦、富弼、赵苄、韩琦、富弼、赵苄、范纯仁、吕惠卿、范纯仁、吕惠卿、苏辙苏辙、王珪、王珪、蔡确、韩维、蔡确、韩维、韩绛韩绛、韩缜、韩缜、章惇、曾布章惇、曾布p南宋南宋李纲李纲、张浚张浚、赵汝愚、陈俊卿、汤思退、虞允文、周必大、真德秀、赵汝愚、陈俊卿、汤思退、虞允文、周必大、真德秀、京镗、史浩、赵鼎、胡铨、京镗、史浩、赵鼎、胡铨、陈亮、陈亮、谢道清(女)、李庭芝、文天祥、谢道清(女)、李庭芝、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张世杰、陆秀夫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10 宋代概述宋代概述-史学哲学史学哲学p史学史学宋祁、欧阳修、司马光、朱熹、苏洵、宋祁、欧阳修、司马光、朱熹、苏洵、郑樵、范祖禹、刘攽、刘恕、郑樵、范祖禹、刘攽、刘恕、刘敞、李涛、王称刘敞、李涛、王称p哲学哲学程颐、程颢、朱熹、王安石、程颐、程颢、朱熹、王安石、杨时、杨时、司马光、李觏、周敦颐、司马光、李觏、周敦颐、范仲范仲淹、邵雍、张载、沈括、郑樵、吕祖谦、陆九渊、叶适淹、邵雍、张载、沈括、郑樵、吕祖谦、陆九渊、叶适p军事军事曹彬、潘美、李继隆、曹玮、曹彬、潘美、李继隆、曹玮、范仲淹范仲淹、韩琦、韩琦、杨业、杨延昭、杨业、杨延昭、狄青、狄青、曾公亮、曾公亮、吕公弼吕公弼、宗泽、宗泽、种师道、种师道、李纲、岳飞李纲、岳飞、韩世忠、刘光世、韩世忠、刘光世、张浚、刘琦、吴玠、吴璘张浚、刘琦、吴玠、吴璘、辛弃疾辛弃疾、虞允文虞允文、李庭芝李庭芝、孟珙、孟珙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11 宋代概述宋代概述-文化艺术文化艺术p书法书法赵佶、赵佶、徐铉、徐锴、薛绍徐铉、徐锴、薛绍 、文彦博、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苏轼、黄庭、黄庭坚、米芾、蔡京、赵构、张昂之、陆游、张孝祥、范成大、赵孟坚坚、米芾、蔡京、赵构、张昂之、陆游、张孝祥、范成大、赵孟坚p绘画绘画赵佶、赵佶、张择端张择端、米芾、王盛、米芾、王盛、王诜、扬无咎、李公麟、李迪、梁楷、王诜、扬无咎、李公麟、李迪、梁楷、马远、赵伯骕、刘松年、赵孟坚、林椿、赵芾、崔白、马麟、法常、马远、赵伯骕、刘松年、赵孟坚、林椿、赵芾、崔白、马麟、法常、郭熙、李嵩郭熙、李嵩 、李唐、夏圭、李唐、夏圭p金石金石欧阳修、刘敞欧阳修、刘敞 、赵明诚、李清照、吕大临、李公麟、王黼、洪适、赵明诚、李清照、吕大临、李公麟、王黼、洪适、薛尚功、沈括、郑樵、洪遵、龙大渊、郑文宝、王厚之、岳河薛尚功、沈括、郑樵、洪遵、龙大渊、郑文宝、王厚之、岳河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12 宋代概述宋代概述-权臣佞臣权臣佞臣p北宋北宋王钦若、丁谓、曹利用、王钦若、丁谓、曹利用、杨戬、杨戬、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邦彦、张邦昌李邦彦、张邦昌p南宋南宋秦桧、张俊、万俟卨、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留梦炎、丁大全秦桧、张俊、万俟卨、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留梦炎、丁大全、陈大方、胡大昌陈大方、胡大昌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13 宋代概述宋代概述-创新与协同创新与协同人事制度创新人事制度创新科举制度的程式化、普遍化,文化知识的全面普及。科举制度的程式化、普遍化,文化知识的全面普及。政治制度创新政治制度创新治国理念与执行的全面文治化,以文抑武,和平外交。治国理念与执行的全面文治化,以文抑武,和平外交。管理体制协同管理体制协同实施管理权利分割,各类管理工作必须协同,强化监察职能。实施管理权利分割,各类管理工作必须协同,强化监察职能。文学艺术创新文学艺术创新诗、词、歌、赋、文章、绘画、陶瓷、金石等产生了新的形式、诗、词、歌、赋、文章、绘画、陶瓷、金石等产生了新的形式、流派、内容。流派、内容。协同、高效、创新是一个组协同、高效、创新是一个组织前进与发展的不竭动力!织前进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14 提提 纲纲l宋代概况宋代概况l人事条制人事条制l机构编制机构编制l科举制度科举制度l任用制度任用制度l任免差遣任免差遣l武职管理武职管理l考核制度考核制度l监察制度监察制度l奖惩制度奖惩制度l培养教育培养教育l俸禄福利俸禄福利l政治待遇政治待遇l致仕制度致仕制度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15 人事条制人事条制p皇位继承皇位继承p血缘关系血缘关系p两项国策两项国策p皇帝敕书皇帝敕书p人事管理人事管理p作风修养作风修养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16 人事条制人事条制-皇位继承皇位继承仅传递给赵匡胤兄弟的子孙,传以万世仅传递给赵匡胤兄弟的子孙,传以万世皇位传给年长的兄弟及子孙(并非嫡长子)皇位传给年长的兄弟及子孙(并非嫡长子)皇位传递是君主考虑的大事皇位传递是君主考虑的大事臣僚不得妄自议论、提名臣僚不得妄自议论、提名外官、掌握兵权的节镇更不得妄加议论外官、掌握兵权的节镇更不得妄加议论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17 人事条制人事条制-血缘关系血缘关系皇皇 帝帝血缘血缘皇皇 帝帝血缘血缘太祖太祖宣祖次子宣祖次子高宗高宗徽宗九子徽宗九子太宗太宗太祖三弟太祖三弟孝宗孝宗太祖七世孙(德芳)太祖七世孙(德芳)真宗真宗太宗三子太宗三子光宗光宗孝宗三子孝宗三子仁宗仁宗真宗六子真宗六子宁宗宁宗光宗次子光宗次子英宗英宗太宗曾孙太宗曾孙理宗理宗太祖十世孙(德昭)太祖十世孙(德昭)神宗神宗英宗长子英宗长子度宗度宗太祖十一世孙太祖十一世孙哲宗哲宗神宗六子神宗六子恭宗恭宗度宗次子度宗次子徽宗徽宗神宗十一子神宗十一子端宗端宗度宗长子度宗长子钦宗钦宗徽宗长子徽宗长子少帝少帝度宗三子度宗三子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18 人事条制人事条制-两项国策两项国策-储君培养储君培养幼年时期:幼年时期:聘请社会名流担任师傅,虚领军政要职,树立众望聘请社会名流担任师傅,虚领军政要职,树立众望晋封王爵:晋封王爵:使之政治地位已高于大多数官员使之政治地位已高于大多数官员接触政务:接触政务:兼领中书令、尚书令,或都城的府尹、京都留守兼领中书令、尚书令,或都城的府尹、京都留守及早建储:及早建储:皇帝生前将继承人立为皇子、皇太子,堵死觊觎者皇帝生前将继承人立为皇子、皇太子,堵死觊觎者尽早继位:尽早继位:皇帝病危,立遗诏令太子灵柩前即皇帝位皇帝病危,立遗诏令太子灵柩前即皇帝位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19 人事条制人事条制-两项国策两项国策-防范政变防范政变实行军队与带兵将领分离政策实行军队与带兵将领分离政策高级军事统帅由朝廷要员、儒将担任高级军事统帅由朝廷要员、儒将担任信任宦官,使用佞臣统兵,受限制信任宦官,使用佞臣统兵,受限制朝臣进出京城,实行严格的登记制度朝臣进出京城,实行严格的登记制度朝官与宦官、外戚非公务不得来往朝官与宦官、外戚非公务不得来往禁止带兵官员与内侍交往、干预朝政禁止带兵官员与内侍交往、干预朝政不假外戚以官爵,宗室不为执政不假外戚以官爵,宗室不为执政后妃预政,应尽早还政于君主后妃预政,应尽早还政于君主后妃家人不准任二府(宰执、枢密)职务后妃家人不准任二府(宰执、枢密)职务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20 人事条制人事条制-皇帝敕书皇帝敕书命令称谓:命令称谓:诏、敕、圣旨、教、命、令、格、式、御札、法、律、例诏、敕、圣旨、教、命、令、格、式、御札、法、律、例拟定过程:拟定过程:知制诰或业务部门起草;中书门下提出修改意见;提交皇帝知制诰或业务部门起草;中书门下提出修改意见;提交皇帝审阅;台谏部门论列,有关官员集议。审阅;台谏部门论列,有关官员集议。编撰管理:编撰管理:北宋前期,因统治需要,逐步颁布各种敕令;北宋后期,因北宋前期,因统治需要,逐步颁布各种敕令;北宋后期,因熙宁变法,诏令前后龃龉,吏部编篡诏书;南宋时期,因靖康之变,典熙宁变法,诏令前后龃龉,吏部编篡诏书;南宋时期,因靖康之变,典籍散佚,重新制定各类诏令籍散佚,重新制定各类诏令组织敕令:组织敕令:组织条例、有司条法总类,按照称谓进行分类组织条例、有司条法总类,按照称谓进行分类监察条例:监察条例:监察、磨勘、考核、奖惩法规十分健全(县令课绩法)监察、磨勘、考核、奖惩法规十分健全(县令课绩法)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21 人事条制人事条制-人事管理人事管理-基本策略基本策略理学、儒学、佛道作为组织管理的思想基础理学、儒学、佛道作为组织管理的思想基础坚定不移的奉行文官执政、管理的理念坚定不移的奉行文官执政、管理的理念官吏多数出身寒微,珍惜入仕机会官吏多数出身寒微,珍惜入仕机会执行执行“将帅出于行伍,宰执来自州郡将帅出于行伍,宰执来自州郡”策略策略科举以外,算、医、律等诸科,以及制科科举以外,算、医、律等诸科,以及制科政绩卓著时,立即得到提拔和升迁政绩卓著时,立即得到提拔和升迁官员间有着平等的社会地位与言论自由官员间有着平等的社会地位与言论自由薪酬待遇高,官员的奖励、奖赏较多薪酬待遇高,官员的奖励、奖赏较多宽泛的刑罚,投敌等行为也给予宽大处理宽泛的刑罚,投敌等行为也给予宽大处理致仕官员及遗属给予优厚的待遇致仕官员及遗属给予优厚的待遇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22 人事条制人事条制-人事管理人事管理-实际效果实际效果维系赵宋王朝维系赵宋王朝320320年统治,抵御外侵年统治,抵御外侵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等水准旷古至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等水准旷古至今换得天下士人对朝廷、君主的忠诚换得天下士人对朝廷、君主的忠诚宋史宋史,忠义人物,忠义人物11%11%,佞臣,佞臣1.4%1.4%大厦将倾时,州县官员纷纷以身殉国大厦将倾时,州县官员纷纷以身殉国政权危机时,地方政府主动勤王击溃外侵政权危机时,地方政府主动勤王击溃外侵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23 人事条制人事条制-人事管理人事管理-内部斗争内部斗争熙宁变法熙宁变法变法与否的斗争,导致大批朝臣受到惩罚。组织原则丧失变法与否的斗争,导致大批朝臣受到惩罚。组织原则丧失战和斗争战和斗争绍兴年间,鹰派与鸽派之间的斗争。著名将领遇害或贬谪,自毁长绍兴年间,鹰派与鸽派之间的斗争。著名将领遇害或贬谪,自毁长城,民心散失城,民心散失战线之争战线之争自孝宗朝起,宰执借助北伐的路线问题展开旷日持久的权利斗争,自孝宗朝起,宰执借助北伐的路线问题展开旷日持久的权利斗争,祸国殃民祸国殃民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24 人事条制人事条制-作风修养作风修养官员青年时代以经史为教科书,考试内容为儒学哲学官员青年时代以经史为教科书,考试内容为儒学哲学官员居家在朝注意洁身自爱、奉公守法、忠勤体国官员居家在朝注意洁身自爱、奉公守法、忠勤体国儒臣处理动乱时注意分清事实,依法循理、据理力争儒臣处理动乱时注意分清事实,依法循理、据理力争居朝为官,严格要求;庄重自守,忧国忧民居朝为官,严格要求;庄重自守,忧国忧民以中枢团结为重,工作注意保守机密以中枢团结为重,工作注意保守机密问题危及宗庙社稷时,臣僚往往声泪俱下问题危及宗庙社稷时,臣僚往往声泪俱下皇帝每天听取百官议政,发扬民主决策皇帝每天听取百官议政,发扬民主决策皇帝早晚听取侍讲、侍读讲解儒家的四书五经皇帝早晚听取侍讲、侍读讲解儒家的四书五经皇帝平等对待全体官员,接纳好的建议皇帝平等对待全体官员,接纳好的建议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25 提提 纲纲l宋代概况宋代概况l人事条制人事条制l机构编制机构编制l科举制度科举制度l任用制度任用制度l任免差遣任免差遣l武职管理武职管理l考核制度考核制度l监察制度监察制度l奖惩制度奖惩制度l培养教育培养教育l俸禄福利俸禄福利l政治待遇政治待遇l致仕制度致仕制度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26 机构编制机构编制p机构分类机构分类p设置原则设置原则p扩编原则扩编原则p精减工作精减工作p中枢机构中枢机构p人事机构人事机构p武装建制武装建制p地方机构地方机构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27 机构编制机构编制-机构分类机构分类分类分类涵盖部门涵盖部门职能职能军事机构军事机构禁军、厢军、各路乡兵、禁军、厢军、各路乡兵、枢密院、兵部枢密院、兵部抵御外侵、对内镇压和保卫抵御外侵、对内镇压和保卫政府政府中枢机构、路、中枢机构、路、州(府、军)、县州(府、军)、县组织、实施各项政令的执行组织、实施各项政令的执行宫廷和内侍宫廷和内侍直接服务于帝后及皇室,直接服务于帝后及皇室,皆为事务性工作皆为事务性工作其它其它医疗、教育、仓储、历、律、医疗、教育、仓储、历、律、治河、治水、修路、驿站、通治河、治水、修路、驿站、通讯、运输讯、运输从事生产、服务的管理与执行从事生产、服务的管理与执行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28 机构编制机构编制-设置原则设置原则要求要求专政的要求专政的要求服务的要求服务的要求效率的要求效率的要求精简的要求精简的要求原则原则机构、增加官员,具有极高的权威性机构、增加官员,具有极高的权威性机构、编制确定后,保持长期稳定机构、编制确定后,保持长期稳定建制机构,体现了集权与制衡机制建制机构,体现了集权与制衡机制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29 机构编制机构编制-扩编原则扩编原则-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军费军费无战争时期几乎占财政支出的一半,有战争时常达无战争时期几乎占财政支出的一半,有战争时常达70%以上。军费支出包括:养兵费和装备费。以上。军费支出包括:养兵费和装备费。宋代一贯宋代一贯=3000圆圆,一两银子一两银子=300圆圆,士兵的年薪是士兵的年薪是5万圆。庆历年间:厢禁军总计万圆。庆历年间:厢禁军总计1259000人。人。赔款赔款“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每年向辽国贡岁币银:每年向辽国贡岁币银10万两,绢万两,绢24万匹;公元万匹;公元1042年增加至岁币年增加至岁币20万两,绢万两,绢30万万匹。岁匹。岁“赐赐”西夏银西夏银7万两,绢万两,绢15万匹,茶万匹,茶3万斤。南宋万斤。南宋“绍兴议和绍兴议和”:每年向金国进贡银:每年向金国进贡银25万两,万两,绢绢25万匹,万匹,1207年再次议和,岁币增至每年年再次议和,岁币增至每年30万两,另贡犒军费万两,另贡犒军费300万两万两俸禄俸禄真宗时,官吏真宗时,官吏9785人,宝元年间官吏达人,宝元年间官吏达13445人,宣和年间官吏更达人,宣和年间官吏更达3万余人。宋朝官员中万余人。宋朝官员中“有一有一身而兼十余俸身而兼十余俸”者。俸禄支出有钱、有绢、有粟,如宰相正俸每月者。俸禄支出有钱、有绢、有粟,如宰相正俸每月300贯,春冬服装费给绫贯,春冬服装费给绫20匹、匹、绢绢30匹、绵匹、绵100两,禄粟每月两,禄粟每月100石。另外还有给各级官吏配有不等的随从,其衣食均有国家供给。石。另外还有给各级官吏配有不等的随从,其衣食均有国家供给。除上述外,京官还有职钱,外出有公用钱,茶酒厨料、薪碳、食盐等配给。官员退职后有恩礼;除上述外,京官还有职钱,外出有公用钱,茶酒厨料、薪碳、食盐等配给。官员退职后有恩礼;官员死后,子孙亲属有荫补。官员死后,子孙亲属有荫补。宫廷支出宫廷支出徽宗时,宫女已达上万人,宦官动以千计。神宗时,嫁一公主,其费用高达徽宗时,宫女已达上万人,宦官动以千计。神宗时,嫁一公主,其费用高达70万贯。后宫贵妃料万贯。后宫贵妃料钱,每日就达钱,每日就达800贯。按宋制每三年一次亲郊。郊祀时,皇帝大规模赏赐,均以金、银绫、绢、绸贯。按宋制每三年一次亲郊。郊祀时,皇帝大规模赏赐,均以金、银绫、绢、绸按值给之。此项经费,景德时为按值给之。此项经费,景德时为600余万,皇佑时增至余万,皇佑时增至1200万,治平时达到万,治平时达到1300万,约占当时总万,约占当时总支出的十分之一。不定期的封禅和祭山支出也很浩繁,真宗东封泰山,耗费达支出的十分之一。不定期的封禅和祭山支出也很浩繁,真宗东封泰山,耗费达830余万。余万。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30 机构编制机构编制-扩编原则扩编原则-扩编原因扩编原因完成专政统治任务,安抚士大夫阶层,有控制地扩编完成专政统治任务,安抚士大夫阶层,有控制地扩编官吏为了本阶级利益,改善亲属的生活,帮助他们挤入官吏队伍官吏为了本阶级利益,改善亲属的生活,帮助他们挤入官吏队伍因朝纲废弛,效率低下,同样的任务需要增加官吏因朝纲废弛,效率低下,同样的任务需要增加官吏权臣、宰执扩充编制,引荐人员,笼络人心,献媚皇帝权臣、宰执扩充编制,引荐人员,笼络人心,献媚皇帝财政财政“三冗三冗”官有定员,吏无定编官有定员,吏无定编厢军无战而耗费衣食厢军无战而耗费衣食僧道日渐多而无限制僧道日渐多而无限制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31 机构编制机构编制-精简工作精简工作-背景与原因背景与原因对辽、西夏、金、元作战,生产严重破坏对辽、西夏、金、元作战,生产严重破坏百姓死、伤、逃亡,人丁锐减百姓死、伤、逃亡,人丁锐减国难当头,财政困难,赋税不收国难当头,财政困难,赋税不收靖康之难,政府瓦解,官吏逃亡靖康之难,政府瓦解,官吏逃亡田地荒芜,无人耕种,人浮于事田地荒芜,无人耕种,人浮于事边境停战,战争机构撤销、减员边境停战,战争机构撤销、减员朝廷长期逐步扩编,机构臃肿朝廷长期逐步扩编,机构臃肿政治体制和机构的改革政治体制和机构的改革天灾星变,兴建工程停止施工天灾星变,兴建工程停止施工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32 机构编制机构编制-精简工作精简工作-精简概貌精简概貌两宋期间,年平均官吏数量两宋期间,年平均官吏数量23000人人5年精简一次,每皇帝在位期间精简年精简一次,每皇帝在位期间精简3次次中央各机构(省、院、寺)精简中央各机构(省、院、寺)精简23次次路、州(府)、县地方机构精简路、州(府)、县地方机构精简22次次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33 机构编制机构编制-精简工作精简工作-精简对象精简对象精简机构中,都是下级吏员,命官很少精简机构中,都是下级吏员,命官很少中央单位,部、司、监的主簿中央单位,部、司、监的主簿库务司推勘公事管、左右军巡判官库务司推勘公事管、左右军巡判官三省、枢密院驻外外地吏职三省、枢密院驻外外地吏职路、州、县小吏,县主簿,诸州曹椽、司录路、州、县小吏,县主簿,诸州曹椽、司录中央和地方的学官、馆职中央和地方的学官、馆职将吃皇粮的官吏变成自谋生路的百姓将吃皇粮的官吏变成自谋生路的百姓1001年,减员人数达年,减员人数达19.5万万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34 机构编制机构编制-精简工作精简工作-成果巩固成果巩固首脑做出表率,帝、后从自身做起首脑做出表率,帝、后从自身做起经常进行精简,逐渐成为一项政策经常进行精简,逐渐成为一项政策开辟税源,减少不纳皇粮的僧道及守坟人员开辟税源,减少不纳皇粮的僧道及守坟人员发挥兼职作用,相关部门官员由一人兼任发挥兼职作用,相关部门官员由一人兼任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35 机构编制机构编制-中枢机构中枢机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皇帝皇帝枢密院枢密院三司三司中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中书省中书省户部户部礼部礼部兵部兵部吏部吏部刑部刑部工部工部盐铁司盐铁司度支司度支司户部司户部司礼仪院礼仪院申刑院申刑院申官院申官院元丰前元丰前台、寺、院台、寺、院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36 机构编制机构编制-中枢机构中枢机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皇帝皇帝门下省门下省枢密院枢密院 尚书省尚书省中书省中书省户部户部礼部礼部兵部兵部吏部吏部刑部刑部工部工部元丰后元丰后秘书省秘书省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37 机构编制机构编制-中枢机构中枢机构-官员称谓官员称谓时期时期官职官职太祖太祖神宗神宗高宗高宗宰相宰相(行政)(行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尚书左仆射兼同中尚书左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兼同中尚书右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书门下平章事副宰相副宰相(行政)(行政)参知政事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宰相宰相(军政)(军政)枢密使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事枢密使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事枢密使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事副宰相副宰相(军政)(军政)枢密副使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38 机构编制机构编制-中枢机构中枢机构-部门职责部门职责机机 构构职职 责责机机 构构职职 责责中书省中书省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枢密院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凡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凡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皆掌之。以升拣、废置揭帖兵籍;皆掌之。以升拣、废置揭帖兵籍;有调发更戍,则遣使给降兵符有调发更戍,则遣使给降兵符(兵部)(兵部)尚书省尚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北宋初,形式上还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北宋初,形式上还保留尚书省的组织系统,但权力既不归保留尚书省的组织系统,但权力既不归属,郎官又不治事,权借此以寄禄秩,属,郎官又不治事,权借此以寄禄秩,别无差遣,尚书省的制度名存实亡别无差遣,尚书省的制度名存实亡三司三司总管国家财政、资源及分配总管国家财政、资源及分配门下省门下省各类诏令内容审核与驳封各类诏令内容审核与驳封礼仪院礼仪院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往来事审官院审官院分东西二院,东院主文选,分东西二院,东院主文选,西院主武选(吏部、兵部)西院主武选(吏部、兵部)三衙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掌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掌管军事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管军事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审刑院审刑院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审理部的刑名案件,审理“监候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盐铁司盐铁司掌全掌全国国茶、茶、盐盐、矿冶矿冶、工商、工商税税收、收、河渠及河渠及军军器之事器之事户部司户部司掌管全国户籍、税赋掌管全国户籍、税赋度支司度支司统筹财政收支、粮食及漕运统筹财政收支、粮食及漕运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39 机构编制机构编制-中枢机构中枢机构-职能特色职能特色以唐制为本,形式和职名承袭唐代制度以唐制为本,形式和职名承袭唐代制度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集权程度超出唐代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集权程度超出唐代官员的职与权、名与实分离,权利在另一机构官员的职与权、名与实分离,权利在另一机构机构建制、隶属关系和职能上呈现混乱状态机构建制、隶属关系和职能上呈现混乱状态安置性的荣誉职位很多,一个职位任命很多人安置性的荣誉职位很多,一个职位任命很多人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40 机构编制机构编制-人事机构人事机构机构机构职责职责编制编制吏部吏部文武官吏的选试、拟注、文武官吏的选试、拟注、资任、迁叙、荫补、考课资任、迁叙、荫补、考课及封爵、定勋、赏罚。及封爵、定勋、赏罚。尚书、侍郎各一人,尚书左选、右选,尚书、侍郎各一人,尚书左选、右选,侍郎左选、右选,郎中、员外郎。尚侍郎左选、右选,郎中、员外郎。尚书左选掌管在京文官,尚书右选掌管书左选掌管在京文官,尚书右选掌管在京武官,以此类推。在京武官,以此类推。御史台御史台行使弹劾权,分查六部百行使弹劾权,分查六部百司事务。纠正百官的谬误,司事务。纠正百官的谬误,审核官员考核及职位升迁。审核官员考核及职位升迁。御史大夫、中丞各一人,侍御史、殿御史大夫、中丞各一人,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礼部礼部学校教育、科举考试。学校教育、科举考试。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国子监归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国子监归礼部管理。礼部管理。登闻鼓院登闻鼓院沟通民情,接纳百姓疏呈,沟通民情,接纳百姓疏呈,申冤鸣屈。申述非本人主申冤鸣屈。申述非本人主管的业务,反映若干意见。管的业务,反映若干意见。司谏、正言司谏、正言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41 机构编制机构编制-武装建制武装建制分类分类定义定义职责职责禁军禁军全国性国防军,天子卫兵。全国性国防军,天子卫兵。戍卫京师,拱卫天子。备征戍,抵御戍卫京师,拱卫天子。备征戍,抵御外侵。镇压起义,消灭叛乱力量。外侵。镇压起义,消灭叛乱力量。厢兵厢兵州府的镇兵,按户籍征调,州府的镇兵,按户籍征调,以补充禁军。以补充禁军。防卫州府、要塞治安,工程建设,补防卫州府、要塞治安,工程建设,补充禁军。充禁军。乡兵乡兵县防卫力量,不脱离乡土。县防卫力量,不脱离乡土。维护县、乡村的治安。维护县、乡村的治安。藩兵藩兵边境少数民族的武装力量。边境少数民族的武装力量。维护边境的安宁。维护边境的安宁。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42 机构编制机构编制-地方机构地方机构-行政划分行政划分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43 机构编制机构编制-地方机构地方机构-古今对照古今对照路路治所治所古今对照古今对照路路治所治所古今对照古今对照京东东路京东东路青州青州青州青州江南东路江南东路江宁江宁南京南京京东西路京东西路北京北京大名大名江南西路江南西路洪州洪州南昌南昌京西北路京西北路西京西京洛阳洛阳荆湖北路荆湖北路荆州荆州荆州荆州京西南路京西南路襄州襄州襄阳襄阳荆湖南路荆湖南路潭州潭州长沙长沙河北东路河北东路河间河间河间河间福建路福建路福州福州福州福州河北西路河北西路真定真定正定正定成都路成都路成都成都成都成都永兴路永兴路京兆京兆西安西安梓州路梓州路梓州梓州三台三台秦凤路秦凤路秦州秦州天水天水利州路利州路兴元兴元汉中汉中河东路河东路太原太原太原太原夔州路夔州路夔州夔州奉节奉节淮南东路淮南东路扬州扬州扬州扬州广南东路广南东路广州广州广州广州淮南西路淮南西路寿州寿州寿春寿春广南西路广南西路桂州桂州桂林桂林两浙路两浙路杭州杭州杭州杭州黔南路黔南路融州融州融水融水京畿路京畿路东京东京开封开封燕山府路燕山府路燕京燕京北京北京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44 机构编制机构编制-地方机构地方机构-路的结构及职能路的结构及职能中央中央仓司仓司漕司漕司帅司帅司宪司宪司简称简称全称全称人事人事职责职责帅司帅司安抚司安抚司安抚使、安抚副使安抚使、安抚副使掌一路兵民之事。皆帅其属而听其狱讼,颁掌一路兵民之事。皆帅其属而听其狱讼,颁其禁令,定其赏罚,稽其钱谷、甲械出纳之其禁令,定其赏罚,稽其钱谷、甲械出纳之名籍而行以法。名籍而行以法。漕司漕司转运司转运司转运使、转运副使转运使、转运副使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吏维持治安维持治安清点刑狱及专举刺官吏之事。清点刑狱及专举刺官吏之事。宪司宪司提点刑狱司提点刑狱司提点刑狱公事提点刑狱公事掌管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所至审问囚徒,掌管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所至审问囚徒,详覆案牍,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盗窃逋窜而详覆案牍,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盗窃逋窜而不获,皆劾以闻,及举刺官吏之事。不获,皆劾以闻,及举刺官吏之事。仓司仓司提举常平司提举常平司提举常平公事提举常平公事常平、义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常平、义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水利之法,视岁之丰歉而为之敛散,以惠农民。之法,视岁之丰歉而为之敛散,以惠农民。监司监司提举学事司提举学事司提举学政公事提举学政公事掌所属州县学校、教育行政。掌所属州县学校、教育行政。组织结构组织结构中央中央提举常平提举常平提举学事提举学事安抚使安抚使提点刑狱提点刑狱人事安排人事安排监司监司转运使转运使宋代吏治制度简述宋代吏治制度简述 45 机构编制机构编制-地方机构地方机构-京府结构京府结构开封府开封府六曹六曹司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