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365711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得规定 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 1、采暖风口 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送风口得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得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 回风口得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 1、2、热风幕得送风速度:公共建筑得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 2、送排回风口 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 建筑类别 新风取风口 排风口 一般性居住、公共建筑 2、0~4、5 3、0~5、0 站房、库房、机房等 4、0~5、0 5、6~6、5 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得遮挡率取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4、1、4、8 2、2、自然通风系统得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 部位 进风百叶 排风口 地面出风口 顶棚出风口 风速 0、5~1、0 0、5~1、0 0、2~0、5 0、5~1、0 来源GB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 2、3、机械通风得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 部位 新风入口 风机出口 空气流速 住宅与公共建筑 3、 5~4、 5 5、0~10、5 机房、库房 4、 5~5、 0 8、0-14、0 来源:GB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 2、4、厨房排风系统得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得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 2、5、侧送与散流器平送得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得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得数值。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得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得风速影响较小。但当稳压层内得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得噪声。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条缝形风口气流轴心速度衰减较快,对舒适性空调,其出口风速宜为2m/s~4m/s 。 喷口送风得出口风速就是根据射流未端到达人员活动区得轴心风速与平均风速经计算确定。喷口侧向送风得风速宜取4m/s~10m/s 。 来源:GB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7、4、11 2、6、送风口得出口风速,应根据建筑物得使用性质、对噪声得要求、送风口形式及安装高度与位置等确定,可参照下表数值: 送风口形式 场所示例 出口风速(m/s) 备注 侧送百叶 公寓、客房、别墅、会堂、剧场、展厅 2、5~3、8 送风口位置高、工作区允许风速高与噪声标准低时取较大值 一般办公室 5、0~6、0 高级办公室 2、5~4、0 电影院 5、6~6、0 录音、广播室 1、5~2、5 商店 5、0~7、5 医院病房 2、5~4、0 孔板顶送 - 3~5 送风均匀性要求高或送热风时,取较大值 喷口 - 4~8 空调区域内噪声要求不高时,最大值可取10m/s 地板下送 - ≤2 置换通风下送 - 0、2~0、5 散流器颈部最大风速 建筑物类别 允许噪声 吊顶高度(m) 3 4 5 6 广播室 32 3、9 4、15 4、25 4、35 住宅、剧场 32~39 4、35 4、65 4、85 5、00 公寓、旅馆大堂、办公室 40~46 5、15 5、40 5、75 5、85 餐厅、商店 47~53 6、15 6、65 7、00 7、15 公共建筑物 54~60 6、50 6、80 7、10 7、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5、4、11 2、7、散流器送风得最大送风速度,见下表: 建筑物类别 允许噪声 吊顶高度(m) 3 4 5 6 广播室 32 3、9 4、1 4、3 4、5 剧场、住宅、手术室 32~39 4、4 4、6 4、8 5、2 旅馆、饭店、个人办公室 40~46 5、2 5、4 5、7 6、1 商店、银行、餐厅、百货公司 47~53 6、2 6、6 7、0 7、4 公共建筑:一般办公、百货公司底层 54~60 6、5 6、8 7、1 7、7 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25、4、2、 2、8、回风口得风速,可按下表选用;当房间内噪声标准要求较高时,回风口风速应适当降低。 回风口位置 位于人得活动区之上 在人得活动区内离座位较远 在人得活动区内离座位较近 门上格栅或墙上回风口 门下端缝隙 走廊回风断面 吸风速度(m/s) ≥4、0 3、0~4、0 1、5~2、0 2、5~5、5 3、0 1、0~1、5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5、4、13 2、9、回风口得吸风速度,宜按下表选用: 回风口得位置 最大吸风速度(m/s) 房间上部 ≤4、0 房间下部 不靠近人经常停留得地点时 ≤3、0 靠近人经常停留得地点时 ≤1、5 来源1:《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25、9、1 来源2:GB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7、4、13 3、防排烟风口 3、1、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与补风系统得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 2、采用内表面光滑得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 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8、5 3、2、排烟口得风速不宜大于10m/s。 来源:GB 51251-2017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4、4、12、7 3、3、机械补风口得风速不宜大于10m/s,人员密集场所补风口得风速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得风速不宜大于3m/s。 来源:GB 51251-2017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4、5、6 4、风口遮挡系数 4、1、当采用百叶窗时,窗得有效面积为窗得净面积乘以遮挡系数,根据工程实际经验,当采用防雨百叶时系数取0、6,当采用一般百叶时系数取0、8。 来源:GB 51251-2017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条文说明4、3-5 二、风管及附件风速 1、空调风管风速 1、1、通风与空调系统风管内得空气流速宜按表采用(低速风管): 风管分类 住宅(m/s) 公共建筑(m/s) 干管 支管 从支管上接出得风管 通风机入口 通风机出口 来源:GB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3 自然进排风系统得风道空气流速(m/s) 部位 进风竖井 水平干管 通风竖井 排风道 风速 1、0~1、2 0、5~1、0 0、5~1、0 1、0~1、5 来源:GB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 1、3、有消声要求得通风与空调系统,其风管内得空气流速,宜按下表选用。 室内允许噪声级dB(A) 主管风速 支管风速 25~35 3~4 ≤2 35~50 4~7 2~3 注2 通风机与消声装置之间得风管,其风速可采用8m/s~10m/s 来源:GB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10、1、4 1、4、风管内得风速设计应有所控制,见下表: 室内允许噪声级dB(A) 主管风速 支管风速 25~35 3~4 ≤2 35~50 4~7 2~3 50~65 6~9 3~5 65~85 8~12 5~8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9、1、5 1、5、一般工业建筑得机械通风系统风管内风速,按下表: 风管类别 钢板及非金属风管 砖及混凝土风道 干管 6~14 4~18 支管 2~8 2~6 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1、5、2、1 1、6、根据所服务房间得允许噪声级,通风空调风管与出风口得最大允许风速,按下表: 室内允许噪声级(dB) 干管 支管 风口 25~35 35~50 50~65 65~85 3、0~4、0 4、0~7、0 6、0~7、0 8、0~12、0 ≤2、0 2、0~3、0 3、0~5、0 5、0~8、0 ≤0、8 0、8~1、5 1、5~2、5 2、5~3、5 注:①百叶风口叶片间得气流速度增加10%,噪声得声功率级将增加2dB,若流速增加一倍,噪声得声功率级约增加16dB。 ②对于出口处无障碍敞开风口,表中得出风口速度可以提高1、5~2、0倍。 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1、5、2、4、 1、7、高速送风系统中风管得最大允许风速,按下表: 风量范围(m3/h) 最大允许风速(m3/h) 风量范围(m3/h) 最大允许风速(m3/h) 100000~68000 68000~42500 12500~22500 30 25 22、5 22500~17000 17000~10000 10000~5050 20、5 17、5 15 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1、5、2、5 2、防排烟风管 2、1、对于如地下车库这种对噪声要求低、层高有限得场所,干管风速可提高至10m/s。另外,对于厨房排油烟系统得风管,则宜控制在8m/s~10m/s 。 来源:GB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条文说明6、6、3 2、2、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采用管道送风,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送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内壁应光滑。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非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5m/s;送风管道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得规定。 来源:GB 51251-2017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3、3、7 2、3、机械排烟系统应采用管道送风,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内壁应光滑。当排烟管道内壁为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排烟管道内壁为非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5m/s;排烟管道得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得规定。 来源:GB 51251-2017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4、4、7 3、风管附件风速 1、5、风管改变方向、变径或汇、分支路时,不宜采用方(矩)形箱式管件替代弯头、渐扩(缩)管、三通等管件;当必须使用分配气流得静压箱时,其断面风速不应大于1、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4、6、12 1、2、消声器内空气流速宜小于6m/s;确有困难时,不应超过8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9、4、4 1、3、暖通空调部件得典型设计风速(m/s),按下表: 部件名称 迎面风速 部件名称 迎面风速 进风百叶窗 风量大于10000 m3/h 风量小于10000 m3/h 排风百叶窗 风量大于8000 m3/h 风量小于8000 m3/h 2、0~6、0 2、0 2、5~8、0 2、5 加热盘管 1、 蒸汽与热水盘管 2、电加热器 裸线式 肋片管式 2、5~5、0 (最小1、0,最大8、0) 参见生产厂家资料 参见生产厂家资料 空气过滤器 1、  板式过滤器 1)黏性滤料 2)干式带扩展表面,平板型(粗效) 3) 褶叠式(中效) 4)高效过滤器(HEPA) 2、  可更换滤料得过滤器 1)卷绕型黏性滤料 2)卷绕型干式滤料 3、  电子空气过滤器 电离式 1、0~4、0 同风管风速 ≤3、8 1、3 2、5 1、0 0、8~1、8 冷却减湿盘管 空气喷淋室 喷水型 填料型 高速喷水型 2、0~3、0 参见生产厂家资料 参见生产厂家资料 6、0~9、0 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1、5、2、3 1、4、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得风速及通过部分部件时得迎面风速,按下表: 部位 推荐风速 最大风速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工业建筑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工业建筑 风机吸入口 风机出口 3、5 5、0~8、0 4、0 6、5~10、0 5、0 8、0~12、0 4、5 8、5 5、0 7、5~11、0 7、0 8、5~14、0 主风管 支风管 从支管上接出得风管 3、5~4、5 3、0 2、5 5、0~6、5 3、0~4、5 3、0~3、5 6、0~9、0 4、0~5、0 4、0 4、0~6、0 3、5~5、0 3、0~4、0 5、5~8、0 4、0~6、5 4、0~6、0 6、5~11、0 5、0~9、0 5、0~8、0 新风入口 空气过滤器 换热盘管 喷水室 3、5 1、2 2、0 4、0 1、5 2、25 2、5 4、5 1、75 2、5 2、3 4、0 1、5 2、25 4、5 1、75 2、5 3、0 5、0 2、0 3、0 3、0 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1、5、2、2 三、水管流速 1、空调水管 1、1管道内水得流速V(m/s),宜符合以下规定: 公称直径DN≤32mm时,V≤1、5m/s; 公称直径DN=40mm~63mm时,V≤2、0m/s; 公称直径DN>63mm时,V≤3、0m/s; 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26、4、5 1、2、流速得推荐值( 本节均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26、5、4、2、) 1、2、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得推荐值,见下表: 管道种类 管道公称直径DN(mm) DN<250 DN=250~1000 DN=250~1600 DN>1000 DN>1600 水泵吸入管 1、0~1、2 1、2~1、6 - 1、5~2、0 - 水泵出水管 1、5~2、0 - 2、0~2、5 - 2、0~3、0 1、2、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得给水管道流速推荐值: 1、2、2、1、生活给水管道水流速度得推荐值,见下表: 公称直径(mm) 15~20 25~40 50~70 ≥80 推荐流速(m/s) ≤1、0 ≤1、2 ≤1、5 ≤1、8 1、2、2、2、冷却塔循环管道水流速度得推荐值,见下表: 循环干管直径(mm) DN≤250 500>DN>250 DN≥250 推荐流速(m/s) 1、5~2、0 2、0~2、5 2、5~3、0 1、2、3、Carrier:《Handbook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Design》中得推荐得建立在噪声与腐蚀均保持在允许水平时得流速最大值,见下表: 管道种类 推荐流速 管道种类 推荐流速 水泵吸水管 1、2~2、1 集管 1、2~4、5 水泵出水管 2、4~3、6 排水管 1、2~2、0 一般输水管 1、5~3、0 接至城市供水管网得供水管 0、9~2、0 室内供水立管 0、9~3、0 1、2、4、《Handbook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Design》中得提供得保持最小腐蚀得最大水流速度,见下表: 正常运行时间(h) 1500 2000 3000 4000 6000 8000 水流速度(m/s) 3、7 3、5 3、4 3、0 2、7 2、4 1、3、冷却水管路得流速宜按下表: 管道类型 管径DN(mm) 流速(m/s) 备注 水泵出水管 ≤250 1、2~1、5 管径小时宜取下限流速,管径较大时宜取上限流速 >250 1、5~2、0 水泵吸入管 接集水箱 ≤100 0、6~0、8 >100 0、8~1、2 接循环干管 ≤250 1、0~1、2 >250 1、5~2、0 循环干管 ≤250 1、5~2、0 >250~500 2、0~2、5 >500 2、5~3、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6、6、11、 1、4、给水管道得水流速度,见下表 公称直径DN(mm) 25~40 50~70 ≥80 水流速度(m/s) ≤1、2 ≤1、5 ≤1、8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6、6、12、 2、冷凝水管 2、1、冷凝水管管径选择推荐值,按下表: 管道最小坡度 冷负荷(kw) 0、001 ≤7 7~17、6 17、7~100 101~176 177~598 599~1055 1056~1512 1513~12462 >12462 0、003 ≤17 17~42 43~230 231~400 401~1100 1101~2000 2001~3500 3501~15000 >15000 管道公称直径(mm) DN20 DN25 DN32 DN40 DN50 DN80 DN100 DN125 DN150 来源:《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条文说明)8、5、2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