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教案详案
资 源 的 跨 区 域 调 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
题 目: 南水北调教案
姓 名: 雷 梅
班 级: 2013 级 2 班
学 号: 20131541005
指导老师: 王昌勇老师
2016年6月15日
分析
备注
教
学
内
容
南水北调这一知识点属于必修三教材第五章的问题研究部分-----南水北调怎么调。
位于必修三教材94到95页。
教材针对南水北调问题给出了研究步骤:及比较南水北调三条路线的条件、分析调入区和调出区的水资源季节分布、调水采取的措施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四个方面。
给出三个资料引导探究。
教材的线索:
1 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从我国水资源总量、分布、供需矛盾方面思考)
2 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东线、西线、中线方案)
3 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包括积极意义和环境问题)
教
学
对
象
学生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已经学习过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西气东输为例。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所以本节课对学生而言不难。
老师要注重引导的过程,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明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特点
2:读图掌握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线方案,并简要说明三线工程的特点
3: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地图、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等过程,深入的理解和领悟知识的内涵
2:通过创立自主和合作相结合的探究氛围,使学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进行案列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建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一、 知识与技能
二、 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南水北调工程三线方案的路线特点及评价;南水北调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重难点的地方均采用活动探究或者读图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学习。
难点: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包括积极意义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教
学
方
法
教法:讲授法
启发式教学法
多媒体演示法
1:讲授时要将教与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
2:把握课堂时间,维持课堂纪律。
3:讲课时要多种方法相结合,为教学服务
4:学生要积极主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
学法:小组讨论法
合作探究法。
教
学
材
料
教具准备:教案、黑板、多媒体、教材资源、南水北调工程路线示意图、长江流量等等图片资料。
教师备课时查阅大量与南水北调相关的资料和图片,以便上课时丰富课堂。
学生预习教材。
学具准备:课本、笔、学生分组、地图册上的南水北调的资料等。
课
时
安
排
一课时,即45分钟
本节课为新授课,但与前面学习过的西气东输内容相似,所以以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完成教学。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新
课
导
入
走进八百里沂蒙(山东省沂蒙山区) ,可以看到一个个老农用一根粗粗的绳子把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滑到深深的井底,为的只是一瓢一瓢舀上两半桶略带泥沙的饮用水。
同学们:读了这段材料,你们作何感想呢?请打开教材94页,浏览一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认真听老师创设的情景,转换场景,设想自己是那个井底舀水的孩子。然后思考为什么水资源在山东如此缺乏,回忆中国的水资源又有什么特点。
上课前给出一段材料,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短缺的思考。为学生学习南水北调做铺垫。
板书标题:南水北调
过渡
同学们,相信大家看了这则材料感触颇深,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南水北调的相关知识。学习之前呢,请大家结合老师给出的示意图,回忆前面学习过的知识,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水资源有些什么特点?大家可以从数量上、空间分布上、时间分配三个方面思考。
知识
回
顾
中
国
水
资
源
的
特
点
1 数量上:
总量多,人均少
2 空间分布上:
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3 时间分配上:
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变率大
结合老师给出的图,讨论并回答。
通过与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相关知识点的链接,学生能够总结出中国水资源的特点。
过渡
很好!那么问题来了,山东属于哪个单元区?既然属于华北,那么可以引申为我国华北地区十分缺水。
同学们:为什么华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也就是说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何在?又有什么解决措施呢?大家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两方面着手。
预备知识
华
北
地
区
缺
水
的
原因:
自然原因:华北地区降水少,蒸发强;地 表径流量小,湖泊少,积蓄水量少。
人为原因: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严重。
小组讨论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并积极回答。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着手思考。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答得好就表扬,答漏或者答错就补充讲解。
解决措施:
修建水库(时间)
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空间)
节约用水
防治水污染
过渡
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最缺水,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怎么办?根本措施:南水北调
既然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根本措施。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主要有哪几个方案呢?
活动探究1
长江成为我国南水北调
水源区的地理条件:
南水北调,你会选择南方哪个流域作为水源地?谈谈你的理由。
A. 长江 B.珠江 C.雅鲁藏布江 D.澜沧江
1、 长江流域是我国丰水区,径流量大
2、 长江年径流稳定,年内径流的季节分布也较北方各河流相对均衡
3、长江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地区,中下游与最缺水的华北平原相邻
(1) 水量大
(2) 流量稳定
(3)贯穿东西
过渡
看来多数同学乐意选择长江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并说明了理由。我们都知道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主要包括三个工程:
1、 东线工程
2、中线工程
3、西线工程
接下来我们以中线工程为例讲解南水北调。
探
究
活
动
2
中线工程为例
同学们现在分成学习小组,结合老师给出的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以及教材给出的材料,从以下四个方面学习中线工程。
(1) 路线
(2)水源区
(3)供水区
(4)评价
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总结如下:
1:从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2:长江中游、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
3:海河平原; 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4:优点----可自流供水
缺点----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大
读
图
思
考
北京
1、 北方什么季节缺水?长江什么季节最适宜调水?
北方冬春季节缺水严重,长江夏秋季节最适宜调水。
2、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长江水应先蓄后调。
3、要保证向北方稳定供水还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建水库、严格管理
过
渡
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不足.除了南水北调外,还有哪些措施?
①修建水库;
②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③发展节水农业;
④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
⑤海水淡化;
⑥工业污水处理后可作为工业冷却水重新利用;
⑦提高水价;
⑧保护生态环境等。
属于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言之有理即可。老师注意总结归纳,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探
究
活
动
3
分析南水北调的有利影响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从调入区和调出区两个方面思考。
调入区:改善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局面;缓解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减少地下水开采,缓解地面沉降。促进北方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
地下水位升高,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
调出区:径流减少,造成河口地区盐度升高,河道淤积。
可能造成血吸虫病区北移 。
课
堂
小
结
为何调(经济、生态)
如何调(东线、中线、西线)
南水北调 何时调(先蓄后调)
何影响(调入区、调出区)
板
书
设
计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
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总量、时空分布、供需矛盾)
二:南水北调工程方案(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方案)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调入区、调出区)
教
学
反
思
1:主要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本堂课教学。所以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学习积极性不高。
2: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南水北调的怎么调。对老师课堂的把控能力各方面要求较高,如果没有引导到位,课堂纪律会受到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