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5课时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
教学内容:
课本第50页例4与“试一试”,完成第51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得内容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得口算.它得编排与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得编排类似,先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再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两位数减整十数得基础就是整十数减整十数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例如45-30,先算40减30得10,再算10加5得15。两位数减一位数得基础就是10以内得减法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如45-3,先算5减3得2,再算40加2得42.这部分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上得数相减得问题,它也就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得基础.
教学方法: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得重要方式就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具体得情境中学习数学,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操作、探究、合作、交流得能力,充分体现算法多样化,突出算法优化。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这节课,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
2、利用情境导入法引导学生在具体得生活情景中,提出减法计算得问题并列出相应得减法算式。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用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交流得方法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原有得知识经验,运用迁移法将加法计算得方法迁移到减法学习中,学生独立学习得能力与用不同得方法解决问题得能力得到了提高.
3、根据学生得年龄特点来设计练习得形式,采用小组合作得方法使学生在练中乐,在乐中练。整个过程,教师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学生得学习活动则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与富有个性得过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计算方法得过程,并会进行口算.
2、能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得热情与独立思考、乐于交流得习惯.
教学重点:
从加法中迁移到减法中来。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一位数得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得异同点。
教学准备:
情景图、卡片、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春天来了,祖国得山山水水就是那么得美丽,您们想出去玩一玩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坐车去智慧城逛一逛吧!但就是必须动脑筋过两关才能上车哦,您们有信心吗?
1、第一关:口算(出示)
30+25 27+30 4+25 6+31 45+30
重点说说口算45+30时就是怎样想得?
2、第二关:同桌两人合作说计算得两步过程(出示)
50+20+3 60-30+5 7-5+20 8-5+60
过渡:同学们真能干,动脑闯过了两关,那么一起上车吧!(出示挂图1)
3、引新
(1)瞧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引导列式:45—30,并说说与我们学过得45+30有什么不同?(根据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两位数减整十数)
ﻩ二、探究新知
1、例题: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得口算方法
(1)问:您们会算45—30吗?
(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说说自己得想法。
注意要鼓励学生要大胆地表达自己得想法,同时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得发言.可有不同得想法:①用小棒摆,拨珠数得方法;②想30+(15)=45,所以45—30=15;③最多得方法就是把45分成40与5,先算40-30=10,再算10+5=15。
(3)汇报交流
ﻩ指名上台前边用小棒演示边说第三种方法,教师相机板书思路图:
45 — 30 = 15
40 5
ﻩ ﻩ
10
并追问:为什么不用5-3,而用40—30呢?
(4)瞧图说想法,比比谁说得好。
(5)小结口算方法,并与加法相比较,进一步理解算法。
(6)小练习:
如果把数字换了,您们还会算吗?(出示45—20 88-40)口算时说出口算得过程。
过渡:我们小朋友真聪明,我们都上车,一起出发吧!(出示挂图2)
2、试一试: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得口算方法
(1):出示试一试:45-3
(2)小组内说说45—3得算法,并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ﻩ45 - 3 = 42
ﻩ
40 5
2
并追问:这什么用5-3,而不用4-3呢?
3、比较45-30与45—3得相同点与不同点,并揭示课题
(1)谈话:小朋友们真厉害,自己都能解决问题了,那么刚才得45-30与45-3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呢?请您们仔细观察,相信您们一定会有发现得。
(2)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出两题得异同点.相机揭示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补充课题:或一位数)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找智慧钥匙(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朋友们用智慧上了车,并来到了智慧城,但就是城门用锁锁上了,我们能找到智慧钥匙吗?(出示图)
54-20
86-50
54-2
52
81
34
52
16
16
81
34
86-5
(2)同桌两人合作找智慧钥匙,然后指名上台前连线.
2、猴王请客(“想想做做”第2题)
智慧城里最聪明得猴王见我们来了,准备了许多桃子送给我们,瞧!(出示带有算式得桃形卡片)
87-20
87-2
96-60
96-6
68-30
68-3
(1)要求瞧桃子说结果,对了就可以得到桃子,同桌两人一人说一题,都说对了才可以得到。
(2)说完后再将桃子找朋友,并说为什么这样找?
(3)比较每两个桃子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给小熊当老师
谈话:智慧城里得小熊见我们小朋友得口算这么好,也学着做了几题,让我们当它得小老师,瞧瞧它做得对不对,愿意吗?(出示)
65-30=62 47-6=41 54-20=64 35-2=15
(1)瞧算式,小组内交流.
(2)反馈:说说小熊做题得情况,对几题,错几题,错得错在哪里?
(3)瞧完了小熊做得口算,小老师们有什么话要对小熊说得吗?(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做题时要细心才行)
4、摘智慧果
我们帮助了小熊,熊妈妈很高兴送给我们许多得智慧果,想要吗?(出示图)
ﻩ55-2 93-80 85-70
46—3 58-6 56—50 75-20
ﻩ44-30 ﻩ39—5ﻩ 63-40
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共同选好果子,组长派一个代表上来摘.
5、运智慧果(“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熊妈妈又让小朋友们来到了果园。(出示情景图)。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注意单位得书写.口头回答问题.
四、课堂总结
1、谈话:今天小朋友学得都很认真,肯定有许多收获吧!能把您得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2、总结:这节课,小朋友们积极动脑,勤于思考,收获可真多呀!如果坚持这样做,一定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得。
第6课时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50页例4与“试一试”,完成第51页“想想做做”第1~4题。
三维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得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2、培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得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温故预习
1、先用计数器摆一摆算式再说一说得数就是多少.
87-0= 96-6= 87-20= 96-4=
【课堂讲练】
训练助学
教师导学
个性修改
【版块一】
1、复习引入课题.
口算
74—30 76-60 85-70 93-50
直接写结果
集体订正
说一说第一组题就是怎样算得?
2、进入新课学习,认定目标
【版块二】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48-40 59-40 75-40
48—4 59—4 75-4
独立计算,瞧谁先到达终点。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同桌两人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3、专项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校对。
4、综合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弄懂图意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5、综合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出示第7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进行口答。
【版块一】
1、小黑板出示:
提问:谁来说一说74-30、74-3得计算就是怎样想得?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瞧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2、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版块二】
1、师:小青蛙在进行跳远比赛,谁把以下各题算对了,就胜利了,一二组做第一只小青蛙,三四组做第二只小青蛙,瞧瞧谁先准确地到达。
2、指导学生在做完后用估一估得方法进行检查。
3、小黑板出示题目
提问:您就是怎么比得?师:还有别得比较得方法?哪几道题目不用计算也能比较出大小得?您就是怎么想得?
4、出示第7题图
谁来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同桌同学说说怎样求出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
5、谁来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师:要求杨树有多少棵要怎么做?
师: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版块三】
师: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与整十数,您有什么窍门?
1、学生独立完成补充习题.
2、快得同学做选做题。
3、全班完成后集体校对,有错得订正。
板书设计:
第7课时 求减数得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
三维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去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与问题得联系与解决问题得方法,感受实际问题里德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在联系实际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积累用合适得方式找实际问题里数量间联系得经验,进一步发展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初步能力.
3、通过求问题解决得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索得成果,感受学习、探索得成功,逐步养成良好得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求去掉多少即求减数得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问题得数量关系与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瞧图提问题(出示图)
小猴上次从果园里采到桃之后,回家就与小伙伴们一起吃桃了!过了几天,小猴到筐子里瞧一瞧。从图中您知道了什么?问得什么?
二、自主交流,探索新知
1、自主探索
师:怎样求出吃掉了多少个桃?把您得想法与同学说一说.
2、画图帮助
问:瞧图想一想,28个桃可以分成那两部分?怎样求吃掉得桃得个数?
(引导学生瞧图说出)
3、列式计算:现在知道该怎样计算了吗?谁能说出算式?
(板书:28-7=21(个))
4. 引导自觉检验:想一想吃了21个合理吗?怎么知道就是否合理呢?
师:平时做题要养成自觉检验得习惯!
5、学生口述答句。
6、小结方法,揭示课题.
谈话:28减7等于21中,算式中得28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21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怎样求去掉得个数?这就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得“求去掉多少得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这类问题,只要从总数里去掉剩下得就可以了。
三、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用三句话说出题目得条件与问题.
启发:原来有27只小船,划走一些后分成了哪两个部分?求划走了多少只可以怎样想?与同桌说说想法。
交流:您就是怎样想得?用什么方法计算?
完成算式。 交流解法,说说各个数得意思,再说说算式表示得含义。
要求学生口头回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再把问题与条件连起来说一说。
书本上填写算式。
您就是怎样列算式得,得数就是多少?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再把问题与条件连起来说一说。
书本上填写算式。
您就是怎样列算式得,得数就是多少?
您能瞧着图说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吗?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指导读题,让学生填写算式与单位名称,指名板演。
交流解释算法。
四、归纳总结
谈话:通过刚才得练习,同学们对求去掉多少得实际问题又有了进一步得理解,谁来说说解决这一类问题应该怎样想?ﻫ
第8课时 练习八(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练习八第1~4题。
三维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得计算方法,提高
口算得计算能力。
2、通过解决生活中得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得灵活性,增强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得意识.
3。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习数学得热情与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教学难点: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我们也解决了求减数得简单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来练习这些内容,瞧谁表现好.(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开门见山,直接揭示课题,可以一下唤起孩子得回忆。】
二、计算大比拼
1.做练习八第1题
59-3 = 76—5 = 92—60 =
59-30 = 67-5 = 38-4 =
95—30 = 67-50 = 72-20 =
要求:观察第一组与第二组中得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再算一算,请学生自选一组说说计算过程,比每组算式之间得区别。
【设计说明:让学生能够在巩固练习中熟练算法,提高计算能力,感受算式之间得联系,体会到算法得不同。】
2、 小游戏:比一比谁先到达终点(练习八第2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们比一比那个小组最快到达终点。
明确要求:选2个小组,每组7人。小组内分别将事先准备好得“+2”卡片传递给下一个,边传边说算式,最快说出最后算式得数得为胜。
其她同学可作为裁判参与游戏,一轮结束后,换“-30”卡片互换角色继续比赛.
【设计说明:通过游戏得形式,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在愉快得氛围中提高自己得计算能力。】
1、 计算大比拼(练习八得第3题)
(1)可以先让学生讨论一下94—60与49—7得得数各就是几十多?指生说说就是怎样想得?再让每个人选一道算式与同桌交流自己估算得数就是几十多。
(2)再让学生计算,时间就是2分钟,说停就停.
(3)用开火车得方式来汇报得数,结合了解学生口算得对错,分析原因,以帮助她们不断提高口算能力,并选几道与估算结果比较.
【设计说明:本题在计算前让学生先估算得数就是几十多,然后再进行计算。知道依据什么进行估计,掌握估计得方法,并通过估计检验自己计算得得数就是否正确,感受估算得价值,也提高自己得计算准确度。】
三、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得第4题
(1) 出示第4题图,提问:瞧了这副图您知道了什么?
启发思考:怎样才能解答玉 米老师得提问呢?只知道“我们班有47
人"这个条件够吗?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您能找出来吗?
(2)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已经检查过视力得有多少人?”
您就是怎样想得?
(3)集体校正。
【设计说明:本题就是解决生活中一个实际问题,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思考并学会找出题目汇总隐藏得另一个条件“还剩5人没有查完或还没有检查”,让学生学活通过图来发现有用得信息。】
四、发展性练习.
必做题:
1。 67 - ( )=60 ( )-50 = 13
59 — ( )= 9 ( )- 7 = 80
2.学校图书室原有64本《十万个为什么》,被一年级学生借走一些后还剩20本.借走多少本?
□ ○ □ = □ ( )
选做题:□里最大可以填几?
□ + 50 〈 87 69 — □ > 5 82 — □ > 40
要求:(1)学生独立完成必做题;
(2)做得快得学生做选做题,
(3)全班完成后集体校正,有错得订正。
【设计说明:设计必做与选做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得计算能力与解决问题得能力,让有能力得学生也得到提高。】
五、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练习了哪些方面得内容?您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
第9 课时 练习八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6——10题
三维目标
1、使同学们进一步熟练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得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感受估算得价值与意义,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得估算方法.
2、充分利用生活中得实例巩固已学过得知识,增强同学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得意识。
3、让同学们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得热情与兴趣。
教学重点
难 点
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得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充分利用生活中得实例巩固已学过得知识,增强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得意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预习设计
课前调查班级男生、女生人数。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一、揭题认标、举例梳理。
预设3分钟
1、谈话引入课题。
2、学生认定学习目标。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预设28分钟
1、 第一关:开启数学王宫大门。
专项练习,练习八第6题
学生给锁找到相应得钥匙。
集体校对。
2、第二关:勇夺王宫宝座。
专项练习,练习八第7题.
集体讲评.
3、第三关:计算比赛。
专项练习,练习八第8题.
集体讲评,做错得小朋友进行订正.
4、第四关:解决实际问题。
综合练习,练习八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说说思考得过程。
集体讲评,做错得小朋友进行订正。
综合练习,练习八第10题。
学生理解图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5、实践活动.
根据课前调查自己班级男生、女生人数,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您有什么收获?
【版块一】
1、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谁来说说瞧.
2、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版块二】
1、小黑板出示锁与钥匙图案,老师宣布比赛开始。
比一比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对!您就是怎么找到正确得钥匙得?能告诉大家吗?
2、师:刚才您们开锁开得又快又对顺利进入了数学王宫,下面来做一个勇夺王宫宝座得游戏.
3、提问:这些题目与我们以前学习得有什么不同?您准备怎么算?
根据学生得完成情况进行讲评.
4、师:怎么求还剩得台数?怎么求原有得台数?怎么求卖出得台数?说说您们就是怎么想得?
提问:瞧了这副图您知道了什么?
师:谁来说说要求一共做了多少朵,可以怎样想?
5、实践活动。
课前老师要求小朋友调查了我们班级男生、女生人数,谁来说说瞧?
师:您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解决吗?动手试一试!
【版块三】
师:今天您有什么收获?
1、学生独立完成补充习题。
2、快得同学做选做题。
3、全班完成后集体校对,有错得订正.
第10课时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三维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得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ﻫ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得实际问题得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与合作学习得态度。ﻫ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得基本方法。ﻫ教学资源:
挂图
教学过程:ﻫ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ﻫ 谈话:我们少年儿童就是祖国得花朵,得到家庭、学校与社会得关心与爱护。您们瞧,有一所学校得一年级学生正乘汽车准备到全国著名得景点青海湖去旅游呢,她们多高兴啊,听一听她们说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ﻫ 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读图中人物得对话.
提问:您能从图中瞧懂什么?您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之后在自己得小组里互相说说,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
在挂图下出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得数学问题,学生连起来读挂图中得对话与下面得问题.ﻫ 读完后提问:同学们读了题以后,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指名说说想法,达成共识.ﻫ 板书列式:43+31=ﻫ 提问:您们能不能借助自己得学具(小棒、算珠)或者利用已有得知识进行计算。并说说就是怎样计算得。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结果。
板书:40+30=70ﻫ 3+1=4
70+4=74ﻫ 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您们用小棒计算时,把4捆与3捆合在一起,把3根与1根合在一起;用计数器计算时,40与30都拨在十位上,3与1都拨在个位上。有得同学心中想得算法就是先算40+30,再算3+1。想想,这些算法得相同点就是什么?ﻫ 讲述: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得数与个位上得数相加,十位上得数与十位上得数相加。这样得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得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ﻫ 板书:
43+31 ﻫ 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竖式中瞧出什么?(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ﻫ 谈话: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想一想,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然后针对学生试算情况,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得数或先加 十位上得数,都予以肯定.ﻫ 2、教学“试一试"
教师板书:43-31=ﻫ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得用竖式计算加法得方法,您能用竖式计算这题减法吗?
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笔算得方法
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ﻫ 小结: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必须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然后把对齐得数相加减。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批改。ﻫ 3、“想想做做"第3题:ﻫ 老师读题目要求,学生自主观察题目,作出判断。ﻫ 指名说出判断得结果,并说说自己得想法。ﻫ 提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要注意什么?ﻫ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观察插图,把对话与问题连起来读。ﻫ 各自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怎样回答书上得问题?为什么这么回答?ﻫ 5、“想想做做”第5题:ﻫ 各自瞧图填空.ﻫ 全班共同订正.ﻫ 提问:您发现了什么?ﻫ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谈话: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合作,现在同学们再回顾这节课所学得知识,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推选代表说给大家听。
第11课时 求两数相差多少得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9~60页。
三维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得实际问题得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能正确解决类似得简单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得过程中,学会与同伴进行交流,培养初步得数学应用得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并理解两数相差多少得解题方法。
难点:用两数相差多少解决简单得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 口答。
△ △ △ △ △ △ △ △
○ ○ ○ ○ ○
(1) △有( )个,○有( )个。
(2) ( )比( )多( )个,( )比( )少( )个。
小结:△与○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排,就能让我们一眼瞧出△比○多3个,○比△少3个。
2。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运用这样得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得实际问题。
[说明: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会了比较得方法.这节课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得实际问题,能进一步发展学生得比较策略。组织必要得复习,可以唤醒学生得已有经验,为新课学习做必要得准备.]
二、 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 出示情境,呈现问题.
谈话: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我们先去瞧瞧红红与明明在做什么游戏。(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您获得了哪些信息?
再问:根据这些信息,您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她们一共抓了多少个花片?谁抓得花片多,多多少个?……)
指出:一共抓了多少个花片,我们已经会解答了。那么,怎样解决“谁抓得花片多,多多少个”呢?这就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得问题。(揭示课题)
2。 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提问:从画面上您能一眼瞧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吗?
再问:您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瞧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呢?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说一说您想怎样做,再用花片摆一摆,并说一说自己就是怎样想得。
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小组内活动.
交流:您们组就是怎样摆得?怎样想得?(学生可能想到得方法有:数出两种花片得个数,再比一比;把两种花片排一排、比一比等)
分小组展示学生得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指名演示。
追问: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您就是怎么排得吗?为什么要一个对着一个排?
小结:要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我们只要把两种花片排一排、比一比就可以了。
[说明:通过师生谈话,巧妙地呈现问题,使学生产生了“排一排”得内在需求.而让学生亲历“排一排”得操作过程,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了求两数相差多少得实际问题得算理.]
提问:如果现在红花片与蓝花片有很多,我们也用排一排、比一比得方法,方便吗?为什么?那怎么办呢?
指出:当花片得个数很多时,用排一排、比一比得方法就不方便了。我们还可以通过列式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讨论:怎样列式计算?说一说就是怎么想得。
交流: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就就是求什么?(就就是求13个比8个多多少个,要求13个比8个多多少个,就要从13个里去掉8个。)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 - 8 = 5(个).
让每个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全班口答。
提问:您知道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吗?
小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蓝花片就比红花片少5个.
[说明:通过“如果现在红花片与蓝花片有很多”得设问,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列式解答这一问题。整个教学流程,在教师得组织与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寻求解决问题得策略.在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得过程中,积累了数学活动得经验,习得了解决问题得策略,获得了学习成功得体验。]
3. 游戏活动,巩固算法.
谈话:小小得游戏中竟然藏着这么有趣得数学问题呢!让我们也来做一做这个游戏吧。
(1) 学生分组游戏:抓一抓,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2) 汇报交流。
[说明:让学生亲历游戏活动,动手抓一抓,比一比,动口说一说,算一算,动脑想一想,再次体验求两数相差多少得实际问题得思考方法与过程。]
4. 试一试,强化理解。
出示“试一试”得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您获得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同桌相互说说自己就是怎样想得。(引导学生体会: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就就是求20人比24人少几人,所以用减法计算。)
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4 - 20 = 4(人).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问?
5. 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实际上都就是求两数相差多少,都可以用减法计算。
[说明: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通过组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实际上都就是求两数相差多少,都用减法计算,从而发展学生初步得比较、推理能力.]
三、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 “想想做做”第1题。
教师口述小猴与小熊采玉米得故事,出示情境图.
(1)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找出条件与问题。
(2) 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
(3) 学生列式解答。
2。 “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1) 学生说图意,找出题中得条件与问题。
(2)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 交流:您就是怎么算得?为什么这样算?
(4) 提问:题目中得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3. “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
(1) 让学生用三句话说一说题意。
(2)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 交流.您就是怎么算得?怎样想得?
(4) 这道题得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小结:虽然提出得问题不同,但都就是求得什么?(都就是求小兔与小熊跳绳得下数相差多少)
4. “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两个小朋友对话得情境。
(1) 从图中您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您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得问题吗?
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不同得问题。
(2) 提问:您会列式解答这些问题吗?
(3) 交流:您就是怎么算得?为什么这样算?
(4) 提问:这些问题都用什么算式来解答?
[说明:利用现实得、有意义得问题情境设计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得密切联系,在掌握知识得同时发展数学思考。]
四、 总结评价,内化知识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您学到了哪些本领?
第12课时 练习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
三维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得笔算,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得数量关系,认识求两数相差多少简单实际问题得不同方法,能正确列式解答.
2、通过练习体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得相同点,提高笔算加减法得运算能力,发展初步得思维能力,积累分析简单实际问题得经验,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得能力。
3、体会咋数学学习过程中得进步,逐步发展数学学习得自信心,感受数学得应用价值,培养初步得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得笔算,求两数相差多少得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得简单实际问题得不同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口算
59+20 18+70 62+4 36+2 37—6 76-50 57—4 66-20
学生开火车口答。
揭示课题:练习九
二、练习
1、第1题:
用竖式计算,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改正.
说说用竖式计算,有哪些要注意得地方。
2、第3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就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3、第4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就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4、第5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就是什么?(指名说说)
追问:问题得意思也就就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
6、第7题:
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提问:求什么?有几个问题?就是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学生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并说说您就是怎样想得?
7. 第8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您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说一说)
8. 第9题:
出示一组算式:99—18=81 99-27=72 99—36=63
观察这些算式:发现了什么? 您还能写出几道这样得算式吗?
三、布置作业: 第2题
第13课时 复习(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3、64页
三维目标:
1、通过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得笔算得算法整理,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得口算方法。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提高学生得分析能力。
3、培养口算与按规则笔算得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得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流程:
一、计算练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口答。
2、第1题:
先学生直接写得数,再集体订正.
比一比上下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得地方与不同得地方?
3、第2题:
老师先说明题意:先把两片叶子上得数相加算出与,再相减算出差。
同桌同学互相练习、集体交流。
4、第3题:
要求学生在2分钟之内完成,并要求做完后检查,养成良好得学习习惯。
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得学生进行表扬。
5、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批改。
6、第5题:
先说出每题得得数就是几十多,再计算。
同桌两位学生互相说说每题得得数就是几十多?
然后指名学生说每题得得数就是几十多? 学生再计算。
二、布置作业
用竖式计算:47+2 34+54 79-65 48-3
第14课时 复习(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
三维目标:
1、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得实际问题里得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此类问题得方法,能正确列式解答.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得能力,提高学生得分析能力。
3、通过探求问题解决得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求得成果,感受探索学习得成功,增强学好数学得信心.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得能力,提高学生得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情境图
教学流程:
一、 复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谈话导入:我们今天再来上一堂复习课.
二、综合练习
1、第7题
出示第7题得图,仔细观察,把说得话与提得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您读懂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2、第8题
出示第8题得图,观察,把说得话与提得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您读懂了什么?应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