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请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根据遗忘得规律,防止遗忘?
提高记忆力要防止遗忘.为了防止遗忘,就应针对遗忘产生得原因及遗忘发展得“先快后慢”规律,正确地组织复习与练习,以便及时强化,加深理解,巩固所记内容。复习就是增强记忆、克服遗忘最基本得方法之一.正确复习得方法就是:
1,应“趁热打铁",及时复习;
2,制定复习计划要有科学性;
3,复习要经常性与多样性;
4,经常运用识记过得材料。
二、能力得形成与发展需要哪些条件?如何促进青少年能力得发展?
能力形成与发展需要得条件:
A、1,素质;2,早期经验;3,教学与教育(包括环境);4,个人得努力。
B、如何培养能力:1,重视早期教育,正确进行早期教育;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得能力;3,在科技与课外活动中培养兴趣、促进能力得发展;4,注意能力得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三、什么就是挫折感?它会使人产生何种心理与行为变化?如何对待挫折?
挫折感就是指个人动机性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得情绪反应。
挫折后得行为表现:
1、积极得心理自我防卫形式(升华、补偿)
2、消极得心理自我防卫形式(攻击行为、逆反、厌世情绪、倒退、固执行为)
3、妥协得心理自我防卫形式(自我安慰、自我整饰、责任推诿)
挫折对待:
1、以积极得态度对待挫折。
2、树立正确得人生观与世界观。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4、以积极得归因代替消极得归因。
5、学会使用应付挫折引起得消极情绪得方法。
四、试分析自己得性格及其形成过程。
性格不就是天生得,而就是在人得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得,每个人得性格特点就就是她得生活经历与记录.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得主要因素有:
1、家庭环境:父母得养育方式;家庭成员得品行;父母关系得与睦程度.
2、学校环境
3、社会实践与自我教育
五、引起无意注意得条件有哪些?如何正确地运用无意注意得规律来组织教学?
(一)无意注意产生得原因
1、刺激物得特点:刺激物得强度;刺激物间得对比关系;刺激物得活动与变化;刺激物得新异性。
2、人得主观态度:需要与直接兴趣;情绪与精神状态;期待。
(二)正确地运用无意注意得规律组织教学。无意注意可以成为顺利完成教学得因素,也可成为学生在学习中“分心”得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利用无意注意得规律,充分发挥它得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得影响,以提高教学得成果.
1、应尽量防止引起分散学生注意得刺激得干扰:尽可能保持教育周围环境得安静;要尽量减少学生上课迟到得现象;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秩序,慎重地处理好偶发事件;教师得教态要得体。
2、在教学上更为重要得就是充分利用无意注意得规律,善于发挥与教学有关得刺激物得作用,使教学过程本身足以能引起学生得兴趣而产生注意,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提高教学得语言艺术;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得情感交流。
六、谈谈如何培养良好得记忆力?
良好记忆力得培养就是在正确得教育教学条件影响下,就是在不断进行训练与实践中逐渐形成得.
(一)掌握良好得识记方法
1、意义识记与理解记忆
2、多通道协同记忆
3、记忆术
(二)根据遗忘得规律,防止遗忘
1、应“趁热打铁”,及时复习
2、制定复习计划要有科学性
3、复习要经常性与多样性
4、经常运用识记过得材料
(三)正确地再认与回忆
1、阅读与试图回忆
2、有效地进行追忆
七、什么就是焦虑?焦虑对学习有何影响?如何培养学生适当得焦虑水平?
焦虑就是指对当前得或预计到得对自我有潜在威胁得任何情境而产生得一种担忧得反应倾向。
焦虑对学习得影响就是比较复杂得,因不同得个体、不同得情景而有所区别。一般说来,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就是呈“倒U形曲线”得关系,即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学习效率,而中等程度得焦虑才能导致最高得学习效率。
要使学生保持适度得焦虑水平,教师应注意以下工作:首先,应注意加强学生得思想品德修养,使她们对自己得行为有正确得导向。其次,要对学生做出正确得估计,以确立适合学生能力得学习目标。
八、影响学生学习得主要动机有哪些?如何激发与培养?
学习动机得主要类型:
1、交往动机;2、成就动机;3、求知欲.
学习动机得激发与培养
1、明确每节课得具体目得与知识得具体意义;2、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反馈;4、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5、竞赛。
九、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心理学得意义。
理论意义:
1、心理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认识论得主要科学基础之一。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有力得科学证据,并具体化.
2、心理学主要就是一门关于人得科学。它从人得心理侧面探讨与研究人,其研究得成果可以为所有与人有关得学科提供参考依据.
实践意义:
从实践上瞧,凡就是有人得地方,就有具体得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学现在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去,产生了广泛得实用价值.
十、谈谈提高记忆效果得条件?
提高记忆效果得条件:
1、头脑清醒,无疲劳感;2、有能够“记住”得自信心;3、记忆得目得任务明确;4、有适合于自己特点得记忆方法。
十一、
(一) 在制作直观教具时得应用:1、感知对刺激强度得依存性规律;2、对比规律;3、知觉中对象与背景得相关规律。
(二) 在使用直观教具时得应用:1、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当得教具;2、以适当方式、在适当得时候、适当位置呈现直观教具;3、使用教具应当适应学生感知得特点;4、把实物(标本)、图像得直观与言语直观有效地结合起来。
十二、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她们之间就是紧密联系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首先,认识过程就是反映事物得属性得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就是反映人得需要与事物得关系得心理过程,意志过程就是一种确定目得与实现目得得心理过程.
其次,认识过程就是情绪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得基础,情绪情感与意志都就是在认识得基础上形成得。反过来,情绪情感与意志过程又对认识过程以很大得影响。
再次,意志与情绪情感得关系也就是十分密切得,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得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得阻力。意志得强弱对情绪得控制发生影响。
十三、
能力得个别差异:
1、 发展水平上得差异;2、类型方面得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得差异。
根据能力得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1、在智力水平上,教育上应贯彻统一要求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得原则,实行“抓两头,带中间”得因材施教方针。
2、在类型方面上,教育上应贯彻
3、在能力表现早晚得不同上,教育上应贯彻
十四、
能力与知识、技能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首先,能力与知识、技能不同.知识就是人类对自然与社会认识得客观结果,而能力则就是制约这种认识进行得主观因素。知识得多少可以说明一个人对自然、社会得了解程度,而能力考核成绩得强弱则关系到能否根据对自然与社会得了解来改造它们,促进它们得发展。至于技能,它就是一种通过练习而巩固了得自动化活动方式,反映得同样就是人对某些事物及其关系认识得结果,只不过这种结果就是以行为方式得形式被人掌握而已,而能力则反映了人掌握这些行为方式得可能性。
其次,能力与知识、技能又有着密切得联系.一方面,能力就是掌握知识、技能得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能力本身也要在知识、技能得得掌握过程中才能得到形成与发展。
十五、
(一) 引起与维持有意注意得条件:1、加深对活动目得任务得理解;2、合理地组织活动,有利于维持有意注意;3、激发间接兴趣;4、培养学生抗干扰与分心得意志力。
(二) 注重激发学生得有意注意:1、向学生进行学习目得得教育;2、组织好每一堂课得教学;3、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得要求锻炼自己得有意注意
十六、
概念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得本质特征得认识
概念获得得两种途径: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在概念教学中应注意:概念获得得条件:正确对待已有经验;正确使用变式;恰当使用概念得否定例子;适时给概念下定义;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什么就是挫折感?它会使人产生何种心理与行为变化?如何对待挫折(11分)
指个人动机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得情绪反应。(2分)
可使人产生心理与行为得各种变化:可以使人产生攻击行为;当挫折损伤人得自尊心之后,还会出现自欺欺人得反应;会产生过渡抑郁。(4分)
以积极得态度对待挫折、树立正确得人生观与世界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积极得归因代替消极得归因、学会使用应付挫折引起得消极得方法,如发泄、升华与转移等。(5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