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亚湾核电基地温排水物理模型试验研究.pdf

上传人:be****ey 文档编号:43545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1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亚湾核电基地温排水物理模型试验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亚湾核电基地温排水物理模型试验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亚湾核电基地温排水物理模型试验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 9期 2 0 1 1年 9月 广 东水利水 电 GUANGD0NG W ATER RES 0URCES AND HYDR0P0WER No 9 Se p 2 011 大亚湾核电基地温排水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黄健 东, 罗 岸 , 付 波 , 陈丕翔 , 陆汉柱 , 麦栋玲 , 张 婷 (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 究院, 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 究重点实验室, 广 东 广州 5 1 0 6 1 0 ) 摘要 : 结合岭澳三期扩建工程开展 大亚湾核 电基地温排水试 验研 究。试验提 出了4个 方案布置 思路 , 经方案 比选 , 形 成 了8个基本可行的方案, 其中推荐方案 I较好地兼顾解决了电厂

2、的取水安全与温排水对保护区的影响程度问题 关键词 : 大亚湾 ; 核 电基地 ; 温排 水 ; 试验 中图分类号 : F M 6 2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8 0 1 1 2 ( 2 0 1 1 ) 0 9 0 0 0 6 0 3 1 问题 的提 出 广东大亚湾核电基地位于广东省大亚湾西部 、 大鹏 澳的北岸 ( 见图 1 ) , 现 已建有大亚湾核电站( 装机 2 x 9 0 0 M W) 和岭澳核 电站一期 ( 装机 2 X 1 0 0 0 MW) 、 岭澳 核电站二期( 装机 21 0 0 0 MW) 1 号机组 , 2号机组正 在建设中。电厂冷却水采 直流冷

3、却系统 , 以海水作为 循环冷却水源, 温排水近岸排放后 由潮流带至附近海域 扩散 图 1 岭澳 核 电 厂 址 地理 位 置 示 意 大亚湾核电基地( 岭澳二期 ) 的取排水工程布置在 可研和设计时经过科学论证 , 温排放符合当时的法 律 、 法规要求 , 但 1 9 9 8年 7月国家颁布实施新的海水水 质标准及 2 0 0 0年关于大亚湾水产资源 自然保护区功能 区划的粤海水 2 0 0 0 2 3号文, 大幅提高 了海域温升的 控制标准并设置 了保护区范围( 见冈 2 ) , 大亚湾核电基 地现有 的取排水工程布置变得 与 目前的环保法规 的要 求不相适宜 了。因此 , 对现有的排水布

4、置必须进 行调 整 , 以满足相关法规的要求。 图2大亚湾海域 功能区划示意 2海区地形与潮汐特性 大亚湾为内陆海湾 , 湾 口宽约为 1 5 k in, 湾内中部南 北向排列着众多岛屿 ( 习称 中央列岛 ) , 将 大亚湾分成 东 、 西 2部分 , 中央列岛以西称西大亚湾 , 以东称东大亚 湾。大亚湾海床高程由北 向南逐渐降低 , 湾 口处水深达 2 0 m以上。东大亚 湾水深较深 , 大部分水深在 1 0 m 以 上 , 西大亚湾包括哑铃湾 , 地形平坦水深较浅 , 大部分海 区水深小于 1 0 m。 工程海域潮汐属不正规半 日潮性质, 其主要特征是 收稿 日期 : 2 0 1 1 0

5、 7 2 6 作者简介: 黄健东( 1 9 6 1 一) , 男, 本科, 高级工程师, 从事水工、 水力学 、 电厂温排水等试验研究工作。 6 2 0 1 1年 9月 第 9期 黄健 东 , 等 : 大亚湾核 电基地温排水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每个太阴 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 , 相邻两个高潮 和低潮潮高不等。 海区流场基本呈往复流流态 , 涨潮 时, 一部分水体 沿大辣 甲岛以西通道进入西大亚湾内并向北移动 , 于核 电站工程海 区附近再分成 2个部分分别 向大鹏澳和虎 头咀方 向辐散 ; 其余绝大部分水体则 由大辣 甲岛以东通 道流进东大亚湾 , 并 向北推进直至湾顶 , 潮 流在霞涌附

6、 近辐散成东西两支 , 东支向范和港方 向流去 , 西支流 向 荃湾半岛附近海域。落潮时 , 大亚湾内的水体基本上沿 与涨潮流相反方 向流出湾 口, 显示湾顶处形成辐散复合 流的显著特征。 3试 验 内容及 技术 难点 试验的主要 内容有 : 研究核电厂的温排水在大亚湾 海域的输运 、 扩散规律 ; 在保证核电厂取水安全 的条件 下 , 对大亚湾核电基地现状取排水工程布置进行必要 的 修改 , 使温排水 1 o C温升不影响中部核心区。 因用海和海洋环保要求的提高, 制约大亚湾核电基 地取排水工程 布置 的因素较多 , 方案布置存在几个 难 点 : 厂区东部及西南部 2个核心保护区对温排放的限

7、 制( 保护区内瞬时最大温升不超 1 o C) ; 现有电厂对取 水温升的限制 ( 温升不能大于 1 c 【 = ) ; 现有电厂排水明 渠水位壅高值的限制( 不能大于 1 O m) ; 工程水域潮 差小 、 潮流弱 , 不利于温排水稀释扩散 。 4 模型规划及试验潮型的选取 依据试验技术要求及考虑工程海域潮流特性 与热 水流量 、 模型变率及最小水深、 数模计算结果等 因素 , 模 型比尺取为 : L =3 6 0 、 Z =1 2 0 、 e=3 0 , 模 型截取范 围 见 图 1 , 模拟水域面积约为 5 8 0 k m , 模 型规模约为 6 0 m 7 5 m, 模 型范 围内含

8、7个潮流观测站点 , 站点分布合 适 , 能够反映模拟水域的流场状况 。 选取 2 0 0 8年 ( 夏季 ) 和 2 0 0 9年 ( 冬季) 实测 的大、 中、 小潮资料 J 。夏季大、 中、 小潮时段分别为 7月 1 9 日2 0日、 7月 2 3 日 2 4日、 2 6 日 2 7日; 冬季 大、 中、 小潮时段分别为 2 0 0 9年 2月 1 0 日1 1日、 2月 1 3 日 1 4 日、 3月 3 日 4日。 5基本方案 比选 5 1 方案布置思路 试验结果显示 , 在现状排水布置下电厂温排水主要 随潮流往东及东北方 向扩散 , 1 o C温升 区覆盖了中部核 心区的许洲 、

9、白头洲等区域。为降低温排水对 中部核心 区的影响, 需对原有排水 口进行改造 , 根据厂址平 面布 置及海 区潮流特性 , 提出方案布置思路如下 : 1 )采用较大流速 向东南 向排放 , 使 温排水尽快往 湾 口外输送 , 尽量减少温排水在T程海 区的累积 , 从而 降低温排水对 中部核心 区的影 响程度。排水拟采用管 排 、 明渠 、 明渠 +管排 的排水方式。 2 )采用近岸低流速排放 , 尽 可能利用近厂址水域 扩大高温区面积, 以降低 1 温升面积和温排水对 中部 核心区的影 响程度 , 必要时设置取 、 排水 口间的隔堤。 3 )于近岸设置一定 面积 的冷却池 , 围蔽高温区区 域

10、 , 提高水面蒸发散热能力, 从而减少热量 向中部核心 区的扩散。 4 )采取现状排水 口与远排分排组合 , 通 过分排减 少近岸排放 的温水流量 , 从而达到降低温水对 中部及西 南核心区的影响程度 。 5 2 修改方案介绍 基于以上布置思路 , 试验对排水 口的位置 、 型式及 排水方 向等进行了多方案的探索与 比较 , 最终得出 8个 较优的修改方案 : 1 )方案 I: 取水采用底部取水方式合取 , 排水采用 明渠表排方式合排 , 明渠沿岸总长为 2 3 k in, 排水方 向 由东北改为东南 ; 2 )方案 : 取水布置保持现状 , 温排水先排放至厂 区前约 4 8 3 k in 的

11、冷却池 , 再深排人海 ; 3 )方案 : 取水布置 同方 案 I, 排水 布置同方案 : 4 )方案 : 于取 、 排水 口间设 置长 2 4 k m 的隔热 堤 , 取水布置大亚湾核 电保持现状 , 岭澳核 电采用底部 取水 , 沿现有排水明渠布置 6孑 L 排水箱涵排水 ; 5 )方案 V: 取水布置保持现状 , 排水布置与方案 I 类似 , 其中表排改为长 8 0 0 m的管排 , 其它不变 ; 6 )方案: 取 、 排水布置与方案 类似 , 冷却池 面 积扩大至 7 3 k m , 其它不变 ; 7 )方案: 取水布置保持现状 , 部分热水 由现状排 水明渠排放 , 其余热水 由采用

12、 l O k m长管排至大亚湾湾 口 : 8 )方案 : 取 、 排水布置与方案 类似 , 现状排水 明渠排放 口改为东南 向, 其它不变。 5 3 修改方案比选 通过对 8个修改方案进行各潮型试验 , 取得 了各方 案的温排水运动规律 、 取水温升 、 温升分布等试验成果 : 1 )各修改方案均显著 降低 了 1 温升区对 中部核 心区的影响程度 ; 2 )各修改方案的核电厂取水温升较低 , 均可满足 核电厂安全运行要求 ; 3 )方案 I、 、 、 、 V、 的 1 温 升区 占中部 2 0 1 1年 9月 第 9期 广东水利水电 核心区的面积为 0 0 6 1 k m , 较现状布置 (

13、 4 3 0 k in ) 有显著的减少 , 温排水影响西南核心区 ; 4 )3台机组温排水 南现状明渠排放, 3台机组由温 排水管排放 时, 方案、 方 案的 1 o C温升区均不影响 中部核心区和西南核心区, 满足海洋环保要求 。 综合考虑核电厂取水安全 、 温排水对 中部核心区的 影响及工程造价 、 方案对 【程近岸水域影 响等 冈素 , 试 验认为方案 I较优。 6方案 I 温 排水试 验成 果 6 1 方案 I布置 取水 口布置 : 取水 口段由 4段弧形墙和 1 段直墙连 接而成 , 其结构采用“ 桩 +挂板” , 取水窗 口朝 向为东南 向, 该处海床高程约为 一1 2 5 m,

14、 取水窗 口尺寸为 3 m X 6 1 6 m( 高 X净宽 , 窗口底缘高程为 一1 1 5 m, 顶缘高程为 一 8 5 m) , 取 水窗 i7 1 底缘 下部 设置 拦 沙坎 , 其 尺寸 为 1 0 m 6 1 6 m( 高 X宽) , 见图 3 。 8 图3方案 I 取 排水 工程布置示意 排水 口布置 : 采用明渠排放方式 , 排水明渠轴线与 正北 向成 1 5 5 。 角, 排水流速为 1 9 n r s , 排水明渠长度为 3 0 0 m, 宽为 2 4 m, 明渠底高程为 一 7 0 m。 6 2 温排水流态 试验显示 , 夏季大潮 、 中潮 的潮流运动和热水输移 规律基本

15、一致 。落潮时, 温水往西南方向输移 、 扩散 , 温 水主流带离中部核心区较远 ; 涨潮时 , 到达湾 口的部分 温水随西支辐散流往大鹏湾运动 , 另一部分随东支辐散 流缓慢往北推移 , 从排水 口排出的热水随潮流往东北移 动, 温水主流带距 中部核心保护 区西边缘 尚有一定距 离。夏季小潮相对与夏季大 、 中潮相 比, 潮流较弱, 无论 是涨潮还是落潮 , 热水输移 的距离均 比大 、 中潮短。近 工程海 区水域冬季潮流与夏季潮流的潮流运动特性差 异不大, 热水随潮流运动的规律冬夏两季差别也不大 。 6 3取水温升和表面温升分布 试验显示 , 大亚湾 +岭澳一 、 二期运行时 , 方案 I

16、的 核电厂 ( 大亚湾核 电、 岭澳核 电) 取水温升平均值夏季 大 、 中、 小潮分别为 0 5 o C、 0 6 、 0 6 C, 取水温升过程 平稳 , 满足核电厂设计要求。 在夏季大、 中、 小潮条件下 , 大亚湾 +岭澳一 、 二期 运行时 , 方案 I 的温升扩散呈东南向带状分布, 1 全潮 最大温升面积在 5 8 0 6 1 0 k in 之间 , 其中 1 o C温升区 影响中部核心区的面积在 0 0 0 3 k m 之间。 7 结语 本文根据大亚湾核 电基地现状 工程布置及T程海 区潮流运动特性 , 提出了 4种方案布置思路, 经多种方 案 比较 , 形 成 了 8个基本可行 的方案 , 其 中推 荐方案 ( 底部合取 +明渠排) 核 电厂取水温升较低 , 温排水 1 温升区对中部保护区的影响很小 , 基本解决了大亚湾核 电基地温排放与法规不相符 的问题。 参考文献 : 1 中国水利水 电科学研究 院 广东岭澳核电站初步设计 阶段 冷却水工 程研 究报 告 R 北 京 : 中国水利 水 电科 学研 究 院 , 1 9 9 6 2 天津水运T程勘察设计院 岭澳核电 期工程大 湾海域 水文要素观测 与分析报 告 R 天津 : 天 津水运 程 勘察 设计院 , 2 0 0 9 ( 本文责任编辑王瑞 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图纸/模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