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目 录录前前 言言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第一章第一章 矿井概况矿井概况第一节 基本情况第二节 主要生产系统概况第三节 矿井开拓布局情况第二章第二章 建设避险系统的必要性建设避险系统的必要性第一节 矿井灾害危险性分析第二节 建设避险系统的必要性第三节 避险设施位置的确定第三章第三章 避险设施的结构及井巷工程避险设施的结构及井巷工程第一节 避难硐室的结构第二节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第四章第四章 避难硐室生命保障系统设计避难硐室生命保障系统设计第一节 供氧系统第二节 过滤降温除湿系统第三节 气幕、喷淋系统第四节 环境监测系统第五节 供电系统第六节 个体防护装备第七
2、节 人员生存保障第五章第五章 避险设施管理避险设施管理第六章第六章 施工工期施工工期第七章第七章 紧急避险系统投资估算紧急避险系统投资估算第八章第八章 避灾路线及应急预案避灾路线及应急预案第一节 瓦斯、煤尘爆炸及火灾时避灾路线第二节 水灾避灾路线第三节 应急预案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安全避险安全避险“五大系统五大系统”完善设完善设计计第一章第一章 监测监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第一节 监测监控系统现状第二节 监测监控系统设计第三节 结论第二章第二章 人员定位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第一节 人员定位系统现状第二节 人员定位系统设计第三节 结论第三章第三章 压风自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第一节 压风自救系统现状第二节 压
3、风自救系统设计第三节 安全措施第四节 结论第四章第四章 供水施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第一节 供水施救系统现状第二节 供水施救系统设计第三节 结论第五章第五章 通信联络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第一节 通信系统现状第二节 通信系统设计第三节 结论附件:附件:1、新泰市韩庄煤矿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概算书2、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委托书附图:附图:序号图 名图 号1东下山采区永久避难硐室井巷工程图S1009-14301-12东下山采区永久避难硐室设备布置图S1009-14301-23东上山采区永久避难硐井巷工程图S1009-14302-14东上山采区永久避难硐室设备布置图S1009-14302-25西上山采区永久避难硐
4、室井巷工程图S1009-14303-16西上山采区永久避难硐室设备布置图S1009-14303-27监测监控系统图J1009-174-18人员定位系统图J1009-196-19压风自救系统图J1009-197-110供水施救系统图J1009-198-111通讯联络系统图J1009-199-112语音广播系统图J1009-200-113避灾路线图J1009-175-1前前 言言受韩庄煤矿委托,由临沂兴宇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担负韩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设计工作,包括紧急避险系统设计、其它五大系统的完善设计两部分内容。紧急避险系统设计为本次设计的重点,其主要内容包括避险设施的功能设计、避险
5、设施投资估算、避难硐室施工图等;同时,按照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要求,根据矿井的生产开拓情况,对避灾路线及应急预案进行了阐述。其它五大系统为矿井已有设施,通过与矿方技术人员座谈交流及现场核查,充分了解各系统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不足,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补充、整改、完善,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序”的要求。本设计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省煤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及指导,在此表示感谢。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设计第一章第一章 矿井概况矿井概况第一节第一节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一、地理位置韩庄煤矿位于新泰市西张庄镇境内,处于新泰市的正西方。矿井距市区
6、约18km。京沪铁路磁莱支线、磁莱公路及京沪高速公路从矿区附近通过,交通十分便利。二、井田范围二、井田范围韩庄煤矿位于新汶煤田东段的西端。东部与新泰市高佐煤矿为邻;南部与新泰市建新煤矿为邻;西部、北部与新汶矿业集团协庄煤矿为邻。矿井开采范围南以煤层露头,北以F21断层,西以L9、L14号坐标连线,东以经线20552500线为界,井田东西长1.11.4km,南北宽1.01.5km,井田面积约为1.6645km2。三、地质概况及开采技术条件三、地质概况及开采技术条件(一)井田地质韩庄煤矿位于新汶煤田东段西端,新汶向斜的南翼。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单斜构造,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2938,平均倾角34。
7、煤系地层被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和古近系红层所覆盖,煤系基底为奥陶系石灰岩。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二)水文地质韩庄煤矿仅开采山西组2煤层、4煤层、6煤层,因此其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山西组2煤层、4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太原组一灰含水层,间接充水含水层为第四系砂砾石层及古近系砾岩含水层。主要隔水层有古近系红色砂质泥岩、石盒子组杂色泥岩及煤系内各主要含水层之间的煤层、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正常涌水量为12.4m3/h,矿井最大涌水量为18.6m3/h。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型。(三)煤层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系地层总厚为255.2m,共含煤16层,煤层平均
8、总厚12.07m,含煤系数4.7%。山西组含煤4层(1煤层4煤层),其中可采煤层二层(2煤层、4煤层)平均可采总厚度4.70m,可采含煤系数6.06%。太原组共含煤12层(5煤层16煤层),其中可采煤层四层(6煤层、11煤层、13煤层、15煤层),平均可采总厚度5.10m。可采含煤系数2.87%,韩庄煤矿主要开采2、4、6煤层,太原组煤层11、13和15煤层划归协庄煤矿和建新煤矿开采。1、2煤层已基本回采结束,仅剩断层煤柱、工广和大巷煤柱。全区共有4个钻孔见煤点控制,其中可采点4个。煤层厚度1.802.40m,平均2.10m。结构简单,一般含1层夹矸。下与煤4间距18.4626.88m,平均2
9、0.98m。该煤层可采性指数1.0,煤厚变异系数18.8%。属稳定型全区可采结构较简单煤层。2、4煤层F21-2东断层以南已基本回采结束,仅剩断层煤柱、工广及大巷煤柱。全区共有6 F21-2东断层以南已基本回采结束,仅剩断层煤柱、工广及大巷煤柱。全区共有6个钻孔见煤点控制,其中可采点6个。未动用区主要分布在矿井北部,煤层埋藏标高-400-700m,煤层厚度2.362.80m,平均2.60m,结构简单。上与煤2间距18.4626.88m,平均20.98m;下与煤6间距37.6646.21m,平均40.77m。该煤层可采性指数100%,煤厚变异系数13.8%。属稳定型全区可采简单结构煤层。3、6
10、煤层F21-2西和F21-2东断层以南部分工作面回采已基本结束。全区共有8个钻孔见煤点控制,其中可采点8个。未动用区主要分布在矿井北部,煤层埋藏标高-300-730m,可采区煤层厚度0.720.85m,平均0.75m。结构简单。上与煤4间距37.6646.21m,平均40.77m;下与一灰标志层间距8.6311.97m,平均10.30m。该煤层可采性指数100%,煤厚变异系数15.8%,属稳定型全区可采简单结构煤层。(四)其他开采技术条件1、煤层顶底板(1)2煤层顶底板特征伪顶局部发育,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厚度2.7510.26m,裂隙发育,松软破碎。局部泥岩之上发育一层薄煤层(2上)。直接
11、顶板为灰白色中粒砂岩,层位稳定,厚度7.0420.29m,平均9.79m,抗压强度15.29136.22MPa。底板多为泥岩,厚度0.702.96m,遇水变软膨胀,常发生支架钻底现象。(2)4煤层顶底板特征伪顶局部发育,以砂质泥岩为主,平均厚度3.65m,抗压强度63.45MPa,有时相变为炭质泥岩,层理及裂隙均较发育,性脆易碎。直接顶板为中、细粒砂岩,层位较稳定,波状层理发育,厚度4.7112.87m,平均12.53m。矿井按类顶板加以管理。伪底多为砂质泥岩或泥岩,厚度0.001.39m,老底为细砂岩。(3)6煤层顶底板特征直接顶板为砂泥岩互层,厚度1.3013.40m,平均5.45m,层理
12、及裂隙均较发育,抗压强度47.08MPa,有时相变为砂质泥岩。矿井按III类顶板管理。伪底多为泥岩,厚度0.000.20m,老底为细砂岩。2、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倾向性瓦斯:根据山东省煤炭工业局2010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该矿为低瓦斯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49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24m3/t,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2.47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6.39m3/t。矿井自建矿至今未发生煤和瓦斯突出。煤尘:2009年鲁村煤矿委托山东泰山矿产资源检测研究院,进行了实验室煤尘爆炸性鉴定。鉴定结果为煤9、煤10-1、煤10-3均有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
13、:2009年,鲁村煤矿委托山东泰山矿产资源检测研究院进行煤炭自燃倾向鉴定。鉴定结果为煤9、煤10-1、煤10-3均属不易自燃煤层。深部补勘时对主要可采煤层均进行了自燃性鉴定,鉴定结果为7-1、7-2、9、10-1为类容易自燃;6-1、10-3为类自燃煤层,不宜长期贮存,但矿井自开采以来未发生过自燃现象。3、地温本矿井已经开采多年,虽然无地温测量资料,但井下开采未发现地温异常4、煤与瓦斯突出该矿井不存在煤与瓦斯突出现象。5、冲击地压矿井开采过程中无冲击地压现象,但-400m水平地压显现已非常明显。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压将逐渐增大,生产中应进行冲击地压的鉴定工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14、。第二节第二节 主要生产系统概况主要生产系统概况一、开拓、开采系统一、开拓、开采系统井田开拓方式为斜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现生产水平为-270m水平,布置有2个生产采区和1个准备采区,分别是:东下山采区、东上山采区和西上山采区准备采区。二、通风系统二、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共有二个井筒,主井进风,副井回风。配备FBCDZNO.25/2220轴流式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和检修。2008年,矿井在井田中北部新开拓一立井,拟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矿井通风系统为中央边界式,新立井进风,两斜井回风,矿井的通风阻力将明显减少,通风状况进一步改善。三、提升运输系统三、提升
15、运输系统(1)主斜井、付斜井各一个提升系统,为矿井的两个安全出口,间距30m,主提升机型号2JK-2.5/20,采用串车提升,付斜井提升机型号JK-2/30,斜井人行车。主暗斜井、副暗斜井,为矿井二水平以下的两个主要安全出口,主暗斜井提升机型号为2JK-2.5/20X采用串车提升,副暗斜井为斜井猴车运输人员。技改完成后混合立井安装落地多绳摩擦提升机提煤。保留原有斜井担负辅助提升任务。(2)运输系统一、三水平运输大巷均采用架线式电机车运输,电机车型号为2K3-6/250,电机车的灯、铃、闸完好。4台工作,3台备用,各运输设施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矿井运输设备选型合理。斜巷提升运输挡车器
16、、卧闸、超速吊梁等安全设施和装置齐全、灵敏可靠。四、排水系统四、排水系统矿井建有完善的主排水系统,采用集中分级排水,在+34m水平和-270m水平建主泵房。-270m水平排到+34m水平,由+34m水平排至地面。+34m水平主排水泵房采用3台200D-439型水泵,配JRQ148-4、JSQ148-4,440kW、6kV电机,两条管路排水,管路直径为219mm。水仓容量为1200 m32。-270m水平主排水泵房采用4台,其中3台为MD280-439型水泵,配YD450M1-4、450kW、6kV电机,1台为D155-676型水泵,配Y355-41-2、280kW、6kV电机,其中一路管路直径
17、为219 mm,另一路为直径为159 mm。水仓设计容量为1200 m32。五、供电系统五、供电系统矿井现采用双回路供电,路电源引自鲁煤线,路引自鲁煤线,架空线LJ-95,10kV供电至地面变电所,矿区高压10kV/6kV,低压配电电压为380/220V,频率为50Hz。(1)地面供电系统地面变电所由高压室、低压配电室组成。高压室装10kV、GG-10高压开关柜11块,6kV、GG-10高压开关柜5块。室外装两台S11-1600/10/6.3变压器,供井下;一台变压器S7-315/10/0.4,一台变压器S11-M-630/10/0.4,供主斜井提升机、主通风机、压风机、调度室、地面生产系统及
18、矿区照明。高低压配电系统为单母线,设联络开关。(2)井下供电系统矿井采用高压下井,电源电压6kV,两条下井电缆,ZLQD5-370-1050m,到+34m水平中央变电所。+34m水平中央变电所装11台KYGZ-6型高压开关柜,1台KBSG2-T-200/6/0.4变压器,供主水泵、井底车场辅助设备、照明、该水平运输设备。-270m三水平中央变电所装12台KYGZ-6型高压开关柜,1台KBSG2-T-200/6/0.4变压器,供主水泵、照明、该水平运输设备。另外建有1#变电所、西区变电站、1400变电所、东采区变电所、东采区变电站、-650水平变电所。各变电所均装有PBG12-/6Y型矿用隔爆型
19、高压真空配电装置,KBSG2-T-200(315、500)/6/0.69变压器。变电所电源电压6kV,低压660V,各配电点均能实现风电瓦斯闭锁,局部通风机双回路且自动切换。第三节第三节 矿井开拓布局情况矿井开拓布局情况矿井开拓方式为一对斜井开拓,主斜井作进风兼提升之用,副斜井作回风、行人及管线敷设等用,提升方式为串车提升,大巷内采用架线式电机车运输;采用中央并列式抽出式通风方式。矿井设计四个水平,分别为:+34m水平、-120m水平、-270m水平及-650m水平,上部两个水平已开采结束,现生产水平为-270m水平,延深开拓水平为-650m水平。2009年,矿井进行技术改造,在井田中部偏北的
20、位置新开拓一条千米立井,改造完成后矿井为立、斜井混合开拓方式,主立井担负提升、运输及进风任务,一对斜井担负人员上下井及回风任务。目前主立井井巷工程已施工完成。矿井主采9、10-1、10-3煤层,采区内采用两条下山开拓,主下山为穿层下山,布置在10-1、10-3煤层中,担负提升、进风任务,副下山沿9煤层倾向布置,担负回风行人任务,采煤面双翼布置,采用联合布置方式,煤层间采用石门联络,采用高档普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目前-270m水平布置有2个生产采区,1个准备采区,1个接续采区,分别是:东下山采区、东上山采区、西上山准备采区以及东下山采区。目前矿井布置有2个采煤工作面和7个掘进工作面,其中
21、:东下山采区布置有1个采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分别是东1205回采工作面、1208回风巷整修工作面、1208运输巷;东上山采区布置1个回采工作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分别是东9501回采工作面、东1501运输巷和1501回风巷;另外在西采区布置有2个掘进工作面,即:西1302回风巷和西轨道上山;在-270m水平布置有1个掘进工作面,即-270m联络巷。一、东一、东下山采区下山采区东下山采区位于矿井-270m水平以下,主、副暗斜井以东,属矿井-270m水平第一个下山采区,上以-270m水平为界,下以-650m水平为界,东至X4500坐标线,西以F9断层为界,其东西分别与东采区和西采区相邻,上与东采区对
22、邻。该采区走向长1000m,倾斜长780m,煤层倾角1826,面积78万m2;采区内地质储量256万吨,可采储量218万吨,设计采煤能力10万吨/年,服务年限20年。采煤工艺为高档普采,开采9、10-1、10-3煤,该采区首采面自2001年开始回采,截止到2010年底,已累计开采18个采煤面,采出煤量102万吨,采区内剩余可采储量116万吨,剩余服务年限11年。二、东二、东上山采区上山采区东上山采区位于井田东部-270m水平以上,主、副暗斜井以东,属矿井-270m水平F9断层东部第三个上山采区。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空区处理方式为全部垮落法。采煤工艺为炮采,采高为煤层厚度。采煤面单翼布置
23、,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采区内地质储量62万吨,可采储量53万吨,设计采煤能力11万吨/年,服务年限4.8年。采煤工艺为炮采,开采9、10-1、10-3煤,该采区首采面自2011年5月开始回采,预计2015年底开采结束。三、东三、东下山采区下山采区东下山采区为东上山采区的接续采区,位于井田东北部,F7断层以西,是主、副暗斜井东翼最深部的第二个下山采区。该采区上部以F7断层为界,下部以-650米水平为界,东部以断层为界;西部采区保护煤柱线。其走向长1000米,倾斜长650米,面积650000m2;地质储量86.72万吨,可采储量73.72万吨。采区设计生产能力5万吨/年,服
24、务年限14.7年,主要开采9、10-1煤层。目前采区主副下山已经施工完成。四、西四、西上山采区上山采区西上山采区位于井田西北部,是主、副斜井以北F5断层以西第一个采区。该采区上部以-88m水平为界,下部以-270m水平为界,东部以F5断层为界,西部以矿井西部边界为界。采区内主采煤层为9、10-1、10-3煤。为开拓准备采区。第二章第二章 建设避建设避险系统的必要性险系统的必要性第一节第一节 矿井灾害危险性分析矿井灾害危险性分析一、安全生产现状一、安全生产现状鲁村煤矿2010年连续8年被评为A级矿井。目前,矿井安全生产状况良好,各类安全隐患基本处于有效控制和及时处理状态,但是,矿井也存在火灾、瓦
25、斯煤尘爆炸、冒顶、水害等多种灾害的威胁,应超前预防,及时治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二、主要灾害分析二、主要灾害分析1、瓦斯矿井历年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2010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49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24m3/t,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2.47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6.39m3/t。随着矿井的开拓延深,开采范围的扩大,老空区逐年增多,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如风量不足,遇地质构造变化带,容易导致瓦斯集聚,矿井存在瓦斯爆炸危险。2、煤尘2009年鲁村煤矿委托山东泰山矿产资源检测研究院,进行了实验室煤尘爆炸性鉴定,鉴定
26、结果为煤9、煤10-1、煤10-3煤层煤尘均有爆炸性。根据矿井现场实际情况及测尘数据的分析,采煤工作面机组割煤时的滚筒处、采煤工作面放炮作业地点、煤巷掘进工作面的放炮作业地点为主要尘源,必须重点进行防治。3、火灾(1)外因火灾外因火灾是由于外部热源如明火、瓦斯煤尘爆炸、放炮、机械冲击与摩擦、电流短路、静电、烧焊、吸烟等引燃可燃物造成的火灾。外因火灾多发生在井口、井筒、井底车场、机电硐室、火药库以及安有机电设备的巷道或工作面内。(2)内因火灾鲁村煤矿目前开采的煤层为不易自燃煤层,正常回采时一般不会发生煤层自燃,但遇断层破碎带、工作面开切眼、停采线、以及联络巷等处,应加强监测,防止煤层自燃。4、水
27、害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增加,地板承受的徐、奥灰水水压增大,深部开采时,将有部分水量以底鼓水形式或通过构造破碎裂隙带进入矿井。特别是在构造破碎带附近及隔水层薄弱地段,受断裂和矿压影响,奥灰水作为徐、草灰含水层的补给水源,一旦突水将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一定威胁。第二节第二节 建设避险系统的必要性建设避险系统的必要性根据国家安监总局201115号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2013年6月底前,所有煤矿都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通过对鲁村煤矿灾害分析,井下可能出现火灾或煤尘爆炸等灾变情况,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产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的
28、重要措施,是避难人员安全逃生的实际需要。能够在灾变情况下,实现矿工在应急避难装置的掩护下成功逃生或等待救援,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鲁村煤矿建立完善避系统是很有必要。第三节第三节 避险设施位置的确定避险设施位置的确定一、避险设施设置的原则一、避险设施设置的原则1、紧急避险设施的建设方案应综合考虑所服务区域的特征和巷道布置、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及特点、人员分布等因素。2、各紧急避险设施的总容量应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所服务区域全部人员紧急避险的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并应有一定的备用系数。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临时避难硐室的
29、备用系数不低于1.1。3、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m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4、紧急避险设施应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5、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危险区。前后20m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二、井下作业人员分布井下作业人员的分布位置及数量是设置井下避险设施的主要依据,根据鲁村煤矿的生产布置及劳动定员的有关规定,现矿井人员分布情况如下:1、+34m运输大
30、巷区域+34m运输大巷区域每班作业人员总数25人。2、-270m水平大巷区域-270m水平大巷区域每班作业人员总数40人。3 3、东、东下山采区区域下山采区区域现采区共布置现采区共布置1 1个高档普采工作面,一个巷个高档普采工作面,一个巷道整修面,一个掘进工作面。道整修面,一个掘进工作面。(1 1)采区辅助工,)采区辅助工,1616人人;(2 2)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2626人,巷道整修面人,巷道整修面1010人人,掘进工作面掘进工作面1212人人,共计,共计4848人人。东东下山采区作业人员共计下山采区作业人员共计6464人人。4 4、东、东上山采区区域上山采区区域采区共布置采区共布置1
31、1个炮采工作面,个炮采工作面,2 2个炮掘工作个炮掘工作面。面。(1 1)采区辅助工,)采区辅助工,1010人;人;(2 2)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2626人人;(3 3)每个掘进工作面)每个掘进工作面1212人,共计人,共计2424人人。东东上山采区作业人员共计上山采区作业人员共计6060人人。5 5、西、西上山采区区域上山采区区域采区共布置采区共布置2 2个开拓巷道。个开拓巷道。(1 1)采区辅助工,)采区辅助工,1212人人;(2 2)每个掘进工作面)每个掘进工作面1212人人,共计,共计2424人人。西西上山采区作业人员共计上山采区作业人员共计3636人。人。三、避险设施位置及数量
32、的确定三、避险设施位置及数量的确定鲁村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主要分布在+34m水平大巷、-270m水平大巷及各生产采区。+34m水平大巷正常生产时作业人员约25人,均为生产辅助工,考虑到该区域作业环境条件较好,无重大危险有害因素,且在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内人员能够安全撤到地面,因此,该区域内可不设置避险设施;-270m各生产采区内,存在瓦斯、煤尘、火灾等多种危险有害因素的威胁,为目前及今后主要生产区域及人员分布地点,该区域距离井口大于3km。根据紧急避险设施布置的原则,结合鲁村煤矿生产规划,设计在-270m水平布置2个避难硐室,在-650m水平布置1个避难硐室。避险设施分布地点避险设施类型服务区域服务
33、区域作业人数额定人数东下山采区永久避难硐室东采区6480东上山采区永久避难硐室东、东、东采区6080西上山采区永久避难硐室西上山采区6080表表2-2-1 2-2-1 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分布情况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分布情况1、东下山采区永久避难硐室东下山采区为矿井目前主要生产采区,开采9、10-1、10-3煤层,自2001年开采首采面,到目前为止,尚有可采储量116万吨,剩余服务年限11年。该采区布置1个高档普采工作面,一个巷道整修面,一个掘进工作面。采区内作业人员共计64人,设计在东下山下部车场绕道建设永久避难硐室,主要为东下山采区的作业人员提供避险,同时满足-650m大巷的部分辅助人员避险,根据
34、东下山采区的作业人员的数量以及-650m大巷附近区域的作业人数,并考虑不低于1.2的备用系数,设计该采区的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为80人,见图2-3-1。图图2-3-1 东东下山采区永久避难硐室位置示意图下山采区永久避难硐室位置示意图2、东上山采区永久避难硐室东上山采区永久避难硐室布置在东上山采区下部,-270m大巷与东回风联络巷之间,考虑东上山采区及-270m大巷附近的作业人数,并考虑不低于1.2的备用系数,设计东上山采区永久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为80人。东上山采区尚有服务年限4年,东下山采区为东上山采区的接续采区,目前尚未开采,设计生产能力5万吨/年,服务年限14.7年,因此,东上山采区永久
35、避难硐室的服务年限为18.4年。见图2-3-2。图图2-3-2 2-3-2 东东上山采区永久避难硐室位置示意图上山采区永久避难硐室位置示意图3、西上山采区永久避难硐室西上山采区永久避难硐室布置在采区回风上山下部与-270m大巷之间的联络巷中。西上山采区为准备采区。现布置有2个掘进工作面,工作人员共36人,考虑到后期采区正常生产时的作业人数,并保证1.2的备用系数,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为80人。见图2-3-3。图图2-3-3 西西上山采区永久避难硐室位置示意图上山采区永久避难硐室位置示意图第三章第三章 避险设施的结构及井巷工程避险设施的结构及井巷工程第一节第一节 避难硐室的结构避难硐室的结构一、避难
36、硐室规格一、避难硐室规格避难硐室由生存硐室、过渡硐室,辅助硐室:设备硐室(2个)、电源硐室及卫生间组成。如图3-1-1,3-1-2所示。图图3-1-1 3-1-1 避难硐室布置示意图一避难硐室布置示意图一图图3-1-2 3-1-2 避难硐室布置示意图二避难硐室布置示意图二二、避难硐室结构二、避难硐室结构避难硐室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1、第一道防护密闭门防护密闭门的设计遵循灵活、快捷、手动、密闭性良好等原则。门体要求能够抵御瞬时1200高温、1.0MPa的爆炸冲击波、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门体的结构设计采用绕流和分流技术,防护密闭门上设观察窗。2、第一道防爆密闭墙防爆密闭墙同样要求能够抵
37、抗瞬时1200高温和0.3MPa的爆炸冲击波。通过采用C35强度的混凝土并配筋来实现要求。为了加强其抗冲击波能力,墙体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0.25m,墙体设计施工成楔形,门前设不少于两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水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密闭墙厚度计算。根据采矿工程设计手册,抗冲击波活门、抗冲击波密闭门硐室门框墙混凝土厚度一般为350650mm。防爆墙混凝土厚度计算如下:式中:d防爆墙混凝土厚度;ka门硐结构安全系数,取1.2;kd结构动力系数,取2.0;P冲击波压力,设计取1.0MPa;B门硐宽度,1.1m;h门硐高度,2.0m;混凝土设计抗剪强度,C35混凝土设计抗剪强度为1.65。
38、经计算,d=0.516m,在此防爆墙厚度取0.6m。3、第二道密闭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4、空气循环系统避难硐室内部的空气循环是通过压风管路直接送入到避难硐室内。在避难硐室内部布置成弥撒式和防护罩式相结合的布气系统,最后通过单向排气管路实现避难硐室内的空气循环,整个避难硐室内始终保持不低于100Pa的正压,防止毒害气体的渗入,在无压风的情况下,可采用高压氧气瓶供氧方式。5、空气幕及喷淋系统空气幕及喷淋系统安装在两端防护密闭门处,目的是阻隔逃生人员进入避难硐室时有毒有害气体和火源的进入。空气幕系统的动力采用高压空气,系统的启动与硐室密闭门相连动,使得在密闭门打开后,在门口形成气幕和水
39、幕。6、附属系统附属系统包括人员定位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通讯联络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压风自救系统等,这些附属系统能保证避难硐室内部人员在救援队伍赶来之前保持良好状态。三、避难硐室井巷工程三、避难硐室井巷工程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宽不小于2.0m,净高不低于2.0m,每人应有不低于1.0m2的有效使用面积,过渡硐室有效面积不小于3.0m2。设计避难硐室有额定避难人数为80人,生存硐室有效使用面积分别为80m2。避难硐室规格参数见表3-1-1。永久避难硐室建设标准不低于井下炸药库施工标准。硐室布置及支护等见设计图。规格参数硐室名称净长(m)净宽(m)净高(
40、m)断面形状断面(m2)掘进断面(m2)支护方式生存室204.03.0三心拱形11.1713.45锚网喷过渡室(单个)4.03.03.0半圆拱形8.039.98锚网喷辅助硐室制冷硐室(单个)2.02.02.3矩形4.66.24锚网喷电源硐室3.02.02.3矩形4.66.24锚网喷空调硐室1.54.52.3矩形10.3512.74锚网喷卫生间2.01.52.3矩形3.454.94锚网喷表表3-1-1 永久避难硐室规格参数表(额定避险人数永久避难硐室规格参数表(额定避险人数80人)人)第四章第四章 避难硐室生命保障系统设计避难硐室生命保障系统设计根据避险系统的管理规定,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
41、、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情况下额定防护时间不得低于96h。第一节第一节 供氧系统供氧系统一、供氧系统的要求一、供氧系统的要求1、避险人员在避难硐室(救生舱)内能够呼吸到纯净的氧气,氧气浓度在18.5%23.0%;2、氧气供给时间必须满足额定人数时不少于96小时的生存时间;3、供氧装置在井下特殊条件下不受环境影响保证能够及时、可靠供氧并不会存在不安全隐患。二、供氧方案二、供氧方案经研究分析,避难硐室供氧方案采用压风系统供氧、压缩氧气供氧、自救器供氧三级供氧方式。三、压风系统供氧装置三、压风系统供氧装置1、压风系统供氧原理压风系
42、统供氧装置利用地面压缩空气通过管路作为气源,经过阀门后进入过渡硐室内设置的水、灰尘、油的三级过滤,经过预先设置的减压器、浮子流量计、管路进入气体输出端。为硐室内避险人员提供更加新鲜、舒适的空气质量。其原理如图4-1-1所示。图4-1-1 压风系统供氧原理图2、主要技术参数:人均供风量0.3m3/min;硐室内氧气浓度18.523.0%;减压器入口压力0.8MPa、出口压力00.6MPa(可调节)、输出流量不小于20 m3/min;浮子流量计量程08 m3/min分度值0.3m3/min。3、布置方式:在主硐室内座椅两侧布置2套压风系统供氧装置,装置的入口通过管路与压风系统管路连接。四、压缩氧气
43、供氧装置四、压缩氧气供氧装置1、工作原理压缩氧气供氧装置配置及原理见图4-1-2所示,该装置是利用储存在钢瓶中的医用压缩氧气,通过供氧控制装置为避险人员输出规定数值的氧气。在入风侧过渡硐室和回风侧过渡硐室内放置的钢瓶出口经高压管路并联后集中至减压器,减压器将来自于氧气瓶中的医用压缩氧气压力进行减压并输出稳定的压力至可调节浮子流量计。浮子流量计的氧气输出量根据避险人员数量进行手动调节,在静坐状态下每人的氧气消耗量大约为0.5L/min。由于减压器输出稳定的压力,因此在浮子流量计调节值一定时,通过浮子流量计的氧气输出量不会随着氧气瓶中的压力变化而变化。图4-1-2 压缩氧供氧原理图2、压缩氧气供氧
44、装置数量公式1 公式1V所需氧气体积,L;q人体对氧气消耗量,0.5 L/min人;N避险人数;T供氧时间。考虑防护时间备用系数1.2:T=116h=6960min 公式2V1每支气瓶内可用氧气体积,L;气体可用压力差,;注:1个大气压=0.1013MPa;氧气钢瓶工作压力为15MPa,充装压力13MPa。V2氧气瓶水容积,60L。公式3Z所需氧气瓶数量。由于在灾变期间进入避难硐室内避险人数随时变化,按人体对氧气的消耗量Q1=0.5 L/min考虑,避险人数为N时单位时间总供氧量:Q=Q1N=0.5N(L/min)矿井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80人,则所需压缩氧钢瓶数量为:38支。为了有效控制不同
45、数量避险人员时供氧量的输出,选择可调节流量计。3、技术参数:人均供氧量0.5 L/min;硐室内氧气浓度18.523.0%;两套供氧系统用的减压器入口压力15 MPa、出口压力00.5 MPa(可调节)、最大流量不小于60L/min;浮子流量计量程060L/min分度值0.5L/min。4、布置方式:在入风和回风侧的过渡硐室内分别放置工作压力为15MPa、水容积为60L氧气钢瓶。两侧的氧气钢瓶经高压管路并联与减压器输入口连接,减压器及浮子流量计放置在生存硐室墙壁上,可方便避险人员调节、观察压力及供氧流量数值。第二节第二节 过滤降温除湿系统过滤降温除湿系统一、主要功能一、主要功能发生灾变时,避险
46、人员长时间在密闭的硐室内呼吸将产生CO2,同时避险人员进入硐室时可能带入部分CO,同时由于人体散热导致硐室气温升高,造成生存环境恶化。过滤降温除湿系统就是对生存环境中的有害气体进行转化吸收,对气体温度、湿度进行控制调节,以保证适宜的生存环境。二、制冷方式的选择二、制冷方式的选择在灾变事故发生时,矿井供电有可能中断,在电力供应中断时要对硐室内空气温度进行调节就必须保证硐室内有储冷装置,常用的储冷装置有液态CO2储冷和冰储冷方式。避难硐室设计中制冷方式选用储冰空调。图4-2-1 过滤降温除湿系统示意图三、空气过滤、除湿方式三、空气过滤、除湿方式避难硐室空气除湿靠水蒸气冷凝实现,在储冰式空调水箱内部
47、风道内,当冰融化时,空调水箱内部冷风通道内温度降低,硐室内水汽冷凝成水珠滴落到通道内流出,实现硐室内空气除湿功能。四、储冰量、二氧化碳吸附剂计算四、储冰量、二氧化碳吸附剂计算根据人体的放热量计算储冰量;根据储冰量选择相应容积的储冰箱及其个数;并根据制冷机的制冷能力选择制冷机台数。1、计算基础计算基础冰的比热容为2100J/kg.,折算成千卡为0.5千卡/kg.;冰的溶化焓为335kJ/kg,折算成千卡为80.4千卡/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折算成千卡为1千卡/kg.。则每千克则每千克-20-20冰体溶化为冰体溶化为3030的水时的吸热的水时的吸热量为:量为:q1=Cq1=C冰
48、冰20+C20+C冰溶冰溶+C+C水水30=0.520+80.4+130=120.430=0.520+80.4+130=120.4千卡千卡/kg/kg人体释放的热量为:人体释放的热量为:q2=102q2=102千卡千卡/小时;小时;热交换效率:热交换效率:=70%=70%;每台储冰箱的有效容积:每台储冰箱的有效容积:8080人人的硐室储冰箱有的硐室储冰箱有效容积为效容积为3.0m33.0m3;对CO2的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每人0.5L/min;对CO的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在20min内将400ppm降至24ppm;硐室内CO21.0%;硐室内CO24ppm;空气温度35、湿度85%。2、避
49、难硐室储冰量、吸附剂量计算避难硐室储冰量、吸附剂量计算(1 1)储冰量计算)储冰量计算避险人数为避险人数为8080人,额定防护时间内的发热量人,额定防护时间内的发热量为:为:q=nq2h=8010296=783360q=nq2h=8010296=783360千卡千卡其中:其中:q q额定防护时间内人体放热量,千卡额定防护时间内人体放热量,千卡n n额定避险人数,额定避险人数,8080人人q2q2单位时间内人体放热量,单位时间内人体放热量,102102千卡千卡/小时小时h h额定防护时间,额定防护时间,9696小时小时。储冰量为:M=q/(q1M=q/(q1)=783360783360/(120
50、/(1200.7)=9326(kg)0.7)=9326(kg)冰的密度冰的密度0.90.9计算,则储冰体积为:计算,则储冰体积为:10.36m310.36m3。每台储冰箱有效容积为每台储冰箱有效容积为3.0m33.0m3,则储冰箱台数:,则储冰箱台数:n=10.36/3.0=3.45n=10.36/3.0=3.45(个)(个)则则8080人避难硐室储冰箱取人避难硐室储冰箱取4 4台,台,每台冷凝机功每台冷凝机功率率4kW4kW,配备,配备4 4台台制冷机。制冷机。(2)吸附剂配备量计算二氧化碳吸附剂:按每人每小时呼出按每人每小时呼出30L30L CO2 CO2计算,计算,8080人人9696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