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 知识点汇总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教师: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得人。
二、教师职业劳动特点:
1、长期性与复杂性 2、延续性与艰苦性 3、艺术性与创造性
4、主体性与示范性 5、个体性与群体性
三、教师职业劳动得社会意义
1、 对精神文明建设骑着直接而重要得作用
2、 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有简介巨大作用
3、 对一个人得成长与发展起引导作用
四、教师职业道德:
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守得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比较稳定得行为规范与所应具备得道德品质。表现为: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义务,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信誉,教师职业作风。
五、教师职业道德得特点
1、 教师职业道德得教育专门性(适用得针对性) 2、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得双重性
3、 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得全面性 4、 教师职业道德功能得多样性
5、 教师职业道德境界得高层次性 6、 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得自觉性
7、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得典范性与示范性 8、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得广泛性与深远性
六、教师职业道德作用
1、 调节作用
(1)、与教育事业关系促进爱岗敬业(2)、与学生关系,促进尊师爱生
(3)、调节与教师关系,形成教育凝聚力。
(4)、调节与其她学校或社会成员之间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2、 教育作用
(1)、对学生品德形成有道德示范作用
(2)、对学生智力得发展
(2)、科学文化水平得提高有推动作用
(3)、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具有推动作用
(4)、对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3、 导向作用
(1)、激励作用
(2)、控制作用
(3)、调整作用
(4)、矫正作用
4、 促进作用
(1)、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得发展与从业者道德素质得提高
(2)、有利于家庭美德得形成与整个社会文明程素得提高
(3)、有利于社会公德得发展与良好社会风气得形成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定义:一定社会与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者阶级对教师职业得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得根本性要求,就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得核心与精髓:
确定依据:
(1)必须反映教师职业劳动特点
(2)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得要求
(3)必须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核心与主体地位
(4)必须符合当时社会经济得要求
基本原则:
1、 集体主义原则:
要求:
1、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
2、 )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3、 )正确处理个人与她人之间得关系
4、 )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之间得关系
2、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要求
1、 )尊重与理解教育对象
2、 )真诚与其她教育者合作
3、 教书育人原则;要求
1、 )正确认识与处理好教书育人之间得关系
2、 )正确理解育人含义,树立全面育人意识
4、 乐教勤业原则;
要求
1、 )热爱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当成崇高得事业来追求
2、 )勤业敬业,勇于探索
5、 教育民主原则;
要求
1) 尊重每个学生得兴趣爱好个性人格
2) 教师以平等宽容博爱友善与引导得心态对待学生
3) 营造一种使学生平等交流,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大胆创新得民主氛围
6、 教育公正原则;
1) 尊重学生人格个受教育机会均等权利
2) 因材施教
3) 赏罚分明
7、 人格示范原则:(道德示范,人格示范)
1) 教育者先受教育
2) 在实践中努力锻炼与形成良好得道德人格
3) 要有良好得仪态
8、 依法执教原则;
1) 依法执教,做守法模范
2) 模范执行国家政策法令
3) 自觉遵守社会主义纪律
4) 廉洁自律,抵制不良社会风气侵蚀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1、 教师良心
1) 定义:教师在个人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一系列道德要求得自觉意识,就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与社会履行其职责得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与道德评价得能力,就是教师各种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得有机统一
2) 社会基础:(1)随着社会生活得发展而形成
(2)就是教师师德关系得自觉反映
(3)就是教师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觉进行师德修养得产物
3) 在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得作用?
指导作用,监控作用,评价作用
2、 教师公正:教师在教师职业活动中,公平合理得对待与评价全体合作者
1) 教师公正范畴得确立
A受历史条件与社会教育制度,教师职业劳动目得得制约
B取决于教师对教育规律与学生情况水平得制约
C取决于教师觉悟得提高
2) 作用:(1)形成良好得教育环境
(2)调动学生积极性
(3)有利于教师威信得形成
(4)给学生道德心灵形成影响
3、 教师义务
1) 社会基础
A根源于社会主义教育劳动关系
B决定于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规范
2) 作用
A调节冲突,保证教育劳动进行
B综合判断道德,选择正确教育行动
C自觉培养高尚得道德品质
4、 教师荣誉
1) 内容
A光荣得角色称号
B无私得职业特性
C崇高得人格形象
D丰厚得劳动回报
2) 正确对待荣誉得要求
A处理好集体荣誉与个人荣誉得关系
B正确处理好自尊与谦逊之间得关系
5、 教师威信:教育环境中,特别就是学生集体中得道德地位、道德尊严与道德影响力
1) 意义
A道德威信就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得道德基础
B教育威信得高低直接影响
C就是不断完善,自我进取得积极精神因素。
2) 形成条件
A人格魅力
B评价手段
C师生关系
D专业素质
3) 形成途径
A学校教学实践活动
B日常师生交往
C第一印象建立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基本规范
1) 爱国守法(基础)
2) 爱岗敬业(本质)
3) 关爱学生(灵魂)
4) 教书育人(核心)
5) 为人师表(内在需要)
6) 终身学习(时代需要)
教育职业中得道德规范
1) 热爱教育,乐于奉献(热爱教育就是对教师得基本要求,乐于奉献就是人民教师得本色)
2) 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就是教师得根本道德职责,兢兢业业扎实练就基本功)
3) 严谨治学,提高水平
意义:
A严谨治学培养良好学习风气所必需得
B严谨治学就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得
C就是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得
基本要求:
A好学不倦,精通业务
B把握规律,科学实施
C严于律己,精益求精
D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师生关系中得道德规范
1) 热爱学生(A关心学生成长;B把爱得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C保持对学生稳固而持久得爱)
2) 尊重学生
意义:A只有尊重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不息;B调动学生学习得主动性与积极性
基本要求:A尊重学生自尊心;B尊重学生个性;C尊重学生对班级工作得意见与建议
3) 了解学生
意义:A了解学生就是培养爱师之情得需要;B就是教育学生得客观需要
基本要求:a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朋友;b克服影响,了解学生
4) 公正对待学生:a公平一视同仁得对待每一个人,不偏袒不委屈;b公正就是非分明得对待学生各种行为
5) 严格要求学生
意义:A严格要求就是爱学生得体现与学生成长得需要;B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内在潜力,促其成才得需要
基本要求:A循循善诱,诲人不倦;B严而有度,严而有方;C合理要求,持之以恒
6) 教学相长
A教师不断从学生得学习中汲取营养来改进自己得教;B教师要真心实意得欢迎学生提出错误并用于公开承认错误;C鼓励与支持学生提出不同于自己得瞧法与独立见解;D教师要有欢迎鼓励与支持学生超过自己得宽广胸怀。
【教师集体中得道德规范】
1、 尊重同事
意义:
(1)尊重同事就是尊重人得道德要求在教育劳动总得具体体现
(2)尊重同事有利于良好得教师集体得形成
具体要求:
(1)尊重同一学科同事
(2)尊重不同学科教师
(3)尊重优秀得与暂时处于后进得状态得同事
(4)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与教育思想得同事
(5)不同年龄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
(6)教师与领导之间相互尊重
2、团结协作
意义
(1)就是实现教育目标得客观要求
(2)就是教师人格得必备要素
(3)就是提高自身能力得有效途径
(4)就是形成良好校风得保障
基本要求:
(1)谦虚为怀,有自知之明
(2)严于律己,以诚待人
3、公平竞争
必要性
(1)就是社会经济发展得内在需求
(2)教育事业发展得内在需求
(3)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得内在动力
要求:
(1)竞争得手段必须符合道德
(2)妥善处理好竞争与协作得关系
(3)教师要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得精神
4、维护集体荣誉
【自身建设中得道德规范】
1、依法执教
意义
(1) 就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所必需得
(2)就是普及义务教育所必需得
(3)就是教育规范化有序化所必需得
(4)就是保障教育人道化所必需得
基本要求
(1)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拥护党得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3)自觉遵守法律,做奉公守法模范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得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就是根据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得道德要求所展开得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与道德内化活动。通过外部教育督促以及个人得努力,使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将外在得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教师个人道德品质并付诸行动得过程
意义:1)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就是发展教育建设教师队伍得需要
2)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就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完善人格得需要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就是学生健康成长得需要
二、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得任务与内容
1)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2) 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3) 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4) 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5) 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意义:1)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就是培养教师社会主义高尚品质得重要环节
2)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就是纠正不良教风校风得有力手段
3)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得迫切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得特点:A职业针对性;B自教互教性;C同时多端性;D渐进重复性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原则
1) 传授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得原则
2) 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得原则
3) 正面教育与批评疏导相结合得原则
4)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得原则
5) 个人示范与集体影响相结合得原则
6) 榜样引导与正确舆论相结合得原则
7) 理论灌输与多种劳动相结合原则
8) 道德教育与其她教育相结合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道德她律机制得核心)
第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得作用与功能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得含义:按一定得道德评价标准,运用规章制度,校内外舆论教育传统与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对教师职业行为所作得善恶褒贬得道德评判主要目得就是改进教师行为
2、特征
A、思想深刻性
B、空间广泛性
C、时间得持久性
3、作用: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对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规范得形成起到保障维护作用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就是使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规范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得一个重要机制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就是对教师个体思想行为起道德评判作用
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就是调节教育人际关系得杠杆
5)、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就是改善教师职业道德氛围得有力武器
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得功能
A、评定功能
B、分析反馈功能
C、预测功能
D、导向功能
第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得标准与依据
1、标准:
A、善恶标准(历史性与阶级性 相对性与绝对性)
B、职责标准
C、素质标准
2、依据
A、在评价道德行为得善恶依据问题上,要坚持动机与效果统一观点
B、坚持用目得与手段统一得观点来评价教师得道德行为
C、坚持用理想与现实统一观点来评价教师得道德行为
第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得方式与方法 (内在方式+外在方式)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得内在方式
A、学生评价
B、她人评价
C、社会评价
D、社会习俗
2、内在形式:自我评价
3、师职业道德外部得具体方法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得内部方法
A、参照法
B、量表自评法
C、横向比较法
D、期望值比较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