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第一节 概述(一)周围神经结构1、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前角内。感觉神经元位于脊髓旁的脊神经节内。交感神经元位于脊髓侧角内。2、神经纤维由神经轴突组成,其内含有许多线粒体及流动的胶状轴浆流。以磷脂为主的髓鞘包在轴索外面,其外裹以由神经膜细胞(Schwann cell)组成有细胞鞘,在每两个细胞鞘间的中断部分称朗飞结。3、神经末梢包括:(1)运动末梢:即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终板。(2)感觉末梢:即各种感觉小体。(二)周围神经损伤后变性与再生1、神经元(1)变性:尼氏小体消失,核外移,神经元死亡。变性程度与损伤性质、损伤程度及损伤部位有关,越近神经元的损伤,其变性程度越重。(2)再
2、生:于3周后开始时,神经元代谢活跃,供应充足轴浆流,以满足神经再生的需要。此代谢活跃现象在3个月内处于高峰,6个月后渐减弱。因此神经断伤后3-6个月内是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2、神经损伤近端(1)变性:轴索断裂,溶解及消失。髓鞘破裂、溶解并吸收。神经膜细胞增生。变性范围局限到上行1-2个朗飞结处。(2)再生:修复术后,通过轴浆流的“阿米巴”运动,其生长锥可长入远侧神经的神经膜细胞管内。3、神经损伤远段远段神经干因失去与神经细胞联系,中断了轴浆流的营养和酶供应,因此发生变性。(1)变性:轴索和髓鞘溶解并消失。神经膜细胞(靠神经外血管系统营养)活跃增生形成神经膜细胞管。上述三种变化合称华勒(Wall
3、er)变性。(2)再生:由神经近端轴索生长出的轴浆流呈“阿米巴”运动,其生长锥长入远段神经细胞管内,此管获得了轴浆流的营养供应后,在新生的轴突外,形成髓鞘,并呈螺旋样自身包绕筑成板层结构,进而恢复神经的膜电位,传递神经冲动,此即为神经纤维的再生过程。4、神经末梢的变性与再生(1)运动终板:是运动神经纤维的终末装置,其变性及再生情况与远端神经干相同,运动终板发生纤维化后,神经不能再生。但运动终板纤维化时间目前没有定论。(2)感觉末梢:感觉末梢一般变程度较轻,因其在神经断伤后仍不断接受周围刺激,只是这些刺激不能传到中枢产生感觉而已,因此感觉神经损伤后修复时间不限。(三)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1、神经失
4、用神经失用即神经轴突和鞘膜完整,但功能丧失,表现为运动瘫痪和感觉减退而电生理反应正常,常为神经短暂缺血、震荡或冲击所引起,大多在3周内可以恢复。2、轴突断裂轴突断裂,但鞘膜完整,表现为神经完全性损伤。有变性改变,可自行恢复,多发生于挤压伤或较轻的牵拉伤,或止血带损伤,多在数月内逐渐恢复。3、神经断裂神经发生完全或不完全断裂,我见于开放伤。完全断裂者,临床表现为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丧失并伴有营养性改变。不完全断裂者,多表现为不完全瘫痪,由于未断裂部位也受到震荡、挫伤或牵拉,故伤后数月至数周内可出现完全瘫痪,以后部分恢复。横断损伤。4、神经根性撕脱伤四肢周围神经在其根部,如臂丛和腰骶丛脊髓部位的丝状
5、结构处断裂,称根性撕脱伤或节前损伤,无法进行直接修复,(四)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1、临床检查(1)伤部检查:首先检查有无伤口,如有伤口,应检查其范围和深度,查明软组织损伤情况及枪弹贯通伤的径路,检查有无骨折及脱位,特别注意与临近周围神经的关系。(2)肢体姿态:肢体的姿态可以反映神经、肌肉的状况。桡神经损伤后出现腕下垂;尺神经损伤后有爪形手,即第4、5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正中神经损伤后出现“猿手”畸形,即大鱼际瘫痪,拇指与其他诸指平行;坐骨神经损伤后出现足下垂。(3)运动功能检查:根据肌肉瘫痪程度判断神经损伤情况,一般可用6级法区分肌力。M“0”级:无肌肉收缩。M“1”级:骨肉稍有收缩。
6、M“2”级:关节有动作,在不对抗地心引力的方向,可使该关节达到安全的活动度。M“3”级:在对抗地心引力的情况下,达到关节完全活动度。M“4”级:能对抗阻力达到关节完全活动度,但肌力较健侧差。M“5”级:正常。(4)感觉功能检查:感觉功能障碍可用6级法区分其程度。S“0”级:完全无感觉。S“1”级:深痛觉存在。S“2”级:有浅痛觉及部分触觉。S“2+”级:同S“2”,但有感觉过敏现象。S“3”级:痛觉和触觉完全,感觉过敏现象消失,且有两点分辨觉,但距离较大,常大于15mm。S“4”级:感觉完全正常,二点辩别觉2-6mm。(5)腱反射:根据神经支配的肌肉受损的情况,可出现相应肌肉的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7、。如肱二头肌腱反射消失,提示病变在颈5、6神经节段。膝反射消失提示病变在腰3节段,踝反射消失,病变在骶1节段。(6)营养改变:神经损伤后,其支配区皮肤温度低、无汗、光滑及萎缩,指甲起屑,生长缓慢呈爪状弯曲等。(7)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神经损伤后或损伤神经修复后,沿该神经干远端向近心端叩击,当在相应平面出现支配区的放射痛或过电现象即称Tinel征阳性。这一体征对神经损伤的诊断和神经再生的进程有较大的判断意义。2、电生理检查(1)肌电图检查:即用同心圆针电极刺入被检肌肉,记录其静止及不同程度自主收缩所产生的动作电位,电位的观察指标有波形、波幅、潜伏期和传导速度等,其中传导速度较稳定,是最
8、常用也是最可靠的观察指标。正常成人肘以下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为55-65m/s,感觉传导速度(SCV)为50-60m/s。上肢神经传导速度快于下肢,近端快于远端。肌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为:确定神经有无损伤及损伤的程度:有助于鉴别神经原性或肌原性损害:有助于观察神经再生情况:(2)诱发电位检查:即利用一定形态的脉冲电流刺激神经干,在神经的相应在中枢部位、支配区或神经干上记录所诱发的动作电位。(五)神经损伤的处理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尚不能明确损伤性质或已神经失用、神经轴索损伤或部分非太要功能损伤者。(1)肢体关节被动运动以防治肌肉萎缩及关节囊挛缩:(2)康复治疗:可用按摩
9、、电刺激等方法保持肌肉张力,减轻肌肉萎位。(3)保持伤肢:使其免受烫伤、冻伤、压伤及其他损伤。(4)药物治疗:应用营养神经的药物VitB1、B6、B12地巴唑等。神经生长因子,虽然动物实验已证实促进神经再生作用,但临床应用尚无明确效果。2、手术治疗有关神经修复方法与指征分述如下:(1)神经松解术1)神经外松解术:适应性:神经被骨折端压迫或神经周围有瘢痛形成,神经有粘连和压迫,经药物治疗1-3个月无任何恢复征象者。2)神经内松解术:适应证:神经外松解术后,如发现神经病变部较粗大,触之较硬或有硬结,说明神经内有瘢痕粘连和压迫。(2)神经缝合术1)适应证:适用于神经完全性损伤,断端分离者,且神经缺损
10、不大,经游离神经、屈曲关系,或神经移位后可在无张力下吻合者,或神经连续性虽存在,但神经病变处瘤样膨大,其中为瘢痕组织,电兴奋传导性消失,神经支配区主要功能丧失者。2)缝合法:分离神经断端,缺损长度是神经直径的4倍以内时可在无张力情况下作神经缝合。在手术放大镜或手术显微镜下作神经外膜或神经束膜缝合。3)术后处理:石膏固定肢体,使神经吻合口处无张力,固定时间一般需6周。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去石膏后,进行功能训练及物理疗法。(3)神经移植术1)适应证:神经断伤后缺损较大,经游离神经、屈曲关节或神经移位后无法在张力下直接接缝合者,应采用神经移植。2)移植材料:自体皮神是目前主要的移植材料,其中以腓肠神经
11、为主要供区。3)移植方法:根据神经周径及缺损的长度切取腓肠神经。一般指神经需用单股、尺神经3股、正中、桡神经4股、坐骨神经需5-6股。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电缆式的束膜缝合。当神经缺损过长(大于10cm以上)4)术后处理:臂丛根性撕脱可供移位神经,有肋间神经、膈神经、副神经、颈丛神经及健侧颈,神经根。正中神经无法修复时,可用尺神经手背支或桡神经手背支移位,修复正中神经感觉支缺损。3)移位方法:供区神经在尽可能的远端切断后,移位于受区神经主要功能束。长度不够时可移植神经。通常进行束膜缝合法,也可应用黏合法。4)术后处理:同神经移植法或神经缝合法。术后功能训练时,强调供区神经的功能锻炼。第二节 上肢周
12、围神经损伤一、正中神经损伤腕部的正中神经位置较表浅,易被锐器伤且常伴有屈肌腱损伤。肱骨髁上骨折与月骨脱位,多为挫伤或挤压伤。继发于肩关节及肘关节脱位者为牵拉伤。此外,正中神经可因腕部骨质增生、腕横韧带肥厚或旋前圆肌的肥大等,而产生慢性神经压迫症状。(一)临床表现1、腕部正中神经损伤(1)畸形:早期手部畸形不明显,后可见大鱼际肌萎缩并扁平,拇指内收呈猿掌畸形。(2)运动:拇指不能对掌,不能用拇指腹接触其也指尖。(3)感觉:在掌侧,拇指、示指、中指及环指桡侧半,在背侧,示指、中指远节均有感觉障碍。(4)营养改变:手部皮肤和指甲均有显著营养改变,指骨萎缩,指端小而尖,皮肤干燥不出汗。2、肘部正中神经
13、损伤(1)运动改变:除上述改变外,尚有拇指和示指不能屈曲。(2)感觉与营养改变:同腕部正中神经断裂。(二)诊断1、在腕、肘部有明显外伤史。2、典型的猿手畸形,桡侧3个半手指感觉障碍,拇指对掌功能丧失,拇、示指末节屈曲不能(肘部受损时)。3、肌电图检查可明确损伤部位及性持(三)治疗1、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理疗及功能训练)。适用于轻度损伤或病程短者。2、手术治疗适合于经保守治疗三个月无恢复者或开放性神经损伤。根据损伤性质选择不同手术方式。二、尺神经损伤在腕部,尺神经易受切割伤。在肘部、尺神经可受直接外伤或骨折脱臼合并损伤。严重肘外翻畸形及尺神经滑脱所引起的尺神经损伤,又称慢性尺神经炎或肘管综合
14、征。有颈肋或胸廊出口综合征时。(一)临床表现1、畸形尺神经损伤后可出现手部爪牙状畸形(大多限于环小指),低位损伤爪状畸形较高损伤明显。2、运动尺神经在肘部损伤时,屈腕力减弱及不能伸环指和小指远侧关节。各手指不能内收外展。拇指和示指不能对掌成“O”形。3、感觉尺神经在腕部损伤,手掌尺侧、小指全部和环部尺侧半感觉障碍。尺神经在肘部损伤,除上述感觉障碍外,手背尺侧半亦有感觉障碍。(二)诊断1、腕、肘部的外伤史。2、典型症状与体位,如环指和小指屈曲呈爪形手,第一背侧骨间肌萎缩,手指不能内收外展,环指和小指有感觉障碍。3、肌电图检测可明确损伤部位及性质。(三)治疗原则同正中神经损伤的处理。三、桡神经损伤
15、桡神经在肱骨中下1/3处贴近骨干,此处桡神经易受损,桡骨头前脱位可压迫牵拉桡神经深支,手术不慎也可伤及此神经。(一)临床表现由于伸腕、伸拇及伸指肌瘫痪,手呈“腕下垂”畸形。由于旋后肌瘫痪,前臂呈旋前畸形。肘以下平面损伤时,由于支配桡侧腕伸肌的分支未受损,故腕关节可背伸,但向桡偏,仅有垂拇、垂指和前臂旋前畸形。2、运动桡神经在上臂损伤后,出现伸腕、伸拇、伸批不能,由于肱二头肌的作用,前臂旋后能够完成,但力量明显减退。拇指不能向桡侧外展,如桡神经损伤平面在肘关节以下,主要表现为伸拇和伸指不能。3、感觉感觉支损伤后,在手背桡侧半、上臂下半桡侧的后部、前臂背侧及虎口背侧感觉减退或消失。(二)诊断1、典
16、型的外伤史,如肱骨干中下1/3骨折、桡骨小头脱位等。2、典型的症状与体位,如腕下垂及伸拇和伸指不能,虎口区有感觉障碍。3、肌电图检测可明确损伤部位及性质。(三)治疗原则与正中神经损伤基本一致,骨折所致神经损伤一般先保守治疗观察2-3个月后再决定治疗方案。四、臂丛神经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伤,上肢牵扯拉伤及分娩过程中胎头与肩分离过度的产伤。(一)临床表现1、畸形上肢呈松驰性瘫痪,肩下垂、眼裂变小、眼球内陷及瞳孔缩小,呈Horner征(+)。2、运动(1)臂丛上干损伤:表现为肩关节不能外展及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腕关节和手的功能正常。如耸肩活动丧失则提示C5、6神经根性撕脱。(2)臂丛下干损伤:表现为
17、手指与拇指不能屈曲和伸直,拇指不能对掌、对指,手不合拢与分开。而肩、肘及腕关节功能尚正常。如Horner征(+)则提示C8、T1神经根性撕脱。(3)全臂丛根性损伤:表现为上肢瘫痪,无任何运动功能。3、感觉(1)臂丛干损伤:表现为肩外侧、上臂及前臂外侧皮肤感觉障碍。(2)臂丛下干损伤:表现为手及前臂内侧皮肤感觉障碍。(3)全臂丛损伤:表现为除上臂内侧外整个肢体皮肤感觉障碍。(二)诊断1、上肢五大神经(腋、肌皮、正中、桡及尺神经)任何两根神经现时损伤(非切割)即可定位在臂丛部位损伤。2、胸大肌与背阔肌功能障碍,臂丛损伤的部位定在锁骨上。如该二肌功能正常,臂丛损伤的部位则定在锁骨下。3、耸肩不能或有
18、Horner征(+),臂丛损伤的部位定在节前或称根性撕脱伤。4、电生理检查上肢体五大神经SNAP存在而SEP消失者为节前损伤,SNAP与SEP均消失者为节后损伤。(三)处理原则1、臂丛节后损伤应观察三个月,进行保守治疗。2、臂丛损伤和手术指征为:节前损伤。伴有锁骨下动脉或腋动脉损伤。开放性损伤。经三个月保守治疗,肢体功能无好转的节后损伤。3、臂丛损伤的手术方法:节后损伤按损伤性质不同进行神经粘连松解、神经减压、神经缝合或神经移植术。节前损伤进行神经移位术,移位方式为隔神经至肌皮神经,副神经至肩胛上神经,肋间神经至腋神经或桡神经,健侧颈,神经至正中神经。第三节 下肢周围神经损伤一、腓总神经损伤腓
19、总神经损伤是下肢最常见的神经损伤,当坐骨神经受伤时,腓总神经受损亦多于胫神经。常见于火器伤,国窝附近的创伤或手术损伤,腓骨头骨折,以及石膏压迫伤等。(一)症状与体征1、腓深神经损伤腓深神经支配踝关节背伸肌及趾伸肌,因此,神经断伤后,即出现足下垂、踝关节不能背屈、足趾不能背伸。当足底放在地板上时,不能举起足的前部和足趾。拇趾和第二趾背面相对缘的皮肤感觉缺失。当腓浅神经正常时,由于腓骨长短两肌的作用,足可趋向外翻,当行路时更为明显。当腓深神经在胫前肌与趾长伸肌分支以下断伤时,除拇趾不能背伸外,其他足部运动均无障碍,皮肤感觉缺失范围同上。2、腓浅神经损伤由于腓浅神经支配的肌肉(腓骨长、短肌)主要的功
20、能是使足外翻。因此,神经断伤后足即不能外翻,当踝关节伸屈时,足即趋向内翻姿势。皮肤感觉障碍限于小腿外侧下2/3及大部分足背皮肤。由于邻近皮神经能够迅速代偿,故某些病例仅是皮肤感觉减退。3、腓总神经损伤其症状与腓浅、腓深两神经同时损伤相同。特点如下:足呈马蹄内翻样畸形,及足下垂和足内翻。足趾不能背伸,长久后可产生爪形足,即跖趾关节背伸,趾关节屈曲。皮肤感觉缺失范围限于小腿外侧与足背,亦可因临近皮神经代偿,而感觉仅出现在减退现象。(二)诊断和检查要点1、腓浅神经损伤诊断和检查要点:足下垂。踝关节不能背屈,趾不能背伸。皮肤感觉障碍限于拇趾与第二趾背面的相对缘皮肤。胫前肌萎缩。2、腓浅神经损伤诊断和要
21、点:皮肤感觉障碍限于小腿外侧和足背皮肤。踝关节不能背屈和外翻。3、腓总神经损伤诊断和检查要点:足下垂。踝关节不能背屈和外翻。足趾不能背伸。小腿外侧和足背皮肤感觉缺失或减退。胫前及小腿外侧的肌肉萎缩。4、肌电图检查相应在支配肌群有失神经肌电表现。(三)治疗原则下肢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原则与上肢一致,闭合性操作可保守治疗,严密观察3个月,无效者应手术探查,根据病理改变,选择相应手术。开放性损伤应立即手术治疗。二、胫神经损伤单纯胫神经损伤在下肢较少见,常为坐骨神经损伤的一部分,膝关节部位的骨折与脱位有时可累及胫神经。(一)症状与体征胫神经损伤后都有足底皮肤感觉缺失,运动障碍根据损伤水平的不同而异。胫神
22、经若在国窝或其以上部位损伤时,由于小腿后侧与足底肌肉全部麻痹,踝关节与足趾则不能跖屈,跟腱反射消失。因而步行缓慢,足跟提起困难,不能以足尖站立。踝内翻因由于胫前肌(腓神经支配)存在仅受到影响,只是在胫腓神经联合损伤时,踝内翻运动才完全消失。由于腓肠神经亦麻痹,皮肤感觉缺失范围除足底、趾背与足跟内外侧外,还包括足背包侧缘。由于足底肌内萎缩,足弓则加深,足的轮廊亦有改变。胫神经若在小腿上端损伤,除腓肠肌,比目鱼肌外、小腿后侧与足部的肌肉都发生麻痹,因而除踝关节能够跖屈与感觉障碍主要限于足底皮肤外,其余与上述类同。胫神经若在小腿中段(小腿肌肉支发出处)以下损伤,主要表现为足底皮肤感觉缺失。间或产生爪
23、形足,即跖趾关节背屈,远趾关节屈曲。此因骨间肌麻痹后,足趾的伸屈肌失去平衡所致。(二)诊断和检查要点1、踝关节不能跖屈和内翻受限。2、足底和足趾跖面的皮肤感觉缺失。3、小腿后侧的肌肉萎缩。4、检查下述肌肉功能:胫后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趾长屈肌和拇长屈肌。5、肌电图检查相应支配肌群可出现失神肌电表现。(三)治疗原则同腓总神经损伤。三、坐骨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常见于火器伤或暴力直接损伤,因髋关节脱位或骨折引起者较少见。损伤部位多在股部或臀部,盆腔内损伤者少见。坐骨神经损伤大多为部分损伤,很少完全断伤。(一)症状与体征坐骨神经完全断伤时,临床表现与胫神经、腓总神经联合损伤时类同。由于小腿肌肉完全麻痹,致踝关节与趾关节无自主活动足下垂而呈马蹄样畸形,踝关节可随患肢移动呈现摇摆样运动。(二)诊断1、坐骨神经完全断伤诊断要点包括:受伤部位在臀部或股部。足呈马蹄型。踝关节与足趾无主动运动。小腿外侧及足部皮肤感觉缺失。膝关节能屈,但力弱,股二头肌麻痹。小腿肌肉萎缩,股后侧肌肉亦有萎缩,但不太明显。2、坐骨神经部分损伤诊断要点包括:受伤部位在臀部或股部。常主要是腓总神经损伤症伤,有时主要为胫神经损伤的症状。类似上述坐骨神经完全断伤症状,但存在某些运动或皮肤感觉。3、肌电图检查相应支配肌群出现失神经肌电表现。(三)治疗原则同腓总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