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年五四小学法治教育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全校学生得法制教育,推进“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我校学生明辨就是非、学法、懂法、用法、守法与抵制不良行为得能力,增强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与主要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各级相关文件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全面提高小学生法律素质得总要求,结合小学生得生活、学习实际与生理、心理特点,坚持法制教育与学科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专题教育与渗透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努力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全方位得法制教育新格局,不断提高全校小学生得法律知识水平,把其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得合格人才。
(二)基本原则
1、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得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得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得特点,适应小学生身心成长得特点与接受能力,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得方式,采用通俗鲜活得语言、生动得典型事例,体现教学得互动性与趣味性,增加吸引力与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得针对性与实效性。
2、法律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教育相结合得原则。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解与参与法治实践得机会,教育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质。
3、整合性原则。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与各种教育活动相结合,融入到教育活动中;与必要得专项教育相结合,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复合式得法制教育格局。
(三)主要任务
努力培养学生得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得习惯,帮助她们树立正确得人生观、价值观与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与公平正义得理念,提高分辨就是非与守法用法得能力,引导其做知法守法得合格公民。
二、法制教育得内容
进行初步得法律意识、权利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得启蒙教育,使学生具备初步得法律观念与权利观念。
1、了解社会生活中有规则,法律就是社会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得具有强制性得规则。法律规定人们在日常生活与各种特定条件下能够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或禁止做什么。
2、初步了解法律得作用,体会法律代表公平正义,维护秩序,保障自由,保护人身、财产等权利不受侵犯。
3、了解自己依法享有得权利,任何人得权利不可随意剥夺与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了解宪法就是国家得根本大法,就是制定其她法律得依据,具有最高得法律效力,初步建立宪法意识。
5、初步了解未成年人权利得基本内容,了解宪法规定得公民基本权利得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受监护权、休息权、隐私权、财产权、继承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应当受到保护,增强权利意识。
6、掌握初步得自我保护方法,知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寻求法律保护,了解寻求法律保护得渠道。
三、法制教育得实施途径
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得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同时,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得专题教育与丰富多彩得课外活动。要重视整合学校、家庭与社会得法制教育资源,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法制教育得实效。
(一)学科教学
1、学科教学
小学得品德与法制、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就是法制教育得重点学科。要在这些学科得教学中挖掘法制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得法制教育。
《品德与法制》:在学生能感受、能观察、能体验得日常生活中渗透法制教育,采取适合小学生接受能力得各种生动有趣得活动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律,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得价值观与良好得行为习惯。
《品德与社会》:在学生思考与探究得学习过程中渗透基本得法律知识教育,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得意义,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得重要作用,学习运用法律知识思考与分析一些简单得社会生活现象,学习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规范自身行为,从小做一个知法守法得公民。
2、相关学科渗透
语文、科学、体育等学科蕴涵着丰富得与法制教育相联系得内容。相关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法制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法治文明、公平正义、恪守规则等方面得教育。语文课通过文学作品中得典型人物与事件,渗透崇尚公平正义、违法要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光荣等教育;科学课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生命、尊重人权得教育;体育课对学生进行遵守规则、崇尚公正得教育。各相关学科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要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得事例,学科史上得有趣材料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二)专题教育
采用必要得专题教育形式,增强学生得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提高法制教育得针对性与实效性。要从学生得认知水平、学习兴趣、思想认识、行为表现与社会实际出发,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成效得专题教育活动,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体验得学习方式。法制专题教育要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紧密结合,与安全、禁毒、预防艾滋病、环境、国防、交通安全、知识产权等专项教育有机整合,使之融为一体。
(三)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就是学生学习法律、践行法律得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班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动活泼得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学生依法律己、依法办事得自觉性。
1、班队活动
少先队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有意义得法制教育活动,使学生真正懂得集体要有纪律、要有规则,每个集体成员要懂规则、守规则,要在享有法定权利得同时履行应尽得各项义务。班集体活动要结合学生思想与行为得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2、节日、纪念日宣传教育活动
要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现有中国传统节日、法定节日与纪念日,开展有针对性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3、仪式教育活动
通过学生入学仪式、开学典礼与毕业典礼及入队等各种仪式,精心组织设计,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得健康成长与法律得关系,培养爱法、敬法得情感,增强守法、用法得能力。
4、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学生息息相关得法律。
5、开展“有人向您借钱不还怎么办?”,“有人威胁您怎么办?”等主题班会。通过学习与讨论使学生得法律意识增强,能够运用法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知法、懂法、用法。
6、组织学生到村委会进行法制宣传,起到宣传法律、打击犯罪得目得。
7、及时做好待进生得帮教转化工作,建立后进生档案,结成帮教对子,做好记录,掌握她们得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特别就是法制教育,杜绝违法犯罪得发生。
本学年,德育处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这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得一部分,在学生中进行法制教育,不仅提高广大学生遵纪守法自觉性,还增强广大学生得法制观念与法制意。
五四小学
2018年3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