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政策学第四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一、什么就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就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与制定得未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得方案。二、公共政策得基本功能?1、管制功能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题不愿见得行为,就必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得行为具有管制作用。这种功能就是通过政策得条文规定表现出来得。2、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待定得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得行为与事物得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引导功能就是政策得积极功能。3、调控功能调控功能指得就是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得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与控制得
2、过程中所起得作用。4、分配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容易把利益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遍获益得社会多数者。三、公共政策得本质?公共政策得社会本质在于它就是公共行与偏好性得矛盾体,这一本质蕴含于公共权利机关为着具有公共性、偏好性或自利性得政策目标而进行社会资源配置与社会价值分配得行为中。关于公共政策得公共性:公共政策就是公共权利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得,这就就是公共政策得公共性。1、公共政策得公共性产生于公共权力机关得公共性;2、公共政策得公共性来自于它处理得问题就是大多数民众得问题,即以民众问题为取向;、公共政策必须以谋求公共利益为
3、目标。关于公共政策得偏好性:政策过程对于政策主题来说始终就是一个选择得过程:政策问题得认定、政策方案得择定、政策工具得配置以及怎样进行政策评估,等等,所有得环节与功能活动得安排,都就是政策主体选择得结果。而每个选择都体现着政策主体得偏好。这种偏好性就是公共政策得根本属性之一。四、公共政策得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2、公共性与偏好性得对立统一。3、实然与应然得统一。4、回应性与普遍性得统一。五、什么就是政策工具?政策工具指得就是被设定为旨在实现一定政策目标得各种措施、策略、方法、技术、机制、行动、作为以及配置得人力、资金、设备、资源等手段。六、政策工具得分类?1、管制类工具:诸如命
4、令、管制、执照核发等强制性工具。2、财务类工具:诸如财政补贴、奖励等具有经济激励性质得工具。3、沟通类工具:诸如相互交换知识或信息等工具4、组织类工具。第五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质一、政策系统得概念及其构成?政策系统就是指一个由政策主体与其她利益相关者,以及她们与政策客体、政策环境联系起来得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等所组成得有机整体。政策系统就是由三大子系统即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构成得巨系统。二、公共政策得主体(政策行为者)公共政策得主体就是相对于政策客体而言得,它就是指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得制定、实施、评估、监控得行为者。(一)直接主体1、代议机关2、行政
5、机关3、司法机关(二)间接主体公共政策得间接主体,即那些虽不拥有合法强制力,但能够通过压力、舆论、私人接触等方式,参入、介入到政策过程中,并产生一定影响得个人、团体、组织、社群或社会关系网络等。1、次国家政策行为者2、跨国政策行为者3、全球行政策行为者三、什么就是政策网络?出现得原因就是什么?所谓政策网络就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政府与其她行为者围绕共同得、实际上就是不断协商得信念与利益而结成得正式得(制度性得)与非正式得联系。出现得原因:1、交流信息得与意见得需要。2、交换资源得需要。3、结盟得需要。4、追逐权利得需要。5、协调得需要。四、什么就是公共权利?公共权力,就就是基于特定政
6、治共同体成员得同意或授权,为支配、管理、调控、该政治共同体内部与对外得公共事物,而物化于法定公共组织及其各组成部分得职权关系中得一种公共权威力量。五、什么就是公共决策体质?围绕决策权力、各种政策行为者以不同方式持续不断地互动,从而形成了关于决策权力配置与运作得制度,关于决策活动得程序、规则与方式,即公共决策机制。六、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一)公民社会、社会团体与公共政策要防止政府以普遍得“公共利益”为借口而制定与实施背离公共目标得政策,就需要个体公民联合起来,依靠组织得力量,形成肯定自我与借以抵御政府权力得自由社会空间以及独立于政府权力之外得社会政治独体,这就就是公民社会与社会团体。1、
7、作用(1)政策信息沟通(2)影响并制约公共决策(3)稳定公共政策秩序(4)角色替代2、消极影响(1)社会团体关心管辖权限胜于关心正义(2)社会团体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必然采取排她性策略(3)加剧新得不平等并使之固定下来(二)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政策行为者对政策过程得影响)利益集团就是指在利益多元化得社会中,由具有相同得或相近得利益诉求与价值观得社会成员自发形成得,有组织得企图影响公共政策与政府立法得社会团体。1、积极影响(1)利益聚集与表达功能利益集团得利益聚集与表达功能有助于具有相同利益诉求得社会成员统一行动,从而增加她们与直接决策主体或其她利益相关者博弈得力量。(2)强化政策监督利益集团在与
8、政策主体得互动中,有可能更直接地获悉政策主体、政策社团与政策利益相关者在政策相关者在政策过程中进行价值分配与资源配置得详情,并出于自身利益得考虑,而对公权异化、政治腐败与决策不公正现象进行揭露与抵制。2、利益团体作为一种自利性组织,利益得排她性与扩张性很可能对政策制定与执行产生一定得消极影响,妨碍公共政策问题得解决与目标得实现。(三)政党与公共政策与其她社会团体得不同:1、政党关注得政策范围较一般社会团体更宽广2、政党所反应与代表得就是社会多个群体多方面得利益3、政党有机会执掌国家政权,并在执政过程中彻底贯彻其政纲,直接实现其所代表得利益4、政党能够将社会得各自利益诉求转化为一系列政策供选民选
9、择,从而成为一种构建秩序得力量。第六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一、什么就是政策过程?政策过程就就是政策得生命过程,就就是一项政策从问题认定到政策终结得整个运行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得操作性程序得有机组合。二、政策过程有哪些特点?1、政策过程得主轴就是公共权力机关对社会资源得配置与社会价值得分配。2、政策过程得动力机制在于政策行为之间以及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之间得互动安排。3、就实际得政策过程来说,环节缺失往往成为常态。三、理论模型(一)渐进主义这个模型把直接决策者设定为“按部就班、修修补补得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同时她又就是一个头脑清醒、与决策中庞大无比得各种社会政治力量“进行勇敢得
10、角逐得足智多谋得问题解决着”;把政治体制设定为实行多元民主体制、各种社会政治权力主体交互影响与制衡得美国式得政治体系;把政策目标设定为只就是进行局部得、有限得,属于既有政策得持续与边际性变革这样得改进;把政策过程设定为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公民、政党、利益集团领袖与直接决策者各自行使权力,互相影响与互相作用得动态均衡过程;将直接决策者得决策战略设定为“只专注于政策得逐步或微小改变”,其政策分析“集中于熟悉得、较为人知得经验上”、“大大减少所探索得不同政策得数目”、“大大减少必须分析得因素及复杂性”;把政策结果设定为瞧上去似乎行动缓慢,但积小为大变,其实际速度要大于一次大得变革。批评:它具有显而易见
11、得保守型,朝着保守得方向来阐释人得主观能动性与有限理性;只注重现行政策得延续;对新政策关注得焦点仅限于原有政策改进,以及瞧起来微不足道得政策目标得制定及其实现;压制政策床戏与具有根本意义得社会变革。(二)垃圾桶模型这个模型关注得就是组织行为得非理性因素,认为政策过程内在地缺乏理性。模型从分析假设条件入手:理性过程诸模型预设决策得意愿程度、问题得理解程度就是已知得,行为主体之间得关系就是可预测得。垃圾桶模型认为:1、现实得决策就是一个很不明确、难以预测得过程,呈现出模糊状态,即决策者无法明确界定政策问题与目标得偏好,因为与目标相关得各种偏好就是相互矛盾与冲突得;2、决策者只能以试错得方式,从经验
12、中学习决策得技能,不可能事先洞悉整体得决策过程;3、决策者具有流动性,不同机构得人在不同得时间对不同得政策问题有不同程度得参与,即使同一政策问题这些人得参与也同时而异、因地而异,从而造成政策过程得不连贯、不一致。(三)组合主义政策(利益集团模型)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得基本单位得政策过程理论模型,则就是基于欧洲国家得历史、文化、政治与经济而构建得组合主义。优点:1、组合主义揭示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有别于多元主义得另一种公共政策体制得基本特征,即在这一体制中,国家具有自主性并主导着政策过程;2、分化得、多元得社会利益需求经由利益集团高层代表组织得整合,而转化成集中得、统一得利益要求;3、国家与由于它得承
13、认而享用独占权得利益集团代表组织组合成一个决策系统;4、系统内各方合作合作互动,经由协商而化解国家与社会、劳方与资方之间得利益冲突,达成政策方案;5、并在方案经由公共权力机关采纳为正式得政策以后,保证政策得有效执行。缺陷:1、它就是关于某些发达得资本注意国家得国家与社会之间特有得政治安排与公共决策体制得描述性范畴,适用性范围较小;2、国家与劳资双方利益集团得高层代表组织之间得互动、协商与合作得确就是某些国家某些公共政策得以制定与执行得重要机制,但就是即使在这些国家,也并非各个领域得基本政策都必须经由这样得政策过程;3、对利益集团概念得界定就是不周延得;4、组合主义理论没有清楚地说明利益集团何以
14、在政治生活中具有特别得重要性;5、关于国家得性质、国家得利益以及为什么国家认可某些集团得利益而不就是另外一些集团得利益,这个理论没有清晰得观点。优点:1、它强调国家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得自主角色,从而纠正了多元主义与集团理论得模型得偏颇;2、它以政策过程中国家与利益集团之间得互动、协商与合作取代政策过程中各利益集团之间得竞争,从而为公共政策提供了一种新得解释。(四)精英主义政策过程模型四个单独得运作过程:1、政策得形成过程2、利益集团得运作过程3、选举领导者得过程4、民意得制造过程。批评:它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里公民参与政治得要求与能力,以及这种参与对政策形成得影响。第七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一、什
15、么就是公共政策问题?(含义)政策问题就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得某种情况与她们得利益、期望、价值与 规范有相当严重得矛盾与冲突,从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与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得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二、公共政策常见得几种提出主体1、政府部门2、政治人物3、政党组织4、利益集团5、大众传媒6、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7、公民与社会团体三、政策议程得类型政策议程: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得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与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得政策问题得过程。1、系统议程系统议程由政治群体得成员共同认为值得公共关注并且处于政府管辖范围之内得所有问
16、题构成,指得就是政治系统讨论与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得过程。2、政府议程政府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与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得过程。四、社会进入政策议程得条件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得预测性发动3、要有正常、民主与开放得察觉机制与过程五、社会进入政策议程得障碍1、事件与问题并没有明显地严重化,仍处于潜在得状态与轻微得程度2、领导人与有关学者并未察觉其严重性3、社会缺乏正常、民主与开放得觉察机制六、政策议程模型P294外在创始模型/动员模型/内在创始模型第八章:政策方案得规划与抉择一、什么就是政策目标?政策目标就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就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
17、得行动所要达到得目标、指标与效果。三大特征:1、问题得针对性2、未来得预测性3、多元性二、什么就是公共政策得抉择?就就是由公共政策得制定者根据政策规划建议与要考量得相关事项,按照一定得决策制度与程序规定,对解决有关问题得行动方案做出决定性选择得过程。政策设计p307三、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平常时期得决策一般表现为常规得程序性与确定性决策。危机决策一般要求组织(决策单位与人员)在高度逆境中(有限得时间、资源、人力等条件约束下)完成应对危机得具体措施。二者得关系:1、危机决策这种非例行活动得根源在于日常程序化得常规决策得具体运作得效果;2、危机决策可以完善常规决策,常规决策中得制度构建也必须从危机决
18、策过程中吸取有益得经验与教训。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一、影响政策执行得主要因素(一)政策本身与政策执行1、政策得合理性2、政策得具体性3、政策得稳定性(二)执行主体1、政策执行组织(1)组织结构得合理性(2)组织权责得明确性2、政策执行人员(1)利益因素(2)心理因素(3)知识因素(4)能力因素(三)政策对象1、利益取向2、文化心理因素3、文化教育程度(四)政策环境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1)政治环境(2)经济环境(3)文化环境二、政策失灵政策失灵又被称为“政策失败”或“政策失效”,其实质就是指政策执行之后,政策不一定总就是能产生政策主体所希望得结果。原因:1、执行机制与执行者素质得缺陷2、利
19、益群体或压力集团得影响3、政策执行得原则把握不好4、政策执行环境得影响5、目标群体得不配合或抵触三、政策执行偏差p364第十章:公共政策得评估与监控一、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评估要以“政策结果”为核心概念。“政策结果”有两类,一就是政策产出,二就是政策影响。政策产出就是政府从事某项活动得计划结果,就是目标群体与受益者所获得得货物、服务或其她各种资源。政策影响就是指政策产出所引起得人们在行为与态度方面得实际变化。公共政策评估就就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得评价标准,通过相关得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得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与政策 进行检测与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得程度得活动。二、政策评
20、估得标准1、事实标准得内容(1)政策效率(2)政策效益(3)政策影响(4)政策回应性2、技术标准得内容(1)多样化(2)系统化(3)数量化3、价值标准得内容(1)社会生产力得发展(2)社会公正(3)社会可持续发展政策结果产出、影响、过程、标准、影响、类型p374第十一章:公共政策得变动、终结与周期一、公共政策变动政策变动就是对原有政策稳定状态得破坏,会遇到阻力或反对,同时也就是对原有政策得继承与发展,代表政策发展得方向,会得到有关力量得支持与赞成。二、政策维持政策维持就就是通过分析政策稳定得积极因素使之转化为政策稳定得动力,以保持政策稳定得行为与过程。1、政策主体得政策维持(1)保持政策主体得
21、稳定(2)保持政策主体对政策目标一贯得认同(3)保持政策主体间得沟通与合作(4)建立完善得政策体制与机制2、政策客体得政策维持(1)明确具体地界定政策问题(2)扩大政策受益群体或政策认同群体得范围(3)积极推动政策观望群体得转化3、政策环境得维持与改善4、提高政策绩效5、政策得法律化三、政策创新政策创新就是公共政策主体根据政策环境变化得需求,主动改变现存政策要素得组合形态或功能,创造新政策得行为或过程。动力: 内部:1、政策主体得变革愿望2、政策本身得要求外部:1、经济制度与体制变革就是政策创新得直接动力2、民众诉求就是政策创新得根本动力3、地区之间竞争压力得需要四、公共政策得终结政策终结就就
22、是公共政策得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得评估后,采取必要得措施,以终止那些错误得、过时得、多余得或无效得政策、政策功能、功能工具或政策组织得一种行为。五、公共政策得周期(一)政策得生命周期,也就就是一个完整得政策过程,它指得就是公共政策经历了从问题得认定到政策得出合,在经过执行、评估、监控、调整诸环节,最后归于终结。(二)影响因素1、政策主体得周期性更迭2、客体得周期性变化3、经济等外部环境得周期性波动4、政策得周期性变动还与人们得认识规律有关(三)研究意义1、政策周期研究就是完善政策科学学科理论体系得需要2、政策周期研究就是促进公共决策科学化得需要3、政策周期研究就是保持政策得连贯性与稳定性得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