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传染病诊断标准法定传染病分类n 法定传染病共分三大类,共39种:n 甲类2种(强制管制):鼠疫、霍乱n 乙类26种(严格管制):包括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n 丙类11种(监测管制):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其它感染性腹泻等。n 其中乙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包括: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传染病的诊断n 流行病学资料n 临床资料n 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影像及活组织检查传染病的诊断n 介绍一些常见传染病的诊断,也是日常报告最多,或不清楚该不该报,报告要求如何。n 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其它感染性腹泻n 诊断标准
2、来自于卫生部诊断标准,2010年5月最新颁布传染病诊断最新标准n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293-2008)n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是指由HIV感染引起的以人体CD4+T淋巴细胞减少为特征的进行性免疫功能缺陷,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综合性疾患。HIV感染者: 感染HIV后尚未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患者。 n 艾滋病患者: 感染HIV后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患者。 n 潜伏期: 从HIV感染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平均潜伏期(50的HIV感染者进展到艾滋病期的时间)为7年8年。n 1诊断依据1.1流行病学史1.1.1患有性病或有性病史。1.1.
3、2有不安全性生活史(包括同性和异性性接触)。n 1.1.3有共用注射器吸毒史。1.1.4有医源性感染史。1.1.5有职业暴露史。1.1.6 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配偶或性伴侣。n 1.1.7 HIV感染母亲所生子女。n 1.2临床表现1.2.1急性HIV感染综合征。1.2.2持续性全身性淋巴腺病。1.2.3 HIV感染中后期临床表现1.2.3.1 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1.2.3.1.1 A组临床表现 a)不明原因体重减轻,不超过原体重10; b)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近6个月内2次; c)带状疱疹; d)口角炎、唇炎; e)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近6个月内2次; f)结节性痒
4、疹; g)脂溢性皮炎; h)甲癣。n 1.2.3.1.2 B组临床表现 a)不明原因体重减轻,超过原体重l0; b)不明原因的腹泻,持续超过l个月; c)不明原因的发热,间歇性或持续性超过1个月; d)持续性口腔念珠菌感染; e)口腔黏膜毛状白斑; f)肺结核病(现症的); g)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肺炎、体腔或内脏脓肿、脓性肌炎、骨和关节感染、脑膜炎、菌血症); h)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牙周炎或口腔炎; i)不明原因的贫血(血红蛋白80gL)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数0.5109L)或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50109L),时间持续超过1个月。n 1.2.3.1.3 C组临床表现 该组临床表
5、现为艾滋病指征性疾病。包括: a)HIV消耗综合征; b)肺孢子菌肺炎; c)食管念珠菌感染; d)播散性真菌病(球孢子菌病或组织胞浆菌病); e)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近6个月内2次; f)慢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生殖器或肛门直肠)超过l个月; g)任何的内脏器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h)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除肝、脾、淋巴结以外);n i)肺外结核病; j)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k)反复发生的非伤寒沙门菌败血症; l)慢性隐孢子虫病(伴腹泻,持续1个月); m)慢性等孢子虫病; n)非典型性播散性利什曼病; o)卡波西肉瘤; p)脑或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q)浸润性宫颈癌; r)弓
6、形虫脑病; s)肺外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脑膜炎; t)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u)HIV脑病; v)有症状的HIV相关性心肌病或肾病。n 1.2.3.2 15岁以下儿童1.2.3.2.1 D组临床表现 a)不明原因的肝脾肿大; b)结节性痒疹; c)反复发作或持续性上呼吸道感染; d)带状疱疹; e)广泛的疣病毒感染; f)广泛的传染性软疣感染; g)线形齿龈红斑; h)口角炎、唇炎; i)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 j)不明原因的持续的腮腺肿大; k)甲癣。n 1.2.3.2.2 E组临床表现 a)不明原因的中度营养不良; b)不明原因的持续性腹泻; c)不明原因的发热(375),反复或持续l个月
7、以上; d)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出生68周内除外); e)口腔黏膜毛状白斑; f)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牙周炎或口腔炎; g)淋巴结结核; h)肺结核病; i)反复发作的严重细菌性肺炎; j)有症状的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k)慢性HIV相关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 1)不明原因的贫血(血红蛋白80gL)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数0.5109L)和(或)慢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50109L)。n 1.2.3.2.3 F组临床表现 该组临床表现为艾滋病指征性疾病。包括: a)不明原因的严重消瘦,发育或营养不良; b)肺孢子菌肺炎; c)食管、气管、支气管或肺念珠菌感染; d)播散性真菌病(组织胞
8、浆菌病或球孢子菌病); e)反复发作的严重细菌性感染,如脑膜炎、骨或关节感染、体腔或内脏器官脓肿、脓性肌炎(肺炎除外); f)肺外结核病; g)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h)慢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或皮肤),持续1个月以上; i)任何的内脏器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j)巨细胞病毒感染,包括视网膜炎及其他器官的感染(新生儿期除外); k)慢性隐孢子虫病(伴腹泻); 1)慢性等孢子虫病; m)有症状的HIV相关性心肌病或肾病; n)卡波西肉瘤; o)脑或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p)弓形虫脑病(新生儿期除外); q)肺外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脑膜炎; r)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s)HIV脑病。n
9、1.3.1.1 HIV抗体筛查试验 筛查试验结果阳性,提示HIV抗体阳性,需进一步做复核或确证试验证实。试验结果阴性,报告HIV抗体阴性。n 1.3.1.2 CD4细胞检测(见A.4) CD4细胞是HIVAIDS诊断、判断疗效及预后的主要免疫学检测指标, n 2.1 HIV感染者2.1.1 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 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 a)HIV抗体确证试验阳性或血液中分离出HIV毒株; b)有急性HIV感染综合征或流行病学史,且不同时间的两次HIV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2.1.2 15岁以下儿童 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a)小于l8个月龄:为HIV感染母亲所生,同时HIV分离
10、试验结果阳性,或不同时间的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第二次检测需在出生4周后进行);b)大于l8个月龄:诊断与成人相同。n 我院为HIV抗体初筛实验室,对初筛阳性的患者进行第二次抽血化验,如果仍为阳性者,将血液标本送至上一级疾控中心,进行检测,待半个月结果回来后,确诊是否为HIV感染者。n HIV感染者并不=艾滋病患者,要经过疾控中心进一步检查CD4细胞的计数才能判断。因此医务人员上报时,不能报告艾滋病,只能报告HIV感染者。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n 乙肝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和HBVD
11、NA检测结果。 n 诊断分类: 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n 慢性乙肝n 1.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n 2.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IgM阴性。n 3.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n 4.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n 5.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n 6.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疑似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例任何一项
12、可诊断:n 同时符合1.3n 同时符合2.3n 同时符合2.4确诊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n 同时符合1.4.6.n 同时符合1.5.6n 同时符合2.4.6n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n WS213-2008n 1.诊断依据n 流行病学史n 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n 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n 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n 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n 2.慢性丙性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n 3.2.1.2病程超过6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
13、恶心或右季部疼痛或不适等。n 3.2.1.2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疸。n 3.2.1.3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n 3.2.1.4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n 3. 实验室检查n 3.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ALT、AST升高。n 3. 2血清抗-HCV阳性n 3. 3血清HCVRNA阳性疑似病例:n 符合流行病学史以及慢性丙肝临床表现n 符合流行病学史以及3.1的内容确诊病例:n 符合流行病学史以及3.2n 符合慢性丙肝临床表现以及3.2
14、n 符合3.1以及3.2梅毒 (GB 159741995)n 潜伏梅毒(隐性梅毒)n 1.有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感染史。n 2.病期2年内为早期潜伏梅毒,2年以上为晚期潜伏梅毒。但无论病史有多长,均无任何梅毒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n 3.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2次以上阳性(滴度在1:8以上)。n 4. 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阳性(需排除生物学假阳性)。脑脊液检查阴性。n 疑似梅毒诊断:n 同时符合1. 2. 3。n 确诊梅毒诊断:n 同时符合疑似梅毒诊断和4。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n 腹泻 n 每日排便3次或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
15、血便等。n 感染性腹泻n 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本标准则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n 1、诊断依据n 1.1 流行病学史n 全年均可发病,但具有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高峰季节常随地区和病原体的不同而异;细菌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感染性腹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等则秋冬季节发病较多。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需排除致泻性的过敏原、化学药品暴露史及症状性、器官功能失调等非感染性腹泻病史。食(水)源性感染常为集体发病并有共进可疑食物(水)
16、史;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A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在婴儿群体中引起暴发流行。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参见附录A。n 2 临床表现n 2.1 每日大便次数3次,粪便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参见附录A。n 2.2 已排除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的腹泻。n 3 实验室检查n 3.1 粪
17、便常规检查n 粪便有性状改变,常为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稀便、水样便。n 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多见于沙门菌、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弯曲菌、耶尔森菌等细菌和某些病毒等所致的腹泻。n 稀便、水样便,镜检可有少量或无红、白细胞,多见于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隐孢子虫、气单胞菌等所致的腹泻。n 3.2 病原检查n 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或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阳性。n 注: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病原检测时,应遵照相关规定执
18、行。n 临床诊断病例:n 同时符合1. 2. 3.1。n 确诊病例:n 同时符合临床诊断病例和3.2。n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目录我院传染病上报要求n 一、慢性乙肝n 严格按照卫生部诊断标准诊断,如只有单纯抗体阳性,或是“小三阳”、“大三阳”,无其它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HBV-DNA阴性,不用诊断乙肝,也上用报传染病。我院传染病上报要求n 二、肺结核n 如只是影像学怀疑肺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可暂不诊断肺结核,完善检查后,再结合临床与辅助检查判断是否为肺结核。n 如患者经普通治疗不见好转,考虑肺结核,并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报为临床诊断肺结核,并报卡。n 三、梅毒n 潜伏期梅毒诊断严格按照卫生部标准执行,但我院目前诊断的辅助检查中有部分项目暂缺,因此存在下例情况不报卡:n 1、患者仅在输血前九项,或是梅毒抗体中查出阳性,无其它临床表现,无流行病学史,未做其它检查,不用报卡。n 2、如患者抗体阳性,但无临床表现,无流行病学史,复查滴度阴性,不用报卡。四、其它感染性腹泻 如临床诊断为其它感染性腹泻,则需判断是否为院内感染,如为院内感染,在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同时报告院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