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ppt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339999 上传时间:2024-09-08 格式:PPTX 页数:59 大小:20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理论 的现代研究的现代研究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医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床用药的重要依据学习要求学习要求1.1.掌握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掌握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2.2.熟悉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熟悉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熟悉中药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熟悉中药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3.3.了解中药归经、升降浮沉的现代理论研究现状了解中药归经、升降浮沉的现代理论研究现状思考题思考题1.1.概念: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概念: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2.2.试述中药四气的现代内涵。试述中药四气的现代内涵。3.3.简述简述中药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中药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n药性药性 主要指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主要指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n药性理论药性理论 是研究药物的性质、性能及其运用规律的是研究药物的性质、性能及其运用规律的 理论理论n中药药性中药药性 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十八反、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十八反、十九畏、有毒无毒、妊娠禁忌等十九畏、有毒无毒、妊娠禁忌等 其中四气五味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其中四气五味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 1 1中药四性(四气)中药四性(四气)n性味或气味,是中药的基本性能性味或气味,是中药的基本性能n 药有:药有:寒、热、温、凉寒、热、温、凉组成四气组成四气(四性四性)n 四气中:四气中:热与温、寒与凉热与温、寒与凉,性质基本相同,性质基本相同,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只是程度上的不同n热是大温,凉是微寒,热是大温,凉是微寒,说明温次于热,凉次说明温次于热,凉次 于寒于寒n此外,作用平和,不产生明显偏热、偏寒反应此外,作用平和,不产生明显偏热、偏寒反应的药,又称为平性。但实际上仍略有偏温、偏的药,又称为平性。但实际上仍略有偏温、偏凉的不同凉的不同n一般仍称药性有四气,而不称五气一般仍称药性有四气,而不称五气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古代劳动人民认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古代劳动人民认为:*能治疗热证的药物,便认为属寒性或凉性药能治疗热证的药物,便认为属寒性或凉性药*能治疗寒证的药物,便认为属热性或温性药能治疗寒证的药物,便认为属热性或温性药 *寒、凉药:寒、凉药:清热、解毒、凉血、滋阴、泻火清热、解毒、凉血、滋阴、泻火-治疗热证的中药治疗热证的中药 *温、热药:温、热药:祛寒、温里、助阳、补气祛寒、温里、助阳、补气 -治疗寒证的中药治疗寒证的中药n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指出:指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n素问素问.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说: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说明温热药治寒证,寒凉药治热证是说明温热药治寒证,寒凉药治热证是 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的重要原则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的重要原则n寒证:寒证: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恶寒喜热、口淡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恶寒喜热、口淡不渴、喜静、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咯痰不渴、喜静、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咯痰稀薄、腹痛喜温、关节疼痛、舌淡苔白、稀薄、腹痛喜温、关节疼痛、舌淡苔白、脉迟等脉迟等n热证:热证:面红目赤、畏热喜凉、身热、口渴喜冷面红目赤、畏热喜凉、身热、口渴喜冷饮、烦躁谵妄、小便短赤、大便闭结、痰饮、烦躁谵妄、小便短赤、大便闭结、痰黄而粘稠、腹痛拒按、舌红苔黄、脉数等黄而粘稠、腹痛拒按、舌红苔黄、脉数等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1 1、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2 2、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3 3、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作用、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作用 4 4、对基础代谢的影响、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5 5、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一、四性对中枢神经系统(一、四性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影响)的影响 热证病人:精神振奋、语声高亢、情绪激动热证病人:精神振奋、语声高亢、情绪激动 寒证病人:精神倦怠、安静、语声低微寒证病人:精神倦怠、安静、语声低微 寒证病人寒证病人-温热药(温热药(如麻黄如麻黄)治疗)治疗 热证病人热证病人-寒凉药(寒凉药(如冰片如冰片)治疗)治疗*提示药物的寒热之性与影响提示药物的寒热之性与影响CNS功能有关功能有关 CNS症状症状明显改善明显改善n 温热药温热药:麻黄麻黄 苦温祛风湿药苦温祛风湿药:天仙藤、独活、五加皮天仙藤、独活、五加皮n寒凉药如平肝息风药寒凉药如平肝息风药:钩藤、羚羊角钩藤、羚羊角 芳香开窍药芳香开窍药:牛黄、冰片牛黄、冰片 -镇静、抗惊厥作用镇静、抗惊厥作用兴奋中枢兴奋中枢抑制中枢抑制中枢中枢神经递质:中枢神经递质:寒证寒证热证热证治疗前治疗前 温热药温热药治疗后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前 寒凉药治寒凉药治疗后疗后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NANA、DADA酪氨酸酪氨酸羟化酶羟化酶酪氨酸酪氨酸羟化酶羟化酶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5-HT5-HTn表明:表明:寒凉药抑制中枢:镇静、催眠、寒凉药抑制中枢:镇静、催眠、镇痛、抗惊厥、解热镇痛、抗惊厥、解热 温热药兴奋中枢:兴奋温热药兴奋中枢:兴奋 二、四性对植物神经系统影响二、四性对植物神经系统影响 热证病人大多有交感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亢热证病人大多有交感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亢寒证病人大多有交感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寒证病人大多有交感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 以唾液量、心率以唾液量、心率(HR)(HR)、血压、血压(BP)(BP)、尿内儿茶酚、尿内儿茶酚胺胺(CAs)(CAs)、cAMPcAMP、cGMPcGMP作为生理、生化测定指作为生理、生化测定指标,可以发现标,可以发现:病人体征病人体征 生理指标生理指标 生化指标生化指标 唾液量唾液量HR BPHR BP CAs cAMP/cGMPCAs cAMP/cGMP 寒凉药寒凉药 热象减退热象减退温热药温热药 寒象缓解寒象缓解n寒凉药具有抑制交感肾上腺功能寒凉药具有抑制交感肾上腺功能n温热药具有增强交感肾上腺功能温热药具有增强交感肾上腺功能调整寒、热证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调整寒、热证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三、四性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三、四性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n以血或尿以血或尿17-OHCS17-OHCS、血促甲状腺素、血促甲状腺素(TSHTSH)、血孕酮()、血孕酮(P P)作为观察指标:)作为观察指标:17-OHCS TSH17-OHCS TSH 人参人参 寒证大鼠寒证大鼠 说明:说明:n寒凉药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寒凉药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n温热药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温热药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人参、黄芪:兴奋下丘脑人参、黄芪: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人参、黄芪: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人参、黄芪: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人参、紫河车:兴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人参、紫河车:兴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 四、四性对基础代谢的影响四、四性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寒证或阳虚证患者:基础代谢偏低寒证或阳虚证患者:基础代谢偏低热证或阴虚证患者:基础代谢偏高热证或阴虚证患者:基础代谢偏高以耗以耗O O2 2、饮、饮H H2 2O O、等测定指标,实验证明:等测定指标,实验证明:温热药:温热药:鹿茸:鹿茸:提高大鼠脑、肝、肾组织的耗提高大鼠脑、肝、肾组织的耗O O2 2 促进糖代谢促进糖代谢附子、干姜、肉桂所组成的复方:附子、干姜、肉桂所组成的复方:提高大鼠、小鼠的耗提高大鼠、小鼠的耗O O2 2 热性方药四逆汤:热性方药四逆汤:增加大鼠饮增加大鼠饮H H2 2O O 附子:附子:延缓寒冷环境中小鸡、大鼠的死亡时间延缓寒冷环境中小鸡、大鼠的死亡时间 延缓体温下降延缓体温下降寒凉药:寒凉药:石膏、龙胆草、知母等组成的复方:石膏、龙胆草、知母等组成的复方:降低耗降低耗O O2 2 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减少饮减少饮H H2 2O O 降低体温降低体温表明:表明:温热药可增强代谢功能温热药可增强代谢功能寒凉药则为抑制代谢功能寒凉药则为抑制代谢功能已阐明:已阐明: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增强机体产热效应增强机体产热效应 增加组织基础代谢率增加组织基础代谢率 其作用与诱导其作用与诱导NaNa,K K-ATP-ATP酶的产生有关酶的产生有关 NaNa,K K-ATP-ATP酶功能:酶功能:促进细胞的促进细胞的NaNa,K K交换交换 提高机体耗氧率提高机体耗氧率 消耗腺苷三磷酸(消耗腺苷三磷酸(ATPATP)寒凉药:寒凉药:知母、黄连、黄柏、大黄、栀子、地黄知母、黄连、黄柏、大黄、栀子、地黄 -抑制抑制NaNa,K K-ATP-ATP酶的活性酶的活性 (知母菝葜皂苷元、地黄梓醇:钠泵抑制剂)(知母菝葜皂苷元、地黄梓醇:钠泵抑制剂)实验证明:实验证明:甲状腺素:肝、肾甲状腺素:肝、肾NaNa,K K-ATP-ATP酶活性酶活性 知母菝葜皂苷元:抑制知母菝葜皂苷元:抑制甲状腺素所致的甲状腺素所致的 肝、肾肝、肾NaNa,K K-ATP-ATP酶活性酶活性温热药:淫羊藿温热药:淫羊藿 -Na-Na,K K-ATP-ATP酶活性酶活性 细胞贮能和供能物质细胞贮能和供能物质ATPATP 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 能量不足能量不足 实验证明:实验证明:地塞米松长时期使用地塞米松长时期使用 -出现出现“耗竭耗竭”现象现象=临床阳虚证临床阳虚证 -Na-Na,K K-ATP-ATP酶活性酶活性 淫羊藿:淫羊藿:促进钠泵活性恢复促进钠泵活性恢复五、寒凉药的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五、寒凉药的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n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辨证一般属热,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辨证一般属热,需以寒凉药为主的方药治疗需以寒凉药为主的方药治疗n清热药、辛凉解表药药性多属寒凉,是清热药、辛凉解表药药性多属寒凉,是中医治疗温热病广泛应用的药物,其中中医治疗温热病广泛应用的药物,其中很多药都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很多药都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n抗菌、抗病毒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清热药:黄柏、黄连清热药:黄柏、黄连 辛凉解表药:菊花、柴胡辛凉解表药:菊花、柴胡n抗毒素、抗炎作用抗毒素、抗炎作用(与抗感染作用有关):(与抗感染作用有关):黄连黄连n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黄连、穿心莲、鱼腥草、:黄连、穿心莲、鱼腥草、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白花蛇舌草、穿心莲内酯体外无明显抗菌、抗(但值得注意的是如白花蛇舌草、穿心莲内酯体外无明显抗菌、抗病毒效果,但临床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有效。提示药物对免疫功能病毒效果,但临床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有效。提示药物对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提高机体的防卫功能,可能是取得临床疗效的重要机的促进作用,提高机体的防卫功能,可能是取得临床疗效的重要机理之一,亦与中医传统扶正祛邪的观点相符)理之一,亦与中医传统扶正祛邪的观点相符)n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山慈姑、山豆根、大黄、青黛、山慈姑、山豆根、大黄、青黛、苦参、白花蛇舌草等苦参、白花蛇舌草等 五味五味n五味五味辛、甘、酸、苦、咸辛、甘、酸、苦、咸 味觉器官辨别味觉器官辨别 根据临床治疗效果而确定根据临床治疗效果而确定 如虎骨、蜈蚣有祛风湿功效而认定如虎骨、蜈蚣有祛风湿功效而认定 其味辛其味辛n有人提出:有人提出:五味:中药固有的性质,是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五味:中药固有的性质,是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 四性:药物作用于机体后的四种效应四性:药物作用于机体后的四种效应 如:辛味药主要产生温热作用如:辛味药主要产生温热作用 苦味药主要产生寒凉作用苦味药主要产生寒凉作用 味与化学成分有一定的规律性味与化学成分有一定的规律性辛味药的功效与药理作用的关系:辛味药的功效与药理作用的关系: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发汗、解热、抗炎、抗病原体发汗、解热、抗炎、抗病原体 调整肠道平滑肌运动调整肠道平滑肌运动1.1.辛味药辛味药 465465种中药中:辛味药种中药中:辛味药183183种,占种,占39.8%39.8%辛味药中:性温热药占辛味药中:性温热药占57.9%57.9%辛味药成分:主辛味药成分:主-挥发油挥发油 次次-生物碱、苷类生物碱、苷类 辛可发散、行气,并有辛润等功效辛可发散、行气,并有辛润等功效 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辛夷、生姜、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辛夷、生姜、荆芥等均有发汗解热作用荆芥等均有发汗解热作用 行气药多属辛温行气药多属辛温:枳实、陈皮、木香枳实、陈皮、木香 -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促进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促进 胃肠蠕动,排除胃肠积气等胃肠蠕动,排除胃肠积气等 2.2.酸味药酸味药 n2626种酸味药的种酸味药的2424种,含种,含有机酸有机酸,其次为,其次为鞣质鞣质n酸有收敛固涩作用酸有收敛固涩作用鞣质鞣质:能使组织蛋白沉淀凝固,在粘膜或创面能使组织蛋白沉淀凝固,在粘膜或创面 形成保护膜,起到收敛止泻、止血功效形成保护膜,起到收敛止泻、止血功效酸性药如乌梅、五味子酸性药如乌梅、五味子:还有与收敛作用密切还有与收敛作用密切 相关的抗菌、抗炎作用相关的抗菌、抗炎作用乌梅抗菌作用与酸性有关,将其调至中性,乌梅抗菌作用与酸性有关,将其调至中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减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减半酸味药的酸味药的功效与药理作用的关系:功效与药理作用的关系:止血止血 镇咳镇咳 收敛止泻收敛止泻 镇静安神镇静安神 抑菌抑菌 减少肠蠕动减少肠蠕动 抗炎抗炎 抑制蛔虫抑制蛔虫3.3.甘味药甘味药 n甘味药的化学成分:甘味药的化学成分: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等机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等机 体代谢所需的营养成分为主体代谢所需的营养成分为主n有补养、和中、缓和的作用,可调补人体气血有补养、和中、缓和的作用,可调补人体气血阴阳,缓急止痛阴阳,缓急止痛n有人对有人对6161种补益药进行统计,发现其中甘的药种补益药进行统计,发现其中甘的药物有物有4343种,约占种,约占7070。如:人参、黄芪补气如:人参、黄芪补气 阿胶补血阿胶补血 大枣甘缓和中大枣甘缓和中 甘草缓急止痛甘草缓急止痛甘味药的功效与药理作用的关系:甘味药的功效与药理作用的关系:增强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影响神经系统影响神经系统 抗炎、抗菌抗炎、抗菌 缓解平滑肌痉挛缓解平滑肌痉挛 4.4.苦味药苦味药 n苦味药的化学成分:苦味药的化学成分:主:生物碱、苷类主:生物碱、苷类 次:挥发油、次:挥发油、黄酮、鞣质黄酮、鞣质 含生物碱的苦寒药占以生物碱为主成分药的含生物碱的苦寒药占以生物碱为主成分药的7575 含苷类者占总数的含苷类者占总数的5656 苦温药多含挥发油苦温药多含挥发油n苦味药有燥湿和泻下作用苦味药有燥湿和泻下作用苦寒药如大黄含蒽苷,可刺激大肠粘膜而致泻,有泻实苦寒药如大黄含蒽苷,可刺激大肠粘膜而致泻,有泻实通便作用通便作用黄连、黄柏的主要成分为小檗碱,有较好的抗菌、抗炎、黄连、黄柏的主要成分为小檗碱,有较好的抗菌、抗炎、抗毒作用抗毒作用杏仁含氰苷,有止咳平喘作用,具有降气平逆功效杏仁含氰苷,有止咳平喘作用,具有降气平逆功效苦味药的功效与药理作用的关系:苦味药的功效与药理作用的关系:抗菌、抗炎、杀虫抗菌、抗炎、杀虫 平喘止咳平喘止咳 致泻通便致泻通便 止吐止吐5.5.咸味药咸味药 n咸味药成分:咸味药成分:钠、钾、钙、镁、碘等无机盐钠、钾、钙、镁、碘等无机盐-有软坚润下、软坚散结、滋阴潜阳功效有软坚润下、软坚散结、滋阴潜阳功效如芒硝如芒硝(硫酸钠硫酸钠),在肠内不易吸收,保留肠内,在肠内不易吸收,保留肠内水份,使肠容积增大,刺激肠壁引起蠕动增强水份,使肠容积增大,刺激肠壁引起蠕动增强而泻下而泻下海藻、昆布含碘,可防治甲状腺肿,起到软化海藻、昆布含碘,可防治甲状腺肿,起到软化瘿瘤之效瘿瘤之效 咸味药的功效与药理作用的关系:咸味药的功效与药理作用的关系:抗肿瘤、抗炎、抗菌抗肿瘤、抗炎、抗菌 致泻通便致泻通便 影响免疫系统影响免疫系统 n素问素问.宣明五气篇宣明五气篇说:说:n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咸入肾、甘入脾n表明不同的药对机体的作用部位,具有表明不同的药对机体的作用部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一定的选择性 3 3归经归经 n 中药归经中药归经是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说,结合药物是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说,结合药物对机体的选择性作用归纳而成的对机体的选择性作用归纳而成的n归经包含趋向和归属两个含义归经包含趋向和归属两个含义-可理解为是指药物作用的部位、作用范围和可理解为是指药物作用的部位、作用范围和选择作用选择作用或指药物对某经、某脏腑的选择性作用或指药物对某经、某脏腑的选择性作用n祖国医学认为每一证候都是脏腑、经络发病的祖国医学认为每一证候都是脏腑、经络发病的表现,故将治疗某脏腑经络病证的药物就归入表现,故将治疗某脏腑经络病证的药物就归入某经某经如黄连可泻心火,故入心经如黄连可泻心火,故入心经 2.归经是中药药理作用的体现部位归经是中药药理作用的体现部位n具有抗惊厥作用的中药钩藤、白花蛇舌草、天具有抗惊厥作用的中药钩藤、白花蛇舌草、天麻、全蝎等麻、全蝎等2222味均入肝经,入肝经率味均入肝经,入肝经率100100,明显高于不具有抗惊厥作用的中药明显高于不具有抗惊厥作用的中药(42(42),与,与中医所谓:中医所谓:“肝主筋肝主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认识相吻合的认识相吻合n具有泻下作用的中药大黄、芒硝等具有泻下作用的中药大黄、芒硝等1818味,入大味,入大肠经率肠经率100100,与大肠传导之腑理论相符,与大肠传导之腑理论相符n止血作用的仙鹤草、白及等止血作用的仙鹤草、白及等2121味药入肝味药入肝经率经率85.885.8,与肝为藏血器官有关,与肝为藏血器官有关n止咳作用的中药杏仁、百部等止咳作用的中药杏仁、百部等1818味,化味,化痰作用的中药桔梗、前胡、远志等痰作用的中药桔梗、前胡、远志等2323味,味,平喘作用的中药麻黄、地龙、款冬等平喘作用的中药麻黄、地龙、款冬等1313味,入肺经率分别为味,入肺经率分别为100100、100100和和9595,与肺主呼吸,为贮痰之器一致,与肺主呼吸,为贮痰之器一致 1.1.归经与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呈归经与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呈一定相关规律一定相关规律n 有人用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有人用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来进行分析与归经的关系,结果认为它来进行分析与归经的关系,结果认为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如用如用1414C-C-鱼腥草素给小鼠尾静脉注射,鱼腥草素给小鼠尾静脉注射,观察其排出的情况,结果发现观察其排出的情况,结果发现1414C-C-鱼腥鱼腥草素大部分从呼吸道排出,这一结果为草素大部分从呼吸道排出,这一结果为鱼腥草归肺经提供了依据鱼腥草归肺经提供了依据n还有人对还有人对2323种药物作了归经与有效成分种药物作了归经与有效成分在体内的比较,结果发现:在体内的比较,结果发现:杜鹃花叶杜鹃花叶(杜鹃素杜鹃素)、鱼腥草、鱼腥草(鱼腥草素鱼腥草素)、丹参、丹参(隐丹参酮隐丹参酮)、冰片等、冰片等1414味药的归味药的归经所属脏腑与有效成分分布最多的脏腑经所属脏腑与有效成分分布最多的脏腑基本一致,占基本一致,占6161鸦胆子鸦胆子(油酸油酸)、莪术、莪术(莪术醇莪术醇)等等6 6味药味药的归经所属脏腑与有效成分大致相符,的归经所属脏腑与有效成分大致相符,占占2626,两者共占药物总数的,两者共占药物总数的8787,仅,仅3 3味关系不大,占味关系不大,占1313n有人认为微量元素与中药归经有密切的有人认为微量元素与中药归经有密切的关系。微量元素也是中药的有效成分。关系。微量元素也是中药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可以达到病变部位,是由于微有效成分可以达到病变部位,是由于微量元素的迁移、富集和亲合的运动来实量元素的迁移、富集和亲合的运动来实现的现的n试验表明,试验表明,1313味补肾药含有较高的味补肾药含有较高的ZnZn、MnMn配合物,认为补肾药是通过配合物,认为补肾药是通过ZnZn、MnMn的的归经而达到补肾作用的归经而达到补肾作用的 n认为归经与有效成分在所属脏腑的高度认为归经与有效成分在所属脏腑的高度分布有关分布有关n 但应注意:分布多的器官不等于就是药但应注意:分布多的器官不等于就是药物作用的靶器官,很可能是中毒器官;物作用的靶器官,很可能是中毒器官;西医的脏腑不等于中医的脏腑西医的脏腑不等于中医的脏腑3.3.归经与受体学说、环核苷酸归经与受体学说、环核苷酸*中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与相应受体具有较中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与相应受体具有较 强的亲和力,通过激动或阻断受体而产生相应强的亲和力,通过激动或阻断受体而产生相应 的药理作用,这种亲和力的存在是中药归经理的药理作用,这种亲和力的存在是中药归经理 论的基础论的基础 如如:细辛归心经细辛归心经 原因:去甲乌药碱兴奋心肌原因:去甲乌药碱兴奋心肌11受体受体 *许多中药可调节环核苷酸(许多中药可调节环核苷酸(cAMPcAMP、cGMPcGMP)水平)水平 如:如:4 4种中药(麻黄、丹参、葛根、大黄)连种中药(麻黄、丹参、葛根、大黄)连 续续7 7天给大鼠灌服,发现每种药物对动物天给大鼠灌服,发现每种药物对动物 不同组织脏器中环核苷酸水平的影响是不不同组织脏器中环核苷酸水平的影响是不 同的同的 分析发现:分析发现:环核苷酸含量变化显著的脏环核苷酸含量变化显著的脏 器,与各药归经的关系密切器,与各药归经的关系密切 44毒毒 性性 n有毒无毒有毒无毒也是药性的组成部分,对中药也是药性的组成部分,对中药有毒无毒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有毒无毒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说,说明古人对药物的有毒无毒已有了初步的明古人对药物的有毒无毒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n所谓有毒无毒,是指药物对人体有无毒所谓有毒无毒,是指药物对人体有无毒性而言性而言 n有毒的药物有毒的药物,大都性质强烈,对人体有毒性作,大都性质强烈,对人体有毒性作用,安全性低,用药不当,药量稍大,即对人用,安全性低,用药不当,药量稍大,即对人体产生毒害,轻者损伤机体,重者使人毙命,体产生毒害,轻者损伤机体,重者使人毙命,如砒石、乌头、莞花等如砒石、乌头、莞花等n无毒的药物无毒的药物,性质比较平和,安全性高,一般,性质比较平和,安全性高,一般对人体无毒性作用,其中一部分常用量或稍大对人体无毒性作用,其中一部分常用量或稍大于常用量应用不会毒害人体,如车前子、茯苓于常用量应用不会毒害人体,如车前子、茯苓等等n另一部分药物,大量或超大量服用,另一部分药物,大量或超大量服用,亦不会毒亦不会毒害人体,如麦芽、山药等害人体,如麦芽、山药等n目前,中药毒性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目前,中药毒性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不不良反应良反应”的概念。的概念。n中药毒性与四性五味一样,是中药药性中药毒性与四性五味一样,是中药药性理论之一,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理论之一,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中药毒性是中药的最基本的性能,中药毒中药毒性是中药的最基本的性能,中药毒性也是中药药性理论的组成部分。性也是中药药性理论的组成部分。n药物含有较强的毒性成分药物含有较强的毒性成分n炮制不规范炮制不规范n用量过大用量过大n配伍不当配伍不当n个体差异个体差异一、导致中药毒副反应的常见原因一、导致中药毒副反应的常见原因n严格采购严格采购n规范炮制规范炮制n合理选用合理选用n用量适当用量适当n恰当配伍恰当配伍n警惕过敏体质、虚弱体质警惕过敏体质、虚弱体质二、避免中药中毒的环节二、避免中药中毒的环节 1.1.急性毒性反应急性毒性反应 定义:定义:大量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很快大量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很快 出现中毒症状甚至死亡出现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通常是在通常是在1 1次或次或1 1个工作日内接触大个工作日内接触大 量毒物而发病量毒物而发病 如:如:砒石约在用药后砒石约在用药后1 12 2小时出现咽喉小时出现咽喉 烧灼感,剧烈呕吐,继而出现阵发烧灼感,剧烈呕吐,继而出现阵发 性或持续性腹痛性或持续性腹痛 成人一次服成人一次服5 510mg10mg的士的宁可致中的士的宁可致中 毒,毒,30mg30mg可致死亡可致死亡三、常见中药毒副作用三、常见中药毒副作用表现:表现: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 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四肢麻木,意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四肢麻木,意识模糊,抽搐,惊厥,昏迷,死亡。识模糊,抽搐,惊厥,昏迷,死亡。马钱子碱(士的宁)马钱子碱(士的宁)30mg可致人死亡,可致人死亡,乌头碱乌头碱34mg可致死,可致死,对对CNS可产生先兴奋后抑制作用,中可产生先兴奋后抑制作用,中毒严重则可引起中枢麻痹而死亡毒严重则可引起中枢麻痹而死亡n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反应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失常、血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异常、循环衰竭、死亡。压异常、循环衰竭、死亡。含乌头碱类药物,川乌、草乌等;含乌头碱类药物,川乌、草乌等;含强心苷类药物,蟾酥含蟾酥毒苷。含强心苷类药物,蟾酥含蟾酥毒苷。n对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对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呼吸困难,咳嗽,肺水肿,呼主要表现呼吸困难,咳嗽,肺水肿,呼吸衰竭,窒息死亡。吸衰竭,窒息死亡。苦杏仁,含氢苷,可水解生成氢氰酸,苦杏仁,含氢苷,可水解生成氢氰酸,一次食用超过一次食用超过6060粒可致死。粒可致死。n对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对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出血、主要表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出血、黄疸、肝脏坏死。黄疸、肝脏坏死。以寒凉药居多。以寒凉药居多。n对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对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腰痛、浮肿、尿频尿闭、尿毒主要表现腰痛、浮肿、尿频尿闭、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症、肾功能衰竭。如木通含有马兜铃酸,在体内蓄积引起如木通含有马兜铃酸,在体内蓄积引起肾小管坏死。肾小管坏死。n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主要表现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血小板减少、再障等,严重的可引血、血小板减少、再障等,严重的可引起死亡。起死亡。如芫花、雷公藤等。如芫花、雷公藤等。2.2.长期毒性长期毒性 定义:定义:中药或中成药经长期服用或重复多次用药中药或中成药经长期服用或重复多次用药 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可损害组织或器官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可损害组织或器官 如:如:103103种中药中有种中药中有4444种中药可检出病理损害种中药可检出病理损害 变化,检出率达变化,检出率达42.7%42.7%损害的器官:损害的器官:主要是:肝、肾、胃肠主要是:肝、肾、胃肠 其次是:心、骨髓、肺等其次是:心、骨髓、肺等 -雷公藤,损害肝、肾功能及生殖系统雷公藤,损害肝、肾功能及生殖系统3.3.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地龙、五味子、云南白药、六神丸等地龙、五味子、云南白药、六神丸等 轻者:轻者:皮疹、荨麻疹、斑丘疹、红斑等皮疹、荨麻疹、斑丘疹、红斑等 重者:重者: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 如:如:复方地龙注射液存在异性蛋白复方地龙注射液存在异性蛋白4.4.致畸、致癌、致突变致畸、致癌、致突变雷公藤可致细胞染色体畸变雷公藤可致细胞染色体畸变槟榔、巴豆油可致癌槟榔、巴豆油可致癌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药制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