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333016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笔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发表于: 2008-6-14 07:10 作者: soyu86 来源: 紫金香 36个共和国史名词解释1.共同纲领: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它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纲领规定了国家政权机关,军事制度及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等政策

2、的总原则.规定人民的权利和国民的义务.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第一年部大宪章,它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2.统一全国财经管理:为稳定物价,恢复和发展经济,1950年3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要求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这三个统一,使全国的财力,物力集中于中央,这对于平衡收支,稳定物价,扭转财政经济的困难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到1950年4,5月间,全国财政经济便实现了初步的统一,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局面基本上结束.这标志着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3.不要四面出击: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党内有些人左倾急躁情

3、绪滋长,主张四面出击,幻想一举消灭资本主义,提前实现社会主义.对此,毛泽东在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作的不要四面出击讲话严厉批评了这种主张,指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党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要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主要的敌人,即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这一方针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的任务,起了重大作用。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1950年6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土地改革的指

4、导文件.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对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方针和政策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规定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法充分贯彻了满足贫雇农的要求和坚决团结中农的两条基本原则.它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对于地主的其他财产,

5、包括地主所兼营的工商业在内,不予没收.对民族工商业,则采取保护政策,不得侵犯.规定保护中农(包括富裕中农在内)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容许一部分富裕中农有高于当地人均数的土地量.另外,鉴于人民革命已经取得全国性的胜利,富农的政治态度一般较以前也有所改变,因而,将原来的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即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佣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这样做,有利于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和农业生产的早日恢复和发展。从1950年冬开始,全国新解放区以土地改革法为指导,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5.新

6、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新解放区的3亿农民仍然受着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这是恢复国民经济的极大障碍,也是新中国民主化,工业化,独立和富强的障碍.因此,在广大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既是继续完成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根本条件。从1950年冬开始,全国新解放区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土地改革的指导文件.土地改革一般都经历了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复查总结等步骤.到1952年9月,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以外,全国普遍地实行了土地改革

7、,全国3亿农民分得了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700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土地改革的胜利,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为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三反五反运动:从1951年12月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和国家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惩治了一批贪污腐化分子,处分了一些犯有浪费,官僚错误的干部.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在全国城市中,向违法的资本家开展一场大规模的坚决的彻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

8、,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此后,五反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到1952年8月,五反运动和三反运动基本上同时结束.三反,五反运动,是建国后反对资产阶级进攻的一次重大斗争.这个运动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从国家机关内清除了一批阶级异己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对于澄清吏治,移风易俗,使干部队伍树立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作风,具有重要意义。7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就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

9、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应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二是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以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的总路线.其实质,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解决所有制问题,即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

10、共和国宪法.另一个重要成果,是全面建立了国家机构.大会选举和决定了国家领导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暂代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这位加强国家的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是国家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重要标志。9五四宪法:是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总结了中国近代以来关于宪法问题的历史经验,继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

11、党领导制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宪法性文件的正确原则,规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与道路,规定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基本原则和各项制度.其主要内容有:第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宪法还明确规定,以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仍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规定一切国家机关

12、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些规定充分表明新中国的性质是人民民主国家,人民行使权力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是任何资本主义的民主所无法比拟的。第二,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宪法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庄严宣布: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指出,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第三,设置国家机构.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设立国家主席;设立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设立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3、和各级人民委员会,分别作为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设立各级人民法院,作为各级审判机关;设立各级人民检察院,作为各级检察机关,等等。第四,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有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公民有遵守宪法,法律,劳动纪律,公共秩序的义务,有爱护和保护公共财产的义务,有保护祖国,依法服兵役的义务,等等。此外,宪法还对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中国的外交政策等作了具体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立法的形式保证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为

14、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制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它是一部真正反映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是中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纲领。10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制定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经过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有某些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实行完全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农民公有制的更高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集体农庄).这种由具有社会主义萌芽,到具有更多社会主义因素,到完全的社会主义的合作化的发展道路,就是我们党所指出的对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

15、道路。”11一五计划:从1952年开始,在周恩来主持下,我国有关部门开始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5年3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一五计划草案的决议.同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根据上述任务,计划规

16、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的支出总额为766.4亿元.这相当于7亿两黄金.用这样大量的投资进行国家建设,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一五计划,实际上于1953年就已开始实施,到1957年,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12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为了充分调动知识分子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对整个科学文化工作的领导,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央在会上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对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了充分肯定.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已经

17、成为我们国家各方面生产的重要因素,正确地解决知识分子问题,更充分地动员和发挥他们的力量,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问题.这次会议是建国后召开的第一次规模盛大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它极大地提高了全党对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性的认识,端正了对知识分子的态度,鼓舞了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热情。 13反冒进:1956年上半年,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逐渐出现了急躁冒进的倾向,造成国家财政紧张,物资紧张,市场紧张,使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失调.对这一问题,周恩来,陈云等发觉较早,建议中央在反对保守主义的同时,必须反对急躁冒进的倾向.5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接受了周恩来,陈云的建议,明确提出在经济建设中既要反

18、对右倾保守,又要反对急躁冒进,确定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国务院根据这一方针,将1956年的生产指标进行了调整.6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人民日报发表了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各地根据中央的方针,着重纠正了经济建设中的冒进现象,保证了1956年的建设计划的基本完成.但是,1957年下半年以后,毛泽东对周恩来,陈云主持的反冒进工作一再提出批评。14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就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条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的建设道路的一次尝试.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

19、切要求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是,这条总路线的核心内容,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15 1958年北戴河会议:即于1958年8月17日至30日在北戴河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把大跃进运动推向高潮的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号召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及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同时,还讨论通过了关于1959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问题的决议,关于今冬明春在农村中普遍展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关于深耕和改良土壤的指示等40项决议.会议对实际工作中已经出现且为害严重的浮夸风和混乱现象,不仅没有作任何努力来加以纠正,反而正式予以支

20、持.首先,对国内经济形势,特别是对农村的形势,作了不切实际的估计.认为在克服右倾保守思想后,出现了农业生产飞跃发展的形势.其次,对1958年的钢铁生产和1959年的计划提出了过高的指标.会议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用最大的努力,为在1958年生产1070万吨钢,即比1957年的钢产量535万吨增加一倍而奋斗.再次,会议讨论了在全国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问题,并作出了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北戴河会议作出决议后,一个以钢为纲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地掀起.从此,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16八字方针: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调

21、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简称八字方针.这一方针的主要内容是:要调整各方面的生产关系和有关政策,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要巩固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经济成果,并使其向纵深发展;要以一部分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使其成龙配套,以便收到更大的经济效果;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这一方针是六十年代前期我国调整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17西楼会议: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对当时困难的形势和调整的迫切性,在认识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高级干部中,对困难的严重程度,调整的快慢等问题,认识仍不一致.为了进一步统一党内对经济形势的认识,加快调整的步伐,中共中央于1962年2月21

22、日至23日在北京中南海西楼举行了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即西楼会议.会议讨论了1962年国家预算和整个经济形势问题,同时对调整工作进行了研究.会上,陈云作了题为目前财政经济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讲话。 讲话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时的财政经济困难情况,认为困难是相当严重的.讲话中提出了克服困难的六点意见(1)把今后的十年规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恢复,第二阶段才是发展.农业的恢复要35年,在这一阶段工业要放慢速度,投资要减少.(2)精兵简政,减少城市人口,这是克服困难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3)要采取一切办法制止通货膨胀.(4)尽力保证城市人民的最低生活需要.(5)把一切可能的力量用于农业增产.(6

23、)计划机关的主要注意力,应该从工业,交通方面转移到农业增产和制止通货膨胀上来,并且在国家计划里得到体现。会议肯定了陈云的意见,并决定,1962年的计划应该按照上述原则进行调整.这次会议对于全面贯彻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8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中共中央于1962年9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了八届十中全会.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关于商业工作问题的决定等重要文件.全会分析了形势,提出了党所面临的任务.指出,国民经济情况已经开始好转,但目前还存在困难,需要全党团结一致,进一步贯彻八字方针,继续调整国民经

24、济,并作出许多具体规定.这是全会的正确方面。但另一方面,全会却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作了不切实际的估计和错误的理论概括.毛泽东在全会前召开的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上和全会期间,先后作了关于阶级,形势,矛盾和党内团结问题的讲话,使阶级斗争问题成为会议的主要议题.毛泽东讲话的中心思想在于告诫人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不要忘记产生修正主义的危险.这些思想后来被概括为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以后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重要理论根据。19四清运动(社教运动):从1963年至1966年春,在农村和部分城市基层单位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这一运动是以中共八届十中

25、全会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为指导,为解决城市和农村基层组织中存在的四不清而展开的.从1963年到1964年,农村社教又称为四清(又小四清,即清账目,清仓库,清财务,清工分.城市社教又称为新五反,即反贪污,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1965年以后,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律称为四清运动,即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又称大四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基层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这场运动的基本方面是错误的.它是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关于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在相当大的范围内的一次实践,把大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成了阶级斗争,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

26、不应有的打击,使左倾错误有了进一步发展。在社教运动中,毛泽东发展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规定为党在建国以来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强调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认为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在基层有三之一的领导权不在我们手里.提出了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等极左观点.这些错误观点严重地混淆了敌我界限,为把党的注意力集中于阶级斗争,为后来发动文化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20中印边界冲突:1959年西藏发生武装叛乱后,印军越过麦克马洪线,不但在中印边境制造事端,进行武装挑衅,多次制造边境流

27、血事件.1962年10月,印度派军队10个旅,扬言要清除掉中国边界上的中国军队,从东西两个方面对中国驻守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在遭到严重伤亡,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一举击溃了各路印军的进犯,全歼印军两个旅和另外三个旅的大部分.毙,伤,俘印军8700多人,清除了印军设立的据点,并将其赶到传统习惯线附近。为了促进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在击退印军大规模进攻后,中国政府主动采取一系列措施:中国边防部队在边界一线主动停火,并从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主动把缴获印军的大量物资,弹药交给印方,将被俘的印军官兵3942名全部予以释放.这有力说明了中国进行自卫反击战是被迫的,

28、是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这次自卫反击战的胜利,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中国政府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和行动,受到了世界舆论的公正评价和称赞。21三届人大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0日到1965年1月4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选举了国家领导人,讨论了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和1965年国家预算初步安排.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实现这个历史任务,要分两步走,第

29、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及时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对于调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起了重要作用,反映了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由于左的指导思想没有得到纠正,使这个宏伟任务没有能够按计划付诸实施。22五一六通知:即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是文化大革命正式发动的标志。 五一六通知对党内国内形势作出了完全错误的估计,提出了一整套左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认为在学术界,教育界,文艺界,新闻界,出版界和报纸,广播,

30、刊物,书籍,教科书,讲演,文艺作品,电影,戏剧,曲艺,美术,音乐,舞蹈等各个方面充塞着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要求高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旗,彻底揭露那些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谓学术权威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对其代表人物要加以清洗,夺取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我们

31、对他们的斗争也只能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我们对他们的关系绝对不是什么平等关系,而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关系,即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独裁或专政的关系.要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彻底揭露,彻底批判,清洗这些人.通知从根本上混淆了敌我关系,把斗争矛头指向所谓的走资派,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反动学术权威,实际上是把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作为斗争对象,并以此为根据,规定了错误的方针和方法。五一六通知的通过,标志着左的理论开始在中共中央占据了主导地位。23十六条:为了进一步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1966年8月毛泽东在北京亲自主持召开了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

32、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这个文件强调,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要把被他们篡夺的领导权夺回到无产阶级革命派手中.把斗争矛头指向事实上根本不存在的所谓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十六条还提出要发展和壮大左派队伍,要用大字报,大辩论,大鸣,大放的形式,坚决地,勇敢地向那些公开的,隐蔽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发动进攻。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是继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后,对文化大革命的进一步全面发动.这两次会议先后通过的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再加上毛泽东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表明毛泽东的左倾错误的个人领导已经在实际上取代了中共中央的集体领导。24一月风暴:1967年1月,张春

33、桥,姚文元,王洪文等人乘天下大乱之机,在上海进行篡权的阴谋活动,刮起了所谓一月风暴,使交通阻塞,生产瘫痪,财政经济混乱.事后,他们又把责任倒栽在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身上,并欺骗中央,蒙蔽群众,从而逐步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大权.上海夺权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联名向上海各造反团体发了贺电.上海一月夺权,对全国各地,各单位起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此后,全国掀起了夺权的高潮.愈演愈烈的夺权斗争,挑起了群众组织之间更为严重的对抗,斗争激化.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混乱局面进一步升级。25二月抗争:1967年2月,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老

34、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捍卫党的原则,挺身而出,同林彪,江青等人进行了一场大义凛然的英勇斗争.2月14日和16日,在周恩来主持的怀仁堂碰头会和稍前召开的军委会议上,围绕着文化大革命要不要党的领导,应不应将老干部统统打倒,要不要稳定军队等重大原则问题,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些老革命家的意见是完全正确的,发表意见的方式也是符合组织原则的.他们的正义行动充分地表现了敢于坚持真理和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革命精神,反映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愿望。怀仁堂会议后,张春桥,姚文元等连夜整理出一份所谓二月十六日怀仁堂会议材料,并由江青安排,向毛泽东作了汇报.2月18日,毛泽东召集部分政治局委员开会,对怀仁堂会议上提意

35、见的一些老同志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责他们是搞复辟,搞翻案.于是,江青,康生,陈伯达,谢富治等人利用毛泽东对这些老同志的错误批评,把二月逆流的罪名强加在这些老同志身上,并多次对其进行批斗.此后,中央政治局实际上停止了活动,林彪一伙借此又控制了中央和军委的很大一部分权力。26中共九大: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69年4月在北京秘密举行.这次大会是在绝大多数党员还没有恢复组织生活,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还没有建立的极不正常情况下召开的.林彪在会上代表中共中央宣读政治报告,全盘肯定了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全盘肯定文化大革命的所谓丰功伟绩,并且把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错误指导思想,作为

36、我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而大肆宣扬.在这种错误理论指导下,报告还规定了文化大革命的政策和今后斗,批,改的任务。 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进行了歪曲的解释,取消了党员的权利.它不仅肯定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而且高度评价了林彪,将其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九大选出新的中央委员,有相当一批人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造反起家的帮派头头,从而加强了林彪集团和江青集团在中共中央的地位。总之,中共九大把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错误实践合法化.它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27斗,批,改运动:中共九大以后,按照毛泽东的部署,斗,批

37、,改运动在全国全面展开.这一阶段,运动的基本内容正如毛泽东所说,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精简机构,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下放科室人员,工厂里的斗,批,改,大体经历这么几个阶段.为了推动斗,批,改,毛泽东亲自抓了北京六厂二校的试点工作,向全国批转和推广他们的经验,表明他试图通过斗,批,改,达到实现天下大治的预想,其中也含有由此基本上结束文化大革命的意思.但由于斗,批,改本身就是在坚持和维护文化大革命的前提下展开的,许多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尤其在清理阶级队伍,整党建党,教育革命等方面的斗,批,改中,有许多左的错误的东西反而在各个领域内被强化或具体化了,否定

38、了建国后17年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结果是党内矛盾和社会矛盾继续激化,国家的政局和各项工作仍然没有多大的转变.到1971年,因九一三林彪事件的发生,斗,批,改未能继续进行下去。批林批孔运动28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发生后,由于大学不招生,工厂,商业,服务行业也不招工,仅1968年在全国中等学校就积压了六六,六七,六八三届初,高中毕业生近600万人,成为牵扯到全社会的安定和几百万个家庭的生计的极为紧迫的问题.这一年的12月,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在全国掀起大规模动员,安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并持续多年.历届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总数多达16

39、50余万人.这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由于国家无法解决历年新增长的社会劳动力的就业安置问题,而不得已采取的一项重大社会政策。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到边疆去,经受了长时期的艰苦劳动锻炼和生活上的磨难,为开发祖国的不发达地区,为发展农村的生产,农田水利建设,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大批知识青年正当其学知识,学文化的最好青春年华,却丧失了接受学校教育和继续升学深造的机会,这就不能不给国家建设人材的培养造成难以弥补的年龄断层,给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29五七干校:为了使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冲击而停止工作的一大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干部,知识分子

40、有一个安置,以待将来可能重新分配工作,另外,对在运动中被认为是有问题的干部作出处理也需留有一个审查定案的过渡期,因而,毛泽东于1968年10月发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号召.他认为: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据此,中共九大以后,全国从中央到各省,市,自治区的党政机关,文化教育,科研,事业单位,纷纷创办各种形式的五七干校(取毛泽东1966年发出的五七指示所号召的走五七道路之意),全国有数十万干部,高校教师到农村参加体力劳动。广大干部,知识分子下放到农村,经受了从事体力劳动的锻炼,也包括身心,精神等方面的各种磨难.虽然增进了对农村的了解,为所

41、在农村的各方面建设做了一些工作,但却长期荒废了自己的业务和各自专业领域的创造性工作,从而给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30四五*:从1976年3月底到4月初,北京上百万群众连续数天自发地集合到天安门广场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张贴诗词,悼文,发表演说,怀念周恩来总理,痛斥四人帮.天安门广场出现了花山,诗海,人潮的壮丽场面.这种活动到4月4日清明节达到了高潮.5日,来到天安门广场的群众发现,他们献的花圈被收走了,守卫花圈的群众也被抓走了,异常气愤.于是,在还我花圈,还我战友的口号下,采取抗议行动.这一革命行动,史称四五运动.但是,群众的革命行动却被错误地宣布为反革命事件,遭到残酷镇压

42、,许多群众遭毒打,200多人被捕.同时,四人帮还捏造各种罪名,认定邓小平是*的总后台.中共中央政治局和毛泽东对*的性质作了错误的判断。以*为中心的全国亿万人民悼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的运动,是一次伟大的革命群众运动.它实质上是拥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和反对左倾错误的群众运动,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它为后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31两个凡是: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了经华国锋审定批准的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公开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

43、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实质上是要把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全面延续和继承下来.华国锋等人根据这一方针,反对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系统的纠正;拖延和阻挠老干部重新出来工作,特别是阻挠邓小平重新出来担任中共中央的重要工作;拖延历史上大量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尤其是拖延为*彻底平反;在继续维护旧的个人崇拜的同时,还制造,接受对他自己的个人崇拜.由此,造成了在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内,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32新八字方针:三中全会后,为改变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局面,中共中央于1979年4月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并通过了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调整,改革,整顿,提高.6月,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

44、确认了这一方针。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简称新八字方针),是中共中央针对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实行这个方针的主要任务是:坚决地,逐步地把各方面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调整过来,把整个国民经济纳入有计划,按比例健康发展的轨道;积极而又稳妥地改革工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体制,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整顿好现有企业,建立健全良好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通过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更好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四个方面的任务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调整是决定国民经济全局的关键,是新八字方针的中心环节.改革,整顿,提高则围绕这个中心环节进行,

45、并直接为它服务.边调整边前进,在调整中改革,在调整中整顿,在调整中提高.因此,新八字方针是一个积极的方针,它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正在摆脱左倾错误的束缚,开始了根本性的转变。3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了正确地贯彻解放思想的方针,研究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之后的理论宣传工作问题,1979年1月至4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理论工作务虚会.3月30日,邓小平受中共中央委托,在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讲话强调指出,我们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搞现代化建设,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

46、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事业.之所以这样尖锐地提出问题,一是因为当前社会上确有极少数人从右的方面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情况的发展使党不能不这样提出问题;二是因为四项基本原则所回答的是关于我们究竟走什么道路,实行何种国体,谁来领导,用什么思想作指导的这样一些具有根本性质的问题.这是立国的根本,是全党团结统一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讲话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高度,系统论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指出要继续批判左倾思想,同时要对怀

47、疑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进行批判,把解放思想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结合起来,从而为思想解放的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3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的起草工作是从1979年11月开始,在中央政治局,书记处领导下,由邓小平,胡耀邦主持进行的,是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修改,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形成的.决议共分八个部分,阐述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对建国3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清了功过是非.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总的来说,是我们

48、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我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决议列举了32年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外交等十个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指出:新中国建立的时间不长,我们取得的成就只是初步的.由于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不多,党的领导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国情的认识有主观主义的偏差,文化大革命前就有过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后来,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这就使得我们没有取得本来应该取得的更大成就.但是,32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还是主要的,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