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术讨论—肥药型叶面肥的开发研究思路.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3215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讨论—肥药型叶面肥的开发研究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术讨论—肥药型叶面肥的开发研究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术讨论—肥药型叶面肥的开发研究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术讨论—肥药型叶面肥的开发研究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术讨论—肥药型叶面肥的开发研究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肥药型叶面肥的开发研究思路 以河南省几种主要农作物为示范摘要:迄今,我国叶面肥发展已历经20余年,叶面肥料名目多样,种类繁多,全国范围约有数千种之多,但几乎都是营养型或生长调节剂型叶面肥,而有关肥药型叶面肥的生产和相关报道几乎为空白。本文结合叶面肥生产现状及河南省当前农业生产施肥与用药状况,探讨河南省地区肥药型叶面肥的开发研究思路。关键词:肥药型叶面肥;开发;研究思路 一、我国常规叶面肥开发及使用现状 俗话讲“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农产品大约30%左右是用肥料换得的,而对于粮食作物,有50%增产量来自于肥料,施肥已成为当今世界提高农作物产量及

2、品质的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根和叶。作物主要通过根系吸收土壤溶液或人工施用肥料中的营养,供给作物生长发育。除根系外,作物还可以通过茎叶(尤其是叶片)吸收养分。在作物生长期间,这种非根系吸收营养的现象就是作物的根外营养。而向除作物根系以外的营养体表面施用肥料的措施叫做根外施肥,也就是一般所称的叶面施肥,用于叶面施肥的肥料称为叶面肥料。我国叶面肥料的商品化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叶面肥料的生产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肥料配方从单一成分发展到复合成分,从大量营养元素发展到微量营养元素和有益元素,从无机养分发展到有机养分,从矿质养分发展到添加植物生长调节

3、剂。叶面肥料产品名目多样,种类繁多,全国范围约有数千种之多。截止2007年5月,我国叶面肥料正式登记产品737个,临时登记产品1398个。通过对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肥料登记资料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已登记产品主要有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中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含海藻酸水溶性肥料和有机水溶性肥料(见图1,图2)。通过对当前市场流通的叶面肥产品的统计调查,发现我国叶面肥料主要有综合型、养分型和激素型(见表1)。 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

4、元素水溶肥料含海藻酸水溶性肥料有机水溶性肥料临时登记(个)图1 农业部不同类型叶面肥料的临时登记情况(截至2006年1月) 占登记总量百分数%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 含腐植酸水溶肥料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中量元素水溶肥料 含海藻酸水溶性肥料有机水溶性肥料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图2各类叶面肥占登记总量百分比 表1 我国市场常见的叶面肥料产品(液体肥料,谢天镳,李玉纯主编)肥料名称类型开发与生产单位叶面宝 综合型广西丽明叶面宝厂喷必灵养分型广西化工研究所农丰壮 激素型广西化工研究所增产丹激素型广西化工研究所喷施宝综合型广西博白喷施宝开发有限公司多收灵 激素型中国农

5、业科学院土肥所 湖南资江氮肥厂湖南益阳地区种子公司Dy肥经综合型湖南资江氮肥厂光和多元微肥养分型山东省科学院生物所 山东沂水光合多元微肥厂液体微肥养分型山东青岛化工学院农保敌敌素养分型湖北省云梦县农药厂丰收素激素型广东深圳宁威田丰有限公司农之宝养分型广东广州氮肥厂恩 肥激素型广东华康科技服务公司农宝地力素养分型北京新兴农用物资开发公司氨基酸肥养分型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北京科生技术公司氨基酸复合肥料养分型北京开元新技术公司农用增产菌综合型北京农业大学活性肥料养分型上海农科院 上海农资公司 上海浦东化工厂国雄牌叶肥养分型山西太谷神农生化厂增产宝浙江省化工研究所 浙江省义乌市科委植物营养素江苏省泰县磷

6、肥厂丰产素激素型黑龙江绥化参美化工厂氮稀肥综合型肥料王养分型河南郑州大学联合固氮菌肥综合型河北省微生物所 西安碑林化工厂 化工部化肥研究所多元液体复肥养分型河北三河县三新实验场复合细胞分裂素激素型河北新城县酶制剂厂 中国农科院原子能所就我国叶面肥料目前发展的特点,总的来说,可归纳如下:产品数量增长迅速,种类逐渐丰富。据农业部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北京)的记录,2000年以前产品登记数目相对平稳,1990年仅有10个产品获得登记,1999年也仅有52 个产品获得临时登记,但于2002年后产品登记数目骤增至359个,以后逐年增长至,2005年获得农业部临时登记证的产品达到了创历史记录的516个

7、,特别是微量元素叶面肥和含氨基酸叶面肥数量增长迅速。010020030040050060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登记个数图3 1990-2005年叶面肥临时登记情况虽然我国叶面肥料生产、研制及使用发展非常快,但就我国目前肥料市场上流通的叶面肥来说,都是单一地靠补充作物营养,或调节作物代谢、刺激作物生长从而达到改善作物营养,减少病虫害的目的,并不能直接对病虫害起到预防作用。肥药型叶面肥除了营养元素成分外,还加入了一定数量的不同种类的农药和除草剂等,进行叶面喷施后,不仅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而且还具有防治病虫害和除草功能。目前我国在肥药型叶面肥的研究与生产上还是空白,开发

8、肥药型叶面肥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还可以填补我国肥料生产的空白。其次,当前农业生产中,施肥与病害防治一般是两个独立的过程,这不仅增加了农事操作环节,同时也使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降低农户的经济效益。而肥药型叶面肥的生产应用,既能简化操作环节,增加农民经济效益,又能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二、专用肥药型叶面肥产品开发依据1河南省优势农作物河南省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全国小麦、玉米、棉花、烟叶、果树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200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49亿斤,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11年居全国首位,用占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0%以上的粮

9、食,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增粮食产量占全国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不仅解决了河南这一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要外调大约200亿斤粮食支援外省。2010年河南省农作物种植总面积达到14181.4千公顷,总产量再次创历史新高,为5389.0万吨。其中冬小麦占5263.3千公顷,产量3056.0万吨,玉米2895.4千公顷,产量1634.0万吨,烟叶127千公顷,产量29.7万吨,果园449千公顷,产量2228.1吨,其中苹果种植面积为175.7万亩,产量为388.6万吨。四种作物种植总面积占61.59%,小麦和玉米总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87.03%,烟草作为河南主要经济作物,

10、 2008年河南中烟公司实现税利125.85亿元,对河南省税收贡献极大。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稻谷小麦玉米豆类薯类花生油菜烟叶棉花黄红麻糖类果园茶园蔬菜面积(千公顷)产量(万吨) 图4 河南省2010年农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 各种类型水果产量百分比(%)苹果柑橘梨葡萄其他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 图5 各种类型水果产量百分比 2 优势农作物的营养需求、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2.1冬小麦冬小麦对养分的特殊需求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复种指数的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增加,作物从土壤中带走的钾、锰、锌、铜、钼等元素也越来越多。钾素丰富的北方褐土区,近

11、年来也呈现施钾效果越来越明显的趋势(谢建昌、周健民,1999)。施钾可以增加小麦产量,提高小麦抗旱性(谢建昌,2000)。姚献华(2002)对安阳市耕地K2O含量逐年下降的情况, 进行多点施用钾肥试验。结果表明:每亩施用钾56 kg,小麦可增产10 .8。每1kg K2O增产小麦7.38kg。还有研究表明增施钾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经济系数和经济产量(王旭文等,2000)。在缺钾的土壤上施用钾肥,增产效果更加显著。钾肥主要通过增加千粒重显示其肥力效应。另一方面,华北的石灰性土壤有效锰、锌、铜含量较低,增施微量元素锌、锰、铜等具有很好的增产效应。据现有资料,河南近1.07亿亩耕地

12、,其中97%缺钼,90%左右耕地缺锌,96%的耕地处在缺硼边缘值以下。张会民,刘红霞等(2003)研究表明:在豫西褐土区,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增产幅度高达6.925.4;施用0112.5kg/hm2 K20和质量分数00.3的MnSO4,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随钾、锰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谭金芳等(1995)试验也表明:拌种、喷施、底施锰肥都能增加小麦产量,且增产模式为二次三项式。施用锰肥可以提高作物体内锰的含量,并向穗部转移,增进小麦对氮的吸收,并转移到小麦子粒中,提高蛋白质含量,改善品质。还有试验研究表明,氮铜、氮锌、钾锰铜、氮磷钾铜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影

13、响均达到显著水平(雷震宇,2004;李红英,2006;李红英,2008)。杨建堂(1997)对产量8295kg/hm2的冬小麦测定结果表明:每公顷小麦吸收锌0.366kg,锰0.604kg,铜0.245kg,每生产100kg籽粒需吸收锌4.59g,锰7.52g,铜3.07g。表2 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对锌、锰、铜吸收动态生育时期锌锰铜阶段吸收量阶段吸收率阶段吸收量阶段吸收率阶段吸收量阶段吸收率出苗-越冬31.958.749.58.25.982.44越冬-返青28.87.8101.5516.8210.024.02返青-拔节15.34.2227.137.6318.227.43拔节-开花93.1525.

14、464.210.6450.5320.6开花-乳熟92.5525.215926.3451.4920.99乳熟-成熟105.1528.72.250.37109.2344.52注:阶段吸收量(g/hm2) 阶段吸收率(%)虽然钼在土壤中的有效性随pH的升高而增加,在土壤有效钼含量较低的土壤上施用钼肥,仍然有较好的增产效果。80年代河南、山东等地有小麦施钼增产的报道,在黄综壤上的试验表明:小麦施钼能大幅度提高子粒产量。多点试验统计表明:施钼比不施钼对照增产2090kg/亩,平均为54.6kg,增产率为8.8%60%,平均为30.7%(王运华,1999)。表3 河南省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表河南省全国元素名称

15、全量(ppm)平均含量(ppm)有效态(ppm)平均含量(ppm)全量平均含量(ppm)锌8.7205.094.950.043.260.05左右100锰21812195102.213717.82710铜0.942.518.50.245.541.3322钼0.12.50.68痕量0.310.051.7硼10.586.2430.170.720.2564河南省土壤锌、锰、铜、钼、硼全量均低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全硼在10.586.2ppm之间,平均43ppm,地理分布特点是从北往南逐渐呈递减的分布趋势。平均有效态锌含量 0.50ppm左右,变幅在0.043.26ppm之间。全省半数以上土壤在缺锌临界值

16、(0.5ppm)以下,处于缺锌边缘值的土壤约占40%,仅有10%土壤处在供应充足范围。有效锰平均含量17.82ppm,变幅在2.2137ppm,地理分布有以下规律:自南向北有渐渐降低的趋势。有效钼在痕迹0.31ppm,平均值0.05ppm。全省耕地面积10,620万亩,缺钼土壤面积9,944万亩,占99%以上。平均在1.33ppm,于0.245.54ppm之间波动。锰、铜、锌、钼等微量元素因极易被土壤固定,且本身为重金属施用量少,直接施入土壤不易施用均匀,造成土壤污染,不够经济,生产上常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来进行作物养分缺乏矫正。冬小麦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河南作为粮食主产区,小麦的增产、稳产与高产有

17、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丰产丰收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根据建国以来我省小麦病害实际发生的情况,总的说来,我省的小麦在朝着逐渐加重的趋势发展。具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波动型,即随着品种的不断更换或年度间气候条件变异等,部分病害发生程度有较大波动,如干热风危害、赤霉病、冻害等;二是上升型,即病害将随着产量的进一步提高而逐年加重,如纹枯病、缺氮病等。但总的趋势是逐年加重。麦纹枯病又称麦尖眼点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几乎遍及世界各温带小麦种植地区。早在1934年国外就有小麦纹枯病的报道,我国于1973年发现此病,但由于发病轻,面积小,没有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施肥水平的不断提高

18、纹枯病在我国江淮流域和黄河中下游麦区均有发现,而且呈越来越重趋势。小麦纹枯病在河南省原属次要病害,虽有发生,但危害不严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小麦品种,肥水条件等多因素的改变,发生危害普遍,病情逐年加重,成为流行性病害,引起小麦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还引起倒伏。特别近年来,危害普遍严重,重病区病率达83%95%,造成减产10%20%,局部地块产量损失达40%。产量损失轻重与麦株发病时间、发病部位密切相关,发病越早,病级越高,发病叶鞘和茎秆节越高,孕穗期病级越高,产量损失越大。据统计,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一般能达到50以上,减产幅度达20以上,该病已成为小麦的稳产、高产主要制约因素。农业生

19、产上由于缺乏高抗小麦品种,化学防治仍是小麦纹枯病的主要防治手段和小麦稳产高产的保障,通常在秋季播种期采用药剂拌种防治该病,但由于春季是小麦纹枯病、 锈病及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高峰期,仅靠药剂处理种子很难控制春季病害流行,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应根据病情发展及时使用药剂喷雾防治,兼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常用化学防治方法:用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00g或20井岗霉素可溶性粉剂150200g或15粉锈宁湿性粉剂150200g,加水l0kg稀释,拌麦种100kg,搅拌均匀,尽快晾干播种。药剂拌种能有效控制冬前纹病发展,延缓和降低拔节期发病。在种子处理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行早春药剂防治。在3月上中旬为防治时期,

20、每公顷用 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00g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200g或20井岗霉素可溶性粉剂375400g,加水750kg,对小麦茎基部均匀喷雾。2.2夏玉米夏玉米对养分的需求夏玉米生育期内吸收养分的能力强,因此需肥量大,充足的养分供应是夏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 表4 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1983)氮(N)磷(P2O5)钾(K2O)生育时期生育日数占干物质量/%阶段累积/%日吸收量(g/ 亩)占干物质重/%阶段累积/%日吸收量(g/ 亩)占干物质重/%阶段累积/%日吸收量(g/亩)苗期104.650.916.51.560.85.62.

21、820.710拔节期92.944.365.31.274.6302.484.360大喇叭口期162.2133.6330.90.9334.8133.82.7449416.9抽雄期121.7750.8252.20.749.586.52.1572.5219.7授粉期161.4455.652.50.6562.6581.7479.464.1乳熟期181.3890.2337.80.6199.1143.11.3100170.8完熟期161.2100107.20.4910042.20.8482.4-165注:供试品种为鲁玉1号,亩产638.9kg,吸收养分总量:氮17.54kg,五氧化二磷7.08kg,氧化钾1

22、4.91kg从表可以看出,夏玉米在拔节期到大喇叭口期氮磷钾的吸收速率急剧升高(氮的日吸收量从65.3上升为330.9,磷从30上升到133.8,钾从60上升到416.9),是养分吸收的重要时期,之后虽有下降但总体吸收速率还是处在较高水平,所以该时期的养分充足供应至关重要。另外授粉期到乳熟期,对养分的吸收也是直线上升,是夏玉米养分吸收的又一个关键时期。因此生产中对这两个时期的养分补充效果最佳也尤为重要。表5 河南省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地区有机质/%碱解氮/(mg/kg)速效磷/(mg/kg)速效钾/(mg/kg)19802005198020051980200519802005新乡焦作安阳濮阳鹤壁豫北

23、0.991.311.290.811.201.121.471.671.301.351.451.43-67.6474.2955.6364.0968.2965.3812.8015.0014.6011.0010.0013.0017.7518.2015.8318.8316.8017.70174.40175.20176.40160.20159.00171.7071.4186.7968.4076.9976.3574.23王宜伦、苗玉红、韩燕来等(2008)对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调查表明,土壤养分整体状况处于中级水平,速效磷处于较高水平,而碱解氮和速效钾明显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尤其是速效钾与1980年相比下降了

24、56.2%。主要原因是现在大多农户对氮肥的施用主要还是碳铵、尿素等单质肥料,施肥方式多为撒施,挥发和淋失严重,而钾肥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农户都不施钾肥。综上,在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补施钾肥,不仅可以促进养分平衡,提高产量,而且还能改善品质,提高抗病性。王宜伦、李祥剑等(2010)在豫东平原夏玉米平衡施钾效应研究中表明,施用钾肥平均增产10.11%。 除了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外,锌、锰、铜、钼、硼、铁等微量元素的补充也是非常必要的。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需吸收锌8.35g,锰4.99g,铜2.05g,钼0.22g,随着产量的增加,吸收量会相应的增加。而据河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1987年)的3

25、008个土壤样品分析测定,土壤缺锌(1.0mg/kg)的样点占 88.9 % , 低于临界值(0.5mg/kg)严重缺锌的土壤样点占44.5 %;土壤有效硼普遍缺乏,低于临界值严重缺硼(0.5mg/kg) 的土壤样点达 83.9%;土壤缺钼(0.15mg/kg)的土壤样点数占 93.5 %;土壤有效锰、有效铁处于中低水平,缺乏面积占四分之一。近年来随着复种指数的提高,更加速了土壤微量元素的消耗,亏空也越来越大,增施微量元素已非常必要。随着氮磷钾肥的大量施用和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微量元素的作用日趋明显。近年来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微量元素叶面肥,如硫酸锌、硫酸锰、硫酸铜、钼酸铵、硼等,随着微量元素肥

26、料的发展,微肥的施用已成为玉米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鉴于河南省土壤缺锌比较严重而且玉米对锌的吸收量相对较多,我们在玉米专用肥药型叶面肥中把微量元素锌也作为一种重要养分,据河南省的试验,施锌肥平均增产12.7%。沈蕴石、刘锡禄等(1993)研究表明,夏玉米一生对锌的累计积累量为:拔节期1.6%,小口期8.4%,大口期28.2%,抽雄期40.0%,灌浆期55.0%,乳熟期70.7%,成熟期100%。可见,从拔节期开始,玉米对锌的吸收速率逐渐开始上升,拔节期到大口期是玉米吸收锌元素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因此,在该时期将硫酸锌作为叶面肥追施对夏玉米整个生育时期都有重要意义。同时硫元素还能促进玉米对N、P

27、、K、Fe、Mn、Zn、Mg等矿质元素的吸收。2.2.2夏玉米的主要病害河南省夏玉米主要病害有大、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黑粉病。据河南农业部门2006年对省内部分县的调查,安阳县发生玉米弯孢菌叶斑病面积达25万亩,占种植面积的60%,;虞城县玉米种植面积51万亩,大、小斑病病田率95%以上;中牟县玉米种植面积27万亩,黑粉病病田率为95%。大、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均是玉米早期叶部病害,属真菌侵染性病害。这三种病害的发病特点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病原菌都属半知菌亚门,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的形态进行侵染,而且可通过雨水飞溅,气流、昆虫等途径传播。7、8月份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是其病害发生的有利时期,如大斑病

28、分生孢子在2027温度下,612小时即可侵入叶片,710天后即可表现症状。黑粉病虽属局部真菌侵染性病害,但在玉米整个生育过程中,从根到茎叶以及果穗的幼嫩组织都可被害。其病原菌属担子菌亚门,侵染方式主要以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萌发产生侵染丝发病。适宜发病温度为2630,短时间的雨、露即可使孢子体萌发侵入,尤其是在7、8月份高温多雨时期更要注意防护。针对以上病害,在拔节期前后喷施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即可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多菌灵属苯并咪唑类内吸性杀菌剂,对真菌中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引起的许多病害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人、畜以及鱼都低毒。作用机理是干扰病菌的有丝分裂

29、过程中的纺锤体形成而阻碍细胞分裂。多菌灵化学名为N(2苯骈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产品为无味的粉末,在215217时开始升华,大于290时熔融,306时分解,不溶于水,微溶于丙酮、氯仿和其他有机溶剂。可溶于无机酸及醋酸,并形成相应的盐,化学性质稳定。在使用时按每亩50克有效成分,兑水后分散形成良好的悬浮液喷施即可,但要注意尽量避免与铜制剂以及碱性药剂混用。2.3烟草烟草对养分元素的特殊需求烟草是叶用经济作物。营养元素对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十分敏感,烟草品质决定于烟叶的物理和化学组成,特别是某些物质的含量直接决定着烟叶的品质。在所有影响烟叶品质的条件中,营养元素的影响尤为重要。在烟株40多种营养元

30、素中,有16中为烟株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其中大量元素有:C、H、O、N、P、K、Ca、Mg、S等9中,需要量甚微的有:Fe、Mn、B、Zn、Cu、Mu、Cl等7种。这16中元素尽管在需求量上存在极大差异,但对植株而言,任何一种元素的缺乏,都会对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的影响。在烟草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中氮、磷、钾的施用量显得尤为重要。氮肥施用适中,烟叶烤后颜色鲜亮,金黄或桔黄,全氮量为23,烟碱含量1.5左右,色香味均佳,产量高,品质好。高致明等(1995)研究指出,在一定磷用量范围内,增施磷肥有促进烟草叶肉细胞分裂、延迟胞间隙分化扩展的作用,因而可增加定长叶的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栏组织细胞密

31、度,从而提高烟叶品质。烟叶有“钾素作物”之称,钾是烟草吸收量最多的元素。Attoe(1945)指出,烤烟燃烧时间长短有80%90%可以通过烟叶中钾、氮含量的变化来描述(谭金芳,韩燕来, 2002)。氯元素对烟草的作用比较特殊,少量氯可提高烟产量,改善某些品质因素如颜色、养分含量、弹性、燃烧性以及烟叶贮质量等。适宜氯含量在1以下,超过1 以上就会阻燃,达到2%时就出现熄火。而烟草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硼、锰、锌和铜上,但相关研究和报道较少。表6 不同生育期烤烟对氮、磷、钾的吸收(数据来自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谭金芳、韩燕来主编) 氮 磷 钾生育期 各期天数 吸收量 吸收率 每日吸收速率 吸收量

32、 吸收率 每日吸收速率 吸收量 吸收率 每日吸收速率 (kg.hm-2) (%) (kg.hm-2) (kg.hm-2) (%) (kg.hm-2) (kg.hm-2) (%) (kg.hm-2)反苗期 20 12.60 10.6 0.63 0.79 6.2 0.04 20.54 11.5 0.54团棵期 20 23.25 19.4 1.16 1.82 14.2 0.09 30.83 19.4 0.90旺长前期 20 55.05 46.2 5.51 4.65 36.3 0.50 70.13 39.1 3.77旺长后期 10 18.38 15.6 1.84 1.62 12.7 0.16 39.6

33、5 22.0 2.12现蕾期 10 2.17 1.6 0.22 0.56 4.3 0.06 2.98 1.7 0.14圆顶期 10 7.80 6.5 0.78 2.94 23.2 0.29 7.34 4.1 0.39成熟期 20 0.12 0.0 0.00 0.39 3.1 0.02 3.97 2.2 0.10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发现,烟草在旺长前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与吸收速率均较大,而在现蕾期与成熟期则明显降低,因此,我们可以在实际种植过程根据烟草不同时期相应的调节肥料的施用量与施用比率。2.3.2 烟草需肥量及常规肥料施用据科学实验,每生产150公斤烤烟,约需从土壤吸收氮4.5公斤,五氧化二

34、磷3公斤,氧化钾9公斤。实验发现,土壤少氮、缺磷、富钾,施肥营养比例应为 1:1:2。以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每亩施农家肥20002500公斤,芝麻饼25公斤,硝酸铵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硫酸钾10公斤。实行全层施肥。农家肥,饼肥,过磷酸钙等起垅时一次施人。硝酸铵、硫酸钾覆膜前施人。氮肥应掌握在打顶后肥效迅速减退、顶叶长成肥般耗尽为准烟叶生长中后期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和多元素微肥,促进烟叶成熟落黄。另外,在施肥过程中,我们应根据烟草生育时期及需肥量而适时适量施肥。而在常规施肥中,单元素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忽视有机肥及复合肥的施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及微量元素缺乏,土壤物理性状恶化。而研

35、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在烟草生长发育过程中施用多种微量元素及稀土肥料,有促进生长、增加产量、改善烟叶化学成分、提高品质的效果。然而在河南省烟区广泛分布的石灰性土壤中微量元素施用过程中,微量元素容易在土壤中发生固定,有效较低,不能充分发挥其肥效。所以在实际生产中,通常把微量元素通过叶面施肥作为矫治烟株微量元素缺素症和调节作物营养的一项有效措施(刘世亮、化党龄、介晓磊等,2007)。2.3.3 烟草主要病虫害及防治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烟草从种子到田间生长的烟株、仓贮烟叶及其制品,均有害虫危害。申效诚(1981)据国内外文献统计烟草害虫已达820种。武祖荣(1986)统计中国烟草害虫300种。1992

36、年至1995年全国烟草昆虫普查国内害虫为600种,其主要表现在烟蚜、烟青虫、小地老虎等一些害虫。而烟草的许多病害从苗床期到大田收获期均能发病,主要表现在烟草黑胫病、花叶病、青枯病等,对产量、质量影响很大。烟草黑胫病是世界烟草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烟草主要病害,我国每年因此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亿元以上,仅次于烟草病毒病。烟草黑胫病可以危害烤烟、晾烟、晒烟、白肋烟及香料烟等所有的栽培烟叶,平均发病率5.0%12%,严重田块发病率高达75%,甚至造成绝收(马国胜、高智谋、陈娟 200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烟草黑胫病平均每年发病面积高达76373hm2,,产量损失2869.26万

37、千克,产值损失超过1.23亿元人民币(易龙,2005)。在烟草的虫害防治中,以烟蚜的危害最为典型。烟蚜的危害损失率随蚜量增加而升高。经过测定,1头烟蚜的经济损失率为0.0695(袁峰闭等,1994),烟草产量损失率、上中等烟比例损失率、产值损失率与单株蚜量均呈正相关。关于烟蚜的防治指标,山东青州烟区G28品种上为100头株(李蕨鲁等,1991)。贵州福泉地区NC82品种上为上部3片叶蚜量35头,相当于80头株(商胜华,1996)。在烟草的病虫害防治中,现阶段仍以传统的农药防治为主。如对烟草黑胫病,移栽前用 2 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苗床消毒。移栽时,每亩用95敌克松100200克拌

38、细5千克制成药土,将药土施于烟苗茎基周围,随后用土封窝。移栽后或培土前可喷施5 8 甲霜灵锰锌、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进行防病。而对烟草害虫的防治,常用的药剂有40乐果乳油、40氧化乐果、50辛硫磷、40乙酰甲胺磷、20速灭杀丁和25多杀菊酯等。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发现,从烟草的常规施肥技术到病虫害的防治,均依靠传统的单一施肥和单纯用药。在查阅相关资料中我们发现,极少存在甚至不存在肥料与农药相结合的相关叶面肥的研究报道。2.4果树 果树种植业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而掌握科学的果树需肥特征以及果树的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是保证果树高产、稳产,优质的最有效的措施。果树的营

39、养特征 果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其生命周期长,营养体高大,根系深广,具有独特的生长结果习性。因此,和一年生作物相比较,在矿质养分的吸收、利用、储藏和分配上有明显的营养特点。主要有四条:(1)生命周期长,营养要求高(2)树体多年生长,具有储藏营养的特征(3)树体营养与果实营养要协调一致(4)砧木特征与施肥关系密切。 苹果树是河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果树类,下面总结一下苹果树的需肥特征和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1苹果施肥1 需肥特征 苹果树从萌芽到新梢迅速生长所需要的氮主要来自上一年储存的养分、氮的吸收高峰在六月中旬前后;磷的吸收在生长初期迅速达到高峰,此后一直保持旺盛水平;钾的吸收再果实膨大期达到高峰,

40、以后吸收量迅速下降,知道生长季节结束。在年生长发育过程中,前期以吸收氮为主,中后期以吸收钾为主,磷的吸收一直保持平稳的状态。2施肥种类与施肥量 通常每生产100kg苹果,需氮(N)1.222.18kg,磷 (P2O5)0.231.31kg,钾(k20)0.572.17kg。幼树生长需要较多的氮和磷,氮磷钾的适宜比例为2:2:1或1:2:1,结果树需要较多的氮和钾,其氮磷钾适宜比例为2:1:2或3:1:3.在一般情况下,建议乔砧果园为氮(N)300kg/hm2,磷(P2O5) 125225 kg/hm2,钾(k20)300kg.hm-2。矮果园为氮(N)450kg.hm-2,磷(P2O5)300

41、kg/hm2,钾(k20)450kg/hm2 . 通常将肥料的60%70%做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在秋季施用;30%40%用作追肥,一般每年两到三次,分别在萌动钱,落花后或花芽期施用。丰产期产量高,每生产100kg苹果要追施N300kg左右,按N:P2O5:K2O=1:(0.50.7):1的比例配合追施磷钾肥。.1 苹果树病虫害近年来随着苹果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而相应的施肥水平没有跟上,尤其没有重视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造成一些地区出现由缺钙引起的生理病害,如赤心病 、霉心病、幼叶缺绿和叶缘焦枯等,尤以果实的苦痘病发生最多也最为严重。现就苦痘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钙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

42、营养元素之一,对苹果品质的影响远比氮、磷、钾、镁重要。苹果缺钙易引发苦痘病、痘斑水心病等多种生理性疾病,导致苹果病害加剧,抵抗力下降。钙可以有效地防止苹果腐烂、保持果实硬度和减少乙烯释放,对苹果的品质起到决定性作用(毋伟辉,2008)。植物吸收钙是以二价钙离子形式存在的,钙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凯氏带未形成的根尖和侧根形成的部位,钙由根系吸收后通过蒸腾作用由木质部运输到生长旺盛的枝梢、幼叶、花果以及顶端分生组织,之后几乎不再分配与运输。此后果实的含钙量不再增加,并随着果实的增大而稀释,浓度越来越低,这就是大果不储存钙的主要原因。(梁君超 杨兴华)果实对钙的吸收主要在幼果期,此期为细胞分裂期,由于时间

43、短,果实中含钙量迅速的增加,当到达细胞膨大期,钙的吸收速度较慢,果实中钙的相对含量随果实体积的增大,蒸腾作用的降低和木质部功能障碍而下降,因此,幼果期要加强对钙元素的补充。2 预防苦痘病的措施 2.1 增施有机肥和补施钙肥我国北方地区土壤中虽不缺少钙。但在多年单纯施用无机氮肥后,抑制了钙素的吸收。每年秋季应作为基肥施用有机肥,同时混合补施过磷酸钙等钙肥。810 a(午)生已进入盛果期树每株最少施A优系圈肥50 kg,过磷酸钙7.5 kg,对苦痘病发生严重的果树或品种连续施用3a后效果明显。以后,还应注意不要过量施用氨肥和钾肥,以免影响对钙的吸收。幼果生长期叶面喷钙对减轻苦痘病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喷施300倍氯化钙或蚁酸钙,在幼果细胞分裂期和细胞增长期喷施效果最好。每1015天喷施一次,连续 45次。主要喷果实表面。为使钙容易吸收,在溶液中加300倍硼砂辊喷效果更好。 2.2 应用栽培技术缓和结果枝组生长势 结果枝组是着生果实的主要部位,枝组上的营养枝生长过旺会直接同果实争夺钙,尤其在春梢旺长期,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钙,借助于各分生组织旺盛的呼吸作用,把钙运送到树体各个部位,此时正值果实细胞分裂期,需要供应大量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药制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