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遗传题1
1.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用这只果蝇与野生型红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Ⅰ)。结
果F1全部为红眼。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这种现象不能用孟德尔的理论完全解释清楚。于是他继续做了下表所示的实验(Ⅱ、Ⅲ):
组别
杂交组合
结果
Ⅱ
F1红眼♀×白眼♂
红眼♀∶红眼♂∶白眼♀∶
白眼♂=1∶1∶1∶1
Ⅲ
野生型红眼♂×
白眼♀(来自实验Ⅱ)
红眼♀∶
白眼♂=1∶1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Ⅱ可视为实验Ⅰ的测交实验,其结果表明F1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
B.实验Ⅲ是实验Ⅰ的反交实验,正反交结果不同可确定其不属于核遗传
1
2
3
4
7
8
5
6
9
11
I
II
III
10
12
C.实验Ⅲ的结果表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的精子只有一半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
D.对实验Ⅰ、Ⅱ、Ⅲ最合理的解释是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右图是人类某种病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则其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
A.X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X染色体隐性遗传 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患某遗传病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如生女孩则100%患病;若生男孩,则100%正常。这种遗传病属于( )遗传
A.常染色体上隐性 B. X染色体上显性 C.常染色体上显性 D.X染色体上隐性
5.女性色盲,她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A、父亲和母亲 B、儿子和女儿 C、母亲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
4.某男子患色盲病,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可能存在 ( )
A.两个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C.一个Y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 D.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
5.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对d完全显性)。下图中Ⅱ2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
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Ⅱ4(不携带d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又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 ( )
A.0、1/4、0
B.0、1/4、1/4
C.0、1/8、0 D.1/2、1/4、1/8
6.下图为某家族患两种病的遗传系谱(甲种病基因用A、a表示,乙种病的基因用B、b表示), Ⅱ6不携带乙种病基因。请回答:
(1)甲病属于___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____染色体上,乙病属于___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_____染色体上。
(2)Ⅱ4和Ⅱ5基因型是 和
(3)若Ⅲ7和Ⅲ9结婚,子女中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只患有甲病的概率
是____,只患有乙病的概率是_____。
正常男女
白化兼色盲男女
白化病男女
1
2
3
4
5
6
7
8
9
10
Ⅰ
Ⅱ
Ⅲ
7.下图是白化病(a)和色盲(b)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Ⅰ2的基因型是 ;Ⅰ3的基因型是 。
(2)Ⅱ5是纯合子的几率是 。
(3)若7和8再生一个小孩,两病都没有的几率是 ;两病都有的几率是 。(4)若7和8再生一个男孩,两病
都没有的几率是 ;两病都有的几率是 。
8.右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请判断:
(1)甲病是 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乙病是 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3)Ⅲ-2的基因型是 。
(4)若Ⅲ-1与Ⅲ-4结婚,生一个只患甲病的概率是 ,同时患两种病的是 ,正常的概率是 , 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是 。
A.15/24 B.1/12 C.7/12 D.7/24
9.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⑴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⑵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⑶III---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
⑷由于III---3个体表现两种遗传病,其兄弟III----2在结婚前找专家进行遗传咨询。专家的答复是: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000和1/100;如果是男孩则表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如果是女孩则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因此建议-------------------------
7.答案:AaXBXb AaXBY (2)1/6 (3) 9/16 1/16 (4)3/8 1/8
8.答案:(1)显 常 (2)隐 X (3)AaXbY (4)C B D A
9.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3)AAXBY 1/3或AaXBY 2/3 (4)1/60000 和 1/200 1/60000和 0;优先选择生育女孩
10.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和乙病(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两种遗传的系谱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____性基因。
(2)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患病,则亲代之一必___________;若Ⅱ5与另一正常人结婚,其中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3)假设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____性基因,乙病的特点是___________遗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Ⅲ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假设Ⅲ1与Ⅲ5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所以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间的婚配。
11.(2010·全国Ⅰ,33)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 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扁盘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长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_________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扁盘∶圆=1∶1,有_________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
10.答案:(1)常;显(2)世代相传;患病;1/2(3)X;隐;隔代交叉,aaXbY;AaXbY;1/4。
11.(1)2 基因的自由组合[来源:]
(2)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 aabb
(3)4/9 4/9 扁盘:圆:长 = 1 :2 :1
12.(7分)甲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请回答:
(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甲图中的 片段。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甲图中的
片段。
(3)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如乙图,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甲图中的 片段。
(4)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甲图所示X和Y染色体的I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的结构
1.一个DNA分子连续复制5次,可产生____个子代DNA。32
2、若某被32P 标记的DNA利用含31P的原料进行复制。复制到第四代后,含32P的DNA占子代DNA的________。1 / 4
3、某DNA分子共有2000个碱基,含胞嘧啶30%,则该DNA分子复制3次后,需要游离的A__________个。2800
4、用15N 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三次,则含有15N 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是_____,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是______。1/4 1/8
6.一段多核苷酸链中的碱基组成为:35%的A、20%的C、35%的G、10%的T。它是一段[ ]
A.双链DNA B.单链DNA
C.双链RNA D.单链RNA
7.某生物细胞的DNA分子中,碱基A的数量占38%,则C和G之和占全部碱基的( )
A.76% B.62% C.24% D.12%
8.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l:2:3:4,则另一条链上A:C:T:G的值为( )
A.l:2:3:4 B.3:4:l:2 C.4:3:2:1 D.1:3:2:4
9. 某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其中T为4000个,则G为____ 个,脱氧核苷酸为_____个,磷酸为_____个。
1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复制DNA的原料是( )
A.噬菌体的核糖核苷酸 B.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
C.细菌的核糖核苷酸 D.细菌的脱氧核苷酸
11.DNA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 ( )
A.碱基和脱氧核糖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B.四种碱基的配对方式千变万化
C.两条长链的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D.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12.在一条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占35%,它所含的胞嘧啶应占( )
A、 15% B、 30%
C 、35% D 、70%
13. 某双链DNA分子中,(A+T)/(G+C)=1.5则它的C占全部碱基的( )
A.20% B.25% C. 30% D.35%
14.下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正确描述是
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图示DNA片段中含有8种脱氧核苷酸
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15.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用31P培养的细菌.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32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有( ) A. 0个 B 2个 C 30个 D 32个
16.真核细胞染色体DNA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在细胞核进行的是 ( )
A.复制和翻译 B. 转录和翻译 C.复制和转录 D.翻译
17.对一个动物个体来说,几乎所有的体细胞都含有相同的基因,但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功能的差异,这是因为它们合成不同的
A 转运RNA B 信使RNA C 核苷酸 D 核糖体
18、用15N 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三次,则含有15N 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是_____,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是______。 1/4 1/8
19.对一个动物个体来说,几乎所有的体细胞都含有相同的基因,但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功能的差异,这是因为它们合成不同的
A 转运RNA B 信使RNA C 核苷酸 D 核糖体
20.下列有关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在人体的白细胞中,DNA上含有人的全部遗传信息 ②同种个体之间的DNA是完全相同的 ③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④DNA的一个分子可以控制许多性状 ⑤转录时是以DNA的一条链的模板的
A.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21.在下列过程中,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关系是 ①复制 ②转录 ③翻译 ④逆转录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如图表示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经过Ⅲ培育形成④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B.过程Ⅵ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④的幼苗
C.由品种①直接形成⑤的过程必须经过基因突变
D.由品种①和②培育能稳定遗传的品种⑥的最快途径是Ⅰ→Ⅴ
23.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图中A组所示的途径表示 育种方式;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这种方法属常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 。
(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____类。B组用到的生物技术是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__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通过矮秆抗病II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
(5)在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6) 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体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成________幼苗。
用γ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____________;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________,获得纯合________,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 鉴定其抗性,对照组应该选取 植株,应该喷洒 。
(8)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进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________杂交,如果________,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
(9)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采用的是方法 ,能体现细胞具全能性的是方法
(10)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属基因工程育种,此操作过程中抗虫基因表达时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 。
答案:(1)自交 2/3 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 (2)Ⅱ (3)C 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4)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00%
(5)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或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6)单倍体 诱发基因突变 抗该除草剂的能力 加倍 二倍体 (纯合)敏感型植株 F1都是敏感型 该抗性植株中有两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