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JG 581-2016 医用激光源-(高清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3036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44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G 581-2016 医用激光源-(高清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JJG 581-2016 医用激光源-(高清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JJG 581-2016 医用激光源-(高清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JJG 581-2016 医用激光源-(高清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JJG 581-2016 医用激光源-(高清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 J G5 8 12 0 1 6医用激光源L a s e r s f o rM e d i c i n e 2 0 1 6-1 1-3 0发布2 0 1 7-0 5-3 0实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发 布医用激光源检定规程V e r i f i c a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o fL a s e r s f o rM e d i c i n eJ J G5 8 12 0 1 6代替J J G5 8 11 9 9 9 归 口 单 位:全国光学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

2、究院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用激光学计量测试研究总站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规程委托全国光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G5 8 12 0 1 6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建亮(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马 冲(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夏 铭(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参加起草人:杨在富(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用激光学计量测试研究总站)蔡建奇(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孙向林(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J J G5 8 12 0 1 6目 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术语(1)4 概述(1)5 计量性能要求(1)5.1 指示光功率测量(1)5.2 重复性(1)5.3 复

3、现性(2)5.4 示值相对误差(2)6 通用技术要求(2)6.1 标识(2)6.2 外观(2)6.3 显示装置(2)6.4 辐射警告信号(2)6.5 应急开关(2)6.6 导光系统(2)7 计量器具控制和检定方法(2)7.1 检定条件(2)7.2 检定设备(2)7.3 检定项目(3)7.4 检定方法(3)8 检定结果的处理及检定周期(6)8.1 检定结果的处理(6)8.2 检定周期(6)附录A 检定证书及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7)附录B 检定原始记录(内页)格式(8)附录C 常用激光波长表(9)附录D 激光源的分级(1 0)附录E 医用激光源不确定度分析示例(1 2)J J G5 8 1

4、2 0 1 6引 言本规程依据J J F1 0 0 22 0 1 0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同时参照J J F1 0 5 9.12 0 1 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 B9 7 0 6.2 02 0 0 0 医用电器设备 第2部分:诊断和治疗激光设备安全专用要求,G B1 1 7 4 82 0 0 5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机,G B1 2 2 5 72 0 0 0 氦氖激光治疗机通用技术条件,I E C6 0 8 2 52 0 0 7 激光产品的安全,Y Y0 3 0 72 0 1 1 连续波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机,并根据实际检定中的问题,对J J G5 8 11 9 9 9 医用激光源

5、进行了部分修订:扩大了规程的检测范围,检测范围增加为连续激光源和脉冲激光源。调整了引用文献和名词术语。根据目前技术的发展,对原规程中概述的内容做了部分修改。根据检定的实际情况对技术要求做了部分改动:删减了包括冷却系统和漏电的安全要求(检定中无法有效实现),修改了指示光和导光系统的技术要求。根据医用激光源的检测实际情况,在计量性能中增加了示值相对误差的检测项目。根据检测实际情况,对稳定度和复现性的内容做了一定的改动。检定设备中删除了漏电流检测仪、读数显微镜和位移移动机构(实际检测中无法实现或可通过其他设备完成),增加了激光能量测量装置。调整了检定项目一览表。修改了指示光的检定方法,对导光系统的检

6、测做了修改和合并。删除了导光系统反射比、透射比的检测方法(实际工作中无法对医用激光源的导光系统进行拆卸检测)。在检定方法中增加了补充说明和注意事项的说明。对检定结果的处理和检定周期的内容做了一定的修改,主要增加了“部分合格的要求”。附录中增加了不确定度分析、修改了检定原始记录和检定证书的模板,删除了测量原理图、专用设备结构图(检定中无法拆卸导光系统,实际检定中此项目已删除)、警告标志。J J G5 8 12 0 1 6医用激光源检定规程1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医用激光源(不包括医用准分子激光治疗机)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查。2 引用文件G B9 7 0 6.2 02 0 0 0 医用电器

7、设备 第2部分:诊断和治疗激光设备安全专用要求G B1 1 7 4 82 0 0 5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机G B1 2 2 5 72 0 0 0 氦氖激光治疗机通用技术条件I E C6 0 8 2 5-1:2 0 0 7 激光产品的安全(S a f t yo f l a s e rp r o d u c t s)YY0 3 0 72 0 1 1 连续波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机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3 术语3.1 连续激光源 c o n t i n u o u sw a v e l a s e r在大于

8、或等于0.2 5s时间内能连续发射的激光源。3.2 脉冲激光源 p u l s e l a s e r以单脉冲或序列脉冲形式发射能量的激光器源。一个脉冲的持续时间短于0.2 5s。4 概述医用激光源通常由激光器、控制部分和输出部分组成。激光器部分的作用是产生激光,不同的激光工作物质会产生不同波长的激光(见附录C),可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激光控制部分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医用激光源输出激光的能量、能量密度、功率、频率等参数及医用激光源的安全控制。激光输出部分的作用是使输出激光照射到指定位置,一般由导光系统组成(含光纤)。根据输出激光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医用连续激光源和医用脉冲激光源两大类。5 计量性能要

9、求5.1 指示光功率测量指示光光斑应清晰可见,其功率大小,眼科医用激光源不超过1mW,其他医用激光源不超过5mW。5.2 重复性5.2.1 对于医用连续激光源,测量持续照射1 0m i n的输出激光功率的重复性,应优于1J J G5 8 12 0 1 61 0%。5.2.2 对于医用脉冲激光源,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同一激光能量(密度)示值下,分别测量n(n5)次输出脉冲的能量,其输出能量(密度)重复性应优于1 0%。5.3 复现性5.3.1 对于功率或能量可调节的医用激光源,多次恢复同一设定值,医用激光源输出端输出的功率或能量复现性应优于1 0%。5.3.2 对于功率或能量不可调节的医用激光源

10、,重新启动医用激光源,在同一设定值下,医用激光源输出端输出的功率或能量复现性应优于1 0%。5.4 示值相对误差医用激光源的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为2 0%。6 通用技术要求6.1 标识医用激光源应有下列标识:医用激光源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名称、制造年月、出厂编号以及明显的分类标识和激光安全警告标志,需接地保护的医用激光源还应有明显的接地标记。6.2 外观医用激光源应能正常启动,各调节旋钮、按键、开关等均能正常工作,各插接件应紧密配合,接触良好。6.3 显示装置医用激光源应配备功率或能量(密度)显示装置,并能够正常工作。6.4 辐射警告信号医用激光源工作时,应能发出辐射警告(声或光)信号。6.5

11、应急开关3 A级(激光源分级详见附录D)以上的医用激光源必须配备应急开关。按下此开关后激光源立即停止工作。6.6 导光系统医用激光的导光系统应转动灵活,操作方便,能够照射到医治病患所要求的位置。7 计量器具控制和检定方法包括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7.1 检定条件7.1.1 检定环境条件环境温度:(2 01 0);相对湿度:小于8 0%。整个测量系统应处于无明显振动、冲击、烟尘、腐蚀性气体和电磁干扰的环境中。7.2 检定设备检定用仪器设备应配备齐全并确保工作正常,各激光功率计、能量计、秒表、游标卡尺要求全部经过计量检定部门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2J J G5 8 12 0 1

12、67.2.1 检定用标准器检定用标准器由主机和探测装置构成,主机为激光功率计或激光能量计的主机,可显示激光功率或能量值,设置测量选项等,探测装置为探头部分,可对激光功率、激光能量进行测量。a)激光功率计:功率测量范围:0.1mW2W,2W2 0 0W;准确度达到5级;波长测量范围:1 9 0n m1 0.6m;面均匀性:优于3%;零点漂移:优于2%。b)激光能量计:能量测量范围:1m J 2J,2J 2 0 0J;准确度达到5级;波长测量范围:1 9 0n m1 0.6m;最大测量峰值功率密度:1MW/c m2;面均匀性:优于3%;零点漂移:优于2%。7.2.2 辅助设备秒表(分度值0.1s)

13、、游标卡尺(分度值0.0 2mm)。7.3 检定项目检定项目见表1。表1 检定项目检定项目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使用中检查外观质量与安全可靠性+指示光功率+重复性+复现性+示值相对误差+注:“+”表示应检定。7.4 检定方法7.4.1 环境条件检查检查工作现场应符合7.1.1要求。7.4.2 外观质量与安全可靠性检查通过目测和手动按6.16.6对医用激光源进行检查。7.4.3 指示光功率的测量7.4.3.1 医用激光源应配备指示光或光斑定位装置。使用热敏纸确定指示光光斑或光3J J G5 8 12 0 1 6斑定位装置所确定的光斑位置是否与治疗激光光斑重合。对于指示光光斑与治疗激光光斑不重合的医用激

14、光源判定为不合格,不再执行以下检定项目。7.4.3.2 指示光功率测量7.4.3.2.1 适当调节导光系统与激光功率计的相对位置,使指示光垂直入射到功率计探测器接收面中央。7.4.3.2.2 用挡板遮断光束,功率计调零后打开挡板进行测量。7.4.3.2.3 任意改变导光系统的空间位置,测量5次以上。取最大值(修正后)为指示光功率。如果不符合5.1的要求,则判定为不合格,不再执行以下检定项目。说明:修正值=功率计(或能量计)测得值修正系数,或:修正值=功率计(或能量计)测得值/灵敏度。7.4.4 重复性st的测量7.4.4.1 光路调试固定激光源于某一工作状态,测量时保持其导光系统末端与探测器位

15、置固定,必要时可利用支架固定,使激光垂直入射到探测器接收面中央。7.4.4.2 对于连续激光源,在激光源输出功率范围内,适当选一点示值,先用挡板挡住激光使功率计回零,然后去掉挡板,待功率计读数稳定后记录激光功率值。在1 0m i n内,等时间间隔重复此操作n次(n5),记录n个激光功率值。用公式(1)计算导光系统末端输出功率的重复性(测得值不必修正):st=Xm a x-Xm i n2nni=1Xi1 0 0%(1)式中:Xi 第i次测得值,mW;Xm a x n次测量中的最大值,mW;Xm i n n次测量中的最小值,mW。7.4.4.3 对于脉冲激光源,触动触发开关并记录激光能量值。在1

16、0m i n内等时间间隔重复测量n次(n5)。用公式(1)计算导光系统末端输出能量的重复性(测得值不必修正)。说明:如果连续激光源的设计不允许长时间持续照射,或在1 0m i n内无法完成测量次数,则可以不执行该检定项目,但必须执行复现性Sr的测量。7.4.5 复现性Sr的测量保持导光系统末端和探测器位置固定,激光垂直入射到探测器接收面中央。先将医用激光源调节到某一工作状态。然后,重启医用激光源并恢复到原工作状态,确定测量仪器回零后开启激光,待测量仪器读数稳定后记录功率或能量值;或者,用挡板挡住激光使测量仪器回零,任意改变激光源的工作状态后恢复至原工作状态,去掉挡板进行测量,待仪器读数稳定后记

17、录功率或能量值。按照上述两种方法中的任一种重复测量n次(n5)。用公式(2)计算导光系统末端输出的复现性(测得值不必修正):4J J G5 8 12 0 1 6Sr=Xm a x-Xm i n2nni=1Xi1 0 0%(2)式中:Xi 第i次测得值,mW或J;Xm a x n次测量中的最大值,mW或J;Xm i n n次测量中的最小值,mW或J。7.4.6 示值相对误差P的测量在医用激光源常用工作状态下,选择至少高、中、低三个测量点测量。如果医用激光源的输出功率或能量范围较大,则应适当增加测量点的数量。如果医用激光源输出功率或能量的设定值为固定值(不能连续调节),则应对每一设定值都进行测量。

18、测量的同时记录医用激光源的显示值和标准器的测得值。将每一测量点的显示值和修正后的测得值代入公式(3)计算该测量点的示值相对误差:X=Xm-XsXs1 0 0%(3)式中:Xs 功率或能量标准值,mW或J;Xm 医用激光源显示值,mW或J。如果医用激光源的显示值是功率密度(剂量率)或能量密度(剂量)而不是功率或能量,则公式(3)中Xs代表功率密度或能量密度标准值,Xm代表功率密度或能量密度显示值,由公式(4)确定,如:Xm=XA=XD22(4)式中:X 功率或能量测得值,mW/c m2或J/c m2;A,D 分别为导光系统末端输出光斑面积、光斑直径(借助热敏纸和卡尺测量得出),c m2,c m。

19、7.4.7 补充说明及注意事项7.4.7.1 对于多波长医用激光源,应对每一波长分别予以检定。7.4.7.2 如果医用激光源既可连续输出,又可经斩波后“脉冲”输出,则可只按连续激光源进行检定。7.4.7.3 对聚焦输出的医用激光源进行功率或能量测量时,探测器的光接收面要避开激光束焦点及其附近位置,以免激光功率密度过高而损坏探测器。7.4.7.4 测量激光功率或能量时,要根据预估的功率或能量大小选择合适的量程;如果不能预先估计,则应遵循从大到小的原则选择量程。7.4.7.5 检定人员要特别注意人身安全,避免激光照射到人体(特别是眼睛)造成意外损伤,必要时须佩戴与激光源输出波长相匹配的激光防护镜。

20、5J J G5 8 12 0 1 68 检定结果的处理及检定周期8.1 检定结果的处理8.1.1 检定过程中的所有测试数据均应填入检定原始记录,检定原始记录的推荐格式见附录B。8.1.2 经检定符合本规程要求的仪器发给检定证书;不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注明不合格项。检定证书及检定结果通知书的内页推荐格式见附录A。8.2 检定周期医用激光源检定周期不得超过1年,修理后的医用激光源在使用之前必须重新检定。6J J G5 8 12 0 1 6附录A检定证书及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检定环境条件:温度:湿度:%RH检定结果1.通用技术要求:2.设置激光波长:3.光斑直径:4.设置脉冲

21、时间:5.指示光位置:6.指示光功率:7.稳定度或重复性:8.复现性:9.激光源级别:1 0.激光输出功率/能量:设置功率/能量W/J测量激光功率/能量W/J示值误差/修正系数1 1.检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U=%(k=)1 2.检定结论:声明:1.检定结果仅对送检样品有效。2.未经本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本证书。3.本证书未加盖公章无效。7J J G5 8 12 0 1 6附录B检定原始记录(内页)格式通用技术要求激光源工作物质设置激光波长m或n m设置脉冲时间m s或n s设置脉冲频率H z激光源设置值(mW或J)光斑直径m或mm探头号标准器挡位标准器修正系数指 示 光 功 率指示光

22、位置测得值/mW平均值/mW实际值/mW复 现 性测得值(mW或J)平均值(mW或J)复现性实际值激光源级别重 复 性测得值(mW或J)平均值(mW或J)稳定度/重复性实际值激光源级别示 值 相 对 误 差设置值(mW或J)测得值(mW或J)修正值(mW或J)示值相对误差设置值(mW或J)测得值(mW或J)修正值(mW或J)示值误相对差不确定度US=ua=u=U=(k=2)8J J G5 8 12 0 1 6附录C常用激光波长表激光名称光谱段波长/m准分子紫外光0.1 9 30,0.3 5 10H e-C d紫外光0.3 2 50N2紫外光0.3 3 71K r紫外光0.3 5 07,0.3

23、5 64A r紫外光0.3 5 11,0.3 6 38H e-C d可见光0.4 4 16,0.5 3 78A r可见光0.4 5 79,0.5 1 45K r可见光0.4 6 19,0.6 7 64X e可见光0.4 6 03,0.6 2 71C u可见光0.5 1 06,0.5 7 82A u可见光0.6 2 78A r-K r可见光0.4 6 75,0.6 7 64H e-N e可见光0.6 3 28红宝石C r3+可见光0.6 9 43K r红外光0.7 5 30,0.7 9 90C a、A l、A s红外光0.8 5 00C a、A s红外光0.9 0 40N d红外光1.0 6 0

24、0N d:YAG红外光1.0 6 00H e-N e红外光1.1 5 00,3.3 9 00C O2红外光1 0.6 0 0H2O红外光1.1 8 00C r:Tm:H o:YA G红外光2.1 0 0E r:YA G红外光2.9 4 0HC N红外光3.3 7 009J J G5 8 12 0 1 6附录D激光源的分级1类激光产品:在工作期间,在相应波长和发射持续时间内,人员接触的激光辐射不允许超过1类可达发射极限的激光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包括长时间直接光束内视,甚至在使用光学观察仪器(眼用小型放大镜或双筒望远镜)时,受到激光照射仍然是安全的激光器。1类也包括完全被防护罩围封的高功率激光产品

25、,在使用中接触不到潜在的危害辐射(嵌入式激光产品)。发射可见辐射能量的1类激光产品光束内视仍可能产生炫目的视觉效果,特别是在光线暗的环境中。1 M类激光产品:在3 0 2.5n m40 0 0n m波长范围内,工作期间,在相应波长和发射持续时间内,人员接触的激光辐射不允许超过1类可达发射极限的激光产品。在使用中包括裸眼长时间直接光束内视是安全的激光器。在下述条件下使用两种光学观察仪器(眼用小型放大镜或双筒望远镜)之一时,照射量超过最大允许照射量,并可造成眼损伤:a)对于发散激光束,如果用户为了聚集(准直)光束将光学组件放置在距光源1 0 0mm的距离之内;b)对于准直激光束,其直径大于规定的测

26、量直径。1类激光器的波长范围局限于光学仪器的玻璃光学材料的透光性特别好的光谱区,即3 0 2.5n m40 0 0n m之间。发射可见辐射能量的1 M类激光产品光束内视仍可能产生炫目的视觉效果。2类激光产品:在4 0 0n m7 0 0n m波长范围内,工作期间,在相应波长和发射持续时间内,人员接触的激光辐射不允许超过2类可达发射极限的激光产品。激光产品发射的波长范围为4 0 0n m7 0 0n m的可见辐射,其瞬间照射是安全的,但是有意注视激光光束可能是有害的。时间基准为0.2 5s是本类别定义中专有的,并假设对于时间稍长些的瞬时照射,损伤的风险很低。2 M类激光产品:在4 0 0n m7

27、 0 0n m波长范围内,工作期间,在相应波长和发射持续时间内,人员接触的激光辐射不允许超过2类可达发射极限的激光产品。这类激光产品发射可见激光束,仅对裸眼短时照射是安全的。在下述条件下使用两种光学观察仪器(眼用小型放大镜或双筒望远镜)之一时,眼损伤可发生:a)对于发散激光束,如果用户为了聚集(准直)光束将光学组件放置在距光源1 0 0mm的距离之内;b)对于准直激光束,其直径大于规定的测量直径。然而,2 M类激光产品的聚光束可以起炫目、闪光盲和视后像,特别是在光线暗的环境中。暂时的视觉干扰或受惊反应可引起间接的一般性的安全问题。如果用户在安全要求苛刻的操作中,比如操纵机器、在高处工作、有高压

28、的工作环境或在驾驶中,视觉干扰可能特别需要留意。3 A级激光产生可见或不可见激光,通常用肉眼短时间观察不会产生危害,但是当01J J G5 8 12 0 1 6用显微镜或望远镜等光学仪器观察激光时,激光束会对眼睛造成伤害。3 a级激光通常可由包括眨眼反射在内的回避反应提供眼睛保护,该级激光的漫反射光通常是不会有危害的,它没有造成火灾的可能。3 R类激光产品:在工作期间,人员接触激光辐射允许超过1类和2类可达发射极限,但在任何发射持续时间和波长,人员接触激光辐射不允许超过3 R类可达发射极限的激光产品。这类激光产品的发射辐射在直接光束内视时可能超过最大允许照射量,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损伤风险相对较

29、低。因为3 R类的可达发射极限仅是1类可达发射极限或2类可达发射极限的5倍。损伤的风险性随着照射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强,有意的眼照射是危险的。因为风险较低,其适用的制造要求和用户控制措施较3 B少。3 B类激光产品:在工作期间,人员接触激光辐射允许超过1类和2类可达发射极限,但在任何发射持续时间和波长,人员接触激光辐射不允许超过3 B类可达发射极限的激光产品。这类激光产品发生束内眼照射时,包括意外的短时照射,通常是有害的。观察漫反射一般是安全的。接近3 B类可达发射极限的3 B类激光器可引起较轻的皮肤损伤,甚至有点燃易燃材料的危险。然而,只有光束直径很小或被聚焦时才可能发生这种情况。4类激光产品

30、:人员接触激光辐射允许超过3 B类可达发射极限的激光产品。这类激光产品,光束内视和皮肤照射都是危险的,观看漫反射可能是危险的,这类激光也经常会引起火灾。11J J G5 8 12 0 1 6附录E医用激光源不确定度分析示例E.1 医用激光源的检定方法以检定医用脉冲激光源为例,使用标准激光能量计(以下简称为标准器)测量医用脉冲激光源输出端的输出能量,则被检医用激光源的输出能量Y,按公式(E.1)计算。E.2 测量模型Y=XK(E.1)式中:Y 被检医用激光源的输出能量,J或mW;X 标准器的示值,J或mW;K 标准器的修正因子。E.3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的A类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A

31、 r e l,并由式(E.1)可知,被检医用激光源的输出能量Y的B类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c r e lY()=YXu(X)2+YKu(K)2(E.2)由于A类、B类不确定度互不相关,则被检医用激光源的输出能量Y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c r e l=uA()2+uXr e l()2+uKr e l()2(E.3)E.4 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E.4.1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测量数据见表E.1。表E.1 重复性测量数据测得值/mW12345平均值mW4.9 54.9 04.9 14.9 24.9 34.9 2 则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uA=nk=1xk-x-()2n

32、-1=0.0 1 9mW 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A r e l=uAx-=0.4%E.4.2 标准器的示值X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21J J G5 8 12 0 1 6a)标准器的探测器面均匀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标准器的探测器存在面均匀性问题,由于标准器上级检定(或校准)点与医用激光源测试点的不完全重合(包含中心位置和光斑大小),而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该不确定度分量与探测器的面不均匀性和被测光斑尺寸及测试位置有关,当医用激光源垂直正入射探测器中心,被测光斑与标准器定标光斑尺寸相当或更小,且小于探测器接收面直径或对角线的1/1 0时,此项可以忽略,uX1 r e l=0。对

33、于大尺寸光斑(约为探测器接收面直径的1/2),如果标准器的面均匀性优于3%,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可取uX1 r e l=1.5%。b)标准器的探测器的非线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标准器的探测器存在非线性问题,在同一量程挡位内随入射能量变化,其响应度的变化的不确定度分量与被测能量和定标点有关。如果标准器非线性优于0.5%,当被测能量小于该挡位量程的1/3时可取uX2 r e l=0.6%。c)标准器的探测器响应度随波长变化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该不确定度分量与探测器的波长响应和被测光波长及标准器定标波长有关,如果按照标准器光谱响应曲线对不同波长测量结果进行修正,或被测波长与定标波长一致时,则此项不确

34、定度可以忽略,uX3 r e l=0。因此,标准器的示值X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Xr e l=uX1 r e l()2+uX2 r e l()2+uX3 r e l()2=0.0 1 5()2+0.0 0 6()2+0()2=1.6%E.4.3 标准器的修正因子K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a)标准器的修正因子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标准器修正因子的标准不确定度由上级检定(校准)证书得出。如检定证书给出在该波长下该量程挡,激光能量修正因子K=1.0 0,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3%(k=2)。则标准器修正因子的标准不确定度为uK1 r e l=1.5%。b)标准器在两次溯源周期之间,探测器随疲劳程度

35、产生了修正系数的变化,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该不确定度分量因使用频次和使用情况而变化,如果在相邻几年里最大变差为0.0 5%,则可取uK2 r e l=0.0 5%。因此,标准器的修正因子K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uKr e l=uK1 r e l()2+uK2 r e l()2=0.0 1 5()2+0.0 0 05()2=1.5%E.5 计算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E.5.1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见表E.2)表E.2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A r e l测量重复性0.4%uX1 r e l标准器的探测器面均匀性1.5%uX2 r e l标

36、准器的探测器的非线性0.6%J J G5 8 12 0 1 6J J G5 8 12 0 1 6表E.2(续)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X3 r e l标准器的探测器响应度0uK1 r e l标准器的修正因子1.5%uK2 r e l标准器的修正因子的变化0.0 5%E.5.2 计算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c r e l=uA r e l()2+uXr e l()2+uKr e l()2=0.0 0 4()2+0.0 1 6()2+0.0 1 5()2=2.2 3%E.6 确定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取包含因子k=2,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Ur e l=k uc r e l (k=2)则Ur e l=22.2 3%=4.5%(k=2)E.7 结论Ur e lMP E V=4.5%2 0%=0.2 213,故检定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