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心理学试题库二级学院:文化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出题负责人:黄远春 严正辉适用专业:师范教育各学科专业考试试卷组题方案: 1本科单项选择题10小题+名词解释题5小题+判断题10小题+简答题5小题+案例分析题2小题+论述题2小题=100分2专科专科与本科考试要求补充说明(见考试大纲)以上题库方案是以本科教学内容和学时设计,专科不考其中的第一章、第七章、第十三章、第十八章等,其余和本科考试相同.试题库组卷时,本科和专科分开组卷,难度适当拉开。单项选择题10小题+名词解释题5小题+判断题10小题+简答题5小题+案例分析题2小题+论述题2小题=100分01|绪论0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易1.
2、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的三大研究任务不包括( )。 A. 描述和测量心理现象 B.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 C.预测和控制心理与行为 D.心理咨询与辅导答:D2.个体心理一般分为( )和个性心理两部分。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C.心理规律D.心理特点答:A3.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 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冯特 D.苛勒 答案:A 4.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 铁钦纳B. 冯特 C.杜威 D.华生答:B5.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
3、1879 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 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试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D.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提出条件发射说 答:A6.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 A.1864年 B.1879年 C.1903年 D.1920年答:B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及其规律的科学。 A.心理活动 B.心理特征 C.心理现象 D.心理品质答:C 8.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马斯洛 D.杜威答:A 9.( )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4、,它集中反应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 A. 人格B.人格倾向性 C.人格特征 D.人格意识答:C10.人格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心理活动的独特性,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人格特征的范畴( )。 A. 兴趣 B. 能力C.气质 D.性格 答:A11.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 )。 A. 知觉过程 B.思维过程 C.意志过程D.行动过程 答:C 12.心理现象分为( )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答:A 13.心理过程包括( ) A.认识过程、情感
5、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答:D14.个性心理特征是在( )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答:D15.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B.能力、气质、性格C.感知、记忆、思维、想象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答:D16.“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是以下哪一学派的观点 ( )A.格式塔心理学B.构造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答:A17.下列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 )A.罗杰斯 B.铁钦纳
6、C.奈瑟 D.皮亚杰 答:A1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活动是脑活动的( )A.产物 B.产品 C.前提 D.基础答:A19.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 )。A. 惩罚 B. 强化 C. 操作 D. 联想答:B20. “ 谈虎色变 ” 与 “ 谈梅生津 ” 都是 ( )的表现形式。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C.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 答:C21.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A.眨眼反射 B.吮吸反射 C.防御反射 D.信号反射 答:D22.下列哪一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 望而生畏 B. 谈梅生津 C. 望梅止渴 D. 尝梅生津
7、 答:B2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 D.反射 答:D24.“望梅止渴”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 )。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D.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B04|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1|易1.心理学答: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 心理过程答: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3. 个性心理答:个性心理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
8、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4.心理状态答: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5.个性心理特征答: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 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6.条件反射 答:条件反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后天获得的行为,是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7.反射答: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反应。05|判断题(每小题1分)1|易1.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有描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活动机制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 ) 答:2.广博的知识积累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9、。( )答:3.思维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为,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答:4.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答: 5.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答: 6.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答: 7.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答:8.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答: 9.微笑反射属于新
10、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答: 10.大脑是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因而大脑可以单独产生心理活动。答: 11.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区是各负其责,互不相干的。答: 12.人的心理是人脑对社会现实的客观反映。答: 13.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机能单位,它的主要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答:14.人们常说“心之官则思”,说明心理是由心脏产生的。答: 06|简答题(每小题4分)1|易1.简述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及内容。 答:心理现象的实质是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2分)其内容主要包括: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1、1分)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理想、信念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1分) 2.为什么说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答:(1)脑机能集中表现为反射活动。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反射方式来实现的。(2分) (2)心理活动既依赖于刺激物的特性,也依赖于信息加工主体的特性。(1分) (3)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概括: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但就其内容来说,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1分)3.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答: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
12、程、意志过程都是一个有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完整过程,我们通常称其为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这三个过程又简称为知、情、意过程,它们彼此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2分)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提,而人的情感和意志活动又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2分)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范围? 答:人的心理现象很复杂,但不是杂乱无章的,各种心理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成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量两大范围,心理过程指人类共同拥有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它包括三个方面: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3、(2分)个性心理是人们共同具有的心理活动。个性心理由两方面组成: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2分)07|论述题(每小题15分)3|难 1. 论述心理学对教师职业的意义。 答:(1)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5分)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一个是社会发展规律,一个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活动首先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最终要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即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认识和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规律,也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所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均衡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教育活动中,适应了
14、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就会使教育工作取得最大的效果。 (2)教师工作要有心理学指导(5分) 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通过讲授,使学生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塑造出完美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掌握和运用学生学习的规律和人格形成的规律。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学习的本质规律,不同学习的类型划分,学习的过程阶段特点等心理学理论,才能顺利地实施教学活动,实现其教学目的。教师也只有掌握了学生的人格结构及其特征表现,才能针对学生的人格差异,因材施教,依据品德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3)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5分)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要具有教师职业所必需
15、职业素养。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主要条件,而心理学理论则是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因此,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的水平就成为检验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主要指标。 1|易2.论述人的心理过程及其结构成分? 答:心理过程指人类共同拥有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它表现为一个过程,即人的心理过程。它包括三个方面: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5分)认识过程为通过自己的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对事物进行深一步的了解,这里的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现象,属于人对周围环境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5分)情绪和情感过程为在认识他人或客观事物时,会对其对象产生一定
16、的态度,如满意、不满意,喜欢、厌恶,愿意接近或者避之不及的主观体验;(3分)意志过程为一个人有意识地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行为方式,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活动就是意志过程。(2分)02|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0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易1.个体心理发展包括( ) A.心理过程的发展与个性心理的发展 B.认知能力的发展与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C.情感过程的变化与个性心理的发展 D.社会性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发展答:B2.狼孩等到了7岁才被发现获救,却再也达不到语言发展水平,这体现了发展的( )A.不可逆性 B.关键期C.平衡性 D.阶段性答:B3.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A.动力系统B
17、.心理前提C.物质前提D.核心成分答:C4.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A.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答:D5.儿童的身心发展中呈现了先发展头部后发展躯干和四肢,先发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后发展小肌肉小骨骼,这一现象提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不平衡性B.连续性与阶段性 C.方向性与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答:C6.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以培养自我同一性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段是( )。A.3-6岁 B.6-12岁C.12-18岁 D.18-24岁答:C7.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认知大体处于( )阶段。A.感知B.前运算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答:C8
18、. 受到老师表扬时,小学生会喜笑颜开,受到批评时,又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表情成为小学生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这体现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 )A. 开放性B. 快速性C.协调性D.可塑性答:A9. 问一名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你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 这体现了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 )A. 单维思维B. 自我中心C. 具体性D. 不可逆性答:D10. 生活中有人大器晚成,有人成为少年英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有人善于言辞;有人喜欢安静独处,有人乐群好动这体现了个体心理发展的( )A.不平衡性B.连续性与阶段性 C
19、.方向性与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答:D11. 关键期指的是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一般来说( )是儿童口语学习的关键期。A.2岁左右B.4岁左右C.45岁D.5岁左右答:A12.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 )A. 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发展B. 从主观责任到客观责任发展C. 从他律向自律发展D. 从自律向他律发展答:A13.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观点有(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 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
20、方面会因人而异。答:A14.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观点有(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 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答:B15.下列体现心理发展的差异性的观点有( )A.心理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关键期 C.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D.心理发展各方面会因人而异。答:D16.智力发展的最好时机( )A.学前期 B.小学 C初中 D.高中答:B17.表情变化如同“晴雨表”的时期是。( )A.学前期 B.小学 C.初中 D.高中答:B18.形成良好的品德时期是( )A.
21、学前期 B.小学 C.初中 D.高中答:C19.在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中,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冲突的时期是 ( )A.儿童早期 B.学前期 C.青春期 D.成年期答:C20.“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创始人是。( )A. 弗洛伊德 B.华生 C.冯特 D.维果斯基答:D21.最近发展区是指( )A.心理发展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最小可能水平 B.近期个体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个体不依赖外界帮助,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 D.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答:D22.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发展理论是( )A.认知发展理论 B.人格发展理论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社会
22、发展理论答:B23.认知主义学派的代表皮亚杰提出心理发展理论是( )A. 认知发展理论 B.人格发展理论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社会发展理论答:A24.维果茨基提出心理发展理论是( )A.认知发展理论 B.人格发展理论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社会发展理论答:C25.埃里克森提出心理发展理论是( )A.认知发展理论 B.人格发展理论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答:D26.本我遵循的原则是( )A.快乐原则 B.现实原则 C.直观原则 D.道德原则答:A27.自我遵循的原则是( )A.快乐原则 B.现实原则 C.直观原则 D.道德原则答:B28.超我遵循的原则是( )A.快乐原则
23、 B.现实原则 C.直观原则 D.道德原则答:D29.中学生认知水平处于( )A.前运算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答:C30.维果茨基认为形成高级心理机能的中介工具是( )A.语言 B.记忆 C.符号 D.情绪答:C31.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是(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适应答:A3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 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答:D33.在解决问题中,由心理操作形成的模式所引起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叫做( )。 A.问题表征B.定势C.功能
24、固着D.元认知答:B34.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是由以下哪位学者最早提出的?()A.瑞士皮亚杰 B.奥地利劳伦兹C.美国桑代克 D.苏联维果斯基答:B35.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一般在()。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答:B36.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A.身心变化 B.机体变化 C.心理增长 D.心理变化 答:D37.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是( )。A.4-5岁 B.5-6岁 C.6-7岁 D.7-8岁答:A38.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A.自我中心性 B.客体永久性 C.守
25、恒性 D.可验证性答:A39.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答:C40.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11、12岁至14、15岁的年龄时期,称为( )A. 童年期B. 少年期C. 青年期D. 中学生时期答:B41.人的心理发展包括个性发展、认知发展与( )A.人格发展 B.智力的发展 C.社会性发展 D.思维的发展答:C42.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有现有的发展水平与( )A.认知发展水平 B.预期发展水平 C.评价发展水平 D.潜在的发展水平答:D43.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
26、志是( ) A.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 B.第一本心理学著作的问世 C.第一个心理学流派的形成 D.心理学名词的产生答:A 44.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建立在 ( ) 的基础之上。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 答:D 45.科学心理学之父是( ) 。 A.冯特 B.华生 C.马斯洛 D.弗洛伊德答:A 46.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冯特、铁钦纳是结构主义的代表 B.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 C.魏特海墨是机能心理学派的代表 D.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答:C 04|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1|易1. 心理发展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
27、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的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善,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2. 学习准备答: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 最近发展区答:维果茨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4. 图式答: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图式
28、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5. 关键期答:关键期被引人心理学中指的是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6. 同化答:同化是将环境刺激纳人主体已有的图式,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图式,引起图式量上的变化。7. 顺应答:当个体的原有图式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刺激时,必须调整原有图式或建立新的图式,引起图式质的改变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 8. 运算答:所谓运算,系皮亚杰从逻辑学中借用的一个术语,指借助逻辑推理将事物的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 05|判断题(每小题1分)1|易1.尽管人的身心发展的速度有个别差异,表现为
29、加速或延缓,但发展的规律是不可逆的,发展的顺序也不可逾越。( )答:2. 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后天环境起决定作用。( )答:3.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 )答:4.心理发展的动力来自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答:5.中学生心理发展处于成熟、半成熟的阶段。( )答:6.心理机能总是由高级向低级转化的。( )答:7.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遗传决定了人的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 )答:8.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从量变到质变过程。( )答:9.成人感是在高中阶段产生的。( )答:10.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一个好时机。( )答:11.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勤奋
30、进取与自贬自卑。( )答:12.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是儿童主体的图式在与外界环境相互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同化与顺应,达到平衡的过程。( )答:13. 皮亚杰认为11岁以前的思维以具体事物来进行的。( )答:14. 学习准备是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 15. 答:15. 教师无法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 )答:16. 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的方向并主导心理发展过程。( )答:17.皮亚杰认为同化影响儿童认知发展。( )答:18.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四个方面。( )答:06|简答题(每小题4分)2|中1. 简述学习准备状态及其构成因素。答:学习准备状态是
31、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1分)学习准备状态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大体可分为三个维度:一是生理方面的发展状态,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程度,这是构成准备状态的物质基础。(1分) 二是智力和技能方面的准备,这是接受学校教育的重要条件。(1分)三是非智力因素的准备,如学习动机与兴趣、学习态度和习惯、生活经验与人际交往等,这些因素的准备状态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意志品质的发展。(1分)2.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答: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的。本我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是整个人格系统的能量来源,是
32、人格形成的基础。它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构成,遵循“快乐原则”。(1分)自我是本我在与现实的接触中分化出来的那部分人格结构,开始根据环境的现实性限制基本的冲动,遵循“现实原则”,它从本我中汲取能量,选择适当的对象和途径满足本我的需要。(1分)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是监督的自我,遵循“道德原则”,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以公认的道德标准来指导自我限制本能的冲动。(1分)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系统中,自我、本我、超我三者以动态的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个健康的个体中三者会保持平衡状态,如果三者之间相互冲突,继而产生失衡的现象,个体就会产生心理疾病。(1分)3. 简述处于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 答
33、: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比前个阶段有了质的进步。由于儿童掌握了日常口语,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这时儿童使用的词语和其他符号还不是抽象的概念,他们的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1分)其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 (1)单维思维。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只能从单维进行思维。(1分) (2)思维的不可逆性。可逆性指改变人的思维方向,使之回到起点。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不能这样思维。(1分) (3)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指不能从对方的观点来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1分)4. 简述心理发展及其基本特征。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
34、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的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善,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2分)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的特征。(2分)07| 论述题(每小题15分)3|难1. 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答:埃里克森是美国的精神分析医生,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是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他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加以发展,提出了新的人格发展理论。心理的发展是内在本能与外部文化和社会要求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是主动的探索者,能够适应环境并希望控制环境。人的一生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
35、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亦面临着相应的发展危机,只有将危机化解,才顺利地进人下一个阶段,发展健康的人格。(4分) (1)信任对不信任(0一1岁):本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1分) (2)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岁):本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与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1分) (3)自动自发对退缩内疚(36岁):本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这一阶段的儿童表现出制定计划,订立目标,并积极保持以达到口标,体验口的的实现。(1分) (4)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6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转向学习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和自己成为社会生产者
36、所具备的专业技能。(1分)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8岁):本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性和防止角色混乱。(1分) (6)友爱亲密对孤独疏离(18一25岁):本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友谊和爱情。(1分) (7)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2560岁):本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热心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家庭,养育后代。 (1分) (8)完善无憾对悲观绝望(60一死亡):本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体验着智慧的实现。(1分) 埃里克森的观点强调了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认为个体发展中存在诸多冲突和危机,教育的作用就是发展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避免消极心理品质的产
37、生,具有借鉴意义。(3分)2.论述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答:(1)遗传和生理成熟: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奠定了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5分) (2)环境和教育: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成现实性。在遗传和环境的互动中,基因起潜在的决定作用,环境则把这种潜在可能转变成现实。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提出全面而具体的要求,教育可以加速或延缓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合理的要求和良好的教育条件能够加快心理发展的进程。(5分) (3)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心理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力。(5分)08| 案例分析题(每小
38、题10分)2|中1阅读下列材料,运用相关理论回答问题。 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说有一位名叫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使同族人按照辈分、亲疏的宗法关系和谐地相处为内容,传送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仲永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人们便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父亲;有的用钱请仲永题诗讨取仲永的诗作。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过了十几年后,方仲永的表现和和普
39、通人差不多了。问题:1.方仲永的为什么最终成为一般人? 2.你在这个故事得到什么启发?答:1.方仲永的通达聪慧就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条件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很多。他最终成为常人,就是因为他的父亲看到方仲永所做的诗文得到很多的实惠,对此他感到有利可图,因此父亲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的才能没有通过后天教育继续提高所造成的。(5分)2. 根据自己情况结合遗传与教育对自身成长的影响进行阐述即可(5分)2|中2.案例:跳一跳就摘到 张老师根据学生王军的个性特点,为他设定“跳起来,摘桃子” 的方案,即设定一个个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一个目标实现就兑现他
40、需要的东西:如一件心仪的学习用具、体育用品、玩具等等。王军一直按照这计划坚持到高考,最后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问题:1.张老师所设定“跳起来,摘桃子” 的方案体现了维果茨基的什么理论? 2.请点评张老师的方案。答:1.体现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2分)2.张老师根据王军的实际情况,为他设立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这种“跳起来,摘桃子” 的设计方案正是“最近发展区”反映,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心理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或称今天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潜在的(或称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3分)“桃子”就是目标(潜在的发展水
41、平),对学生具有相当的诱惑力;“让”就是教师的诱导;“跳一跳”就是挖掘学生的努力程度;而“摘”就是让学生自我探究,自主地获取知识。(2分)王军按照所定的目标不断地努力,凭着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不停地探索,不断地体验成功,激发求知欲望,从而增强了自信心,最后取得较好的结果。当然,张老师所设计的方案中的目标是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再稍作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太高,连跳数次仍然摘不到桃子,人们会认为努力也是白费劲儿,最终丧失信心;目标太低,无须跳就能摘到桃子,就使人们失去了跳的动力,不利于发掘潜能。所以目标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个体才能的有效发挥。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就是强调让学生经过努力,自主地获得知识,这个“桃子”是学生自己摘到的,而不是教师摘下来塞给学生的,学生“跳一跳摘到了桃子”自然就得到了锻炼,不仅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而且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3分)3|难3.阅读案例,回答问题。某日,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一学生:师:“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