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构造课程教学规范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交通运输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以国产常用汽车的基本结构为主要讲授对象,适当讲授先进车型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着重阐明汽车整体功能的要求,各总成和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各组成部件之间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的有机联系,并对典型结构及其部件进行适当的分析;授予学生汽车构造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对于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
2、汽车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各总成、零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对汽车的各零部件的有机联系(即动力的产生、传递)有清楚的认识。了解汽车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提高汽车构造的应用能力和发展本专业的能力,提高和专业有关的工作适应性。(2)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较强的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
3、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汽车构造的知识体系汽车构造包括汽车发动机、汽车传动系统、汽车行驶系统、汽车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汽车车身、照明、仪表及附属装置共五大部分。知识体系的结构化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包括若干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含若干个知识点。知识领域是知识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次,代表一个特定的学科子域。每个知识领域用字母表示,如AEP表示汽车发动机部分,ATS表示汽车传动系统,ARS表示汽车行驶系统, ASB表示汽车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ABI表示汽车车身、照明、仪表及附属装置。知识单元是知识体系结构的中间层次,表示知识领域中独立的主题。每个知
4、识单元用该知识领域名称后加一个数字表示,如AEP1表示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基本构造知识单元,VEP2表示机体组和曲柄连杆机构知识单元。知识单元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是最基本的、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知识单元,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学习部分选修知识单元。知识点是知识体系结构的最底层,表示知识单元中的某个具体问题。汽车构造知识体系由5个知识领域和24个知识单元构成,其中核心知识单元21个,选修知识单元3个。共计理论学时不低于70学时。(一)汽车构造的知识体系结构知识领域1:汽车发动机部分(AEP)知识领域2:汽车传动系统(ATS)知识领域3:汽车行驶系统(ARS)知识领域4
5、:汽车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ASB)知识领域5:汽车车身、照明、仪表及附属装置(ABI)(二)汽车构造知识体系描述(附录A)汽车构造课程的知识体系说明了各个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以及那个单元式核心,那个单元是选修,所需的参考课时数等。本部分关于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的详细描述在附录A中给出。实验部分的描述在附录C中给出。(三)汽车构造课程知识体系汇总表汽车构造课程知识体系的各知识领域、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的参考学时汇总于下表。表中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后括号内的数据表示该领域和单元的参考学时。在课程设置中知识单元的学时可根据不同的目标与要求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调整。(注:知
6、识单元的参考学时是依据教育部有关课程学分(学时)的要求、网上调研若干高校的教学大纲以及我们学校的教学大纲等给出的。)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参考学时)选修知识单元(参考学时)汽车发动机部分(AEP)AEP1: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3学时)AEP2:机体组及曲柄连杆机构(4学时)AEP3:配气机构(4学时)AEP4:汽油机燃料系统(6学时)AEP5:柴油机燃料系统(6学时)AEP7:发动机冷却系统(2学时)AEP8:发动机润滑系统(2学时)AEP6:进排气系统和排放控制装置(2学时)AEP9:发动机增压系统(2学时)汽车传动系统(ATS)ATS1:汽车传动系统概述(2学时)ATS2:离合器(
7、4学时)ATS3:变速器与分动器(4学时)ATS4:汽车自动变速器(4学时)ATS5:万向传动装置(2学时)ATS6:驱动桥(4学时)汽车行驶系统(ARS)ARS1:行驶系的概述(1学时)ARS2:车架(2学时)ARS3:车桥和车轮(4学时)ARS4:悬架(4学时)汽车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ASB)ASB1:汽车转向系(4学时)ASB2:汽车制动系(6学时)汽车车身、照明、仪表及附属装置(ABI)ABI1:汽车车身(2学时)ABI2:汽车照明、仪表及附属装置(4学时)(四)汽车构造系列课程知识体系给出了一般普通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交通运输类汽车构造知识框架,但这些知识要通过课程教学来传授给学生。因
8、此,明确了知识体系之后就要构建相应的系列课程和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课程可以按单一知识领域进行设置,也可以由若干知识领域构成一门课程,还可以从各知识领域中抽取相关的知识单元组成课程。(一)汽车构造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汇总表序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其中实践学时/学分)实践项目(学时)核心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说明1汽车构造A80/5(32/2)AEP1、 EP2、 AEP3、AEP4、 AEP7、AEP8、ATS1、ATS2、 ATS3、ATS5、ATS6、ARS4、ASB1、ASB2AEP1、AEP2、AEP3、AEP4、AEP5、AEP6、AEP7、ATS1、
9、ATS2、ATS3、ATS4、ATS5、ATS6、ARS1、ARS2、ARS3、ARS4、ASB1、ASB2AEP6AEP9ABI2适合交通运输对汽车构造要求较高的专业(必修)注:实践课非独立开课,实践学分包含在课程总学分中(二)汽车构造课程描述(附录B)按照上述课程设置方案产生了适合不同对象和具有不同要求的系列课程。附录B对其作了详细描述(主要对各门课程的前导课程、课程提纲、课程涵盖的知识单元和实验项目等进行描述)。(三)汽车构造实验、实习项目描述(附录C)按照上述实验设置方案产生了适合不同对象和具有不同要求的实验、实习环节。附录C对其作了详细描述(主要对每个实验的实验项目、参考学时、涵盖知
10、识单元、学习目标和说明等进行描述)。五、课程主要教学方式在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鼓励个性发展;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改革,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注意与时俱进,及时修订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体现现代先进技术,使学生接触到科技前沿的知识。淡化解题技巧,突出掌握和应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注重工程实际应用,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培养,强调创新意识培养,实现两个有利于,即:有
11、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课堂讲授1讲授内容课堂讲授内容包括汽车发动机部分(AEP)、汽车传动系统(ATS)、汽车行驶系统(ARS)、知:汽车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ASB)、汽车车身、照明、仪表及附属装置(ABI)五个知识领域。其中包括24个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21个,选修知识单元3个),各院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开设特点,自行选择合适的课程。讲授内容包括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2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现场教学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科学思维的训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探索性实践等多种
12、方式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接触到科技前沿的知识。3教学手段将现代教学技术融入各常规教学之中,灵活运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之中,确保与学生的沟通与反馈,保证增大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汽车构造的课程教学,充分运用实物、教具、模型及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适当辅之行之有效的实物模型教学和现场教学等。结合教学安排适当数量的讨论课、习题课,安排集中实习2周。总之,要结合课程特点,注重实效,恰当运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条件的院校可结合课堂教学组织校外参观、实践或适当安排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训练环节;课后学生完成教师指定的作业。(二)讨论课讨论课是在教师指导下,
13、以学生为主,用讨论法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学习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一定数量的讨论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课的学时应占理论教学学时的5%左右,讨论课以1个教学班分小组组织教学。(三)习题课习题课是汽车构造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深入和提高。在习题课上通过教师对所传授知识的归纳总结,使学生明确教学基本要求;习题课的选题要精,要具有代表性、启发性,难度要适中,要配合讲授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强调基本方法,贴近应用实际,激发学习兴趣。通
14、过习题课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发挥教与学、导与练、学与用的桥梁作用;通过习题课有助于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习题课使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习题课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题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对解题过程的指导要到位,教师对每一个问题的训练内容、训练目的、主要难点、常犯的错误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指导要有针对性,使学生每解一道题都有所收获,使习题课的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习题课的学时应占理论教学学时10%以上,以1个教学班
15、组织教学。(四)实践课(附录C)实验课和实习课是汽车构造课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结构认识实习、模型实物教学、拆装技能实训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汽车构造知识和培养学生拆装汽车主要总称的实践技能,为提高诊断、维修、检测、营销等专业职业能力做好充分准备。课程教学过程重视理论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及实践技能考核。结构认识实习4学时安排在汽车构造课程开课之初,通过对整车模型和挂图的讲解学习,使学生认识整车、认识汽车的主要机构、系统的组成、功用及简单工作过程,为汽车构造课程的理论学习做准备。拆装实习2周16课时安排在课堂教学中间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安排10学时、汽车底盘安排
16、6学时的拆装技能实训。完成6缸电控汽油机的拆装调试、自动变速器的拆装检测。可以培养学生在制造和维修生产作业中正确规范拆装发动机的职业技能,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锻炼和培训的机会;实践指导资料完备,实践指导书、实践考核题库及考核评分标准比较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到位,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提前一周做好设备工具的准备、新教师或新岗位注重指导前的培训,实践过程的抽查、考勤等。通过实验实习,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精神,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综合素质。(五)课外作业课外作
17、业是课堂练习的继续,对于学生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检查教学效果、拓宽知识面的重要环节。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每章均完成适量作业。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作业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作业分量适宜,难易适度,形式多样;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及时批改作业。还可以布置小设计、专业小论文等体现综合能力的课外作业。其中讲授每学时应布置12道必做作业题。(六)自主学习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汽车构造课
18、程的内容很多,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要适当布置学生自学内容。可以利用校园网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课堂进行自学、复习、个性化学习。网络平台可以提供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教师在线答疑、模拟考试、讨论园地等多种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七)课外指导课外指导主要是切实做好课后对学生辅导答疑和质疑。原则上每讲授2-3学时,应答疑1学时。辅导答疑的时间要灵活安排,要做到及时,主要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有普遍性问题可集体辅导和讲解。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安排质疑。对学习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要安排单独的课外指导。组织指
19、导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和设计大赛,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新力。六、课程考核1考试命题考核是引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课程要求的标志,要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特征的考核方式。考核要避免应试教育的倾向,积极探索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考核方式。笔试时一般采用试题库,或专家组织命题。题型要注意丰富性,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综合应用等的考核。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考核内容不宜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2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汽车构造课的考核,平时成绩(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占1020%,拆装实习占1020%期末考试成绩占6
20、080%。为加强素质教育,可灵活选择考核方式(笔试,口试、开卷、闭卷、半开卷等)。为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允许参加课程考试。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适当加分:(1)曾公开发表与本课程相关的学术论文者。(2)在各类与本专业相关的设计性大赛中获奖者。(3)在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中有创新者。七、说明1本课程适用于交通运输、车辆工程等和汽车有关的各专业;2各知识单元所需学时均为参考学时,各学校各专业在开课时可根据专业的不同需要,自主选择内容的讲授及其学时的安排。3汽车构造课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为了达到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之前最好先完成金工实习,课程结束后
21、必须参加拆装实习。4注意加强和充实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方面的教学内容,积极大胆地探索课程内容与体系的改革。5要安排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训练环节。八、参考文献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专业规范(参考格式). 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3.10.2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本科专业规范.华中科技大学. 张福润、杨叔子.3机械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杨叔子.张福润.2004.4陈家瑞.汽车构造(第四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5徐清富,国外汽车最新结构图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6GP企画室,汽车车身底盘图解,宋桔桔、董国良译,长春:吉
22、林科学技术出版社,香港万里机构联合出版,1995。 7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中国轿车丛书富康,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8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中国轿车丛书切诺基,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9陆际清等,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与调节,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0姚国忱,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的构造与维修,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1林平,汽车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结构、原理、检修,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12徐家龙,柴油机电控喷油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3GP企画室,汽车发动机图解,刘若南译,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香港万里
23、机构联合出版,1995。 14徐寅生、汪立亮、赵晓忠等,现代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与检修,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15庄野欣司,四轮驱动汽车构造图解,刘茵等译,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香港万里机构联合出版,1995。 16李春明,宝来轿车维修手册,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7何凤、陈燕,新款广州雅阁轿车维修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8戴焯,汽车电子控制装置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19司利增,汽车防滑控制系统ABS与ASR,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20简晓春、杜仕武,现代汽车技术及应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1杨维和
24、,汽车构造,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22交通部汽车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汽车节能与环保实用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3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汽车构造(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4张锦星、原勇,汽车构造与原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25吴际璋,汽车构造,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6陈文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7钱耀义,现代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装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28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中国轿车丛书红旗,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29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25、,中国轿车丛书捷达,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30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中国轿车丛书上海桑塔纳,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附录A课程知识体系描述附录B 课程描述附录C 课程实践(实验、实习)项目描述附录A:汽车构造知识体系描述知识领域1:汽车发动机部分(AEP)知识领域2:汽车传动系统(ATS)知识领域3:汽车行驶系统(ARS)知识领域4:汽车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ASB)知识领域5:汽车车身、照明、仪表及附属装置(ABI)知识领域1 汽车发动机部分(AEP)知识单元1(AEP1):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 (核心)知识单元2(AEP 2): 机体组和曲柄连杆机构
26、(核心)知识单元3(AEP 3):配气机构(核心)知识单元4(AEP 4):汽油机燃油系统(核心)知识单元5(AEP 5):柴油机燃油系统(核心)知识单元6(AEP 6):进排气系统和排放控制装置(选修)知识单元7(AEP 7):发动机冷却系(核心)知识单元8(AEP 8):发动机润滑系(核心)知识单元9(AEP 9):发动机增压系统(选修)知识单元1(AEP 1):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 (核心)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发动机分类;四冲程和二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总体构造;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学习目标: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类型、总体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发动机基本术
27、语、主要技术参数和国产发动机的编号规则;3掌握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定义和作用。知识单元2(AEP 2): 机体组和曲柄连杆机构(核心)参考学时:46学时 知识点: 机体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活塞连杆组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发动机的工作循环表;曲轴飞轮组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学习目标:1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装配连接关系;2理解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循环表。知识单元3(AEP 3):配气机构(核心)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气门组的结构;气门传动组的结构;配气相位气门间隙配气机构的检查与调整;可变进气系统和可变配气相位学习目标:1熟悉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2掌握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主
28、要零部件的构造和装配连接关系;3理解掌握气门间隙、配气相位的概念和内容;掌握气门间隙调整方法。知识单元4(AEP 4):汽油机燃油系统(核心)参考学时:46学时 知识点: 汽油及使用性能;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学习目标:1了解发动机燃料的一般知识及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2掌握汽油机燃供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装配连接关系;3理解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4熟悉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5掌握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主要零部件构造和工作原理。知识单元5(AEP 5):柴油机燃油系统(核心)参考学时:46学时 知识点: 柴油及使用性能;柴油机燃
29、料供给系统的功用及组成;喷油器;喷油泵;调速器;柴油机电控喷油技术学习目标:1了解柴油的使用性能; 2掌握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组成;3掌握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装配连接关系;4掌握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5了解电控柴油喷射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知识单元6(AEP 6):进排气系统和排放控制装置(选修)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发动机进气系统;发动机排气系统;排气净化装置。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组件的作用;2 了解汽车排气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3 了解与掌握安装在发动机外部的排气净化装置。知识单元7(AEP7):发动机冷却系统
30、(核心)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水冷却系统;风冷系统;大、小水循环;主要部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学习目标:1 掌握冷却系的功用、组成、冷却方式;2 掌握水冷却系主要部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3 了解风冷却系统。知识单元8(AEP 8):发动机润滑系(核心)参考学时:24学时知识点: 润滑系功用、要求、类型与组成;润滑剂的种类与牌号;润滑油路;主要部件构造及工作原理。学习目标:1熟悉润滑系的作用和润滑油循环路线; 2掌握润滑系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构造和连接关系。知识单元9(AEP 9):发动机增压系统(选修)参考学时:24学时知识点: 机械增压气波增压涡轮增压学习目标:1了解发动机增压技术的工
31、作原理、分类;2掌握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的结构。知识领域2:汽车传动系统(ATS)知识单元1(ATS1):汽车传动系统概述(核心)知识单元2(ATS2):离合器(核心)知识单元3(ATS3):变速器与分动器(核心)知识单元4(ATS4):汽车自动变速器(核心)知识单元5(ATS5):万向传动装置(核心)知识单元6(ATS6):驱动桥(核心)知识单元1(ATS1):汽车传动系统概述(核心)参考学时:24学时知识点: 汽车传动系的组成、功用;传动系布置形式;传动系的类型。学习目标:1 掌握汽车传动系的组成、功用及布置形式;2 了解传动系的类型和特点。知识单元2(ATS2):离合器(核心)参考学时
32、:46学时知识点: 摩擦片式离合器;周布弹簧式离合器的结构;膜片式离合器的特点;离合器操纵机构(机械式、液压式)。学习目标:1 掌握摩擦式离合器的功用、构造和工作原理;2 了解对离合器的要求;掌握几种摩擦离合器的结构及特点;3 掌握扭转减振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4 了解离合器操纵机构的类型、机构和工作过程。知识单元3(ATS3):变速器与分动器(核心)参考学时:46学时知识点: 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 ;同步器;变速器操纵机构;分动器。学习目标:1 了解变速器的功用与分类;2 熟练掌握普通齿轮式变速器传动机构的构造和传动情况;3 能够对普通齿轮式变速器传动机构进行结构分析;4 了解无同步器时变速器
33、的换档过程;5 掌握同步器构造和工作原理;6 了解变速器操纵机构的功用、组成、构造;7 了解副变速器操纵的类型、构造和工作原理;8 了解分动器的功用与构造。知识单元4(ATS4):汽车自动变速器(核心)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液力传动装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液压自动换档操纵系统。学习目标:1 了解液力机械变速器的总体结构;2 掌握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工作原理;3 了解液压自动换档操纵系统。知识单元5(ATS5):万向传动装置(核心)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万向节;传动轴和中间支承。学习目标:1 了解万向传动装置的基本组成、功用和在汽车上具体应用部位;2 掌握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的构造、速
34、度特性和等速排列;3 使学生了解双联式万向节和球笼式万向节的构造和工作原理;4 了解传动轴、中间交承的作用和构造。知识单元6(ATS6):驱动桥(核心)参考学时:46学时 知识点: 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与桥壳。学习目标:1 了解驱动桥的功用、组成,掌握主减速器的类型和构造;2 掌握差速器的功用和普通锥齿轮差速器的构造;3 了解抗滑差速器的工作原理;了解主传动器的检查调整内容及其方法;4 掌握半轴的支承形式。知识领域3:汽车行驶系统(ARS)知识单元1(ARS1):行驶系的概述(核心)知识单元2(ARS2):车架和承载式车身(核心)知识单元3(ARS3):车桥和车轮(核心)知识单元4(ARS4
35、):悬架(核心)知识单元1(ARS1):行驶系的概述(核心)参考学时:12学时 知识点: 行驶系的功用;行驶系的类型及基本组成。学习目标:1 了解行驶系的功用;2 掌握轮式行驶系的基本组成;3 了解履带式汽车的结构特点。知识单元2(ARS2):车架和承载式车身(核心)参考学时:12学时 知识点: 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综合式车架;承载式车身。学习目标:1了解车架的功用和对车架的要求;2掌握车架的类型。知识单元3(ARS3):车桥和车轮(核心)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车轮;轮胎学习目标:1了解车轮和轮辋的分类方法;2掌握充气轮胎的分类、子午线轮胎的概念和在性能方面的特点;3了解轮辋规格代
36、号和轮胎规格代号的表示方法4了解车架的功用和对车架的要求。知识单元4(ARS4):悬架(核心)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减振器;弹性元件;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及多轴汽车的平衡悬架。学习目标:1了解汽车悬架的功用和组成;2掌握对减震器的基本要求和液力减振器的基本工作原理;3掌握汽车悬架弹性元件的种类和特点;4掌握独立悬架的优点和常用类型。知识领域4:汽车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ASB)知识单元1(ASB1):汽车转向系(核心)知识单元2(ASB2):汽车制动系(核心)知识单元1(ASB1):汽车转向系(核心)参考学时:46学时 知识点: 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动力转向器。学习目标:1
37、了解汽车转向系的功用、组成和刚性车轮实现正常转向的条件;2掌握当代汽车常采用的转向器的型式和转向器的检查调整项目及其方法;3掌握动力转向系的分类和主要组成。知识单元2(ASB2):汽车制动系(核心)参考学时:46学时 知识点: 鼓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液压传动制动系;动力制动系统;辅助制动系;制动力调节装置;ABS、ARS学习目标:1了解汽车制动系的功用、组成、种类、工作原理和要求;2掌握鼓式车轮制动器、盘式车轮制动器的结构和原理;3了解液力制动传动机构的原理、特点、类型;4了解制动主缸、制动轮缸的功用、工作原理,掌握其构造;5了解气压制动传动机构的作用、主要特点、布置类型;6前后轮制动力分配
38、调节装置的基本组成、布置和结构;7了解驻车制动器的功用和类型;掌握车轮防抱死装置的构造。知识领域5:汽车车身、照明、仪表及附属装置(ABI)知识单元1(ABI1):汽车车身汽车转向系(核心)知识单元2(ABI2):汽车车身汽车转向系(选修)知识单元1(ABI1):汽车车身汽车转向系(核心)参考学时:12学时 知识点: 车身的概念;货车车身;轿车车身;客车车身及车门;车窗及其密封。学习目标:1了解货车布置的要求、布置常见的型式,掌握客车、轿车布置的型式、特点;2了解汽车车身的功用、使用要求;3掌握汽车车身结构及特点,掌握载货汽车、客车、轿车的车身结构和结构类型。知识单元2(ABI2):汽车车身汽
39、车转向系(选修)参考学时:24学时 知识点: 汽车空调;车身通风及取暖装置;空气调节装置;风窗刮水及除霜装置;汽车仪表。学习目标:1了解汽车的通风装置类型和构造;2掌握汽车的风窗刮水器、门锁等附属设备和装置的类型和构造。3了解汽车各种仪表的安装位置、意义及作用。附录B:汽车构造课程系描述课 程1: 汽车构造A参考学时: 80(含实践(实习、实验)16学时)参考学分: 5概述: 汽车构造课程是交通运输、汽车检测与维修、车辆设计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构建汽车相关专业技能人才知识结构的根基。它是研究汽车的总体组成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的专门学科。通过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汽车
40、工业的发展状况;了解汽车类型的分类方法;了解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掌握汽车的总体构造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有机联系。本课程选用陈家瑞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汽车构造,该教材属于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系统地阐述现代汽车和构造和工作原理。教材中的典型结构多以国产轿定为主,兼顾产量较大的解放CA1091型和东风EQ1090系列货车的总成和部件。针对汽车技术的发展,较系统地对汽车结构进行了比较全面地论述。并根据汽车运用的需要加入了一些比较先进的典型结构,如多气门和可变配气定时机构,柴油电控喷射、多轮驱动和四轮转向、汽车车身等。具有信息量大
41、、内容新、可指导实践等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将以本教材为主,并根据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增加部分内容,充分展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使该课程能够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并能和本领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通过精品课建设,作到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性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本课程既有严谨的汽车理论体系,又有丰富的拓展知识,内容涵盖材料学、机械原理、力学、运动学、电磁学、流体力学等方面。教材中有大量的原理示意图和零件装配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看图识图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实践、设计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使学生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和专业竞争力。前导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
42、基础、金属材料与工艺学等课程提纲:1汽车及汽车工业的发展、类型和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2汽车总体构造、汽车行驶基本原理。3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基本术语及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工作原理4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5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6配气机构的功用及组成、配气定时及气门间隙7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8燃油供给装置、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9柴油机燃油系统的功用及组成10喷油器、柱塞式喷油泵、分配式喷油泵、调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1电子控制柴油喷射系统12进气系统、排气系统、排气净化装置、强制式曲轴箱通风系统、汽油蒸发控制系统13冷却系统的功用及组成14水冷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
43、和工作原理、风冷系统15润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16机械增压、涡轮增压17离合器的功用及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18膜片弹簧离合器、螺旋弹簧离合器19离合器压盘的传力方式、踏板自由行程和离合器的通风散热装置、从动盘和扭转减震器、离合器操纵机构20变速器、同步器、分动器21自动变速器22万向节、传动轴和中间支承23主减速器、普通圆锥齿轮差速器、限滑差速器24车架、车桥、车轮与轮胎、悬架25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26制动器、制动力调节装置、汽车防滑控制系统ABS与ASR27车身壳体、车前板制件及车门、车窗、车身附属装置及安全防护装置、货箱涵盖知识单元: AEP1、EP2
44、、AEP3、AEP4、AEP7、AEP8、ATS1、ATS2、 ATS3、ATS5、ATS6、ARS4、ASB1、ASB2、AEP1、AEP2、AEP3、AEP4、AEP5、AEP6、AEP7、ATS1、ATS2、ATS3、ATS4、ATS5、ATS6、ARS1、ARS2、ARS3、ARS4、ASB1、ASB2、AEP6、AEP9、ABI2涵盖实验、实习模块项目:AEP1、EP2、AEP3、AEP4、AEP7、AEP8、ATS2、 ATS3、ATS5、ATS6、AEP1、AEP2、AEP3、AEP4、AEP5、AEP6、AEP7、ATS1、ATS2、ATS3、ATS4、ATS5、ATS6、ASB1、ASB2。说明: 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专业中对汽车构造课程要求较高专业。附录C:汽车构造实习项目描述汽车构造实验、实习项目描述汽车构造实验、实习是以汽车构造课程理论教学为基础的非独立设课的实习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项目:发动机的拆装参考学时:40学时涵盖知识单元:(AEP)实习目标: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2.掌握汽车发动机各零部件及其相互间的连接关系、拆装方法和步骤及注意事项;3.学习正确使用拆装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