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通过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左右)方向、竖直(上、下)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结合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运动知识,通过转化,形成图形运动的数学知识。
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体会数学的美,并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解决使劲问题的积极情感。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轴对称,平移和旋转。轴对称图形,是采用对折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通过折一折和画一画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教学对称轴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对称轴的含义,它是对折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二是对称轴一般画成虚线。平移则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能力,把图形在在方格纸上连续平移若干次。旋转,就是要让学生了解旋转的现象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旋转打下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对图形的审美情趣,为以后学习几何的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以及平移两次后图形所在的位置。
— 52 —页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累计(18)节
教学内容
轴对称(一) 课本第23页—第24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及预期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师:同学们,今天,有一个美丽小动物来到了我
们的课堂,大家看看是谁?(出示蝴蝶图片),它今天的任务是带领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轴对称(一),让我们一起走进轴对称世界,来探索它的秘密吧。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1、师: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观察这些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独立回答,全班交流,老师总结。
师:你们怎样理解对称?学生尝试发言
2、动手实践
折一折、比一比、剪一剪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老师动手示范折叠,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实践(折叠长方形):
(1) 学生分组动手折叠
教师:观察你折的长方形纸,你发现了什么?
(2) 分组汇报,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3) 小结
小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
3、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4、猜一猜、剪一剪(课件出示图片)
(1)学生独立回答,全班交流
(2)利用教材附页中的图1,学生独立动手剪一剪,并与同伴交流。
5、学生独立判断轴对称图形,老师指导。
小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看它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边的图案是否完全重合。
1、(课件出示)
(1)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画出对称轴(老师先示范一个)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动手折一折,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用比一比、画一画的形式判断。
师: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轴对称(一)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
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
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 53 —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折一折,看一看,认一认,说一说,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54 —页
— 33 —页
通过练习找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更直观的认识。
第(二)课时 累计(19)节
教学内容
轴对称(二) 课本第25页—第26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及预期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画画吗?老师页喜欢(课件出示画错的人面图,如下),这是老师画的一幅图,大家觉得怎么样?
学生观察图片后回答:不好看,因为把这个人的眼睛画反了。
追问:你们能帮老师把这幅画画好吗?
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轴对称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轴对称(二)
1、做一做
组织活动:取一张白纸、对折。在白纸的一边画上几个不同的图形。
学生每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
师生一起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师:这个图形是什么图形?
学生观察后会说: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师引导问: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就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现在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要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对折,然后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再用剪刀剪下来,展开后就得到一个完整的轴对称图形了。
2、猜一猜
(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花瓶一半图和衣服一半图)问:这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你能猜出这图形是什么吗?
生:花瓶、衣服
师:你能剪出这个完整的图形吗?先交流想法再动手。
生操作,师巡视。
3、选一选
(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图片)让学生想一想,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
4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轴对称图形以对称轴为中线,两边的对称图形大小相等,且左右相反。
1、完成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用剪刀和纸,折一折,剪一剪,再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对称图形。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在说一说。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轴对称(二)
用对折法和剪的方法做一个轴对称图形
“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通过修改图画,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 55 —页
通过让学生操作后,看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得出如何制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通过做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来猜整个图形,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练习已达到学生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记忆目的。
—56 —页
—74 —页
—74—页
— 4 —页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 57 —页
第(三)课时 累计(20)节
教学内容
平移和旋转 课本第27页—第28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及预期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老师今天带来些游乐园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播放课件,演示缆车、滑梯、小火车、旋转木马、秋千、螺旋桨、钟摆的图片。学生看着图片表演,
2、组织讨论。
师:它们的运动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类吗?先同桌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齐读课题
(一)、观察比较,初步体会。
1、学生动手操作。
师提要求:将你的数学书在桌子上平移,你能把书怎样平移呢?
(二)、找学生上讲台演示(对的给予奖励)
(1)师: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还有很多。老师这有一组物体的运动图片,你能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
师:课件依次出示各种物体的运动
(三)、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试一试”
师:你们也想试一试吗?
(1)学生独立画,两名学生台上画。
(2)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集体判断画的对不对。
2、数一数:数方格
(多媒体出示小鱼移动)
小鱼在蔚蓝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游玩,多快乐呀!
那么请同学们,在格子图上找出小鱼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个格子?你是怎么看的?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可以看某一个点,鱼头移过了几格,小鱼就平移了几格,也可以看尾巴。)(多媒体演示,点住某一点闪亮,往前移)
2、 试一试:同学都会数方格了,现在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在方格图上怎样画图形。
3、 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先出示三角形图,再让学生讨论怎样画?(请学生上台操作先找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然后分别向右平移6格,再将三个点连接。多媒体演示三个点移动,再连接)
4、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学生独立画在方格本上)
1、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观察下面物体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2题。
引导思考:平移的特点是什么?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平移和旋转
平移现象有:升国旗,推木箱,开窗……
旋转现象有:风车,方向盘,钟表……
通过游乐场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 6 —页
— 58 —页
平移和旋转运动的判断是本节课的重点,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学时通过展示物体运动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通过动手操作和动手画一画,让学生参与到画平移后的图形的学习,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增强自信
— 59 —页
— 60 —页
第(四)课时 累计(21)节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及预期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基础练习
数学游戏
一、下列那些字是对称的?
美 林 来 田
( ) ( ) ( ) ( )
二 、下面的字母、数字,汉字那些是轴对称图形?
A C D E F T G H U
1 2 3 4 5 6 7 8 9
三、 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 )现象。
(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 )现象。
(3)妈妈用拖布擦地,是( )现象。
(4)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 )现象。
游戏规则:
(1)两人一组游戏。
(2)每人充当情境中的一个动物猫或老鼠。
(3)如果硬币正面朝上,可以平移一格或两格。
(4)如果硬币反面朝上,则原地不动。
(5)每人轮流抛一次。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61 —页
— 79—页
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
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能够做到充分理解教材,大胆挖掘创造使用教材。教学过程中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采取“折一折,拼一拼,分一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的能力。
在新授部分,通过出示天安门图形、飞机图形、奖杯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去发现对称轴,让学生去自己做一个轴对称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且找出关键词:对折和完全重合。让学生记忆深刻。
这节课,我把学习的权利放给了学生,从一开始的感知,到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这种空间下,和谐发展,真正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62 —页
在《平移和旋转》一课教学时,我用小手因模仿风扇转动而“跳舞”,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在认识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学生举例说明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把握其运动特点。本课教学中,学生在两个地方很容易发生错误,一是对钟摆的运动是不是旋转难以判断,二是数一数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对于这两个环节,我觉得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充分地展示学生的错误,然后结合实例或操作进行验证,当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后,再引导学生寻求最佳的思考方法。钟摆的运动,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常见,但自动卷笔刀却是每位同学必备的工具,教师在学生发生困惑时,用自动卷笔刀摇杆的运动为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它们的运动是一样的: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在转动。因此,钟摆的运动、自动转笔刀摇杆的运动都是旋转。
— 49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