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JF 1605-2016光照度计型式评价大纲-(高清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2523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59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F 1605-2016光照度计型式评价大纲-(高清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JJF 1605-2016光照度计型式评价大纲-(高清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JJF 1605-2016光照度计型式评价大纲-(高清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JJF 1605-2016光照度计型式评价大纲-(高清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JJF 1605-2016光照度计型式评价大纲-(高清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 J F1 6 0 52 0 1 6光照度计型式评价大纲P r o g r a mo fP a t t e r nE v a l u a t i o no f I l l u m i n a n c eM e t e r s 2 0 1 6-1 1-3 0发布2 0 1 7-0 2-2 8实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发 布光照度计型式评价大纲P r o g r a mo fP a t t e r nE v a l u a t i o no fI l l u m i n a n c eM e t e r sJ J F1 6 0 52 0 1

2、 6 归 口 单 位:全国光学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 本规范委托全国光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F1 6 0 52 0 1 6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权小菁(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莫 凡(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穆亚勇(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参加起草人:姜晓梅(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张保洲(北京师范大学)柯 进(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J J F1 6 0 52 0 1 6目 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术语(1)3.1 V()匹配误差(1)3.2 余弦特性误差(1)3.3 疲劳特性误差(1)

3、4 概述(1)5 法制管理要求(2)5.1 计量单位要求(2)5.2 计量法制标志和计量器具标识的要求(2)6 计量要求(2)6.1 相对零值误差(2)6.2 相对示值误差(2)6.3 V()匹配误差(3)6.4 余弦特性(方向性响应)误差(3)6.5 换挡误差(3)6.6 疲劳误差(3)6.7 红外响应误差(3)6.8 紫外响应误差(4)6.9 非线性误差(4)7 通用技术要求(4)7.1 外观及结构(4)7.2 电气安全性(4)7.3 环境适应性(5)8 型式评价项目表(6)9 提供样机的数量及样机的使用方式(7)9.1 试验样机(7)9.2 样机的使用方式(7)1 0 试验项目的试验条件

4、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和合格判据(7)1 0.1 计量要求(7)1 0.2 通用技术要求(1 5)J J F1 6 0 52 0 1 61 1 试验项目所用计量器具和设备表(2 1)1 2 型式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2 2)1 3 型式评价结果的判定(2 2)1 4 型式评价原始记录格式(2 2)附录A 照度计型式评价原始记录格式(2 3)J J F1 6 0 52 0 1 6引 言 本规范依据J J F1 0 1 5 计量器具型式评价通用规范、J J F1 0 1 6 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编写导则编写。本规范的技术指标参考了J J G2 4 52 0 0 5 光照度计等技术法规。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5、J J F1 6 0 52 0 1 6光照度计型式评价大纲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光照度计(以下简称照度计)的型式评价。2 引用文件J J G2 4 52 0 0 5 光照度计J J F1 0 3 22 0 0 5 光学辐射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J J F1 1 5 02 0 0 6 光电探测器相对光谱响应度校准规范G B/T1 1 6 0 6 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G B/T1 2 0 8 5.22 0 1 0 光学和光学仪器 环境试验方法 第2部分:低温、高温、湿热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 术语3.1 V

6、()匹配误差 V()m a t c h i n ge r r o r理论上照度计的相对光谱响应完全符合视见函数V(),而实际的光辐射探测器的光谱响应度均与之相差甚远,必须通过矫正滤光片组来加以修正匹配。匹配后照度计探测器的相对光谱响应与视见函数的偏离即为V()匹配误差。3.2 余弦特性误差 c o s i n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e r r o r余弦法则表明:当光束以一定角度照射到照度计探测器光敏面时,其照度值读数应为该光束正入射时的读数与该入射角的余弦之积。实际照度计不可能完全符合余弦法则,它与余弦法则的偏离即为余弦特性误差。3.3 疲劳特性误差 f a

7、 t i g u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e r r o r疲劳特性指照度计光探测器光敏面接收到较强光辐射时,探测器响应会逐步下降的现象。其产生的误差称为疲劳特性误差。4 概述照度计是测量光照度的计量器具,它由光度头 包括余弦修正器、V()修正滤光器、光电接收器和显示器(数字式或指针式)两部分组成。当光电接收器接收到通过余弦修正器和V()滤光器的光辐射时,所产生的光电信号,经信号处理,在显示器上显示出相应的光照度值。1J J F1 6 0 52 0 1 6关键零部件表序号名 称主要性能指标备 注1光电接收器光谱响应度:3 0 0n m11 0 0n m2V()滤

8、光器波长:3 8 0n m7 8 0n m5 法制管理要求5.1 计量单位要求照度计单位采用法定计量单位。5.2 计量法制标志和计量器具标识的要求必须在照度计的铭牌明显部位标注计量法制标志和计量器具标识,其标志和标识必须清晰、牢固可靠。5.2.1 计量法制标志包括以下内容: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标志和编号(试验样机留出相应位置);照度计型式批准标志和编号(试验样机留出相应位置);产品的合格证、印章(此项可与计量器具本体分开设置)。5.2.2 计量器具标识包括以下内容:生产厂名;名称、规格(型号);出厂编号和生产日期。6 计量要求6.1 相对零值误差照度计的相对零值误差不得超过表1要求。表1 相对

9、零值误差级别零值误差要求/%标准0.1一级0.4二级0.86.2 相对示值误差照度计的相对示值误差不得超过表2要求。表2 相对示值误差级别相对示值误差/%标准1.0一级4.0二级8.02J J F1 6 0 52 0 1 66.3 V()匹配误差照度计的V()匹配误差不得超过表3要求。表3 V()匹配误差级别匹配误差/%标准3.5一级6.0二级8.06.4 余弦特性(方向性响应)误差照度计的余弦特性(方向性响应)误差不得超过表4要求。表4 余弦特性(方向性响应)误差级别方向性响应误差/%标准2.0一级4.0二级6.06.5 换挡误差照度计的换挡误差不得超过表5要求。表5 换挡误差级别换挡误差/

10、%标准0.2一级1.0二级2.06.6 疲劳误差照度计的疲劳误差不得超过表6要求。表6 疲劳误差级别疲劳误差/%标准-0.2一级-0.5二级-1.06.7 红外响应误差照度计的红外响应误差不得超过表7要求。3J J F1 6 0 52 0 1 6表7 红外响应误差级别红外响应误差/%标准1.0一级2.0二级4.06.8 紫外响应误差照度计的紫外响应误差不得超过表8要求。表8 紫外响应误差级别紫外响应误差/%标准0.5一级1.5二级2.56.9 非线性误差照度计的非线性误差不得超过表9要求。表9 非线性误差级别非线性误差/%标准0.3一级1.0二级2.57 通用技术要求7.1 外观及结构7.1.

11、1 照度计应有清晰的铭牌,铭牌上标明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名、出厂编号、生产日期以及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标志等标识。7.1.2 照度计连接线路应接触良好,光度头的余弦修正器外表面应清洁无损,不允许有斑点等痕迹。数字式照度计数字显示应清晰、没有断笔划等现象。7.1.3 说明书照度计使用说明书上应包括以下技术指标:仪器尺寸、测量范围、零值误差、相对示值误差、V()匹配误差、余弦特性(方向性响应)误差、换挡误差、疲劳误差、红外响应误差、紫外响应误差、非线性误差。7.2 电气安全性7.2.1 控制器件及仪表标识照度计的电源开关应有明确的通断标识,外接交流电源的照度计应有能显示设备已4J J F1

12、6 0 52 0 1 6通电的指示灯。7.2.2 保护接地端子及接地标志外接交流电源的照度计应有保护接地端子及清晰的接地标志。7.2.2.1 绝缘电阻外接交流电源的照度计应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在正常条件下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 0M。7.2.2.2 介电强度外接交流电源的照度计的电源插头的相中联线和接地端施加15 0 0V交流电压,击穿电流设定为5mA,持续6 0s进行试验,仪器不应出现击穿或飞弧现象。7.3 环境适应性7.3.1 气候环境适应性7.3.1.1 高温适应性照度计处在高温(4 02)状态及经受高温后,能正常工作,且相对示值误差应能符合6.2的要求。7.3.1.2 低温适应性照度计处在低

13、温(03)状态及经受低温后,能正常工作,且相对示值误差应能符合6.2的要求。7.3.1.3 恒定湿热适应性照度计处在恒定湿热状态(4 0 2、相对湿度9 0%9 5%)及经受恒定湿热状态后,能正常工作,且相对示值误差应能符合6.2的要求。7.3.1.4 高温贮存适应性完整包装的照度计经过高温(5 6)环境条件下运输、运输贮存以后,能正常工作,且相对示值误差应能符合6.2的要求。7.3.1.5 低温贮存适应性完整包装的照度计经过低温(-2 0)环境条件下运输、运输贮存以后,能正常工作,且相对示值误差应能符合6.2的要求。7.3.1.6 温度突变适应性照度计处在高温4 0状态下保持1 0s,降温至

14、-2 5状态下保持1 0s,反复5次。在经受高低温突变试验后,能正常工作,且相对示值误差应能符合6.2的要求。7.3.2 机械环境适应性7.3.2.1 碰撞适应性完整包装的照度计经碰撞试验后,相对示值误差应能符合6.2的要求。7.3.2.2 跌落适应性完整包装的照度计经过离地高2 5 0mm垂直自由跌落4次后,能正常工作,且相对示值误差应能符合6.2的要求。7.3.3 电源环境适应性7.3.3.1 电源电压变化适应性(适用于外接电源的照度计)照度计在电源频率不变、电压变化(1 9 8 2 4 2)V条件下能正常工作,且相对示5J J F1 6 0 52 0 1 6值误差应能符合6.2的要求。7

15、.3.3.2 电源频率变化适应性(适用于外接电源的照度计)照度计在电源电压不变、频率变化(4 95 1)H z条件下能正常工作,且相对示值误差应能符合6.2的要求。8 型式评价项目表表1 0 照度计型式评价项目表序号评价方式型式评价项目技术要求评价方法1234567891 01 11 21 3观察法制管理要求通用技术要求计量法制标志计量器具标识外观及结构电气安全性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标志和编号型式批准标志和编号产品的合格证、印章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出厂日期、编号制造厂商名称其他主要技术指标清晰的铭牌显示要求、余弦修正器要求说明书指标控制器件及仪表标识保护接地端子及接地标志5.2.15.2.27.

16、1.17.1.27.1.37.2.17.2.21 41 51 61 71 81 92 02 12 2试验计量要求计量性能要求零值误差相对示值误差V()匹配误差余弦特性误差换挡误差疲劳误差红外响应误差紫外响应误差非线性误差6.11 0.1.2.16.21 0.1.2.26.31 0.1.2.36.41 0.1.2.46.51 0.1.2.56.61 0.1.2.66.71 0.1.2.76.81 0.1.2.86.91 0.1.2.96J J F1 6 0 52 0 1 6表1 0(续)序号评价方式型式评价项目技术要求评价方法2 32 42 52 62 72 82 93 03 13 23 33

17、4试验通用技术要求电气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绝缘电阻绝缘强度气候环境机械环境电源环境高温低温恒定湿热高温贮存低温贮存高低温突变碰撞跌落电压变化频率变化7.2.2.1 1 0.2.1.17.2.2.2 1 0.2.1.27.3.1.1 1 0.2.2.17.3.1.2 1 0.2.2.27.3.1.3 1 0.2.2.37.3.1.4 1 0.2.2.47.3.1.5 1 0.2.2.57.3.1.6 1 0.2.2.67.3.2.1 1 0.2.2.77.3.2.2 1 0.2.2.87.3.3.1 1 0.2.3.17.3.3.2 1 0.2.3.19 提供样机的数量及样机的使用方式9.1 试验样

18、机申请单位应按下列原则提供试验样机:a)按单一产品申请的,样机数量为3台;b)按系列产品申请的,每个系列产品中抽取三分之一具有代表性的规格产品;每种规格的样机数量,按单一产品的原则执行。9.2 样机的使用方式所有试验项目应在同一台计量器具上进行,且不得在试验期间或试验中对样机进行调整。1 0 试验项目的试验条件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和合格判据1 0.1 计量要求1 0.1.1 试验条件1 0.1.1.1 试验环境测光系统所在房间应为暗室,温度应保持在(2 35)。电测系统如使用电位差计及标准电池等配套设备,所在房间温度应保持在(2 32),湿度小于8 5%RH。1 0.1.1.2 试验设备1 0.

19、1.1.2.1 光度测量装置(见图1)由光轨及滑车、灯架、灯丝平面调整仪、光阑等组成。光轨长度要6m以上(满7J J F1 6 0 52 0 1 6足改变一个量程照度所需的长度),平直性良好。光轨平直性误差应不超过1mm,测距米尺1m内的总误差不大于0.2mm。1 0.1.1.2.2 电源与电测仪表检定照度计的电测仪表准确度等级参见表1 1。表1 1 电测仪表准确度等级要求被评价照度计级别电测仪表标准0.0 1级一级、二级0.0 2级1 0.1.1.2.3 发光强度标准灯组检定照度计的发光强度标准灯等级参见表1 2。表1 2 发光强度标准灯要求被评价照度计级别发光强度标准灯标准28 5 6K工

20、作基准灯组一级、二级28 5 6K一级标准灯组图1 在光度测量装置上检定照度计的示意图1光度头;2光阑;3标准灯1 0.1.2 试验方法1 0.1.2.1 相对零值误差1 0.1.2.1.1 试验目的评定照度计的相对零值误差是否满足6.1的要求。1 0.1.2.1.2 试验环境同1 0.1.1.1。1 0.1.2.1.3 试验设备同1 0.1.1.2。1 0.1.2.1.4 试验程序试验只在无调零功能照度计最灵敏的量程进行。打开照度计电源,在无入射光辐照到探头光敏面时,显示值为E0,读数3次取平均值。8J J F1 6 0 52 0 1 61 0.1.2.1.5 数据处理按式(1)计算相对零值

21、误差:相对零值误差=E0EF S1 0 0%(1)式中:EF S 满量程照度值。1 0.1.2.1.6 合格判据各级照度计的相对零值误差应符合6.1的要求。1 0.1.2.2 相对示值误差1 0.1.2.2.1 试验目的评定照度计的相对示值误差是否满足6.2的要求。1 0.1.2.2.2 试验环境同1 0.1.1.1。1 0.1.2.2.3 试验设备同1 0.1.1.2。1 0.1.2.2.4 试验程序连接光度头、显示器等部件,接通电源,把照度计和发光强度标准灯(以下简称标准灯)安装在光度测量装置上。调整标准灯的灯丝平面和光度头的测试面,使它们垂直于光轨的水平测量轴线,且中心点位于该轴线上。然

22、后,在光度头与标准灯之间放置一些光阑(其通光孔径大小要适当),以防止杂散光进入光度头,但不允许挡住由灯丝和玻壳所发出的光射到光度头上。固定光度头位置并遮光调节零点。然后揭开遮盖光度头的盖子,改变标准灯到光度头之间的距离,让其在光度头测试面上产生不同的照度值,这些照度值对应于仪器的不同显示值,用式(2)距离平方反比定律计算:E=IL2(2)式中:E 测试面的标准照度值,l x;I 标准灯的发光强度值,c d;L 标准灯的灯丝平面到光度头测试面的距离,m。试验时,标准灯的灯丝平面至光度头的距离至少大于发光面或光度头的测试面的最大线度(灯丝平面、光度头测试面的对角线长度或直径)的1 5倍以上。在被测

23、挡满量程范围内照度计至少测量5个等间隔点,每个点照5s后读出其显示值。要求每台仪器检定两轮,两轮量值的相对偏差:标准、一级、二级照度计分别不得超过0.6%、1%和1.5%。1 0.1.2.2.5 数据处理每个点取平均值,按式(3)计算相对示值误差。相对示值误差=显示值-标准值标准值1 0 0%(3)9J J F1 6 0 52 0 1 61 0.1.2.2.6 合格判据各级照度计的相对示值误差应符合6.2的要求。1 0.1.2.3 V()匹配误差1 0.1.2.3.1 试验目的评定照度计的V()匹配误差是否满足6.3的要求。1 0.1.2.3.2 试验环境同1 0.1.1.1。1 0.1.2.

24、3.3 试验设备相对光谱响应度测量装置。将被测照度计探头安装到光谱响应测试装置光纤待测探头端,点亮光源并将电流调至额定工作电流,将单色仪波长旋至4 0 0n m处,分别读取待测探测器和标注探测器的电流表读数,然后将单色仪波长每调高1 0n m,分别读取待测探测器和标注探测器的电流表读数一次,直至将单色仪波长旋至7 6 0n m处分别读取待测探测器和标准探测器的最后一组电流表读数。期间在单色仪波长旋至5 0 0n m处,应更换单色仪入射狭缝处的带通滤光片。测试完成后,将两路光电流数据输入计算机,即可计算出被测照度计的相对光谱响应和相应的V()匹配误差f1。其中被测照度计的相对光谱响应:S()=i

25、()/i0()S0()(4)式中:i()和i0()分别为待测探测器和标注探测器的电流读数,S0()为标准探头的相对光谱响应。V()匹配误差f1计算公式参照J J G2 4 52 0 0 5,计算方法如下:f1=7 8 03 8 0S*()r e l-V()d7 8 03 8 0V()d1 0 0%(5)=0.9 3 58 4n m-()17 8 03 8 0S*()r e l-V()d%式中:S*()r e l 标准(归一)化了的相对光谱响应度。S*()r e l=7 8 03 8 0PA()V()d7 8 03 8 0PA()S()r e ldS()r e l(6)式中:PA()28 5 6

26、K光源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S()r e l 以任意参考点作标准时的相对光谱响应度;V()C I E明视觉光谱光视效率。用相对光谱响应度测量装置测量光度头V()滤光器,读数3次,取平均值,按式(5)、式(6)计算V()匹配误差。各级照度计的V()匹配误差应符合6.3的要求。1 0.1.2.4 余弦特性(方向性响应)误差01J J F1 6 0 52 0 1 61 0.1.2.4.1 试验目的评定照度计的余弦特性误差是否满足6.4的要求。1 0.1.2.4.2 试验环境同1 0.1.1.1。1 0.1.2.4.3 试验设备同1 0.1.1.2。1 0.1.2.4.4 试验程序将光度头安装在光度测量

27、装置的带有度盘的转动平台上,使平台的转动轴线通过测试面的中心线,调整标准灯的灯丝平面和光度头的测试面,使它们垂直于光轨的水平测量轴线,且中心点位于该轴线上。在标准灯与光度头之间布置若干光阑,标准灯到光度头的距离,至少是标准灯发光面或光度头测试面最大线度的1 5倍。通过改变距离,使照度计的显示值达到满量程的2/3以上。然后将平台向左转,使照度计显示值为某一值,记下此时转盘角度;再将平台向右转,使照度计的显示值达到上述显示值,也记下此时转盘的角度。这两个角度的平均值为法线照度入射角,记下此角度下照度计的显示值。然后转动平台,读出角度分别为1 0,2 0,3 0,4 0,5 0,6 0,7 0,8

28、0,8 5 时照度计各角度下的显示值。1 0.1.2.4.5 数据处理投射到光度头上的光所产生的响应应符合余弦法则。按式(7)计算由投射光方向引起的误差f2(,):f2,()=Y,()Y0,()c o s-1 1 0 0%(7)式中:入射光与光度头测试面法线所成的入射角;入射光与光度头测试面水平线所成的方位角;Y(,)光入射角为、方位角为时照度计的显示值;Y(0,)光垂直照射在测试面上,方位角为时照度计的显示值。图2 f2(,)规定的坐标示意图按式(8)计算出光度头的方向性总误差f2:f2=1.4 8 4=0f2()s i n 2d(8)式中:1.4 8 4r a d等于8 5。1 0.1.2

29、.4.6 合格判据11J J F1 6 0 52 0 1 6各级照度计的方向性响应误差应符合6.4的要求。注:式(6)、式(7)间的推导关系可参见J J G2 4 52 0 0 5 光照度计。1 0.1.2.5 换挡误差1 0.1.2.5.1 试验目的评定照度计的换挡误差是否满足6.5的要求。1 0.1.2.5.2 试验环境同1 0.1.1.1。1 0.1.2.5.3 试验设备同1 0.1.1.2。1 0.1.2.5.4 试验程序试验应在照度计的各相邻两量程间进行,单一量程的照度计无此项试验。打开照度计电源并点燃一个稳定光源。先让光源主光束辐照在被测照度计的探头光敏面上,通过调节光源强度或光源

30、到探头光敏面的距离,使照度计的示值接近满量程,并记下显示读数Y(A),再将照度计更换到相邻较高的量程,读取换量程后照度计的显示读数Y(B)。1 0.1.2.5.5 数据处理按式(9)计算由此相邻两量程间量程改变引起的误差f4:f4=KY(B)Y(A)-1 1 0 0%(9)式中K为此相邻两量程间标称换挡倍率(高量程满量程照度与低量程满量程照度之比),通常为1 0。注意:如果这相邻两挡位中任意挡位(或两挡同时)存在零点读数,则式中Y(A)和Y(B)要分别扣除其相应的零点读数。1 0.1.2.5.6 合格判据各级照度计的换挡误差应符合6.5的要求。1 0.1.2.6 疲劳特性误差1 0.1.2.6

31、.1 试验目的评定照度计的疲劳误差是否满足6.6的要求。1 0.1.2.6.2 试验环境同1 0.1.1.1。1 0.1.2.6.3 试验设备同1 0.1.1.2。1 0.1.2.6.4 试验程序将照度计的光度头和标准灯安装在光度测量装置上,按标定照度计的要求调整好,然后遮住光度头,使其2 4h不曝光。测量时点燃标准灯并预热,揭开遮盖光度头的盖子,在10 0 0l x下读取照度计照射1 0s和3 0m i n的显示值。1 0.1.2.6.5 数据处理按式(1 0)计算照度计的疲劳误差f5:f5=Y()3 0m i nY()1 0s-1 1 0 0%(1 0)21J J F1 6 0 52 0

32、1 6 式中:Y(3 0m i n)在同一条件下,照度计照射3 0m i n的显示值;Y(1 0s)在同一条件下,照度计照射1 0s的显示值。1 0.1.2.6.6 合格判据各级照度计的疲劳误差应符合6.6的要求1 0.1.2.7 红外响应误差1 0.1.2.7.1 试验目的评定照度计的红外响应误差是否满足6.7的要求。1 0.1.2.7.2 试验环境同1 0.1.1.1。1 0.1.2.7.3 试验设备同1 0.1.1.2,红外滤光片(HWB8 0 0)。1 0.1.2.7.4 试验程序将28 5 6K标准灯与照度计的光度头安装在光度测量装置的滑车上,标准灯与光度头之间放置红外滤光片(HWB

33、8 0 0),固定标准灯与光度头的位置,测定有无滤光片两种情况下照度计的响应之比(因有无滤光片时显示值相差很大,应及时换挡)。1 0.1.2.7.5 数据处理按式(1 1)计算红外响应误差r:r=Y(I R)Y-r01 0 0%(1 1)式中:Y(I R)用28 5 6K标准灯(加红外滤光片)照射光度头的显示值;Y 用28 5 6K标准灯(无红外滤光片)照射光度头的显示值;r0 28 5 6K标准灯施照下的红外滤光片的积分透射比:r0=7 8 03 8 0P()A()V()d7 8 03 8 0P()AV()d(1 2)式中:()红外滤光片的光谱透射比;P()A 色温为28 5 6K标准灯的相

34、对光谱功率分布。红外滤光片HWB8 0 0的推荐数据,见表1 3。表1 3 红外滤光片HWB8 0的推荐数据厚度:3mm最小尺寸:4 0界限波长:t j=(8 0 01 0)n m斜率:K0.5峰值波长:0=9 0 0n m其光谱透射比(0)8 3.6%1 0.1.2.7.6 合格判据31J J F1 6 0 52 0 1 6各级照度计的红外响应误差应符合6.7的要求。1 0.1.2.8 紫外响应误差1 0.1.2.8.1 试验目的评定照度计的紫外响应误差是否满足6.8的要求。1 0.1.2.8.2 试验环境同1 0.1.1.1。1 0.1.2.8.3 试验设备同1 0.1.1.2,将标准灯换

35、成黑光灯,紫外滤光片(ZWB1)。1 0.1.2.8.4 试验程序将标准灯换成黑光灯,与照度计的光度头安装在光度测量装置的滑车上,黑光灯与光度头之间放置紫外滤光片(ZWB1),固定标准灯与光度头的位置,测定有无滤光片两种情况下照度计的响应比(因有无滤光片时显示值相差很大,应及时换挡)。1 0.1.2.8.5 数据处理按式(1 3)计算紫外响应误差u:u=Y(UV)Y-u01 0 0%(1 3)式中:Y(UV)用黑光灯(加紫外滤光片)照射光度头的显示值;Y 用黑光灯(无紫外滤光片)照射光度头的显示值;u0 黑光灯施照下的紫外滤光片的积分透射比:u0=7 8 03 8 0S()()V()d7 8

36、03 8 0S()V()d(1 4)式中:()紫外滤光片的光谱透射比;S()黑光灯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紫外滤光片(ZWB1)的推荐数据见表1 4。表1 4 紫外滤光片(ZWB1)的推荐数据厚度:1mm最小尺寸:4 0光谱透射比()2 8 0n m:5 0.0%3 1 3n m:8 1.3%4 0 5n m:1.0%7 0 0n m:3 0.0%1 0.1.2.8.6 合格判据各级照度计的紫外响应误差应符合6.8的要求。1 0.1.2.9 非线性误差41J J F1 6 0 52 0 1 61 0.1.2.9.1 试验目的评定照度计的非线性误差是否满足6.9的要求。1 0.1.2.9.2 试验环

37、境同1 0.1.1.1。1 0.1.2.9.3 试验设备同1 0.1.1.2。1 0.1.2.9.4 试验程序将照度计的光度头和标准灯按要求安装在光度测量装置上,固定光度头的位置不变,然后移动标准灯,使照度计的显示值Y达到1/1 0满量程,此时对应的标准照度值为X,然后移动标准灯,使照度计的显示值Ym a x(接近满量程),得到对应标准照度值为Xm a x。1 0.1.2.9.5 数据处理按式(1 5)计算照度计的非线性误差f3:f3=YYm a xXm a xX-1 1 0 0%(1 5)式中:X 标准照度值;Y 标准照度值X照射光度头的显示值;Xm a x 对应于最大显示值Ym a x的标

38、准照度值;Ym a x 最大显示值。1 0.1.2.9.6 合格判据各级照度计的非线性误差应符合6.9的要求。1 0.2 通用技术要求1 0.2.1 电气安全性1 0.2.1.1 绝缘电阻1 0.2.1.1.1 试验目的评定外接交流电源的照度计的绝缘电阻是否满足7.2.2.1要求。1 0.2.1.1.2 试验条件 a)温度:(04 0);b)相对湿度:8 5%;c)电源电压:(2 2 02 2)V;频率:(5 00.5)H z;d)试验环境应在无污染、振动、电磁干扰,不影响测量结果的条件下进行。1 0.2.1.1.3 试验设备绝缘电阻测量仪(量程不小于1 0 0M、测量电压D C5 0 0V、

39、准确度等级5.0级)。1 0.2.1.1.4 试验程序仪器不连接供电电源,且电源开关处于开启状态。将绝缘电阻测试仪的两根连线分别接在照度计电源插头的相中联线及接地端上,施加5 0 0V直流电压并测量仪器的绝缘电阻。51J J F1 6 0 52 0 1 61 0.2.1.1.5 合格判据绝缘电阻试验值满足7.2.2.1要求的判为合格。1 0.2.1.2 介电强度1 0.2.1.2.1 试验目的评定外接交流电源的照度计的绝缘强度是否满足7.2.2.2的要求。1 0.2.1.2.2 试验条件同1 0.2.1.1.2。1 0.2.1.2.3 试验设备1)耐压试验仪(交流电压15 0 0V、频率5 0

40、H z、准确度等级5级)。2)潮 湿 箱:箱 内 空 气 温 度 能 保 持 至(4 02)、相 对 湿 度 能 保 持 至9 2.5%2.5%。1 0.2.1.2.4 试验程序1)以功能接地端子作为参考试验地。2)潮湿预处理:预处理在潮湿箱中进行,仪器不工作。箱内空气相对湿度为(9 2.52.5)%。箱内空气温度应保持在(4 02)。在加湿之前,仪器要处在(4 02)环境中保持至少4h。箱内的空气要搅动,且箱子的设计要使得凝露不致滴落在仪器上。仪器在箱内保持4 8h,取出仪器后使其在规定环境条件下恢复2h。3)在照度计的电源插头的相中联线和接地端施加15 0 0V交流电压,击穿电流设定为5m

41、A,持续6 0s进行试验。1 0.2.1.2.5 合格判据试验满足7.2.2.2要求的判为合格。1 0.2.2 环境适应性试验1 0.2.2.1 高温试验1 0.2.2.1.1 试验目的评定照度计是否满足7.3.1.1的要求。1 0.2.2.1.2 试验条件1)试验箱(室)工作空间内,应保持(4 02),可以用强迫空气循环来保持温度均匀。2)绝对湿度不应超过2 0g/m2水气(相当于3 5时5 0%的相对湿度)。3)试验持续时间8h。1 0.2.2.1.3 试验设备试验箱(室):应能调节、保持温度至(4 02)。1 0.2.2.1.4 试验程序1)预处理:将仪器放置在正常环境条件下,使之达到温

42、度平衡。2)在不通电状态,试验仪器按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室)。将试验箱(室)的温度以不大于1/m i n(不超过5m i n的平均值)的变化速率升温至规定值。到达规定时间后,试验箱(室)以不大于1/m i n的变化速率降温至预处理时仪器环境条件,达到温度后,恢复1h2h再取出进行外观和通电检查,如无异常按1 0.1.2.2进行照度61J J F1 6 0 52 0 1 6计示值误差试验。1 0.2.2.1.5 数据处理按1 0.1.2.2.5进行照度值示值误差的数据处理。1 0.2.2.1.6 合格判据照度值示值误差均满足6.2要求的判为合格。1 0.2.2.2 低温试验1 0.2.2.2.1

43、 试验目的评定照度计是否满足7.3.1.2的要求。1 0.2.2.2.2 试验条件试验箱(室)工作空间内,应保持(02)。可用强迫空气循环来保持温度均匀。试验持续时间8h。1 0.2.2.2.3 试验设备试验箱(室):应能调节,保持温度(02)。1 0.2.2.2.4 试验程序1)预处理:将仪器放置在正常环境条件下,使之达到温度平衡。2)在不通电状态,试验仪器按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室)。将试验箱(室)的温度以不大于1/m i n的变化速率(不超过5m i n的平均值)降温至规定值。并保持到规定的试验持续时间。试验箱(室)以不大于1/m i n的变化速率升温至预处理时仪器环境条件,达到温度后,恢

44、复1h2h再取出,进行外观和通电检查,如无异常按1 0.1.2.2进行照度计示值误差试验。1 0.2.2.2.5 数据处理按1 0.1.2.2.5进行照度值示值误差的数据处理。1 0.2.2.2.6 合格判据照度值示值误差均满足6.2要求的判为合格。1 0.2.2.3 恒定湿热试验1 0.2.2.3.1 试验目的评定照度计是否满足7.3.1.3的要求。1 0.2.2.3.2 试验条件1)试验箱(室)工作空间内,应保持温度(4 02)、湿度9 3%3%。2)试验箱(室)内壁和顶部的凝结水不能滴落在使用仪器上。3)箱内湿度用水的电导率不大于2 0Sc m-1(相当于电阻率不小于5 0 0m)。4)

45、仪器不应受到来自试验箱(室)内加热元件的直接辐射。5)试验持续时间8h。1 0.2.2.3.3 试验设备试验箱(室):应能调节、保持温度至(4 02);湿度能调节、保持至9 3%3%。71J J F1 6 0 52 0 1 61 0.2.2.3.4 试验程序1)预处理:将仪器放置在正常环境条件下,使之达到温度、湿度平衡。2)在不通电状态,试验仪器按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室)。将试验箱(室)的温度以不大于1/m i n的变化速率(不超过5m i n的平均值)升温至规定值,以对仪器进行预热。待温度稳定后,再加湿,在2h内至规定值,以免仪器产生凝露。待温度、湿度稳定后,保持到规定的试验持续时间。试验箱

46、(室)的湿度在2h内降至初始值。再按不大于1/m i n的变化速率降温至预处理时仪器环境条件。达到温度后,恢复1h2h再取出进行外观和通电检查,如无异常按1 0.1.2.2进行照度计示值误差试验。1 0.2.2.3.5 数据处理按1 0.1.2.2.5进行照度值示值误差的数据处理。1 0.2.2.3.6 合格判据照度值示值误差均满足6.2要求的判为合格。1 0.2.2.4 高温贮存试验1 0.2.2.4.1 试验目的评定照度计是否满足7.3.1.4的要求。1 0.2.2.4.2 试验条件1)试验箱(室)工作空间内,应保持温度(5 62),可以用强迫空气循环来保持温度均匀。2)绝对湿度不应超过2

47、 0g/m3水气(相当于3 5时5 0%的相对湿度)。3)仪器不应受到来自试验箱(室)内加热元件的直接辐射。4)试验持续时间8h。1 0.2.2.4.3 试验设备试验箱(室):应能调节、保持温度至(5 62)。1 0.2.2.4.4 试验程序1)预处理:将仪器按包装设计要求包装后,放置在正常环境条件下,使之达到温度、湿度平衡。2)将带完整包装仪器,按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室)内。该试验箱(室)温度以不大于1/m i n的变化速率(不超过5m i n的平均值)升温至规定值,并保持到规定的试验持续时间。3)恢复:试验结束后,试验箱(室)的温度以不大于1/m i n的变化速率降温至预处理时仪器环境条件

48、。待稳定后将包装件取出,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恢复2 4h再取出进行外观和通电检查,如无异常按1 0.1.2.2进行照度计示值误差试验。1 0.2.2.4.5 数据处理按1 0.1.2.2.5进行照度值示值误差的数据处理。1 0.2.2.4.6 合格判据照度值示值误差均满足6.2要求的判为合格。1 0.2.2.5 低温贮存试验81J J F1 6 0 52 0 1 61 0.2.2.5.1 试验目的评定照度计是否满足7.3.1.5的要求。1 0.2.2.5.2 试验条件1)试验箱(室)工作空间内,应保持温度(-2 02),可以用强迫空气循环来保持温度均匀。2)试验持续时间8h。1 0.2.2.5.3

49、 试验设备试验箱(室):应能调节、保持温度至(-2 02)。1 0.2.2.5.4 试验程序1)预处理:将仪器按包装设计要求包装后,放置在正常环境条件下,使之达到温度、湿度平衡。2)将带包装仪器,按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室)内。该试验箱(室)温度以不大于1/m i n的变化速率(不超过5m i n的平均值)降温至规定值,并保持到规定的试验持续时间。3)恢复:试验结束后,试验箱(室)的温度以不大于1/m i n的变化速率升温至预处理时的温度。待稳定后将包装件取出,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恢复2 4h再取出进行外观和通电检查,如无异常按1 0.1.2.2条进行照度计示值误差试验。1 0.2.2.5.5 数据

50、处理按1 0.1.2.2.5条进行照度值示值误差的数据处理。1 0.2.2.5.6 合格判据照度值示值误差均满足6.2要求的判为合格。1 0.2.2.6 温度突变试验1 0.2.2.6.1 试验目的评定照度计在高、低温突变试验后是否满足7.3.1.6的要求。1 0.2.2.6.2 试验条件1)试验箱(室):应能调节、保持温度至(4 02)、(-2 52)2)试验持续时间1 0s。1 0.2.2.6.3 试验设备试验箱(室):应能调节、保持温度至(4 02)、(-2 52)。1 0.2.2.6.4 试验程序照度计处在温度4 0状态下保持1 0s,降温至-2 5状态下保持1 0s,反复5次。在经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机械/制造/汽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