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植保通论真题南农.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322913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保通论真题南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植保通论真题南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植保通论真题南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植保通论真题南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植物保护的对象:就是人类认定有价值的植物。有害生物:指危害人类及其利益的生物。植物有害生物,是指那些危害人类目标植物,并能造成显著损失的生物。 虽然危害植物,但并不造成经济损失 ,植物保护学上称其为次要或潜在的有害生物。偶尔造成经济危害的,称为偶发性有害生物;经常造成经济危害的称为常发性有害生物;那些虽然是偶发性的,但一旦发生,就造成严重灾害的,称为爆发性有害生物。有害生物爆发危害,给人类造成的灾害生物灾害。植物保护的目的:通过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避免植物的生物灾害,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植物保护的发展历史:古代修德减灾,近代敌对哲学,现代IPM的

2、容忍哲学。现代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综合考虑生产者、社会和环境利益,在投入/效益分析的基础上,从农田生态系统出发,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有效防治技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同时将环境和人类健康副作用降到最低。特点:不要求彻底消灭害虫;强调防治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强调多种防治方法的相互配合;高度重视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法规防治(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推广抗性作物品种植物保护的概念狭义的植物保护主要是保护栽培植物,包括大田农作物、果树、蔬菜、特种经济作物和储藏期的农产品。广义的植物保护概念,即保护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目标植

3、物,包括栽培植物和特定的植被。植物保护的关键领域有害生物分类学;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有害生物和生物灾害的监测和预测,防治措施和策略,植保器材,技术推广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测报技术规范国标GB/T和行标NY/T病虫害测报技术手册。病虫害预测预报及其目的估计病虫害未来发生趋势,提供情报信息和咨询服务的一种应用技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作物物候和气象等因素,估计病虫害未来发生趋势(发生期、发生量及危害程度),提前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病虫害情况报告的一项植保工作。目的:弄清病虫害发生期、发生量,及可能造成的损失,以便确定是否防治、防治适期和防治方

4、法病虫害预测预报主要内容:发生期,发生量,损失程度,短期预测(小于20天),中期、长期(大于90)预测害虫田间种群调查方法直接观察法,拍打法,扫网法,吸虫器法,诱捕法,标记-回捕法。田间调查取样应注意的问题要精确反应种群实际情况,必须考虑:寄主、类型田分布型,取样方法,取样量。害虫发生(峰)期划分标准 始见期,始盛期16%,高峰期50%盛发期 盛末期84%,终见期害虫发生期按原理不同:发育进度预测法,期距预测法,有效积温预测法,物候预测法、发生量:害虫发生数量的预测是决定防治地区、防治田块面积及防治次数的依据。有效基数预测法,气候图预测法,经验指数预测法。损失预测方法被害率P=(n/N).10

5、0%P-被害(或有虫)百分率;n-被害(或有虫)样本;N-调查样本总数。损失系数Q=(A-E)/A.100%A-未受害植株的单株平均产量;E-受害植株的单株平均产量。产量损失百分率C=Q.P/100单位面积作物实际损失量L=A.M.C,M单位面积总植株数病害预测的主要依据流行程度预测:结果可用具体的发病数量(发病率、严重度、病情指数等)作定量的表达;也可用流行级别作定性的表达。发生期预测:根据小气候因子预测病原菌集中侵染的时期,即临界期,以确定喷药防治的适宜时机,这种预测亦称为侵染预测。损失预测:主要根据病害流行程度预测减产量,有时还考虑品种、栽培条件、气象因子诸方面的影响。 病害流行行相关信

6、息的获取途径调查病情:包括大田普查、定点系统观测和设立预测圃进行定期检查。注意发病中心和病斑类型。调查菌量:越冬菌源或初侵染菌源的调查;空中孢子捕捉;调查传毒昆虫带毒率;测定噬菌体数量。搜集气象资料:历年积累的气象资料;气象部门的气象预报;实测田间小气候。病害预测方法:病情表示方法:病虫害预测模型的类型经验模型:又称整体模型、回归模型。把病虫害发生发展看成一个整体,把病虫状况作为依变量,把各因素(品种、气象、栽培等)作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式进行预测。系统模型:又称分析模型、机理模型。把事物发展分解成若干子过程,把每个子过程中各有关因素和病虫害发展的关系组建成子模型,然后再按生物学的逻辑,把各

7、子模型综合成预测模型。杂草预测的特点及主要预测方法杂草种子库数量动态的预测:影响杂草种子库的生物因素有杂草植株的结实量、草籽死亡率、草籽的传入与传出率、种植制度、轮作制度等;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耕作及除草剂的使用等。农田杂草出苗动态的预测:控制农田杂草出苗动态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每种杂草都有其特定的最低和最高的萌发温度。田间杂草种类与数量的预测:采用土样原位育苗法。杂草群落演替预测:杂草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依其驱动力的种类与强度而异。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子(土壤湿度;施肥;土壤耕作;作物轮作;除草剂植物检疫国家或地区政府,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其产品的人为传播,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措

8、施强制实施的保护性植物保护措施。重要性首先植物检疫通过阻止带有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农产品和植物繁殖材料的入境,阻止局部危害的有害生物的地区间传播和蔓延,不仅避免了生物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还维护了人类的环境利益和生命安全。其次,植物检疫可以提高进口农产品的安全性,同时通过指导农产品安全生产,提高出口农产品的安全,以及与国际植物检疫组织的合作与谈判,为农产品出口铺平道路,维护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利益。植物检疫实施的主要内容依据进出境的性质,分为口岸检疫和内检,偏重有所不同,但实施内容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危险性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与检疫对象的确定。疫区和非疫区的划分。转运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验与检测。疫

9、情的处理。相关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植物检疫的基本依据自然隔离与人为破坏。检疫性有害生物与检疫对象及其确定凡符合局部地区发生,能随植物或植物产品人为传播,且传入后危险性大。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1传入可能性主要考虑有害生物感染流动商品及运输工具的机会、运输环境条件下的存活情况、入境时被检测到的难易程度以及可能被感染的物品入境的量及频率。2定殖及扩散可能性主要考虑气候和寄主等生态环境的适宜性、有害生物的适应性、自然扩散能力及感染商品的流动性与用途。3危险程度主要考虑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寄主植物的重要性、防治或根除的难易程度、防治费用及可能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疫区由官方划定的,发现有

10、检疫性有害生物危害的,并由官方控制的地区。非疫区 则是指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有害生物,并由官方维持的地区、低度流行区经主管当局认定的,某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水平低,并已采取了有效的监督控制或根除措施的地区。受威胁地区是指适合某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定殖,且定殖后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地区。植物检疫相关检验检测方法的基本要求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易行;有标准化操作规程、重复性好;安全且使有害生物不会扩散。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与检测方式产地检验是指在调运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实施的检验:调运、消毒后调运、停止调运。关卡检验是指货物进出境或过境时对调运或携带物品实施的检验:放行、处理。隔离场圃检验是一个

11、需要较长时间的系统隔离检验措施一旦发现,必须扑灭。疫情泛指某一单位范围内,植物和植物产品被有害生物感染或污染的情况产地或隔离场圃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常由官方划定疫区,实施隔离和根除扑灭等控制措施关卡检验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时,则通常采用退回或销毁货物、除害处理和异地转运等检疫措施。植物检疫法是有关植物检疫的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实施植物检疫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1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植物检疫条例,1983国务院发布。全国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及应检物名单,1995年修订。SPS协议,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世界贸易组织(WTO)农业防

12、治技术:通过适宜的栽培措施降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或减少其侵染可能性,培育健壮植物增强植物抗害、耐害和自身补偿能力,以减少有害生物危害损失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优点:额外投入少、相容性好、常有高效。缺点:从属地位、生物演替、地域性季节性预防性如何通过改进耕作制度控制病虫害作物布局、轮作间作、土壤休闲培肥无害种苗的繁育及利用利用无害种苗繁育基地,种苗无害化处理,以及工厂化组织培养脱毒苗是获得无害种苗的有效措施。调整播种方式密度和播栽期,加强田间管理水、肥、田园卫生,安全收获时间、方法、后处理。作物抗害品种具有抗害特性的作物品种,他们在同样的灾害条件下,能通过抵抗灾害、耐受灾害、以及灾后补偿作用,减少灾

13、害损失,取得较好的收获。作物抗害的类型程度免疫、高抗、中抗、中感和高感几种类型。种下类群垂直抗性 又称为专化抗性或特异抗性,是指作物品种只对一种或某几种病菌生理小种或害虫生物型表现抗性。抗性水平较高,但较易因生理小种或生物型的变化而丧失。水平抗性(horizontal resistance)对病菌的各种生理小种或害虫的各种生物型均具有相似的抗性,抗性水平常较低,但不会因病菌生理小种或害虫生物型的变化而丧失。作物抗害机制:抗选择性 受植物体内或表面挥发性化学物质、形态结构、以及植物生长特性所造成的小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吸引甚至拒绝害虫取食产卵,不刺激或抑制病菌萌发侵染。抗生性:植物体内存在有害的化

14、学物质、缺乏必要的可利用营养物质,以及内部解剖结构的差异和植物的排斥反应,对害虫和病菌造成不利影响,使之不能顺利发育繁殖或定殖扩展。避害性:植物的某种特性使害虫和病菌不能侵染,或虽侵染但不能造成危害和损失。生长发育特性不同,使作物的易受害期与病虫的发生期错开。耐害性:作物品种在病虫定殖寄生后,具有较强的忍受和补偿能力,不表现明显的症状或产量损失。抗害育种的目的和一般程序1确定育种的目标2根据具体目标搜集抗源材料3通过适宜的育种方法和抗性鉴定技术进行抗性品种的选育。确定抗害育种目标的基本原则提高投入效益,解决重大问题,减少植保对环境的副作用。抗源材料转入作物体内可以遗传,并能产生抗性表现的基因或

15、遗传物质。及其主要类型和获取途径抗源材料: 近源种的抗性基因不同生物产生抗性物质的基因有害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具体途径从传统种植地或有害生物大发生田挑选该作物的抗性植株;从野生植物或近源种的植物中筛选分离抗性基因;从致病性天敌生物体内分离抗性基因;从有害生物体内分离适宜的遗传物质;通过诱变筛选获得抗性种质材料。抗害育种的方法及其特点抗性育种方法包括传统方法、诱变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根据抗源材料和育种条件选用。所有抗性育种技术都包括抗性的筛选和鉴定,在了解病虫害生物学的基础上,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筛选鉴定,可以有效的提高抗性育种的效率。 利用抗害品种防治的利弊及改进措施利用抗害品种

16、进行有害生物治理的优点:使用方便,潜在效益大。对环境影响小,在综合治理中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具有较强的后效应累积效应。局限性:并非所有重要病虫害均可利用作物抗害品种进行防治抗性资源和投入效益限制。适应使作物抗害品种很快丧失抗性。次要有害生物种群上升、危害加重。培育作物抗性品种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纳入综合防治体系,更好地控制目标有害生物和次要有害生物,减缓抗性品种对有害生物的选择压力,延缓有害生物对抗性品种的适应速度。适宜地利用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利用群体遗传学的方法原理,采取适宜的治理措施。如不同抗性机制的品种轮作、镶嵌式种植,庇护地措施等。培育多抗性品种生物防治狭义:就是利用活体生物控制有害生

17、物种群数量的一种防治技术。广义:是利用有益生物及生物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一种防治技术。活体生物、生物产物和人工改造后合成的化合物具有明显的差异。其原理和优缺点生物防治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影响极小。活体生物防治对有害生物可以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而且不易产生抗性问题。生物防治的自然资源丰富,易于开发。生物防治成本相对较低。缺生物防治的作用效果慢,在有害生物大发生后常无法控制。生物防治受气候和地域生态环境的限制,防治效果不稳定。可大批量生产使用的有益生物种类太少,可有效控制的有害生物数量仍有限。只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一定的危害水平,较难实施种群整体治理。生物防治的基本途径保护有益生物1直接保护采

18、卵育蜂、提供越冬场所2利用农业措施保护套种3用药保护药剂品种,施药时间、剂量和方式。引进有益生物1世界范围内引进天敌防治害虫成功的有100多例2从目标有害生物原产地的轻发生地区搜寻3考虑引入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3采用适宜的包装运输工具4采取必要的检疫措施5考虑生物的寄主专化性和繁殖能力。有益生物的人工繁殖与释放1寄主范围窄的天敌生物常表现出“跟随效应”2工厂化生产赤眼蜂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3利用有机物发酵生产拮抗菌进行种子或土壤处理防治苗期病害4生物产物的开发利用5次生物质、信号化合物、激素、毒素等对有害生物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对生态环境影响小、无明显的残留毒性问题。6直接用于防治,人工模拟改

19、造开发新农药,一些蛋白和多肽类物质的基因,还被用作转基因抗性育种的材料。7天然活性化合物的存在浓度极低,结构不稳定,结构复杂,常组合发挥作用。引进天敌应注意哪些问题 人工繁殖释放天敌应注意哪些问题 如何利用天然生物产物防治病虫害植物次生化合物、信号化合物、微生物抗生素、毒素、昆虫的激素和外激素,它们大都可以开发成生物农药或制剂,大面积用于有害生物的防治。分子生物学研究又开辟了生物基因物质的利用途径物理防治 是指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和器械防治有害生物的植物保护措施。常用方法有人工和简单机械捕杀、温度控制、诱杀、阻隔分离、微波辐射等。什么是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

20、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药剂防治的特点?利用化学药剂防治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技术。主要通过开发适宜的农药品种,并加工成适当剂型,利用适当的机械和方法处理作物植株、种子、土壤等,来杀死有害生物或阻止其侵染危害。优点:使用方法简便,效率高,见效快,可以用于各种有害生物的防治,特别是有害生物大发生时,能及时控制危害。缺点:产生抗药性;杀伤天敌、破坏生态环境;残留污染;药害。3R问题:Resistance抗药性、Resurgence再猖獗、Residue残留污染,但是在害虫大暴发时,化学防治因其快速有效而成

21、为采用的几乎是唯一的方法。农药“三证”指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农药标准和农药登记证。农药的毒理学特性?毒物就是在低剂量下即可造成生物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损害、甚至致死。剂量决定毒性,毒性与来源无关,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不一致,毒物都具有选择性.农药的分类依据?毒性、防治对象和作用方式、组成和物理状态、剂型和使用方法、选择性和稳定性等。农药的毒性分级标准?高、中、低毒农药。高残留农药、慢性毒性问题农药、生态毒理学问题。限用农药。高毒农药均为限用农药;高残留农药,如滴滴涕DDT;存在环境毒性问题,如拟除虫菊酯对鱼高毒;对特定作物有药害,如敌敌畏对高粱;出现了区域性高水平抗药性,如杀虫单。

22、禁用农药国家明令禁止。存在三致等慢性毒性问题的一经证实,如杀虫脒;高毒、高残留,或存在生态毒理学问题。农药的安全问题?对人畜的毒害作用。对植物的药害。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毒害作用。植物药害的主要诱因?使用农药品种不当;使用时期不当;使用剂量不当;农药混淆或污染,尤其是除草剂,存放过程中或通过施药器械混入其他药剂;前茬使用不适宜的农药品种、用药次数过多、使用剂量过大等造成残留污染;环境条件不适宜;施药方法不当等等。农药安全使用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安全贮存,自觉遵守国家有关禁限用农药的规定,施药操作与安全防护,农药废弃物处理。农药安全使用的相关法规? 抗药性治理的关键?维持药剂品种的多样性 实施抗药性

23、治理措施,维持防治措施的多样性。尽量减少防治用药植物保护为什么要强调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如何制定主要作物的病虫害整体解决方案?合理用药应该重点考虑哪些问题?药剂与剂型,提高药效,减少毒性和污染。施药时间和方式,不仅提高药效和选择性,而且决定防治成败。施药策略,维护农田生态健康,阻止抗药性发展安全操作:合理选用适宜的农药品种,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科学使用农药(避免3R问题)1依据防治对象选择药剂品种。要了解防治对象、发育期或流行阶段、用药历史等。2、依据施药方法选择药剂品种。不同用药方法通常需要特定的剂型。3、依据生态环境选择农药品种。注意农桑间作地区的用药选择,避免桑蚕中毒;注意水田用药的选择,

24、避免引起鱼毒;注意土壤酸碱度等环境特点,避免用药不当引起作物药害。4、依据保护对象选择农药品种。首先有些作物对特定药剂异常敏感,必须通过药剂品种选择来规避药害风险;其次,有机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对使用的农药品种均有特定要求,必须依据规定进行用药品种的选择。5、检查农药标签,阅读说明书,核实农药的商品名、通用名和化学名称,防治对象和使用范围,剂型和施用方法,以及其他相关提示。1、根据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危害特点等,确定适宜的施药方法。例如防治地下害虫,可用拌种、毒饵、毒土、土壤处理等方法;防治种子带菌的病害,可用药剂拌种或温汤浸种等方法。防治蔬菜蚜虫和黄瓜霜霉病,喷药重点部位在叶背;而防治瓜

25、类炭疽病,叶正面是喷药重点。2、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生长环境、病虫危害部位等,选择适宜的施药方法。如水稻苗期和穗期、果树林木与大田作物、水田与旱地、食叶害虫与蛀秆害虫的用药方法均可能有所差异,选择适宜的施药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药效,同时可以提高施药效率,节约劳动力。3、依据农药剂型和特性选择施药方法。有些剂型只适合特定的施药方法,如种衣剂通常用于种子包衣处理,粉剂主要用于喷粉,而不能用于喷雾。科学用药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绿色植保理念,综合治理,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2、准确预警,把握用药时机。同时要避免使用“保险药”,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以减轻农药的负面影响。3

26、、掌握合理的用药量和用药次数。用药量应根据药剂的毒力性能、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生育期和不同的施药方法确定。如作物苗期作物层稀薄,用药量比生长中后期少。施药次数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时期的长短、药剂的持效期及上次施药的防治效果来确定。有些农药需要按照已经制定了的安全使用标准施用。4、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5、注重用药的多样性。用药多样性是控制害虫抗药性的有效途径。长期反复使用一种农药防治某种有害生物,很容易使其对这种农药产生抗性。因此,要经常轮换使用、交替施用不同类型的农药,避免连续使用单一农药品种防治同一对象。植物保护有哪些现行的法律法规?农药合成:随机合成,可以开发先导化合物,但成功率极低。模拟合成成功率高,但为同类型的拓展,且产权纠纷严重。天然活性物质改造可开发先导化合物,成功率较高,但设备技术要求高。分子设计理想途径,但尚不成熟,需加强基础研究及学科交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