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每单元练习题及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322116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741KB 下载积分:14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每单元练习题及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每单元练习题及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除法》 (1)试商时,将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若除数变大,则初商可能偏小;若除数变小,则初商可能偏大。 例1:362÷43,将43看作(4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大); 362÷48,将48看作(5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小)。 (2)()53÷56,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5,4,3,2,1),最大是(5);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6,7,8,9),最小是(6)。 439÷()4,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4,5,6,7,8,9),最小是(4);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3,2,1),最大填(3)。 (3)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则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例2:一个数是786,处以24得到余数是18,求商是多少? 解:(786-18)÷24 =786÷24 =32 (4)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若有余数,余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如:14÷3=4……2(同时扩大10倍) 100÷30=3……10(同时缩小10倍) 140÷30……20 10÷3=3……1 15÷4=3……3(同事扩大3倍) 88÷24=3……16(同时缩小4倍) 45÷12=3……9 22÷6=3……4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除法》测试题 一、 辨析真伪 (1)除法计算 中,个位上连1也不够商就不商。…………(  ) (2)除数是28时,余数可以是29。…………………………(  )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  ) (4)计算除法时,把除数34写成43,结果得到的商是21,正确的商一定比21大。…………………………………………………………………(  ) 二、 精挑细选 (1)除数是30时,余数最大会是(  )A、10 B、29 C、1 D、30 (2)601÷47的商最接近(  )A、10 B、15 C、14  D、13 (3)一个数除以32,商是11,余数是可能中最大的,则被除数是(  ) A、383 B、352 C、362 D、353 (4)520除以一个数,商23余14,则除数是(  ) A、23 B、22 C、21 D、20 三、 智力拼盘 (1) 每上一层楼要走16级台阶,家住五楼的业主下到一楼要走__级台阶。 (2) 小春在计算减法时,把减数72写成27,结果得到的差是176,正确的差应该是____。 (3) 6张50元的人民币可以兑换__张20元的人民币。 (4) 某种商品降价一半后,原来可购买该种商品20件的钱,现在可以购买___件。 (5) 一个数除以78,商7嫌大,商5嫌小,则商___正好。 (6) 学校四个季度共用电972千瓦时,平均每个月用电__千瓦时。 四、 计算 1、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29÷25        416÷34      235÷76 2、 计算下面各题,然后比较每组题的试商情况 179÷21      291÷44       343÷33 179÷26      291÷42       343÷37 179÷29      291÷48       343÷35 五、 综合运用 1、 一共有66枚1元硬币,1枚5角硬币,4枚1角硬币 把这些硬币换成20元一张的纸币,最多能换多少张? 2、 山田奶牛厂每天能向市场供应牛奶300箱、高钙奶260箱,一辆卡车一次能运40箱,这辆卡车要运多少次才能把这些牛奶全部运完? 3、 后山营小学308名学生春游,可以怎样租车?写出你的租车方案。 大客车限坐42人     小客车限坐16人 4、 欢欢家去年四个季度用水情况如下表。 季度  一   二   三   四 用水量(立方米)  123  178  196  163 欢欢家去年平均每月用水多少立方米? 5、 花生糖每千克17元,玉米糖每千克11元,高粱糖每千克14元,把这三种糖取同样重量混合成什锦糖出售,售出多少千克才能获得364元营业款?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 (1)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端点数量,可否测量长度等。 (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角度范围。 例1:判断题。 A、钝角都大于90度。……(√) B、钝角都小于180度。……(√) C、小于180度的角都是钝角。……(×) D、大于90度的角都是钝角。……(×) E、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F、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G、周角只有一条边。……(×) (4)一副三角尺有两只三角尺,其中 含有的角度分别是45°,45°,90°; 含有的角度分别是30°,60°,90° 经过组合,他们可以形成的角有:15°,75°,105°,120°,135°,150°,180° (5)钟面上共有12大格,共360°,每一大格30°,每一小格6°。 例2:3点和9点,分、时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6点,分、时针形成的角是(平角)。 6:30是(锐角) 3:30是(锐角、75°) 9:30是(钝角、105°) 4:00是(钝角、12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测试 一、  精挑细选(把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能量出它的长度,(  )没有端点,(  )有一端可以无限延长。 A、线段    B、射线    C、直线    D、曲线 2、我们用的三角尺上有一个(  ),两个(  );我们戴的红领巾上有一个(  ),两个(  )。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平角 E、周角 3、(  )﹥(  )﹥(  )﹥(  )﹥(  ) A、平角 B、钝角  C、锐角  D、周角  E、直角 4、度量一个角,角的一条边对着量角器上“180”的刻度,另一条边对着刻度“60”,这个角是(  )。A、60  B、180  C、20  D、120   E、90 5、从3:00走到3:15,分针转动了(  )度。 A、15  B、60  C、90  D、120  E、180 6、钟面上,分针转动360度,相应地时针转动(  )度。 A、360  B、180  C、60   D、30  E、20 7、下面各角中,(  )度的角能用一副三角尺画出来。 A、5  B、10  C、15  D、20  E、25 8、想使物体从斜面上向下滚动时尽可能地快,下面的选项中,木板与地面的夹角是(  )度时最符合要求。 A、5  B、10  C、15  D、20  E、25 二、  辨析真伪 1、角的边越短,角就越长。………………………………………(  ) 2、射线比直线短,线段更短。……………………………………(  ) 3、直尺是测量线段长短的工具,量角器是度量角的大小的工具。(  ) 4、180度的角是平角,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  ) 5、从1:00走到1:01,分针转动了5度。……………………(  ) 6、9:00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直角。…………………(  ) 7、周角是一条射线,平角是一条直线。…………………………(  ) 8、丹顶鹤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结对飞行时通常排成“人”字形的角度一般保持在110度。…………………………………………………………(  ) 三、  操作题  1、  过A点画一条射线,再把它延长成一条直线。            ·A   2、  下面有四个点,经过其中两点画直线,你能画几条?画出来。                ·            ·              ·                  · 3、  以A点为顶点,画一个35度的角,再画一个120度的角。               A.  四、  综合运用 1、  8时整,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然后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时候,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例1:40+60×3 40+60×3 =100×3 (错误!) =40+180 =300 =220 例2:148-48×2 148-48×2 =100×2 (错误!) =148-96 =200 =52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检测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写。(每空1分,共18分) 1、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 法;算式里有括号的,应先算 。 2、在○里填上“〉”、“〈”或“=”。 ① 35×20÷70 ○ 35+20×70 ② 810÷27 ○ 810÷9÷3 ③ 450÷9×5 ○ 450÷(9×5) ④ 365-—(65+38)○365—65—38 3、在下面每组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①67-25=42    ②58-37=21     ③83×2=166   42÷14=3      90-21=69      200-166=34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4、下面算式的括号,有的去掉后并不改变计算结果,在这样的算式后面的“□”中打“√” (60+40)+1  □      (36-20)÷2   □ 28×(10÷5)  □      80÷(4×5)   □ 70-(50-15) □      (210÷70)×3  □ 5、一本书,李明每天看25页,14天可以看完。如果每天看35页,可以看 天;如果7天看完,每天看 页。 6、在横线上写出每道算式所求的问题。 食堂运来40袋大米和30袋面粉,每袋大米和面粉都是25千克。 ⑴ 25×40: ? ⑵ 40+30: ? ⑶ 25×(40+30): ? 7、东东在计算120—□×5时,把运算顺序弄错了,结果得到500。这道题的正确得数是 。 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4分) 1、257—(57+73)=257—57+73=200+73=273。……………………………( ) 2、40乘以20加上30的和,积是多少?列式是40×20+30。………………( ) 3、120÷3×5=120÷(3×5)。 ……………………………………( ) 4、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也有除法,应先做乘法,再做除法。…………( ) 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42分) 1、口算。(12分) 50+37=   150÷30=    27×3=     75÷5= 130-90=    560÷70=    31×30=    70×60= 7×110=    17×4=     480÷80=    51÷3= 2、计算下面各题。(18分) 14×18+520           780÷26+73 546-9×34            96×(325-295) (28+62)×23          900÷(90÷2) 3、列式计算。(12分) (1)84与72的和减去35,差是多少? (2)250减225除以25的商,所得的差是多少? (3)按下面的要求列综合算式并计算 (上面的数-前面的数)×侧面的数 142  30   95 六、运用知识,灵活解题。(36分)  1、张叔叔到文具用品商店买了2枝钢笔,每枝钢笔18元。他付给营业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列综合算式解答) 上衣56元。 2、 裤子36元。      (1)买4套这样的衣服一共要多少元?(2)900元最多能买几套这样的衣服? 3、一张办公桌480元,15把椅子的总价钱比一张办公桌贵135元。一把椅子的价钱是多少元? 4、妈妈带50元去超市。买了3瓶料酒,每瓶8元,然后用剩的钱买奶粉,每袋12元,最多可以买多少袋? 5、 江老师买一张光盘用去26元,买5张软盘用去75元。一张软盘比一张光盘便宜多少元? 6、某停车场收费规定:大客车第一小时收费3元,以后每小时收费4元;小轿车前2小时收费4元,以后每小时收费3元。 ⑴一辆大客车停车5小时需要缴费多少元? ⑵一辆小轿车离开停车场时,付了19元,小轿车停车几小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 (1)平行: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例1:始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垂直: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交点叫做(垂足)。 ※注:作图题中,作完垂直一定要画上表示垂直的符号“∟”。 (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测试题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写。(每空2分,其中第6题4分,共22分) 1、线段( )个端点,射线( )个端点,直线( )端点。 2、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 )。 3、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时,其中的一个角是直角,其他三个角都( )。 4、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画一条垂直线段,再画几条不垂直的线段,其中( )线段最短。 5、在一个正方形中有( )组对边互相平行。 6、         a 右图中有4条直线a,b,c,d,其中 d (  )和(  )互相平行 b (  )和(  )互相垂直  c 7、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和位置关系如果不平行,那它们肯定( )。 8、同一平面内,直线a与直线b互相垂直,直线c与直线a互相垂直,那么直线b与直c的关系是( )。 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7分) 1、小方在纸上画了一条平行线。……………………………………( ) 2、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3、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互相垂直。……………………( ) 4、上午九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互相垂直。……………………( ) 5、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互相垂直且平行。…………………………(   ) 6、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和它垂直。…………(   ) 7、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的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   ) 三、反复比较,精心选择。(10分) 1、两条平行线之间的 最短。 A、线段 B、直线 C、垂线段 2、正方形的相邻两边互相 ( ) A、垂直 B、平行 C、重合 3、右图中有( ) 组平行线。 A、2 B、3 C、4 4、右图中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正方形,则∠1( )∠2。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判断 5、把( )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 A、半圆 B、一个圆 C、正方形 四、动手实践,操作应用。(39分) 1、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6分)       A·              A·                        A· 2、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6分)              A·      A·                   A· 3、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6分)                                      ·A    ·A                  A· 4、过A点分别画出a、b两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4分)                            A· a b 5、请你先画一条直线,然后在直线外画一个A点,使A点到直线的距离为3厘米,你会画吗?(4分) 6、在图中平行线之间,画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形。(4分) 7、 用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4分) 8、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3条垂线,并量出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 )。 (5分)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 五、运用知识,灵活解题。(22分) 1、 如右图,你能测量出A点到直线a、b的距离各是多少吗?在图中画出来。(6分)                         a                    ·A b 2、 见右图,小船在A处,想划过河,怎样划路线最短,你能画出来吗? (5分)                         ·                         A 3、 兵兵在游泳池里游泳,现在A处,他想尽快游上岸,你能帮他设计一条游上岸的路线吗?在图中画出来。(5分)                       ·A 4、小明要从A点出发到河边取水饮马,他怎样走路程最短?把他走的路线画出来。(6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 (1)在马路一侧种树,1°若两头都种树:树的棵树-1=段数 2°若其中一头种,另一头不种:段数=树的棵树 3°若两头都不种:树的棵树+1=段数 (2) 若是一个闭合的图形,如:池塘一周、长方形或是三角形一周等,树的棵树=段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找规律 》测试                 一、填一填   1、马路一边有一些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已知广告牌有25个,那么电线杆有(   )根。   2、一根木料,锯4次,能锯成(    )段;如果锯成8段,需要锯(    )次。   3、秦淮河一侧的河堤上栽了50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放一张休闲长椅,放了(    )张长椅。   4、10位小朋友站成一排做操,每相邻两位小朋友相隔2米,做操的队伍长(   )米。   5、一条走廊长30米,从走廊的一端到另一端每隔3米放一盆植物,要放(   )盆植物。   二、解决问题   1、气象专家做一项实验,每隔3小时测量一次气温。第十二次测量气温时,距开始测已过多长时间?     2、一根木料长21米,把它锯成3米的小段,每锯断一次用6分钟,共用时多少分钟?     3、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长20分米,要锯成4分米长的木棍,每锯一次要3分钟,锯完一段休息2分钟,全部锯完要用多少分钟?     4、有一块三角形地,三条边分别为120米、150米、80米,每10米种一棵树,那么三条边上共种多少棵树? 5、在长108米,宽60米的长方形草地四周种树,每12米种一棵,围绕这块长方形草地最多能种多少棵树?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观察物体交》 观察物体 观察5个或6个正方体摆成的不同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 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组合 知识梳理 难点剖析 例1 从( )面看到 从( )面看到 从( )面看到 思维流程: 正面 侧面 上面 例2 数一数,这个立方图形中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共有多少个 第一层(上面) 第二层(下面) 2个 3个 看得见的 3个 看不见的 思维流程: 解:3+(2+3)=8(个) 答:这个立体图形共有8个小正方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观察物体》测试题 一、填一填。(46分) 1. 从( )面和( )面看是完全相同的形状,从( )面看是 。 2. 从( )面看是 ,从( )面看是 ,从( )面看是 3. 从( )面和( )面看到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从( )面看到的形状是 。 4. 从( )面看到的是 ,从( )面看到的是 ,从( )面看到的是 。 5. 从( )面看到 ,从( )面看到 ,从( )面看到 。 6.数一数,下面的物体中各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 )个 ( )个 ( )个 7.给 添一个小正方体变成 ,从( )面看形状不变。 8.给 添一个小正方体,使物体从上面看形状不变,有( )种摆放的方法; 若从正面看形状不变,有( )种摆放的方法;若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又有( )种摆放的方法。 9.一个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是 ,从上面看到的 是 ,从侧面看到的是 。这个物体一共有( )个 。 二、连一连。(20分) 正面 1. 侧面 上面 正面 2. 侧面 3. 侧面 上面 正面 4. 侧面 正面 三、选一选。(16分) 1.小丽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出了下面的立体图形,根据要求,选择适当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立体图形有( )。 (2)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立体图形有( )。 (3)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立体图形有( )。 (4)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立体图形有( )。 2.小亮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分别搭成下面几种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根据要求,选择适当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从正面看,看到的形状是 的立体图形有( )。 (2)从侧面看,看到的形状是 的立体图形有( )。 (3)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立体图形有( )。 (4)从正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的立体图形有( )。 四、画一画。(18分) 1.从不同方向看下面的物体,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12分) 正面 侧面 上面 正面 侧面 上面 2.下面两组物体从( )面看到的形状相同,画下来。(6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观察物体》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 填一填。 1.正;侧;上; 2. 侧;正;上; 3. 正;侧;上; 4. 侧;上;正; 5. 上;正;侧; 6.7;6;9; 7. 侧; 8. 4;3;4; 9. 7; 二、连一连。 (答案略) 三、选一选。 1. (1)①⑤⑥;(2)②③④⑤;(3)②③④;(4)①⑥; 2. (1)②③⑤;(2)②③⑤;(3)④;(4)⑥; 四、画一画。 (答案略) 数学第五、六单元测试卷 一、注意审题,细心计算。(30分) 1、口算下面各题。(12分) 280÷70=   13×4=    42÷3=    45÷15= 360÷40=   15×6=    65÷5=    68÷17= 490÷70=   3×25=    56÷4=    50÷25= 2、比一比,算一算。(18分) 180+90÷30    3×130-90    810÷45×2 (180+90)÷30  3×(130-90)   810÷(45×2) 二、认真读题,谨慎填写。(22分) 1、△○△○△○△○△ (1)如图,每两个△中间有1个○。图中一共有(   )个△,(  )个○,○的个数比△少(   )。 (2)像这样一共摆20个△,那么中间一共要摆(   )个○。 2、 ——————————————— (1)如图,这段木料一共锯了(  )次,被锯成了(  )段,锯成的段数比锯的次数多(   )。 (2)像这样锯10次,这根木料要被锯成(   )段。 (3)如果要锯成10段,需要( )次,若每锯一次需3分钟,用时共( )分钟。 3、 (1)如图,每两块正方形瓷砖中间贴一块长方形彩砖。图中一共有(  )块长方形彩砖,(  )块正方形瓷砖,正方形瓷砖的块数比长方形彩砖多(  )。 (2)像这样贴了30块长方形彩砖,那么正方形瓷砖一共需要(  )块。 4、有18个小朋友排成一路纵队,每两个小朋友之间相距1米,这路纵队全长大约(  )米。 5、马路一边有一些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已知广告牌有25个,那么电线杆有(   )根。 6、一幢楼房,相邻的上下两层之间都有18级台阶,从一楼到六楼,一共要爬(  )级台阶。 7、时钟4点钟敲4下,6秒敲完,那么8点钟敲8下,( )秒敲完。 8、数一数,各有多少方块。   (  )个    (  )个   (  )个   (  )个 三、反复比较,精心选择。(7分) 1、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一边,每隔2米放了一盆花,一共要放16盆花。正确的放法是(  )。 ①两端都放   ②只放一端  ③两端都不放 2、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一边,每隔2米放了一盆花,一共要放14盆花。正确的放法是(  )。 ①两端都放   ②只放一端  ③两端都不放 3、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一边,每隔3米插一面彩旗,一共要插10面彩旗。正确的插法是(  )。 ①两端都插   ②只插一端  ③两端都不插 4、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两边,每隔3米插一面彩旗。如果每边的两端都要插,一共需要(   )面彩旗。 ①22     ②20    ③11 5、 从正面看是(   ),从上面看是(    ), 从侧面看是(   )。  A     B     C     D    E     F 四、动手实践,操作应用。(6分) 从不同方向看下面的物体,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在下面画一画。 1、 正面        上面         侧面 2、     正面          上面         侧面 五、运用知识,灵活解题。(35分) 1、有一块三角形地,三条边分别为120米、150米、80米,每10米种一棵树,那么三条边上共种多少棵树? 2、气象专家做一项实验,每隔3小时测量一次气温。第十二次测量气温时,距开始测已过多长时间? 3、马路的一侧有49棵树,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0米。现在在路的一侧每隔40米的距离安装路灯,共需要装路灯多少盏? 4、在一条新马路两边都要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树,从头到尾共种202棵,这条马路长多少米? 5、动脑筋:把20面小红旗插在正方形操场的四条边上,使每条边上的小红旗一样多,你准备怎样设计呢?在图上画一画,后算一算: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结合律:(a×b) ×c=a×(b×c) 例1:37+56+63=56+(37+63) 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5×13×4=13×(25×4) 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中配对的数字有:25×4,125×8…… 例2:简便运算:327-(127+100)=327-127-100……减法的性质 720÷54=720÷(6×9)=720÷9÷6……除法的性质 125×25×32=(125×8)×(25×4) 交换律 结合律 加法 a+b=b+a (a+b)+c=a+(b+c) 乘法 a×b=b×a (a×b)×c=a×(b×c) 难点剖析 例1 用简便方法计算 (1)76+(87+24) (2)125×16 按一般运算顺序计算 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不简便 先算76+24,再算+87 简便 思维流程: (1)原式 直接相乘 16=8×2 不简便 先算125×8,再×2 简便 (2)原式 解:(1)76+(87+24)=(76+24)+87=100+87=187 (2)125×16=125×8×2=1000×2=2000 总结:简便运算一般情况下都要求打破原来的运算顺序,按照数据的特点进行合理“凑整”。值得指出的是,对于乘法中的两对数“25×4=100”和“125×8=1000”一定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97+3=100 9997+3=10000 997+3=1000 7+3=10 原式中每个加数 整个算式多加了4个3 例2 用简便方法计算:9997+997+97+7 思维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