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JF 1552-2015辐射测温用-10℃~200℃黑体辐射源校准规范-(高清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2057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43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F 1552-2015辐射测温用-10℃~200℃黑体辐射源校准规范-(高清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JJF 1552-2015辐射测温用-10℃~200℃黑体辐射源校准规范-(高清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JJF 1552-2015辐射测温用-10℃~200℃黑体辐射源校准规范-(高清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JJF 1552-2015辐射测温用-10℃~200℃黑体辐射源校准规范-(高清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JJF 1552-2015辐射测温用-10℃~200℃黑体辐射源校准规范-(高清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 J F1 5 5 22 0 1 5辐射测温用-1 0 2 0 0黑体辐射源校准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B l a c k b o d yR a d i a t i o nS o u r c e so fR a d i a t i o nT h e r m o m e t r yf r o m-1 0t o2 0 0 2 0 1 5-1 2-0 7发布2 0 1 6-0 3-0 7实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发 布辐射测温用-1 0 2 0 0黑体辐射源校准

2、规范C a l i b r a t i o n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B l a c k b o d yR a d i a t i o nS o u r c e so fR a d i a t i o nT h e r m o m e t r yf r o m-1 0t o2 0 0J J F1 5 5 22 0 1 5 归 口 单 位:全国温度计量技术委员会 起 草 单 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委托全国温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F1 5 5 22 0 1 5本规范起草人:王景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邢 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原遵东(中国计量

3、科学研究院)J J F1 5 5 22 0 1 5目 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术语(1)4 概述(1)4.1 用途(1)4.2 原理与结构(1)4.3 黑体辐射源的特性参数(2)5 计量特性(2)5.1 亮度温度(2)5.2 温度稳定性(2)5.3 温度均匀性(2)5.4 绝缘电阻(2)6 校准条件(2)6.1 环境条件(2)6.2 标准及辅助设备(2)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3)7.1 校准项目(3)7.2 校准方法(3)8 校准结果表达(7)9 复校时间间隔(7)附录A 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校准模型(8)附录B 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校准不确定度评定实例(1 0)附录C 校

4、准报告内页参考格式(1 4)J J F1 5 5 22 0 1 5引 言 本规范依据J J F1 0 7 12 0 1 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编写。黑体辐射源作为标准辐射源,广泛用于辐射测温领域中,是研究辐射理论,复现温标及校准辐射温度计、红外热像仪等辐射测温仪表必需的设备。本规范采用亮度温度直接比较测量法校准黑体辐射源有效亮度温度。本规范为首次发布。J J F1 5 5 22 0 1 5辐射测温用-1 02 0 0黑体辐射源校准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辐射测温用黑体辐射源在-1 02 0 0范围内有效亮度温度校准。2 引用文件J J F1 0 0 72 0 0 7 温度计量名词术语及定

5、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 术语3.1 绝对黑体 a b s o l u t eb l a c k b o d y对任意方向、波长和偏振状态的入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的理想热辐射体。J J F1 0 0 72 0 0 7,5.93.2 空腔黑体辐射源 c a v i t yb l a c k b o d yr a d i a t i o ns o u r c e用于检定或校准辐射温度计、具有稳定控制的温度和明确的发射率且热辐射特性接近于黑体的凹形装置。A S TM E 2 8 4 72 0 1 3,3.

6、1.23.3 法向光谱发射率 n o r m a l s p e c t r a le m i s s i v i t y物体的法向光谱辐射亮度与同温度黑体光谱辐射亮度之比。3.4 有效发射率 e f f e c t i v ee m i s s i v i t y黑体辐射源有效光谱辐射亮度与同温度黑体辐射亮度之比。3.5 有效亮度温度 e f f e c t i v er a d i a n c e t e m p e r a t u r e在给定波长范围,辐射亮度与被测热辐射体的有效辐射亮度相等的黑体的温度。4 概述4.1 用途黑体辐射源用于校准辐射温度计、红外热像仪等辐射测温仪器。4.2

7、 原理与结构等温封闭空腔内的热辐射为黑体辐射。黑体辐射源是具有小孔的等温空腔,其辐射特性近似绝对黑体。黑体辐射源为温度已知并可稳定工作的热辐射源。黑体辐射源通常由黑体空腔、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等构成。空腔通常为圆柱圆锥型、双圆锥型、圆柱型或球型等。黑体辐射源在低于露点温度使用时,应有措施保证空腔内表面无结露和结霜。1J J F1 5 5 22 0 1 54.3 黑体辐射源的特性参数黑体辐射源特性参数包括腔口直径、有效发射率、亮度温度、温度均匀性和温度稳定性等。5 计量特性5.1 亮度温度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的不确定度应满足所开展的辐射温度计校准的不确定度要求。5.2 温度稳定性温度稳定性为正常工作

8、状态下,在规定时间间隔内黑体辐射源空腔底部亮度温度变化的最大值。通常时间间隔为1 0m i n。5.3 温度均匀性温度均匀性为黑体辐射源有效辐射区域内各点相对于中心点的温差。绝对值应不大于0.1 5和0.1 5%黑体辐射源温度(单位为)中的大者。5.4 绝缘电阻常温下,黑体辐射源的绝缘电阻不小于0.5M。注:以上指标不是用于合格性判别,仅供参考。6 校准条件6.1 环境条件环境温度:(2 35);相对湿度:2 0%8 5%。应满足标准及辅助设备、被校准设备的使用环境条件要求。应无影响校准结果的环境辐射和空气对流。6.2 标准及辅助设备黑体辐射源比较测量设备由标准黑体辐射源、比较用辐射温度计和辅

9、助设备组成。6.2.1 标准黑体辐射源标准黑体辐射源应符合表1的要求,建议使用热管或恒温槽黑体辐射源。表1 标准黑体辐射源技术要求性能参数技术指标温度范围满足校准温度范围要求腔口直径满足比较用辐射温度计的2倍以上视场直径要求,且直径一般不小于4 0mm有效发射率0.9 9 8温度稳定性0.0 5/1 0m i n温度均匀性0.1参考温度计准确度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或不低于同等准确度的其他温度计6.2.2 比较用辐射温度计比较用辐射温度计应符合表2的要求。2J J F1 5 5 22 0 1 5表2 比较用辐射温度计技术要求性能参数技术指标温度范围满足校准温度范围要求工作波段(81 4)m或接近

10、波段,其他波段可选比较测量结果的噪声等效温差和分辨力应不劣于校准结果的最小量化值。通常不大于0.0 5视场不超过黑体辐射源腔口直径的1/2最大允许误差(1%读数)或1.46.2.3 辅助设备同尺寸光阑2个,光阑温度应恒定,且2个光阑温度相同(建议使用恒温槽为光阑提供恒温水)。光阑直径应大于比较用辐射温度计视场,建议为辐射温度计视场的1.5倍。光阑表面应具备高吸收比。光阑温度的不确定度不大于1。精密移动台或支架,用于测量标准和被校准黑体辐射源时比较用辐射温度计的位置切换。参考温度计配套的电测设备,准确度不低于0.0 1级。绝缘电阻测试仪,准确度不低于1 0级。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7.1 校准项

11、目校准项目见表3。表3 校准项目序号项目名称1绝缘电阻2温度稳定性3温度均匀性4亮度温度7.2 校准方法7.2.1 校准原理采用比较法,以标准黑体辐射源为标准,辐射温度计为比较器,校准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校准装置如图1所示。3J J F1 5 5 22 0 1 5图1 校准装置将标准和被校准黑体辐射源稳定在相同温度。使用辐射温度计分别测量标准、被校准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的示值,根据公式(1)计算被校准黑体辐射源的亮度温度:Tc=Ts+Tc r-Ts r=Ts+Tr(1)式中:Tc 被校准黑体辐射源的亮度温度,K;Ts 标准黑体辐射源的亮度温度,K;Ts r 辐射温度计测量标准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示

12、值,K;Tc r 辐射温度计测量被校准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示值,K;Tr Tc r与Ts r的差,K。标准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Ts由公式(2)计算:21L(,Ts)d=21sL(,Tt)d+21(1-s)L(,Ta m)d(2)式中:L(,T)黑体光谱辐射亮度,W/(m3s r);2,1 辐射温度计工作波段的上、下限,m;Ts 标准黑体辐射源的亮度温度,K;Tt 标准黑体辐射源参考温度计测量的实际温度,K;Ta m 标准黑体辐射源所处环境温度(近似采用光阑温度),K;s 标准黑体辐射源的有效发射率。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校准模型详见附录A。7.2.2 绝缘电阻测试在不连接电源的情况下,将黑体辐射源电源

13、开关打开。对使用接触器(需接通外部电源后才能接通的开关)的黑体辐射源,如可能,应设法使接触器处于接通状态。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在5 0 0V测试电压下,分别测量黑体辐射源电源输入端的相线4J J F1 5 5 22 0 1 5L与地线G、中线N与地线G、相线L与仪器外壳的绝缘电阻。取所有测量值中的最小值作为绝缘电阻的测量结果。7.2.3 温度稳定性测试7.2.3.1 测试方法1)选择温度点,在黑体辐射源温度范围内均匀分布,优先选择整1 0点,也可根据用户要求选择。2)被校准黑体辐射源温度设定在测试温度点,1 0m i n的温度控制稳定性不大于0.1和0.1%|t|中的大者(t为校准点温度值)。3

14、)不使用光阑。4)调整辐射温度计方位,使得辐射温度计与黑体辐射源同轴。5)每个温度点共进行n次(通常为1 1次)测量。每次测量时间间隔通常为1m i n。记录辐射温度计测量值。7.2.3.2 数据处理温度稳定性由公式(3)计算:Tc r=Tc rm a x-Tc rm i n(3)式中:Tc r 被校准黑体辐射源的温度稳定性,K;Tc rm a x 辐射温度计测量被校准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示值最大值,K;Tc rm i n 辐射温度计测量被校准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示值最小值,K。注:在给出结果时温度单位可按习惯使用单位。以下公式可相同处理。7.2.4 温度均匀性测试7.2.4.1 测试方法1)选择

15、温度点,在黑体辐射源温度范围内均匀分布,优先选择整1 0点,也可根据用户要求选择。2)均匀性测试位置可选择黑体辐射源空腔底部的中部、上部、下部、左部和右部五个点,或按用户要求选择。3)被校准黑体辐射源温度设定在测试温度点,1 0m i n的温度稳定性不大于0.1和0.1%|t|中的大者(t为校准点温度值)。4)不使用光阑。5)调整辐射温度计方位,使辐射温度计与黑体辐射源同轴。此时辐射温度计瞄准黑体辐射源的中心位置。6)测量顺序可按中上、中左、中右、中下顺序测量。7)每个位置上共进行n次(通常为3次)测量。7.2.4.2 数据处理温度均匀性为各点温度与中心温度之差,根据公式(4)计算:TFi=T

16、c ri-Tc r c(4)式中:TFi 各点温度与中心温度之差,K;5J J F1 5 5 22 0 1 5Tc ri 黑体辐射源上部、下部、左部和右部的亮度温度测量平均值(i=1,2,3,4),K;Tc r c 黑体辐射源中心位置亮度温度的平均值,K。7.2.5 亮度温度校准7.2.5.1 校准前的准备1)选择校准温度点。在黑体辐射源温度范围内均匀分布,优先选择整1 0点,也可根据用户要求选择。2)电测设备预热。3)使标准和被校准黑体辐射源温度均处于校准温度点0.5 之内。标准黑体辐射源的温度稳定性满足表1的相应要求,被校准黑体辐射源1 0m i n的温度稳定性不大于0.1和0.1%|t|

17、中的大者(t为校准点温度值)。4)将光阑分别放置在标准黑体辐射源和被校准黑体辐射源空腔之前。光阑应保持与辐射源同轴,在不被显著加热和不影响黑体辐射源温度分布与有效发射率的前提下,靠近黑体辐射源,一般距黑体辐射源5c m。5)光阑的温度设定在环境温度附近,温度稳定在0.2/1 0m i n以内认为达到稳定。6)辐射温度计的瞄准。首先调整光阑和黑体辐射源的相对位置,光阑与黑体辐射源同轴。调整辐射温度计方位,使得辐射温度计与光阑同轴。标识或记录辐射温度计的两个位置。7.2.5.2 亮度温度比较测量1)每组测量可按下列操作顺序进行:瞄准标准黑体辐射源,调整好位置后测量。记录n次(通常为3次)标准黑体辐

18、射源参考温度计测量值和辐射温度计测量值。瞄准被校准黑体辐射源,调整好位置后测量。记录n次辐射温度计测量值。2)每个校准温度点共进行m组(通常为3组)的比较测量。3)每组比较测量中,应交替、等时间间隔测量标准和被校准黑体辐射源,通常时间间隔在1m i n以内。7.2.5.3 数据处理1)计算每次比较测量的标准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Ts和Tr。Ts可由公式(2)计算。2)根据式(5)、式(6)计算多次比较测量的Ts和Tr的平均值。Ts=mh=1nk=1Tsh kmn(5)式中:Ts Ts的平均值,K;m 比较测量的组数;n 每组测量的次数;6J J F1 5 5 22 0 1 5Tsh k 第h组k次

19、的标准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Tr=mh=1nk=1Trh kmn(6)式中:Trh k 第h组k次的Tc r与Ts r的差。Tr Trh k的平均值,K。3)根据公式(7)计算被校准黑体辐射源的亮度温度Tc。Tc=Ts+Tr(7)式中:Tc 被校准黑体辐射源的亮度温度,K;Ts 标准黑体辐射源的亮度温度平均值,K;Tr Trh k的平均值,K。8 校准结果表达被校准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的校准结果和温度稳定性、温度均匀性、绝缘电阻的测试结果应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上反映。校准结果应包含校准不确定度,稳定性测量结果应给出测试的时间,均匀性测量结果应给出测试点位置分布的定量说明及示意图。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20、应注明校准时的亮度温度的波段、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和光阑直径及温度。9 复校时间间隔建议复校时间间隔为1年,或送校单位根据需求自定复校周期。7J J F1 5 5 22 0 1 5附录A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校准模型标准黑体辐射源的亮度温度、辐射温度计示值和两者之差关系可由公式(A.1)表示:Ts=Ts r+T1(A.1)式中:Ts 标准黑体辐射源的亮度温度,K;Ts r 辐射温度计测量标准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的示值,K;T1 Ts与Ts r的差,K。被校准黑体辐射源的亮度温度、辐射温度计示值和两者之差间关系可由公式(A.2)表示:Tc=Tc r+T2(A.2)式中:Tc 被校准黑体辐射源的亮度温度,

21、K;Tc r 辐射温度计测量被校准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的示值,K;T2 Tc与Tc r的差,K。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与温度计示值关系见图A.1。图A.1 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与温度计示值关系校准时标准黑体辐射源与被校准黑体辐射源的实际温度相同,与之对应两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接近。可认为辐射温度计示值在小范围内与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的差为常量,即T1T2,可以得到以下公式:Tc r-Ts rTc-Ts(A.3)式中:Tc r 辐射温度计测量被校准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示值,K;Ts r 辐射温度计测量标准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示值,K;Tc 被校准黑体辐射源的亮度温度,K;Ts 标准黑体辐射源的亮度温度,K。8J

22、 J F1 5 5 22 0 1 5根据公式(A.3)可以导出公式(A.4):Tc=Ts+Tr(A.4)式中:Tc 被校准黑体辐射源的亮度温度,K;Ts 标准黑体辐射源的亮度温度,K;Tr Tc r与Ts r的差,K。9J J F1 5 5 22 0 1 5附录B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校准不确定度评定实例B.1 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校准不确定度模型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比较法校准模型为:Tc=Ts+Tr(B.1)式中:Tc 被校准黑体辐射源的亮度温度,K;Ts 标准黑体辐射源的亮度温度,K;Tr Tc r与Ts r的差,K。根据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校准模型将影响分量分为三类:a)标准黑体辐射源的亮度温度引

23、入的不确定度1)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测量黑体辐射源实际温度引入的不确定度u1:标准铂电阻温度计传递引入的不确定度。标准铂电阻温度计配套电测仪表准确度引入的不确定度。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温度与空腔底参考点温度温差引入的不确定度。2)辐射温度计的波段确定引入的不确定度u2。3)黑体辐射源有效发射率引入的不确定度u3。4)环境温度变化引入的不确定度u4。b)温差Tr引入的不确定度1)辐射温度计定位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5。2)辐射温度计的测量特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6:辐射温度计的测量分辨力的不确定度。辐射温度计的短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辐射温度计比较测量噪声引入的不确定度。辐射温度计源尺寸效应(S S E)

24、引入的不确定度。环境温度对辐射温度计输出影响引入的不确定度。c)被校准黑体辐射源特性引入的不确定度1)被校准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7。2)被校准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均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8。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校准的不确定度uc由标准黑体辐射源的亮度温度引入的不确定度ub、辐射温度计测出的温差Tr引入的不确定度ut和被校准黑体辐射源特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c b组成。各不确定度分量相互独立,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校准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由下式计算:uc=8i=1u2i(B.2)01J J F1 5 5 22 0 1 5B.2 黑体辐射源校准的设备在-1 02 0 0温度范围内,通过对9

25、 7 6黑体辐射源、B B R-3 0黑体辐射源的亮度温度校准说明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校准不确定度评定。标准和被校准黑体辐射源技术指标见表B.1。表B.1 黑体辐射源技术指标参数被校准黑体辐射源标准黑体辐射源B B R-3 09 7 6B B-0 1B F-2 0 0温度范围/-3 05 05 07 0 0-1 05 05 02 0 0空腔直径/mm6 06 56 06 0 比较辐射温度计技术指标见表B.2。表B.2 比较辐射温度计技术指标参数技术指标R AY T E KT XL THE I T R ON I C ST R TI I响应波段/m81 481 4测温范围/-1 85 0 0-5 0

26、3 0 0测量距离与目标直径比(DS)3 31距离3 8 7mm处目标直径7.0mm输出/分辨力4mA2 0mA温度数字输出,分辨力0.0 2B.3 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校准不确定度计算B.3.1 标准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B.3.1.1 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测量黑体辐射源实际温度引入的不确定度u1a)标准铂电阻温度计传递引入的不确定度us p r t 1编号0 3 6 1 4的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 1 8,分布为正态分布,包含因子k为2,us p r t 1为0.0 0 9。b)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电测仪表准确度引入的不确定度us p r t 2使用k e i t h

27、l e y 2 0 1 0数字表测量铂电阻标准温计的电阻。根据数字表说明书,数字表测电阻准确度表示为A=(5 2 r e a d i n g+91 0 0)1 0-6,其中r e a d i n g为数字表测量的铂电阻标准温计电阻值。使用2 5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按均匀分布计算,包含因子k为1.7 3 2。电测设备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s p r t 2见表B.3。表B.3 电测设备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温度/测量误差限/标准不确定度/1 0 00.0 3 10.0 1 8 c)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温度与空腔底参考点温度的温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s p r t 3标准铂电阻温度计与空腔底参考点的温差估计在0.

28、0 1 以内。标准不确定度按11J J F1 5 5 22 0 1 5温差为均匀分布计算,包含因子k=1.7 3 2,us p r t 3为0.0 1/1.7 3 2=0.0 0 6。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引入的不确定度u1见表B.4。表B.4 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引入的不确定度u1黑体辐射源温度/不确定度/us p r t 1us p r t 2us p r t 3u1B F-2 0 01 0 00.0 0 90.0 1 80.0 0 60.0 2 1B.3.1.2 辐射温度计的波段确定引入的不确定度u2辐射温度计的名义波段与实际波段的偏离忽略不计。引入的不确定度u2为0。B.

29、3.1.3 黑体辐射源有效发射率引入的不确定度u3黑体辐射源有效发射率引入的不确定度可以根据黑体辐射源有效发射率引入的温度修正量Ts-Tt计算,分布为均匀分布。黑体辐射源有效发射率引入的温度修正量Ts-Tt可由标准黑体辐射源的参考温度计温度Tt、波长、光阑温度、有效发射率根据公式(2)计算。计算条件为环境温度2 3,波长(81 4)m。用温度修正量的绝对值除以包含因子(k=1.7 3 2)作为标准不确定度(见表B.5)。表B.5 标准黑体辐射源有效发射率修正引入的不确定度u3黑体辐射源有效发射率温度/温度修正量/标准不确定度/B F-2 0 00.9 9 90.0 0 11 0 0-0.0 6

30、0.0 3 5B.3.1.4 环境温度引入的不确定度u4环境温度引入的不确定度由公式(2)计算,当有效发射率大于0.9 9 9,光阑温度为2 31时,对亮度温度的影响在0.0 0 1以内,按均匀分布计算,包含因子k为1.7 3 2,标准不确定度为0.0 0 05 8。B.3.2 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差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B.3.2.1 辐射温度计定位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5本实验中电动平移台的定位重复性在0.1mm,可忽略此项不确定度。B.3.2.2 比较用辐射温度计的测量特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6a)辐射温度计的测量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us。R AY T E KT XL T温度计使用了模拟输出并

31、用七位半数字表测量,温度分辨力可以达到mK以下,可忽略此项不确定度。HE I T R ON I C ST R TI I温度计的分辨力为0.0 2,分布为均匀分布,标准不确定度为0.0 1/1.7 3 2=0.0 0 6。b)辐射温度计的短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采用比较测量的方式,利用统计方法消除漂移的影响,可忽略不计。c)辐射温度计比较测量噪声引入的不确定度ud。ud为比较测量噪声等效温差,可用比较测量出的温差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计算得0.0 1 4。d)比较用辐射温度计S S E的不确定度。使用两个相同的光阑,使辐射温度计测量21J J F1 5 5 22 0 1 5两个源的S S E相同

32、,可忽略此项不确定度。e)环境温度对比较用辐射温度计输出影响引入的不确定度。对辐射温度计恒温控制,可忽略此项不确定度。比较用辐射温度计的测量特性引入的不确定度见表B.6。表B.6 比较用辐射温度计的测量特性引入的不确定度标准黑体辐射源被测黑体辐射源温度/us/ud/u6/B F-2 0 09 7 61 0 00.0 0 60.0 1 40.0 1 5B.3.3 被校准黑体辐射源特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B.3.3.1 被校准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7被校准的9 7 6黑体辐射源1 0 0 时亮度温度稳定性为0.0 4。分布为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为1.7 3 2,标准不确定度u7

33、为0.0 2 3。B.3.3.2 被校准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均匀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8被校准的9 7 6黑体辐射源1 0 0时亮度温度均匀性绝对值的最大值为0.0 9。分布为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为1.7 3 2,标准不确定度u8为0.5 2。B.3.4 黑体辐射源校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和扩展不确定度U计算根据以上的分析计算-1 0 2 0 0 温度范围黑体 辐 射源 校 准 不 确 定度(见表B.7)。表B.7 黑体辐射源亮度温度校准不确定度标准黑体源被校黑体源温度/u1/u3/u4/u6/u7/u8/uc/U/(k=2)B B-0 1 B B R-3 0-1 00.0 1 60.0 1 2

34、 0.0 0 05 8 0.0 5 20.0 2 30.0 5 80.0 8 40.1 71 00.0 1 70.0 0 0 0.0 0 05 8 0.0 5 30.0 2 30.0 5 80.0 8 40.1 72 00.0 1 70.0 0 0 0.0 0 05 8 0.0 3 20.0 2 30.0 5 80.0 7 20.1 45 00.0 1 80.0 0 6 0.0 0 05 8 0.0 3 20.0 2 30.0 5 80.0 7 30.1 5B F-2 0 09 7 61 0 00.0 2 10.0 3 5 0.0 0 05 8 0.0 1 50.0 2 30.0 5 20.0

35、 7 20.1 42 0 00.0 2 30.0 7 5 0.0 0 05 8 0.0 1 60.0 2 30.1 0 40.1 3 30.2 731J J F1 5 5 22 0 1 5附录C校准报告内页参考格式校 准 结 果一、绝缘电阻测试结果测试电压/V绝缘电阻/M二、温度稳定性测试结果设定温度/温度稳定性/1 0m i n三、温度均匀性测试结果设定温度/温度均匀性/测试位置四、亮度温度校准结果设定温度/亮度温度/扩展不确定度(k=2)/备注:1.设定温度为被校准黑体辐射源温度控制器的设定温度。2.亮度温度为被校准黑体辐射源在相应设定温度时,在()m波长下的亮度温度。41J J F1 5 5 22 0 1 53.测试、校准用辐射温度计波长为()m。4.辐射温度计距离黑体辐射源腔底 m,视场直径为 mm。5.校准用光阑直径 mm,温度 。51J J F1 5 5 22 0 1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施工管理/施工技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