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科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个分支。 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消费和接受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普遍规律及其相关的科学方法的学科。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或“诗论”。文学理论的体系一般包括文学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4 文学批
2、评: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以文学作品为主体的具体文学现象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和评价的精神活动。5文学史:以一定的文学理论(尤其是文学史理论)为指导,对文学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程进行描述,对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文学现象(思潮、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揭示隐藏其内的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学科。6.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生产论、艺术交往论。7中国特色;(应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特色)其一,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的文学实际相结合。其二,把
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相结合。这样,既使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表述具有中国特色,又可以丰富其内涵,增强其活力。8当代性:(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当代性)指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应有时代特点。为此,一要研究与概括中国当代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和新问题。二要应对20世纪西方文学潮流的挑战。吸收其理性精华,揭露其非理性与形式主义实质。三要吸收新学科,包括心理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把文学理论提高到当代科学的新水平。9.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10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人通过实践把自己的能力、智慧、理想、思想等本质力量展现出来,或曰转化成
4、一个可感的对象。文学就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11文学活动四要素:按照艾伯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要素相互依存。12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解,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文学 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句是一种交往对话结构。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建立起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分别构成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作者与作者、作者与此岸世界(现实世界)、作者与 彼岸世界(理想世界)、作者与读者,彼此展开对话。13文学本体论:一种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家。
5、作为本体的作品又不指传统认为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实际是一种只重文学形式的理论,包括俄国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等学派。14劳动说:(应称为艺术起源劳动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论据有四(1)劳动创造了文艺活动的前提条件,即人、人的大脑、手、语言及思维能力。(2)劳动产生了人对文学的需要,即人在劳动中需要用说唱等文艺形式协调动作,交流信息与情感,减轻疲劳。(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原始艺术主要反映的是劳动生活。(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艺的形式,使由劳动号子、声音、动作转化而成的诗、乐、舞不分。15.物质生产与精
6、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不平衡”有两种表现:一指神话等文学类型只能兴盛在人类生产水平的低级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就过去了。二指艺术生产的水平与物质生产的水平并不总是成正比例。二者有时平衡,共荣共衰;有时不平衡,或者你衰我荣,或者你荣我衰,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文艺反而领先。“不平衡”现象是马克思发现并在政治经济学. 导言中提出来的。16.文学的含义:文学的含义包括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指文学就是文化,是一切口头的书面的语言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义的文学,也包括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文化形态。这是广义文学。文学的审美含义指文学是一
7、种审美形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等.这是狭义文学。 现代,文学的通行含义指狭义。17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或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文学正是这样一种话语活动。文学作为话语包含如下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和语境。一是说话人,这是话语的两主体之一,是体现在文本中的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和作家因素。二是受话人,这是话语的另一主体,指阅读本文的接受者角色和读者因素。三是本文,这是供阅读以便达到沟通的特定语言构成物(言语系统、话语系统)。四是沟通,这是说话人与受
8、话人之间通过文本阅读而达到的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五是语境,这是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社会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更广泛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18.话语蕴藉:这是对文学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不仅单个的文本,而且整个文学活动都带有话语蕴藉性质。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集中表现在文本“含蓄”与“含混”两种修辞形态。19审美意识形态:指文学、绘画、音乐、雕塑等艺术活动。它们的特征是在审美之中包含着政治、哲学、道德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又巧借审美表现出来。20文学:文学指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等。它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
9、形态。21主导性与多样性(应称为社会主义文学的主导性与多样性):即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占主导地位,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又不反对其他无害的非社会主义的多种多样的文学存在,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种多样的审美需求。22.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教材87页,可以不记)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的具有新颖生动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性格内涵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他们的思想性格的主导方面和突出特色,他们身上所表现的那种革命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无私奉献、创业精神,真实地显现出时代的风貌、时代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又是有血有肉的、内心世界丰富的文学新人,不是那种公式化、模式化、理性化的神人、完人
10、和假人,也不是那种通体透明的“高大全”式的人物。2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提出的文艺方针,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24推陈出新:改造旧的,创造新的。25人民性(应是“文学的人民性”):指文学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表达了与人民相通的思想感情的特性。具体说来,在文学史上,凡是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情感和愿望,反映了人情美、人性美,提出了人民关切的重大问题,赞扬人民的反抗精神,揭露统治阶级的黑暗、腐朽及其必然灭亡的趋势,揭示社会关系发展的某些本质,有利于提高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作品,都是具有人民性的。(教材修订时删了该问题,但课后“人民性”的题仍在,)26精神
11、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文学艺术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相比,精神生产的特殊性有三: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以语言文字符号为手段。是富有个性的自由的创造活动。(这第三点错,精神生产中的文学艺术确实是富有个性的自由创造,但科学、政治、哲学等哪能是富有个性的自由创造?)27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的一种,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的从创作到印刷、销售等活动的全过程。它比“艺术创作”概念的内涵大,而且强调其商品性,即可以创造经济价值。(教材没讲,但课后有一题:艺术生产)28.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
12、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其“特殊性”表现为:它是整体性社会生活,不像经济学、社会学等科学只以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为对象。它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即能表现出真善美或假恶丑的生活。它是作家体验过的生活,即被知觉化、情绪化、心灵化而打上主观色彩的生活。29文学创造的主体:即作家。作为文学创造的主体,他首先是具有主体性的即自由自觉的创造者。其次,他又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再次,他更是具体的社会人,他身上既有时代精神和社会公共意识,又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30文学创造客体的“主体化”:指主体能动地审美地选择和加工客体,把自我意识和情感化入对象,即将客体“主体化”。从而创造出源于客体而又超越客体的审
13、美形象体系。31文学创造主体的“客体化”:指创作主体始终受创作客体的制约。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中,因而他选择何种生活作为创作客体,必然受到社会背景的制约。进而创作过程中的一切活动,包括虚构、加工、情感化等,都要受到具体客体的制约。32.文学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生活中获得刺激和信息。其特征有二,一是主体性,即它是作家体验、理解了的因而打上主体色彩的材料。二是生动丰富却相对粗糙性,等待加工。33艺术发现:就是作家在生活中发现了可以作为创作的材料,它常是对外在事物的一种独特领悟。(教材: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有意无意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与审美
14、趋向,对外在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领悟。)34创作动机:就是驱使作家投入创作活动的动力和目的。一种创作动机的出现,就暗示了作者在选材和艺术思考的走向。35艺术构思:就是在头脑里建构未来作品的艺术世界.(教材: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一定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的方式在头脑里建造起完整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36灵感:灵感是创造性思维中认识突然飞跃的心理现象,是顿悟。具有突发性、亢奋性和高度创造性三大特点。(或“非预期性”与“转瞬即逝性”的特点)它实质是作家长期积累、艰苦思索之后无意间获得的结果。它常常发生于创造思维久久酝酿并接近成熟的阶段。灵感一到,一
15、篇佳作可能一挥而就。我们希望灵感,但不依赖和等待它。37.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本质做出直接判断的心理能力。它以经验、知识和严谨的推理训练为基础。直觉有两大作用,一是直接把握事物。二是瞬间发现事物的深层内蕴。38综合:就是围绕主题,把材料加工、改造成一个完整有机的形象世界的构思过程。综合特点有三:一是定向性,二是选择性,三是创新性。39.突出:突出就是抓住一个形象或意念,调动各种材料和手段,使之鲜明和与众不同。它常有两种途径。一是浓涂重抹;二是淡化背景。40简化:就是故意少说几句,略去细节,抓住主干,传神地勾画出对象的大致轮廓和内在精神。(如同绘画中的速写)可见简化的目的仍是突出,即突出核心。41变形:变形即违背生活常规创造意象的方式。常用的方法有:(1)扩大与缩小法,(2)粘合法,即把形象写成半人半鬼;(3)漫画法,使形象在荒唐可笑中道出真理;(4)夸张法;(5)幻事法,即创造幻觉形象。42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创造的概念,指不用常见的称谓、而用陌生的语词描写事物,使其变得陌生起来,增加新奇感。如阿Q正传中:将“满把是铜圆与银圆”说成“满把是黄的和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