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必修一】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并集:由集合 A 和集合 B 的元素合并在一起组成的集合,如果遇到重复的只取一次。记作: AB交集:由集合 A 和集合 B 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如果遇到重复的只取一次记作: A B补集:就是作差。1、集合na1, 2 ,., 的子集个数共有 2a ann个;真子集有 2n1 个;非空子集有 2n1 个;非空的真子有 22 个.1 y 1 x2、求 y f (x)的 反函数 :解出 x f ( ) , x, y 互换,写出 y f ( ) 的定义域;函数图象关于 y=x 对称。3、(1)函数定义域:分母不为 0;开偶次方被
2、开方数 0 ;指数的真数属于 R、 对数的真数 0 .4、函数的单调性: 如果对于定义域 I 内的某个区间 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 x1,x2 ,当 x1 x2 时,都有 f(x 1) 0 , a 1 , M 0 , N 0 ,那么:Mn a MN log M log Nlog ; log a log M log N ; log M n loga M (n R)a 。 a a a aNlog bc(4)换底公式: log b (a 0 a 1,c 0 c 1,b 0)a 且 且log ac120*(5) 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a 1 0 a 12.52.51.51.5110.5 0.5图-1 0-
3、0.51-1 0-0.51-1-1象-1.5-2-1.5-2-2.5-2.5(1) 定义域:(0,+)(2)值域: R(3)过定点( 1,0),即 x=1 时,y=0性(4)在 (0,+)上是增函数 (4)在( 0,+)上是减函数质(5) x 1, log x 0a ;(5) x 1, log x 0a ;0 x 1, loga x 0 0 x 1,loga x 08、幂函数: 函数 y x 叫做幂函数(只考虑11, 2,3, 1, 的图象)。29、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如果函数 y f (x) 在区间 a ,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 并且有 f (a) f (b) 0 ,那么,
4、函数 y f ( x) 在区间 ( a , b) 内有零点,即存在 c (a,b),使得 f (c) 0 这个 c 就是方程 f (x) 0的根。【必修二】一、直线 平面 简单的几何体1、长方体的对角线长2 a2 b c22l ;正方体的对角线长 l 3a2、球的体积公式:4v 3 ; 球的表面积公式: S 4 R 2R3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1V = Sh ( S 为底面积, h 为柱体高 ); V锥体 = Sh柱体3( S为底面积, h 为柱体高 )V =台体13( S+ SS+ S) h ( S, S分别为上、下底面积, h 为台体高 )4、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相关公理及定理
5、:(1)四公理三推论 :公理 1:若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该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 2: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 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 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推论一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二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三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空间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
6、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相交直线和平行直线也称为共面直线。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和平面平行 (没有公共点) 它们的图形分别可表示为如下, 符号分别可表示为 a ,a A ,a / 。空间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1)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2)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25、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a符号表示: b a /。图形表示:a / b6、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
7、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ab符号表示: a b P /。图形表示:a /b /7、.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那么交线与这条直线平行。a/符号表示: a a /b 。 图形表示:b8、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的平行。符号表示:/ / , a, b a / /b9、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符号表示 : a ,b , a b P,l a,l b l10、.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经过
8、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l ,l 符号表示:1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a符号表示: a / bb。1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其中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符号表示 :l , m,l m l .13、异面直线所成角:平移到一起求平移后的夹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直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如右图)lP14、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0 ,90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 0 ,90 ; 0 ,180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 0 ,180两个向量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H二、
9、直线和圆的方程1、斜率: k tan , k ( , ) ;直线上两点 P1( x1 ,y1 ), P2 (x2 , y2 ) ,则斜率为2、直线的五种方程 :ky y2 1x x2 1(1)点斜式y y1 k(x x1) ( 直线 l 过点P x y ,且斜率为 k ) 1 ( 1, 1)(2)斜截式 y kx b(b 为直线 l 在 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y y x x1 1y y x x2 1 2 1( ( P1(x1, y1) 、 P2 (x2, y2 ) ; ( x1 x2 ) 、( y1 y2 ).x y(4) 截距式 1( a、b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a、b 0)a
10、 b(5)一般式 Ax By C 0 ( 其中 A、B不同时为 0).3、两条直线的平行、重合和垂直:(1) 若l1 : y k1x b1 ,l2 : y k2x b2l l2 k1 k2且b1 b2 ;1l1与l 重合时 k k 且b b ;2 1 2 2l1 l2 k1k2 1.(2) 若l1 : A1x B1y C1 0, l2 : A2x B2 y C2 0, 且 A 1、A2、B1、B2 都不为零 ,1、A2、B1、B2 都不为零 ,A B C 1 1 1l |l1 2A B C2 2 2; l1 l2 A1 A2 B1B2 034、两点 P1(x1,y1)、P2(x2,y2)的距离
11、公式 P1P2 =2 2(x x y y2 ) ( )1 2 15、两点 P1(x1,y1)、P2(x2,y2)的中点坐标公式 M(x1 x22,y1 y22)6、点 P(x0,y0)到直线 (直线方程必须化为 一般式 )Ax+By+C=0的距离公式 d=Ax0By0C2A2B7、平行直线 Ax+By+C1=0、Ax+By+C2=0 的距离公式 d=C2C12 2A B8、 圆的方程:标准方程2 y b r22x a ,圆心 a,b ,半径为 r ;一般方程2 2 0x y Dx Ey F ,(配方:(2 2D 2 E D E 4 Fx ) ) ( y )x )22 2 4D E2 E 2 F
12、D 4 0时,表示一个以 )( ,2 21 2 2 的圆;为圆心,半径为 D E 4 F29、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P( x , y )与圆0 02 ( ) 22(x a) y b r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2 2d (a x ) (b y ) ,则0 0 d r 点 P 在圆外 ; d r 点 P 在圆上 ; d r 点 P 在圆内 .10、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 Ax By C 0 与圆2 ( )2 2( x a) y b r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d r 0; d r 相切 0;相离d r 0. 其中相交Aa Bb Cd .2 B 2A11、 弦长公式:若直线 y=kx+b 与二次曲线(圆、
13、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相交于 A(x 1,y1),B(x2,y2)两点,则由二次曲线方程y=kx+max 2+bx+c=0(a 0)2+bx+c=0(a 0)则知直线与二次曲线相交所截得弦长为:AB =2 2(x2 x ) ( y y ) =1 2 12 21 k x1 x2 = 1 k2)(x x ) 4x1x2(1 21 12= 1 21 y y y y y2 y (1 ) ( ) 41 2 1 22k k=1 k22b 4aca13、 空间直角坐标系,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xoy 平面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A (x,y,0):竖坐标 z=0xoz 平面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B(x,0,z):
14、纵坐标 y=0FzZC yoz 平面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C(0,y,z):横坐标 x=0 Bx 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D(x,0,0):纵、竖坐标 y=z=0y 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E(0,y,0):横、竖坐标 x=z=0z 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E(0,0,z):横、纵坐标 x=y=0P1P2=(2 2 2x ) ( ) ( )2-x y -y z -z1 2 1 2 1XxDOAyEY【必修三】算法初步与统计:以下是几个基本的程序框流程和它们的功能图形符号 名称 功能终端框(起止框)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输入、输出框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输出的信息处理框(执行框) 赋值、计算(语句、结果
15、的传送)4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时, 在出口处判断框 标明“是”或“ 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 N”流程线 连接程序框(流程进行的方向)连接点 连接程序框图的两部分注释框 帮助注解流程图循环框 程序做重复运算一、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 (1)顺序结构( 2)条件结构( 3)循环结构二、算法基本语句: 1、输入语句 :输入语句的格式: INPUT “提示内容” ; 变量。 2、输出语句 :输出语句的一般格式:PRINT“提示内容” ;表达式。 3、赋值语句 :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 变量 =表达式。 4、条件语句 (1)“IF THEN ELSE”语句。 5、循环语句 : 直到型循环结构“ DO
16、LOOP UNTIL”语句 和当型循环结构“ WHILE WEN”D。三三种常用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 2系统抽样; 3分层抽样。 4统计图表: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茎叶图。四 、频率分布直方图 :具体做法如下: ( 1)求极差(即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3)将数据分组;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正方形的面积 =组距频率 。2、频率分布直方图: 频率 =小矩形面积 (注意:不是小矩形的高度)计算公式: =频率频数样本容量频数 =样本容量 频率 频率 =小矩形面积 =组距频率组距各组频数之和 =样本容量, 各
17、组频率之和 =13、茎叶图:茎表示高位,叶表示低位。折线图 :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上端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4、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 众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处在中间位置上的一个数据(或中间两位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 中位数 ;5、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极差 ,极准差,方差。(1)极差一定程度上表明数据的分散程度,对极端数据非常敏感。(2)方差,标准差越大,离散程度越大。方差,标准差越小,离散程度越小,聚集于平均数的程度越高。(3)计算公式:12 2 2标准差:s
18、( x x) ( x x) (x x) 1 2 nn12 2 2 2s ( x x ) ( x x ) ( x n x ) 方差: 1 2n直线回归方程的斜率为 b?,截距为 a?,即回归方程为 y?= b?x+ a?(此直线必过点( x , y )。6、频率分布直方图: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方长方形的高与频数成正比,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频率之和等于 1。五 、随机事件: 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某种结果叫做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 A,B, C, 表示 .随机事件的 概率 :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 , 事件 A 发生的频率 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
19、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 A的概率 , 记作P(A)。由定义可知0 P(A) 1,显然必然事件的概率是 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 0。1、 事件间的关系:(1)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2)对立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3)包含:事件 A 发生时事件 B 一定发生,称事件 A 包含于事件 B(或事件 B 包含事件 A );(4)对立一定互斥,互斥不一定对立。2、 概率的加法公式 :(1)当 A和 B互斥时,事件 A+B的概率满足加法公式: P(A+B)=P(A)+P(B)(A、B互斥)( 2)若事件 A 与 B 为对立事件,则AB 为必然事
20、件,所以P(AB)= P(A)+ P(B)=1 ,于是有 P(A)=1 P(B) 53、 古典概型:(1)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2)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P( A)A m事件 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n实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4、 几何概型:(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2)几何概型的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3)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21、事件 构成的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A实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必修四】一、 三角函数1、弧度制:(1)、180 弧度, 1 弧度180( ) 57 18 ;弧长公式: l | | r (l 为 所对的弧长, r 为半径,正负号的确定: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2、三角函数:y x y x(1)、定义: r sin cos tan cotr r x y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x2 y2的角度 0 30 45 60 90 120 135 150 180 270 360的弧度 026 4 3 2 334563 2 2sin 012223 1232221 0 1 0 2cos
22、132221 021 2223 1 0 12tan 03 1 3 3 133 0 032 24、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sin cos 1sin tan cot 1tancos5、诱导公式: (众变横不变,符号看象限) 正弦上为正;余弦右为正;正切一三为正。1、 诱导公式一 : 2 、 诱导公式二 : 3、 诱导公式三 :sin 2k sin , sin sin , sin sin ,cos 2k cos , cos cos , cos cos ,tan 2k tan . tan tan . tan tan .4、 诱导公式四 : 5 、 诱导公式五 : 6 、诱导公式六 :sincossi
23、n ,cos,sin cos ,2sin cos ,2tan tan .cos sin . cos sin .2 2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S :sin( ) sin cos cos sin S( ) :sin( ) sin cos cos sin( )C : cos(a ) cos cos sin sin C( ) : cos(a ) cos cos sin sin( )T :( )tan tantan( T( ) :)1 tan tantan( )tan1 tantantantan +tan = tan( + )(1 tan tan ) tan -tan = tan( - )(1
24、 tan tan )a b7、辅助角公式 : x2 2a sin x b cos x a b sin x cos2 2 2 2a b a b2 b x x a b x2 2 2a (sin cos cos sin ) sin()68、二倍角公式 :(1)、S :sin 2 2 sin cos C2 :22 sin 2 22cos 2 cos 1 2 sin 2 cos 12 tanT : 2tan 2 21 tan (2)、降次公式: (多用于研究性质)1 1 cos 2 1 1 1 cos 2 1 12 2sin cos sin 2 sin cos 2 cos cos2 2 2 2 2 2
25、2 29、在 y sin , y cos , y tan , y cot 四个三角函数中只有 y cos 是偶函数,其它三个是寄函数。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是非寄非偶函数)10、在三角函数中求最值(最大值、最小值) ;求最小正周期;求单调性(单调第增区间、单调第减区间) ;求对称轴;求对称中心点都要将原函数化成标准型;y Asin( x ) b如:yyAAcos(tan(xx)bb再求解。y A cot( x ) b11、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 y=sinx y=cosx y=tanx图象定义域 R R , x | x k k Z2值域 1,1 1,1 R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周期
26、性 2 2单调性在2k ,2k (k Z) 增2 2在2 ,2 3 k k (k Z ) 减2 2在 2k ,2k (k Z) 增在2k ,2k (k Z ) 减在 (k Z ) 增最值当 x 2k , k Z2当 x 2k , k Z2时, y 1max时, y 1min当 x 2k , k Z 时, y 1max当 x (2k 1) ,k Z 时, y 1min无对称性对称中心 (k ,0) ,k Z对称轴:x (k Z)k2( k , k Z对称中心 ,0)2对称轴: x k (k Z)对称中心 (k ,0), k Z对称轴:无12函数 y Asin x 的图象:(1)用“图象变换法”作
27、图由函数 y sin x 的图象通过变换得到 y A sin( x ) 的图象, 有两种主要途径 “先平移后伸缩” 与“先伸缩后平移” 。法一:先平移后伸缩向左 0 或向右 0( ) ( )y sin x y sin( x )平移 | |个单位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A y A sin( x )横坐标不变向左 ( 0) 或向右 ( 0)y sin x y sin( x )平移 个单位| |,1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纵坐标不变y sin( x )法二:先伸缩后平移y s i nx1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纵坐标不变y sin x ( 0) ( 0) y sin( x )向左 或向右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A
28、y A sin( x )横坐标不变平移 个单位| |7当函数 y A sin( x )(A0 , 0 , x 0, ) )表示一个振动量时, A 就表示这个量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通常把它叫做这个振动的振幅;往复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2T ,它叫做振动的周期;单位时间内往复振动的次数二、平面向量1 2f ,它叫做振动的频率; x 叫做相位, 叫做初相(即当 x0 时的相位)。T1、平面向量的概念:1 在平面内,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称为平面向量2 向量可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3 向量 的大小称为向量的模(或长度) ,记作 4 模(或长度
29、)为 0 的向量称为零向量;模为 1的向量称为单位向量5 与向量 a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称为 a 的相反向量,记作 a 6 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2、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 、 为实数,那么(1) 结合律: ( a )=( ) a ;(2) 第一分配律: ( +) a = a +a; (3) 第二分配律: ( a b )= a + b .3、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 a b = b a (交换律) ; (2) ( a ) b = ( a b )= a b = a ( b );(3) (a b ) c= a c + b c.4、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 、e2 是同
30、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11、2,使得a = 1 e1 + 2 e2 不共线的向量 e1 、 e2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 基底 5、坐标运算 :(1)设a x1 , y , b x , y ,则 a b x1 x2 , y1 y21 2 2数与向量的积: a x1, y1 x1 , y1 ,数量积: a b x1 x2 y1 y2(2)、设 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x1,y1),(x2,y2),则AB x2 x , y y . (终点减起点)1 2 16、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d =| AB | AB ABA,B2 2(x
31、 x ) ( y y )2 1 2 12(2)向量 a的模| a| : a a a| |2 y2x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a b a b cos , 注意: 0 a 0 ,0 a 0 , a ( a) 0(4)、向量cosa x1, y , b x , y 的夹角 ,则,1 2 2x x y y1 2 1 22 2 2 2x y x y1 1 2 27、重要结论: (1)、两个向量平行: a/ b a b ( R) , a/ b x1 y2 x2 y1 0(2)、两个非零向量垂直 0a b x1 x y y2 1 2(3)、P 分有向线段P1P 的:设 P(x,y) ,P1(x1,y1
32、) ,P2(x2,y2) ,且 P1P PP2 ,2x x1 2则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中点坐标公式x1xx x1 22三、空间向量yy y1 21yy y1 221、空间向量的概念: (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相似)1 在空间中,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称为空间向量2 向量可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3 向量 的大小称为向量的模(或长度) ,记作 4 模(或长度)为 0 的向量称为零向量;模为 1的向量称为单位向量85 与向量 a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称为 a 的相反向量,记作 a 6 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2、实数 与空间向量 a 的乘积
33、 a 是一个向量,称为向量的数乘运算当 0 时, a 与a 方向相同;当 0时,a 与 a 方向相反;当 0 时, a 为零向量,记为 0 a 的长度是 a 的长度的 倍3、设 , 为实数, a ,b 是空间任意两个向量,则数乘运算满足分配律及结合律分配律: a b a b ;结合律: a a4、如果表示空间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称为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并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都共线5、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对于空间任意两个向量 a , b b 0 , 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 ,使 a b 6、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称为共面向量7、向量共面定理:空间一点 位于平面
34、C 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 x, y ,使 x y C ;8、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a 和b ,在空间任取一点 ,作 a , b ,则 称为向量 a ,b 的夹角,记作a,b 两个向量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a,b 0, 9、对于两个非零向量 a 和b ,若 a,b ,则向量 a ,b 互相垂直,记作 a b 210、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a 和b ,则 a b cos a,b 称为 a ,b 的数量积,记作 a b 即 a b a b cos a,b 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 0 11、 a b 等于 a 的长度 a 与b 在 a 的方向上的投影 b cos a,b 的乘积12 、 若 a ,
35、b 为 非 零 向 量 , e 为 单 位 向 量 , 则 有 1 e a a e a cos a,e ; 2 a b a b 0 ;3 a ba b a与b同向a b a与b反向,2a a a , a a a ; 4 cos ,a ba ba b13、量数乘积的运算律: 1 a b b a; 2 a b a b a b ; 3 a b c a c b c 14、若空间不重合两条直线 a, b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b ,则 a/ b a/ b a b R ,异面垂直时 a b a b a b 015、若空间不重合的两个平面 , 的法向量分别为 a , b ,则 / a/ b a b ,a
36、b a b 0 16、直线 l 垂直 ,取直线 l 的方向向量 a ,则向量 a 称为平面 的法向量【必修五】:1 1 1一、解三角形 :(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S ab C ac B bc sin Asin sin2 2 2:a b c(2)正弦定理: R a R A b R B c R C2 , 2 sin , 2 sin 2 sin边用角表示: , sin A sin B sin C2a2b2c2bc cos A(3)、余弦定理:2b2a2c2ac cosB2c2a2b22ab cosC (a b) 2a b(1 cocC)(4)求 角:cos Ab22c2bca2 2 2a ccos
37、 B cos C2acb2a22b2abc2二. 数列1、数列的前 n 项和: Sn a1 a2 a3 an ; 数列前 n 项和与通项的关系:ana S (n 1)1 1S S (n 2)n n 12、等差数列 :(1)、定义 :等差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 1 d)an an ;(2)、通项公式 :a a n dn 1 ( 1) (其中首项是 a1 ,公差是 d ;)9na (d10)(3)、前 n 项和:Snn(a12an)na1n(n21)d(d0) a bA(4)、等差中项: A 是 a与b 的等差中项: 或2A a b,三个数成等差常设: a-d
38、 ,a,a+d2an3、等比数列: (1)、定义 :等比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 q)an 1(q 0)。(2)、通项公式:n 1an a q (其中:首项是 a1 ,公比是 q )1na ,( q 1)1(3)、前 n 项和:nS a a q a qn n(1 )1 11 q 1 q, ( q 1) 2 (或 G ab ,等比中项有两个)G b(4)、等比中项: G 是a与b 的等比中项: , 即 G aba G 三:不等式2 2a b1、重要不等式: (1) a,b R a2 b2 2ab 或 ( 当且仅当 ab 时取“ =”号) ab22、均值不等式: (2) a,b Ra b2ab 或ab a b( ) 22( 当且仅当 ab 时取“=”号 ) 一正、二定、三相等注意:解指数、对数不等式的方法:同底法,同时对数的真数大于 0;10